APP下载

图书馆中的文化自信

2022-05-30雷倩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皮影图书馆传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自身独特的价值、魅力。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行为等方式。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传播途径,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增强国人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从文化、文化自信、图书馆在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及图书馆中文化自信的路径进行探讨。

1 文化与自信的含义

1.1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有许多,概括其含义后,它是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并总结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包括:人类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艺术、道德、价值观念、精神文化等。我们对文化再进一步概括:自身修养素养的反映,自身自律的反映,自我遵守准则的反映,自身心态的反映,自身综合能力的反映。

1.2自信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它本身的意思就包含了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爱情等方面需要自信,具备了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充分自信充满正能量,给人以信心,使人们身心获得愉悦,更会让人们增强信心,看到希望[2]。

1.3 文化与自信的关系

文化与自信相辅相成,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自豪感、自信心。自信也影响着文化,只有充满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将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2 图书馆在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2.1 传播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人类发展的文明、进步记录之后,怎样才能使一代代相传,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图书馆就是文明的记录的传播者,并将推动者社会的进步[3]。

2.2 图书馆有培养读者自信,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2.2.1 图书馆环境的变化,影响着读者的自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的长条桌变为今天可以调节的书桌;由过去的电灯泡改为现在的节能多角度调光灯;由过去的狭小空间变为现在的宽敞明亮的空间。现在许多读者都认为图书馆是读书、学习、閱读的最佳之地。许多学生在假期中都愿意去图书馆自习,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环境对读者的阅读、思考产生了一定影响。图书馆为了让读者有更好的环境空间学习,在图书馆中开设了自习室,为许多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最佳之地,这正是图书馆发挥其作用,通过环境变化影响读者自信。读者通过学习,获得新知,增强自信。

2.2.2 创新服务方式培养读者自信

图书馆可以采用多样的服务方式,来培养读者的自信。图书馆中根据自身发展条件,结合当地经济,开展了线上线下阅读,通过云平台讲授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民俗文化等,既可以使读者获得新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培养了读者的自信。

3 图书馆中文化自信的路径

3.1 开辟怀旧阅览室

图书馆是读者获得知识、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也是想要提升自己知识的人想要去的地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阅览室有不同的情怀,他们都想在读书的地方找到自己以前的影子。他们对当年借书大厅一排排目录卡片柜,阅览室中的宽大的木质阅览桌子都有很深的印象,对青少年读者、青年读者有传承文化的作用,对年老的读者有重温当年阅览生活、感受文化自信的魅力。

3.2 图书馆中开展经典阅读,传承国学,体现文化自信

图书馆中开展经典阅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图书馆定期与各大院校,尤其是青少年(小学、中学),传承文化文化自信从娃娃做起,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诵读经典对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图书馆中组织读者开展阅读、诗歌、诗词等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传承文化、体现自信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3.3 图书馆与反映中国文化的热播节目影视作品呼应,体现自信文化

3.3.1 传统文化体现自信

当下,《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众的追捧。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欢,不是因为节目中的明星,更不是节目中的宣传,而是因为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灿烂的的文明,中华民族的诗词、诗歌源远流长,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引以自豪骄傲的,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众的追捧,这正说明了在大众的心中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是喜爱的,每个人的内心中对传统文化是向往的并且愿意接受。把传统文化中美的东西表达出来,就能扎根心底。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整理开发类似的书籍,让读者紧跟时代,感受诗词文化魅力。当然,图书馆也不能只是整理相关书籍,不能还是以前的老办法,让读者自己读、自己感受。图书馆应呼应文化节目,创新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云平台,将诗词中的意境、绝美的佳句呈现出来,带着读者一同“品”“赏”“回味”,达到真正理解、真正享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提升自信。

3.3.2 图书馆中的红色文化体现自信

2021年最受大众喜爱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评分达到9.3分,据统计,这部电视剧中大多是年轻人追,这和我们平常说的年轻人直追明星,直追爱情片大不同。为什么年轻人能够追红色剧目?这个剧正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让年轻人从内心感受到了红色的烙印。充满了自信,感受到了中共共产党一心为人民,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先辈奋斗而来的,这部剧很真实。这部剧火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图书馆把这些优秀的剧目在图书馆中进行展播,或者制作成微视频,让更多的读者引起共鸣,塑造大众读者的精神气质,体现自信。

3.4 深挖图书馆中的传统民俗文化体现自信

传统文化传承者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文、历史、习俗等。虎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只此青绿》,以这个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舞绘”《千里江山图》,图书馆可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聘请专家,利用好公益讲座,在讲座中创新方法,以“讲授+微课+体验”相结合,结合当下大众喜爱的作品进行赏析。例如:就当下圈粉的《只此青绿》,讲授宋代服饰文化(宋代服饰的特点、宋代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区别、宋代的审美特点)、《千里江山图》创作的背景、得名、图中运用的色彩、作者简介、表达的含义、“绢本设色画”以及与墨画的区别等加以介绍,在介绍讲解中就是学习、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讲授后再次结合舞蹈品味,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让读者体验绢、篆、编传统颜料,真正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传统美,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意,传承中国文化,体现自信。

3.5 深挖图书馆中的文化遗产增强自信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4]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历史悠久,在地图上呈一平行四边形,南北长640m,东西宽380m,地上、地下文物众多,古建筑占全国的72%。从北到南有11个市,每一个市都拥有灿烂辉煌的地方文化,孕育了山环水绕的壮美风光,并且都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印记。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有3处。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文化,而且要使读者得到视觉上满足,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制作成微视频给读者普及。通过视觉上的感悟,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真正增强自信。还可将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做成展板,在图书馆的展厅中进行展示,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数字化云平台,将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做成微视频,读者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可以直接观看,这样既可以宣传山西文化,又可以让读者从视觉上获得认知。图书馆可以在平台上设置互动链接,由专人负责统计读者的建议、读者观后的感受,并对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反馈改进。通过这种活动、宣传,就是让传统文化在读者心中扎根,最终达到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坚信文化自信的效果。

3.6 发挥图书馆中的资源优势,打造地方自信文化

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增强大众的自信文化感。以山西吕梁孝义皮影戏为例。皮影戏——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与皮影共同表演的独特的戏曲形式。在表演中艺人们通过手中的“皮影+自身的唱腔”,因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所以称之为皮影戏。图书馆可以充分将这一文化资源进行普及,在图书馆开设的公益讲座中,将皮影文化作为专题进行讲授,可以面向大众读者。专题讲座之后,可以跟进开展皮影戏的展板——皮影剪纸文化、皮影道具、皮影相关的戏剧文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皮影演出展播或者制作成微视频。图书馆也可以邀请皮影文化的传承人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这样更能激发大众读者的兴趣,尤其是中小学生,在他们的心中从小就树立起保护、传承、开发、自信的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更深地了解地方文化,让地方文化不断让读者认知、传承发展,对读者来讲,增强了自豪感、自信心。

3.7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体现自信文化

图书馆深挖文化中的“真、善、美”,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读者读书一来是积累知识,二来是为了陶冶情操,三来是可以从书中获得启发,但最重要的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还是体会品味书中作者的表达意图,体现作品中的“真、善、美”。书中的故事或者寓意是有情有义的。图书馆就是要充当读者的眼睛,善于发现这种美,将中国故事得以真实展现。引领读者读好书,悟好书,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让读者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故事的魅力,体现出自信文化。

3.8 图书馆向读者普及文物知识增强自信

过去,大家面对文物时,总是满怀敬意、顶礼膜拜。认为文物是神秘的。图书馆利用现代科技,可以探索一种对文化的新意表达,用“文博+文化+文艺”的表现手法,让沉睡已久的文物与鲜活的人物故事相结合,展现文物在国家民族命运交汇处的历史光芒,焕发出全新的面貌。例如:在读者中开展鉴宝活动,可以用辩论的形式,也可以用面对面专家讲授的方式,让读者充分了解文物知识,这样既可以普及文物知识——中华文化,又可以传承文化,激发大众读者的兴趣,增强自信。

总之,图书馆要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把文化的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精神与当代中国故事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5]。真正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夯实每一名读者的知识,让每一名读者都充满自信。

引用

[1] 张妮.文化名家谈文化自信[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1.

[2] 何兆武,柳缷林.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曾仕强.中华文化自信[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4] 张绍元,李晓慧.文化自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

[5] 沈壮海.论文化自信[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雷倩(1979—),女,山西汾阳人,碩士研究生,高级讲师,就职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皮影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月光皮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皮影的来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