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正钦:徜徉课外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2022-05-30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屈原中华课外阅读

在外部诱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许多人早已遗忘了古人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内涵,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课外阅读的加强,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做到自觉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传统文化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意义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课程。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一代代孕育、传承的文化博大精深,从古到今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各年级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也有着许多的名家名篇,例如:《论语》《唐诗三百首》等。这些内容都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累积、沉淀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做不到将其全部吸收接纳,应该吸取其中的精华内容,加深对其文化价值的理解与领悟,并一代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语文课程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们从小就拥有着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在学校的教育环节中,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以初中的语文教学阶段最为明显。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自身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并不能理解其真正蕴含的内容,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和个性都逐渐成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逐渐不同,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出来,结合语文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查找、阅读课外有关读物。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能量和精神力量是无比庞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够丰富自身阅历,升华自己的心灵。学生在阅读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读物时,通过古人的智慧启发,建立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当前的社会形态也有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规范自身的道德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经历这一发展阶段,也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无价瑰宝,才能够一代代的传承、发扬下去。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还要加入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利用延伸阅读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在探索传统文化深意的过程中,阅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保证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教师可以选用多种方式,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涵盖了多种文化知识的要点,也是学生系统化学习语文知识的初始阶段。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提升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从此处入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种做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且充分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因此能够更好地发展,传统文化也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传统文化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渗透方法

加强硬件建设。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建立图书角、图书室以及走廊书吧等校内建设,将内容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进行科学摆放,以供学生自由阅读,实现学生想读书时有书读,随时随地能阅读的情况。为了保证课外读物的种类丰富,学校可以鼓励家长以及社会人士进行书籍捐赠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书籍的筹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学校也需增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制度,可以招聘全职或是兼职的书籍管理人员,合理设置图书室的开放时间,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做好图书推荐,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阅读与其接受能力相符的图书。书籍管理人员也应对学生的图书借阅量,以及借阅时间进行登记,统计学生的阅读类型,为后续的新书补充环节提供参考依据。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考核机制,将课外阅读的情况加入到学生语文课程的考核标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传统文化为素材。当代社会的人们,多数都有著崇洋媚外的心理,学生更是为了追逐所谓的“潮流”,将许多西方的节日记得清清楚楚,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却了解甚少,甚至是压根不了解。语文课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教师应做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作用,但要注意方法,如果只是单纯的节日教育,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传承作用。教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自行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例如: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传统节日走进课堂”的主题活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外读物,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风俗习惯,并自行组成讨论小组,等到学生组内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再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屈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历史人物,他十分有才华,对楚国也十分忠诚,但最终被流放,最后死在汨罗江中。司马迁十分崇拜屈原,因此创作了一篇有关于屈原的传记,总结了屈原的一生。在传记中,他赞颂了屈原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而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存在的。听完教师对端午节由来的讲述,学生对于屈原带给后世的伟大精神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自主进行了更加充分的阅读。学生在这一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

拓展课外阅读视野。许多的传统文化故事中,蕴含着十分宝贵的人生哲理,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得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故事时,为自身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名著导读《水浒传》一课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耳熟能详的精彩故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约而同地对《水浒传》产生了兴趣,而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全本阅读,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自行收集其他的名著故事,在课堂上相互分享传阅,并布置课后思考作业,《水浒传》为什么能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共同称为“中国四大名著”,这四本名著都有着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做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是确保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凸显教育意义的有效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在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同时,还做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所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保证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专家点评: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同时,提高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作者介绍了加强学校文化硬件建设、巧用传统文化素材、拓展课外阅读视野三种具体方法,值得广大语文老师参考,同时还可以对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进行进一步挖掘。

韩正钦

甘肃省积石山县居集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屈原中华课外阅读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