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立平“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感知教育幸福,打造班主任成长沃土

2022-05-30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语名师班主任

2009年,一个叫作“心语沙龙”的民间班主任成长团队应运而生,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彼时只有十几人的团队,却在十余年后,成为惠及全国各地上万名班主任教师的心灵家园。团队的创建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全国名师——郑立平。

何为“心语”?它既是一线班主任教师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班主任心灵对话的港湾,故为“心语”。三十年的教育生涯,郑立平一直在与自己“斗”:勇于追求的“我”斗败了懒散安逸的“我”,勤奋上进的“我”斗败了消极倦怠的“我”。经历过成长转型,他更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什么?这也指引着“心语”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以下简称“心语”)的宗旨——在团队相伴成长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共鸣——迷茫中凝聚团队

“心语”的雏形形成于2005年,郑立平联络同年级的几位班主任,组成了一个“班主任工作联盟”,加他在内,一共6人。每周,几位老师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互相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彼此互助、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联盟有了简单的常规化活动,团队目标也逐渐清晰。

2009年10月,郑立平有了将联盟边界拓宽的想法。仅仅是学校内部老师的交流,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教育需求,于是郑立平将联盟改制,创立了“心语沙龙”班主任成长研究团队,开始面向全市网罗有共同学习目标的班主任教师。很快,来自全市的12名班主任主动加入团队。

团队初步搭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缺少系统的团队活动,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火热,团队教师研究学习的热情很快冷却下来。民间团队应该如何生存?深思熟虑后,郑立平决定从团队文化入手,以班主任话幸福为基础,以读书汇报为突破口,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日网络交流、作业推动和双周两晚的集中研讨、每日教育写作、每周专题研讨、每月读书交流……同时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章程,制定了科学的方案和行动。“心语沙龙”也在“教育在线论坛”“K12教育论坛”“班主任之友论坛”等活跃教育网站上开设专栏,展示成长、记录历程。“心语沙龙”这个草根团队逐渐引起教育领域各方的关注。

团队的工作与研修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加入,包括后来的全国名师刘霄、贺华义、焦兵书等。短短两年,“心语沙龙”吸纳了全国各省近500名教师,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了满足更多教师的成长需求,2011年,郑立平将“心语沙龙”进一步扩编,更名为“心語”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至此,“心语”开始在全国打出影响力,诸如刘霄、贺华义等大批早期加入工作室的教师也开始脱颖而出。

从2009年的大胆尝试,到2011年的全国响应,说起来云淡风轻,但其中的艰辛只有郑立平知道。“‘心语创设初期,没有能够借鉴的前例,只得靠自己摸索前进,我们的这一举动,不知遭遇多少人的质疑,甚至冷嘲热讽。”郑立平介绍说,“早期组织呈现若即若离的状态,活动冷清,成员热情不能持久,这也不免让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参与者的真正共鸣?”

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郑立平以身作则,以自觉坚持的姿态成为团队成员的榜样。他将“心语”打造为一个大家庭,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用真情赢得团队的信任。他也深入思考团队的前行规划,打造丰富而切实的团队活动。最困难的一段经历,也坚定了彼此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坚定了团队一起向着目标前进的勇气。“从那时起我们便无一不相信,我们的工作室一定能成为心中想要的样子。”

共生——成长中竞相争鸣

团队立起来了,要怎么走下去?郑立平将“心语”的理念定为六个关键词——“信心、合作、服务、行动、读书、超越”,这也成为“心语”每一次活动的目标导向。为了将工作室打造为一个竞相争鸣的学术平台,郑立平拟定了六条团队工作法则:“龟兔法则”,即良性竞争,多赢共好;“跳棋法则”,即相互借助,互惠互长;“海狸法则”,即自觉协调,主动维护;“猎豹法则”,即主动学习,谦虚求进;“大雁法则”,即交替引领,各尽其能;“愚公法则”,即坚守理想,自觉奋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授人以欲不如授人以域。”当被问到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态度,郑立平说了这样一句颇有哲理的话,简单来说便是:传授知识不如传授方法,传授方法不如指引目标,指引目标不如提供场域,让他们自由成长。因此,郑立平实行“自由放养”的原则,把年轻老师拉入工作室场域,让他们自由游玩,自己发现他人成长的精彩。“‘太上,不知有之,这是最高的领导策略。”放养不等于不管不顾,郑立平也会结合他们的特长,配备适配的小导师,开展青蓝结对工程,结伴成长;会在团队内搭建舞台,以展示促反思成长;通过搭建投稿报刊活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自2010年开始,“心语”便策划了“每月齐读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书目精心挑选契合教师发展实际的专家著作,如《把班级还给学生》(郑立平)、《做个专业的教师》(王晓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齐读共谈,争相发表心得交流,而“专家面对面”的环节,郑立平也会现场对大家提出的班级管理问题支招解惑,引领大家走出教师成长的瓶颈。“在同谈中,大家各抒己见,争辩商榷,各有收获。于是,读书就有了志同道合者谈笑风生的乐趣,读书就有了情投意合者智慧分享的幸福。”郑立平讲道。活动开展不到两年,“心语”的老师们已经共读了30多部经典教育专著,读书成为“心语”的标志。

除了“每月齐读共读一本书”活动外,“心语”也长期开展“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每周“专题研讨”、创办《心语月刊》、开展“教育行走改变教育人生”支教等活动,异彩纷呈。中国教师研修网专门为“心语”团队搭建视频工作室,开设“心语沙龙大讲堂之假期读书汇报”,让“心语”成员和慕名而来的近百名教师齐聚一堂,畅所欲言。

一个朴素的民间团队,却让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收获了看得见的成长。一直以来,“心语”团队陆续有教师走出来,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名师、省名师,像最早的刘霄、贺华义,后来的董向东等。“心语”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以一批卓越的“心语”人,不断辐射、吸引着更多教师向着“心语”靠拢。

共情——同行中彼此润泽

“班主任走向卓越的前提,是他要能意识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样教师才能永葆教育追求,感受相知相伴的温暖,体味追求成长的快乐。”郑立平心中的理想“心语”,不仅是追求卓越的团队,更是温暖彼此的家人。他认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要成为大家心中的太阳,内心自带光源,同时可以照亮他人,要能和美共生,幸福同构,彼此润泽,共享美好。

“只有读懂他们,才能真正地去爱他们。”郑立平说。每个成员的经历不同,需求不同,他便采取因材施教、应需施泽的原则,给予每个成员所需要的关爱与鼓励、欣赏与赞美。他说,他只是做好了持续引领的本分,而留给老师们的,便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留给自己的,便是一起共患难、一起传播爱的回忆。

即使“心语”的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但每一个教师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都会牵动着“心语”团队所有人的心,“一个人的问题,就是大家所有人的问题。”郑立平曾带领“心语”人一起为困难学生捐资,一起对困难教师施以援手,一起走进贫困地区无偿培训师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早晚忙闲,一旦有人遇到困难,所有“心语”人都会主动伸出热情的手,为其献计献策、排忧解难。正是这样的凝聚力,构筑起“心语”人如同家人般的情感,哪位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乐事、喜事,或是写出一篇得意的文章、总结一段成功的经验,总会第一时间在“心语”毫无保留地分享,一个人的智慧便成了大家的智慧。

带领“心语”走过十数年,郑立平接触过各形各色的教师,他总能用触及心灵的对话,让每一个接触过的“心语”人都洋溢起生命的激情。他见到46岁的张玉芝老师,依然活泼的像个孩子;他见到云贵山区的龙福莲老师,身患病痛却始终坚持;他见到有些自卑的李德峰老师变得谈吐潇洒;他见到忧郁内秀的方煦老师走出心灵阴影……越来越多鲜活的例子,让郑立平坚定“心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他说:“我相信,‘心语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那些教师的发展模式,改变他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家庭,甚至连他们的教室,也仿佛一下子有了灵魂。”

13年来,“心语”由成立之初的12人,已然发展到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优秀教师,也已经帮助全国各地区或学校启动和创建了100多个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并日益成为优秀乃至卓越教师的成长沃土。郑立平表示:“教育的艺术只有远离科学的理性和生活的琐碎,才能表现出独有的深刻与灵动。在永不停息的朝圣路上,我渴望有一天能触摸到一种诗意化的人生,也希望自己能给爱我和我爱的人们留下点美好的东西。”

GOOD TEACHER

郑立平

广州黄外翰林实验学校总校长,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关工委青少年发展中心专家、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中心专家等。曾获齐鲁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首届十佳班主任、山东省首届十大科研名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全国数学奥赛优秀辅导员等众多荣誉称号。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副秘书长、全国特别教育联盟理事长、中国教师个人成长命运共同体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山东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心语名师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轻灵自在画心语
夸夸我的班主任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邦尼心语
绿豆发芽了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