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吉草:在寄宿制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

2022-05-30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寄宿制关怀人文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阶段,要突出语文的人文关怀特点,注重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在寄宿制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集体生活的状态下,此时更需要教师的关怀与引导,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计划,为学生自我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目前,寄宿制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分析寄宿制小学的实际情况,会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寄宿制学校学生家庭,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家庭和父母经商的家庭。这两种家庭在儿童教育方面有明显的问题,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给子女提供启蒙教育。还有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忽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注重物质的影响力,常使用较粗暴、恶劣的家庭教育手段。这样的成长背景,学生往往在进入寄宿制小学之前,就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后期的学校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第二个方面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寄宿制学校的校园生活,会影响学生的态度及其思想。从日常生活或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待遇与在学校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等不同方面,但面对的学生主体数量又较庞大,不可能只关注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管理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校的学习环境较为严格,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课堂学习,后续老师还会频繁的检验和考试,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这样的学习环境显然并不具备人文性。

因此,为了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能更好地成长和自我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将人文关怀深入教学互动的过程。

鼓励学生学习,做好人文关怀

教师要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或实践阶段,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积极应对各类学习问题,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过度依赖教师,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要深入进行,在心灵上互相影响,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告知学生如何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而在教学管理阶段,应用新课改的相关策略,认真倾听学生的学习诉求,才能满足小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等。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更多在于引导学生,注重人文关怀。

有效创建情境,渗透人文关怀

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创建教学情境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教学主题,展现课程内容的人文性,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程体验。寄宿制小学生本身与亲人接触的时间不多,教师创建场景,可以从家人相处开始,设想家长勤劳工作的状态,以及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温馨画面。在场景设置和交流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因词汇量不够而无法表达的情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彼此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在写信过程中,为能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就需要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这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批阅阶段,也能感受到学生的细腻与孤独,围绕人文关怀的语文课程,更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划分课程重难点,实现人文教学

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要积极把握教学进度,有序推进课程教学计划。在基础教学阶段,课堂教学如果未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度就会增大,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拼音、字词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学习过程的欲望,必然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得识字与拼音学习相辅相成,那么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价值也就有所实现。划分重点难点,做好学生兴趣培养,必然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推进人文教育,发展学生思想品质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富有人文性质的,在教育教学阶段,将学生品德发展与语文学习协同落实,能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感受自然界的无限魅力,并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态度,在未来能积极克服困难,应对各种实践问题。

教师通过观察班级学生的情况,会发现部分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个人形象等受到排挤,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其他人积极互动,学习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之时,可以多一些耐心,多观察学生的情况,以生活案例、现实情境,帮助学生强化思想意识,解决实际问题。

改变学生心态,加强人文教育

教师观察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在实践过程中不妨将心灵建设工作视为基础,让学生有更主动的学习意识,积极地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自我的学习心态。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为习惯问题,对其他同学言语比较苛刻,这种心态往往会让学生负面地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物。而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耐心地去教导学生不要用嘲讽的态度去中伤别人,要慢慢地让学生收敛自己的脾气,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小学生要有包容意识,能听从父母的劝导,并承担家庭责任,如果能理解不同群体的生存压力以及面临的困难,就不会抱怨和责怪父母将自己送入寄宿学校,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努力。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程为基础,结合课本案例,让学生理解父母和他人的不易,学会换位思考,拥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阶段,要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思想,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或事物,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展现人文关怀的影响力,使寄宿制小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专家点评:诚如文章中所言,寄宿制小学的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学生较早地进入集体生活,缺乏家人的陪伴和关怀,心理難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健康成长?本文作者强调,要将语文教学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和成长。注重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关怀与温暖,能驱散阴霾和黑暗,让学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桑吉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玛艾镇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寄宿制关怀人文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