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2-05-30胡兵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广校师资中职

胡兵

编者按:中职教改工作起步后,各级农广校改革创新,发挥主阵地作用,不断练好内功、做强主业,在办学管理、内涵建设、政策争取等方面,勇于探索实践。本期专题聚焦中职教育,敬请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时代性、产业性、职业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农民,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特别是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坚持农村与农民优先、教育与培训并重,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但是应当看到,承担从事农民中职教育的职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在教育理念、工作思路、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短板比较突出,必须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满足受教育农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一、深刻认识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新形势

现代农业的日新月异发展,对务农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在驾驭形势和与农业共进中实现人生价值。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相辅相成,并且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农民中职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才能教有方向、学有动力、用有效果。

(一)认清现代农业的特色性。农民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现代农业越来越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扣农业、紧跟农民、紧贴农村。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支撑现代农业有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高素质农民分布其中。同时,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如机械化、信息化等,以及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如专业化、社会化等,都让农民学员的来源越来越广泛,且其需求的多元化,倒逼农民中职教育从形式上、内容上、制度上、方法上等深化改革、适应形势。

(二)领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最具感观性、直接性、生动性。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员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不管何种类型教育,都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要求,农民中职教育也不例外,甚至对实践层面的要求更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怠慢,只有在实践中加强教育和培养,学员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增强本领、不断发展。

(三)认识农民学员的实体性。农民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民学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习个体,而且是个体与实体并拥的双重身份,不管他拥有的实体有多大多强,哪怕是一个小农户的一亩三分地,或是一个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园区经营者,流转几十亩、上百亩乃至更多土地,他对实践性的内容更敏感,办学机构所教的、所学的与他所干的、所用的,是否有借鉴,能不能帮助其提高与发展,这是农民最关心的。农民学员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了知识拿过来就能用、就管用,他就认可,他就乐在参与其中。

(四)重视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并加大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比重,就是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变应用为关键,走产学研新教学模式之路,把课堂办到田间地头、种植基地、农业示范园区。要以学员为中心,在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等方面超前谋划、精心准备,注意跟踪反馈,及时弥补缺陷,不断提高完善,让农民中职教育服务为民、服务“三农”真正落地见效。

二、精准把握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近年来,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信号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具体,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在推进、创新、发展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联合教育部门不断地加以规范和完善。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的印发,标志着农民中职教育进入新阶段。2016年,河南省农广校按照教职成厅〔2014〕1号精神,率先开展试点,省教育厅批复依托省农广校成立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办公室,遴选20个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基地在全省展开。2021年,中央农广校印发《关于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播〔2021〕20号),在18省29个基层农广校组织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中职教学标准化。在《关于印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农广校版)》的通知》(农播〔2021〕21号)和《关于印发农民中职2022级统开专业及教学安排的通知》(农播〔2022〕10号)中,又分别就家庭农场专业及其他统开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提出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上述一系列文件和有关安排,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标准、方式及考核等作了详细明确地规定,认真分析研究这些新要求新变化,是开展好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

(一)课程设置紧贴产业。教职成厅〔2014〕1号将农民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农播〔2021〕20号提出从2023年起,按照基础通识课、专业能力课和产业专题课三种课程类型设置,其中产业专题课非常接地气,是根据农民学员职业发展、地方主导产业需求和学校特色资源开设的专题类课程,由基层农广校自行确定课程名称和数量(至少开设8门专题课),突出以职业核心能力为牵引,与岗位工作过程相衔接,课程短小精悍、直接管用。

(二)实践教学比重加大。不管哪门课程的学习,都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但总体趋势看,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比例在加大。教职成厅〔2014〕1号规定,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农播〔2021〕21号关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的教学安排,分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远程学习、实践辅导、岗位实践5个环节,其中与实践教学相關的占3个环节,在总学时不少于2400学时的情况下,现场教学不少于30学时、实践辅导不少于200学时、岗位实践不少于1200学时,加在一起占比达到60%。

(三)师资构成能力提标。新形势对农民中职教育师资提出了新要求,不但会教,而且会干。重点从素养、知识、能力三方面,聚焦专门群体,选拔一线骨干,开展定向培养。特别是在强化实践教学背景下,更加突出专兼职师资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实施三大类课程教育教学,打造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广纳优秀人才,从农广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农技推广部门、农职院校、研究机构中,遴选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政策类课程师资、创业类课程师资(导师)、电商类课程师资和产业发展类成功人士师资,让农民学员在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中学到真经。

(四)教材供给丰富多样。教材是教学的三要素之一,实践教学更需体现实践性的好教材。关于农民中职教育使用教材,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中央农广校统编教材是供给的主渠道。纸质的、正式出版的,已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讲义,特别是产业专题课,倡导开发和使用活页式、手册式教材。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学会掌握使用数字化教材,丰富教材形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吸引力。

(五)现场教学更加规范。农播〔2021〕21号明确定义,现场教学是在生产经营现场开展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对现场教学定位、教学地点安排,还是教学师资来源、教学形式要求,都很具体到位,特别是原则上要求班级全部学员到课。在实践辅导和岗位实践方面,重点也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在于看学员学习的效果,其中《岗位实践关键环节记录表》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集中现场教学和分散实践学习的矛盾。记录表由县级农广校自行设计,表中明确主营产业关键环节和每个环节的实践学时,真实记录学员将所学运用于自身产业的实践和学习情况,并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痕迹体现纳入学籍档案。

(六)考核方式客观全面。教职成厅〔2014〕1号将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形式,分为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四类,由浅及深,由表入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每一类别都明确阐述了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的问题,并从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出勤率和实习态度等方面,对学员的每一项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认定,给出相应的实践成绩。同时,实行农民中职教育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学分由课程学分和认定学分两部分构成。课程学分是农民学员参加三类课程学习,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认定学分对农民学员具备的相应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学习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表彰奖励等,经认定可以折合一定的学分,认定学分最多不超过57学分,体现了农民中职教育考核评价与实际经验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三、科学运用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又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改革,鼓励校企合作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融媒体教材,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创新”。因此,构建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实践教学,将会不断提高农民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选好师资力量。加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培养和引进力度,将理论功底深、专业技能熟、指导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选配到实践教学一线。拓宽选人视野,注重选拔土专家、田秀才等特殊人才,尤其是在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市场、畅通新渠道等方面,示范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优秀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返乡创业兴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实践教学师资,减少思想隔阂,激发学习斗志。

(二)建好实践基地。农村的事、农业的问题,要立足在乡村一线、在田间地头解决。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更是如此。如小麦条锈病防治、高垄栽培技术、微孔膜滴灌铺设、信息化手段运用等,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而不在生产实际中讲解和示范,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等,结合专业建设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场中讲解,在岗位上示范,在动手中提高。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按照种类齐全、功能完备、层次分明的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布局,打造现场教学精品路线,形成现场教学精品模式。重点加强岗位实践的教學设计,解决好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等问题,让内容更科学、过程更规范、依据更充分。

(三)抓好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的现场感非常强,涉及方方面面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活动高效顺利进行。按照教师教材教法“三要素”,创设实践教学环境,布局实践教学现场,优化实践教学流程,让“三要素”资源在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得以科学有效配置,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事中有序进行、事后反馈及时。

(四)使好先进教法。农播〔2021〕20号文件在论述改革教学内容、环节和方法时提出:“紧密结合学员认知链、生产经营链、供应价值链,筛选、归类现有教学法,重组、融合形成契合农广校教学实际的方式方法,明确各教学法的应用范围、环节和场景”。好的教法能够加快农民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农民中职教育的对象及其诉求的特殊性,要求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立足实际、围绕需求并贯穿全过程,通过实践教学,让农民学员看得清、听得明、学得会、干得成。要在传统语言、实验、直观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新型教学法,在现实环境或仿真模拟状态下进行学习,把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当岗位、作赛场,以岗学技,以赛竞技,以用促技,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员为中心转变,由单向知识传授向互动交流转变,由观摩学习向动手体验转变,打通产学研瓶颈,让农民学员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五)用好现代手段。运用数字化资源,发展“互联网+教育”,对于打破时间、空间、地理、疫情等因素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结合大数据治理、精准教学与评价、混合式学习等应用场景和工作推进,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培训研修和观摩交流活动,注重技术伦理运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发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中央和省级各类远程学习平台及移动端提供的数字课程资源、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台的涉农节目时段、地方开发的区域性特色产业资源和办学单位自身积累的数字资源作用,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配置和交流,从而促进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更好开展。如中央农广校的涉农电视栏目《田间示范秀》,通过走访遇到生产困难的求助农户,为其寻找乡土专家并破解难题,所运用的现场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六)看好效果底线。发挥效用、帮助提高、促进发展,既是设计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底线思维,也是检验农民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三查三看三评”,严把教学标准,严格教学管理,严控教学质量。“三查”,即查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查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查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三看”,看教学计划是否切合专业实际,看实操选题是否培养提高学员动手能力,看授课教师是否全程指导到位。“三评”,即评价学员对生产经营技能的熟悉掌握情况,评价学员在岗位实践中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评价学员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效果情况。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农广校师资中职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