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干部党性教育“五大体系”的思考与探索

2022-05-30陈成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

陈成

[摘要]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是干部政治锻炼的主要方法。目前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主要是从干部教育培训“主体”和“环境”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模型,提出构建干部党性教育资源、学习、评估、反馈和监督为一体的党性教育“五大体系”。通过以秦皇岛市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实践做法为案例分析论证“五大体系”的实践路径,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干部党性教育体系提供相关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干部党性教育;红色资源;五大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9-0028-06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体现的载体——红色资源也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干部党性教育最鲜活、生动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性教育实效。从整体上分析研究红色资源如何更好地助力构建干部党性教育体系,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干部党性教育质量,切实发挥好红色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一、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现状

现有研究主要是围绕各地红色资源的现状与利用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但是从培训的整体环节上出发研究的较少。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当前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研究现状,梳理出其共性问题,本部分利用中国知网CNKI系统检索“党性教育、红色资源”的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286篇(见图1)。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体看来,2012年以后研究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文献呈上升趋势。从发文的主题来看,党性教育主题发文168篇,红色资源主题发文122篇,红色文化资源27篇,干部党性教育17篇,红色基因17篇,红色文化15篇,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见图2)。

(一)红色资源种类丰富

研究发现红色资源既包括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纪念林、干部学院、革命足迹、干部教育基地等实物,也包括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非物质资源。一方面,红色资源的外延被扩大,内涵更为丰富;另一方面,红色资源覆盖面广,全国各地如辽宁、湖北、江西、黑龙江、广东、上海、甘肃、东北等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已成为干部政治锻炼的趋势。总体上看,各地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红色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载体也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

(二)红色资源利用形式多样

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利用形式上,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开发课程,如线上远程党课、线下情景演绎[1]、开发党性教育课程、开发现场教学课程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论坛、访谈式教学等;二是利用红色资源编写党性教育教材,如通过编写党性教育案例教材、音像教材、自选教材、备选教材以及辅助教材、通过现代化表现方式,打造高标准的党校实训基地[2];三是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党建品牌[3-4],开展红色资源课题研究,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持之以恒提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积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党的人才队伍。总体而言,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二、利用红色资源在开展党性教育中的瓶颈

其一,从红色资源本身的开发与利用视角而言,一方面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保护不力、重视不够,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突出,开发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对红色资源利用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深度挖掘内涵不到位,遗址遗迹的教育功能不突出、红色故事挖掘推介乏力、红色人物研究不深、红色资源理论系统尚待完善,对挖掘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规律性研究不多、把握不深,整合力度不强[5,8]。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产业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存在红色资源发掘的主题重合,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特色较少,市场化开发明显,红色底蕴浅,重规模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8-9]等问题。

其二,從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的实践角度而言,一方面教育教学模式因循守旧,红色资源运用方式有待创新、红色资源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容单调,效果不佳,体验式教学主题过程泛用[10],教师与学员协调性不够,缺乏科学完备的现场教学评价体系[11],还存在“参观即教育,解说即教学”,甚至出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史料研究不深,教学内容出现争议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培训评估与反馈的关注不够,验收方式少,缺乏长期追踪[9]。因此,要真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必须正确处理好红色资源的转化问题、教学对象的内化问题和教学对象的外化问题[12],要将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内化为学员自身的精神动力,注重党性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三、红色资源助力构建干部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结合上述讨论,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过程为视角,从“主体”和“环境”两大维度建构分析模型(见图3)。从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过程出发,“主体维度”可大致分为培训的组织者和受训者。培训的组织者即培训的组织方,目前主要包括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基地等;培训的受训者,即参加培训的人员,目前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了研究的规范性,统称“学习者”。在“环境维度”方面,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训的资源环境,即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文化、红色遗迹、红色历史等物质与非物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培训环境,即干部教育培训环境维度,包括干部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师资、人力保障等各方面。由此,我们可以构建以提高干部党性修养为目标的干部党性教育资源体系、干部党性教育学习体系、干部党性教育评估体系、干部党性教育的监督体系和干部党性教育反馈体系为一体的干部党性教育“五大体系”,其中干部党性教育的监督体系贯穿整个过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此处我们引入秦皇岛市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典型做法。

(一)秦皇岛市红色资源概述

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培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蓬勃发展。

1.长城文化彰显伟大的抗战精神。秦皇岛辖区山海关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山海关也通常被誉为是长城东部的起点。榆关抗战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长城博物馆,花厂峪抗日纪念馆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也是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基地。

2.李大钊故居还原伟大的建党精神。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的五峰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旧居,李大钊同志曾八次在五峰山游览、山居、避难,从事革命活动。在五峰山,他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作,并与陈独秀相约建党,指导工人运动,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目前,已在秦皇岛市成立了李大钊干部学院,以李大钊精神为主题,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也已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甲申史鉴馆助力伟大的西柏坡精神。甲申大战给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警示——“以史为鉴、居安思危”。1949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向北平迁移时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并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如今,战云已逝,警钟长鸣,这座以廉政为主题的甲申史鉴馆已成为秦皇岛市重要的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道德楷模再现伟大的雷锋精神。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燕赵楷模沈如波就是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最生动的写照。1978年,18岁的沈如波参军入伍,立下了“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的誓言,1983年沈如波退伍来到秦皇岛工作。近40年来,他坚持每天为群众做好事,2018年因病逝世。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用自己的一生传递着“雷锋精神”,诠释着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在他的感召之下,无数的好党员、好干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弘扬着伟大的雷锋精神。

(二)依托红色资源构建干部党性教育“五大体系”路径分析

1.盘活红色资源,构建干部党性教育资源体系。干部党性教育应深挖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红色资源类型,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增强红色资源的感染力与干部的内生学习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佳佐证。针对各地干部党性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存在红色资源分散化、利用低效率化等诸多问题,构建科学、联动、高效的干部党性教育资源体系是当务之急。秦皇岛市一方面依托辖区内已有的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冀东抗战纪念馆、花厂峪爱国基地等红色资源打造现场教学点,构建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库》,详细完善明确了各现场教学场所的软硬件设施、特色、适合的教学类型,甚至详细标注了场所的联系方式、推荐师资与精品课程,实现了红色教育资源互通、教师互通和干部党性教育学习基地互通。另一方面,进一步深挖辖区内红色资源类型,积极开展青龙县三星口地区抗战史研究,不断丰富红色资源类型,盘活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做到红色资源底数清、数量明、特色强。

为了破解红色资源地理分散的难题,通过现代网络科技打造云体验、云授课是构建一体化红色资源共享的新方法。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建立了“网络课堂”,用活“远程式”培训;打造了“体验课堂”,实施“基地式”培训;构建了“一线课堂”,拓展“帮带式”培训,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还创新采取网络直播的形式,以昌黎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等代表性红色资源开展网络直播活动、党委书记在红色直播间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为群众讲述党史知识。“视频+音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使干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

2.创新学习模式,完善干部党性教育学习体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采取诸多创新的学习模式,让红色资源真正转化为党员党性修养的内生力量,才能实现提升干部党性修养的实践目的。目前,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党性修养锻炼的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式、现场观摩式等,这些方式存在内容重复性强、教与学互动不够等突出问题。红色资源的教学与应用区别于一般的干部教育實践课程,在运用现场讲解的基础上应打造研讨、参观、交流、体验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干部从被动受教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沉浸式和体验式教学质量往往更高也更易受到学员的喜爱。

以秦皇岛市为例,目前有三种党性教育学习方式可供参考。一是现场模拟体验。比如,在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旧居,采取踏寻革命先烈足迹,重走大钊路的方式,登临五峰山,在体验中参观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展陈室,在讲解中重温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追忆入党初心,打造体验、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二是视频讲解。为了增强红色资源学习的吸引力,创新学习模式,做到既达到红色资源的学习目的又迎合成人学习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视频教学制作微党课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如,选取甲申史鉴馆、花厂峪革命纪念馆、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三个现场教学点,制作微党课《踏寻秦皇岛红色印记》,多角度、立体化把红色资源融入党性学习教育中,让党性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三是现身说“法”。为了增强党性学习教育的效果,除了授课教师的讲解,还可以转换学员角色,注重挖掘身边红色典型。如,在干部党性教育中邀请老一辈革命党人的现身说“法”,通过故事分享和老一辈革命党人信件、日记等的展示宣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目前已开展的老英雄红色故事报告会、“百名五老讲百堂党史课”活动效果显著;四是规划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坚持把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相结合,推出“七个一”党史学习套餐,即“温一段历史、学一批典型、历一场警示、读一遍誓词、观一部短片、上一堂党课、诉一句初心”,将红色资源应用与秦皇岛市特色旅游相结合,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

3.丰富评估模式,优化干部党性教育评估体系。目前常见的干部教育评估方式有问卷式、访谈式等,这些评估方式充分吸纳了干部教育培训评估的成熟经验又具有易操作、数据可分析、可回溯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为了评估而评估,评估内容僵化等问题。在干部党性教育实践中,应丰富评估模式,逐渐实现由干部党性修养的“他评”转变为“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模式。目前,干部党性教育“自评”已有诸多创新形式,比如,在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入党初心、过政治生日、畅谈学习心得体会等。创新干部党性教育评估模式,一要做到角色的转化,只有实现角色的转化,才可以让干部真正汲取红色力量,激发党性修养的内生动力,转变为党性教育后自我的对照检查。二是要做到评估的多样化。干部党性教育评估在坚持“他评”的基础上,应做到评估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培训群体有针对性的应用网络、角色扮演等新方法。三是要做到评估的常态化。评估不是培训结束的总结,而是伴随着党性教育锻炼的全过程。在干部党性教育锻炼中应注重常态化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评估的内容也应结合党性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做到评估内容的全覆盖。

4.建立反馈机制,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反馈体系。目前干部党性教育实践锻炼形式多样,但存在反馈优化不及时、干部党性教育停留在听课、体验、研讨较多而实际的效果一般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干部党性教育的反馈体系构建不足,干部党性教育实践的创新性不够。因此,构建干部党性教育的反馈体系意义重大,也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薄弱点。一方面,干部党性教育反馈体系是优化干部党性教育成效的重要策略。干部党性教育的反馈是伴随干部党性修养常态化而不断优化的体系,只有建立干部党性教育与施训单位的沟通反馈机制,才能有效解决干部党性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干部党性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干部党性教育的反馈体系是提高施训单位党性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开展的成人教育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体系、跟踪反馈体系已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反馈的过程也是干部党性教育的自省过程,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反馈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的自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施训单位服务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能力。在实际的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中已初步建立了施训单位—个人—组织三位一体的反馈体系,但干部教育培训反馈体系机制不健全,一体化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5.完善监督方法,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党性锻炼的质量好坏与干部的党性教育的监督密切相关。干部党性教育的监督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要加强自我监督,即干部自身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进行自我监督。就干部党性修养的自我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等。干部党性修养的自我监督要求干部在党性修养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对标要求,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主动修炼“内功”。二是要加强组织监督,即加强组织对干部培养全流程的监督,建立完善干部党性教育监督的体制机制。从国家机构改革的角度来看,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之后国家成立中央纪委、监委,在各地方也相应成立了监察机构,从顶层设计上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干部监督体制机制。就干部党性教育监督机制来看,还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問题。目前,对于如何在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中加强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也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如,设置临时党支部,选派纪检委员履行临时监督职责,但是这一模式临时党支部的性质存在组织机构的不稳定性、监督的短期性等问题。因此,应从加强党的建设层面探索干部监督提醒的常态机制,同时还可制定专门的干部教育督导制度、组建独立专业的干部教育督导机构[13],构建完善的干部党性教育监督体制机制。

干部党性教育始终是党的干部政治锻炼的重要内容,红色资源也是党史学习常态化下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载体之一。新时代,应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资源、学习、评估、反馈和监督五个方面不断完善优化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盘活红色资源,加大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推进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干部党性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珂.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党政论坛,2021(6):21-23.

[2]乌永胜,崔云娜,姚成武.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世纪桥,2020(12):81-84.

[3]申灿,马亚敏.河北红色资源在打造党性教育品牌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57-58.

[4]曹海霞.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以河北省委党校体验式教学为例[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5(1):117-123.

[5]陈燕霞.红色资源在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以广东省佛山市红色资源整合利用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5):15-22.

[6]熊群红.依托红色资源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J].党史文苑,2021(8):55-58.

[7]王冬梅.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9):44-46.

[8]马一源.湘潭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党性教育的思考[J].求知,2021(6):56-58.

[9]覃莹.试析党校党性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1):17-21.

[10]王伟.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党性教育课程的思考——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J].决策探索:下,2021(2):33-34.

[11]姚行亮.长乐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J].福州党校学报,2016(5):71-73.

[12]台红.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路径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1):34-37.

[13]李亮,于佳鹏.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督导体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1,44(6):99-101.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
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谈红色诗歌的创作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
浅谈佳木斯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