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凤 苗岭山上的健康守护人

2022-05-30梁伟

中华儿女 2022年9期
关键词:塘村卫生室乡亲们

梁伟

一个药箱,一背就是半生;一座大山,一守就是23载。

越千道岭,行万里路,守护苗寨乡亲们的身体健康,是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乡村医生潘凤自始至终的信念,23年未曾改变。

2022年8月,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潘凤位列其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苗岭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所感动。

潘凤说:“非常荣幸,完全没有想到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因为比我辛苦、比我优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我只是众多村医生中最普通的一名。”

“我想守护大山里更多的妈妈”

1970年,潘凤出生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的一个苗族村寨,这里海拔1430多米,整个村子地处半山腰。父母身体都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当潘凤读初中时,父亲中风,患有肺心病的母亲病情日益加重,让家里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哥哥出门打工了,母亲每周都要打两次吊瓶。”尚未成年的潘凤担负起陪母亲治病的重任。在潘凤记忆里,那些年,除了上学、做家务,最重要的就是背着母亲去看病。从青杠林村到戈塘卫生院,十多公里的山路,每次需要两三个钟头,这一来一回,加上打吊瓶的时间,基本一天就过去了。那时候潘凤想的最多的就是,倘若村里有个医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路途遥远,潘凤背着母亲也有走不动的时候,母亲看着瘦弱的她颇为心疼,但又无奈,潘凤却总是笑着说:“妈妈,你再坚持几年,等我以后当了医生,我来给你治病,咱们在家里就可以打吊瓶。”听到这里,妈妈高兴的像个孩子。对于当时的潘凤来说,就是想逗母亲开心,因为成为一名医生,真的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她想都不敢想。

初中毕业,一心想读高中的潘凤看着家里入不敷出,只能放弃求学,去云南打工,对于潘凤而言,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都不怕。在昆明,她与邻寨的小伙子们抡起钉锤帮人搞装修,年纪轻轻的她干着重体力活,因为实在太累,干着干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往下流,擦干后,接着干。装修工程结束后,潘凤还摆过地摊,做过洗碗工……

潘凤说:“虽然我不认命,但是真的看不到希望,以为一辈子就要这样度过了。”命运总会眷顾努力的人,就在这时,家乡传来了好消息,当地卫校面向社会招生。那一刻,潘凤感觉这或许是自己命运转折的机会。陪着母亲求医的那些岁月,让她知道乡亲们看病的艰难,尤其是母亲每次在床上翻来覆去,长期卧床痛苦不堪的折磨,更是让她心痛不已。潘凤想去改变这个家,改变整个村寨,她决定回乡报考黔西南州卫校。

经过努力备考之后,1995年9月,潘凤向自己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被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录取。经过在卫校的学习,潘凤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抓紧在学校的每一节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即刻向老师求教,因为她知道在学校多学一点,或许以后都能用得上。当时潘凤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刻苦努力学习,早点学成返乡,为妈妈治病。毕业那年,学校要在全级300多名学生中推荐三名学生到遵义医学院继续深造,潘凤便位列其中。那一刻,她笑了,感觉好运终于开始眷顾自己了。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就在潘凤要去遵义医学院报到时,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她拼命往家赶,刚到寨子口的时候,母亲就走了。“当时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潘凤说,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也成了她永远的遗憾。学医归来,治好母亲病痛的愿望再也没有机会实现。看看一贫如洗的家,再看看遵义医学院每学年4000元的学费,潘凤退却了。母亲出殡后,潘凤收拾好行囊,选择到州医院妇产科进修,只因为这里不收学费。

当年,潘凤的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品学兼优的她自然也接到了不少留城的橄榄枝,但是她都没有接受,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大山。

对于当年的抉择,潘凤说:“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那就给乡亲们治病吧!我觉得应该为像妈妈一样需要帮助的乡亲们做点事,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妈妈没来得及体验的幸福,毕竟这里需要我的人更多,我想守护大山里更多的妈妈。”

“改变苗族同胞的就医观念”

潘凤回来了,还带回来当时的男朋友周波,一起成为乡村医生。

没房、没钱、没赞助,二人只能白手起家,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起了村卫生室。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药箱、一块自耕地,半农半医,精心筹备卫生室。孰料,卫生室尚在筹备中,就有人求上门来。八坎组杨大团丈夫急匆匆找到潘凤,哀求着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求到这里,因为方圆二三十里,只有这家有尚未开门的卫生室。来不及犹豫,潘凤就跟着跑了出去,“刚进杨家,我就懵了,当时他们家人准备用石磨压产妇肚子挤压胎盘,并用扁担绕着脐带,一起使劲,我本来就是第一次单独接生,这阵仗确实始料不及,只能立马叫停,让所有人出去,我自己处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孩子出生了,杨家人笑了,潘凤也顺利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接诊。

这样的突发情况并不是偶然,在潘凤的工作中时有发生。1999年6月21日,村卫生室终于開业,当天中午,天气特别炎热,邻近的海子镇堡堡村石丫口组的村民湛国友跑了进来,恳求潘凤去为自己妻子接生,丢下一屋子前来道贺的乡邻,潘凤背着药箱就跟着湛国友走了。连走带跑两个多小时,路上左转右拐,潘凤被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坳。她回忆,“四处没有人烟,我有点害怕,担心上当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当潘凤不想继续向前走时,湛国友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焦急地说:“大夫,你别怕,我就是担心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说在山上。”原来,湛国友带妻子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阵痛,难以忍受,他才下山求救,就这样,潘凤在山野里完成了卫生室开业后的第一次出诊。

“其实每次接生都很忐忑,特别害怕出意外。遇到要求上门接生的,我都会告诉家属需要送往县医院、乡卫生院。但当年的情况就是,往往产妇临近生产,家属才找上门,根本没有送出去的时间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道选择题,不接,良心上实在过不去;接的话,风险确实很大。”潘凤说,“那时候,多数生育妇女没有去医院生产的习惯,新生婴儿死亡率很高。但是想要改变苗族同胞的就医观念,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紧急情况下,只能设身处地先为他们着想,先解决眼前问题。”

行医至今,潘凤接生了1200多个孩子,为上百位产妇化解危机,从未有过闪失。多年之后,很多她接生过的孩子已经读大学,回到村里总是亲切地叫她一声“凤姨”,就这样,潘凤顺理成章成为大山里妈妈们的守护者。她说。“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医意识也逐步提高,知道把产妇送医院,我终于不用再担心了。”

除了接生孩子,潘凤也给周围乡亲们看病、开药、做针灸。村民杨忠芬患脑梗塞无法走动,丈夫去世,儿子患有夜盲症,潘凤知道后,坚持一周两次免费接送杨忠芬做针灸,这一做就是两个多月,杨忠芬逐渐好转;村民罗克兰带着两岁的孩子输液,药费40多元,看着捉襟见肘的母子俩,潘凤只收了20元,并嘱咐次日再来免费输液;村里的老太太王发珍,靠捡垃圾为生,家庭特别困难,每次到村卫生室都说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但是潘凤却从来不敢马虎,她给老人做身体检查,发现老人要么发烧,要么胃病,去痛片不能解决实际病痛,必须对症下药,了解到老人实际情况后,虽然看病20多次,可潘凤收的治疗费总共还不到5块钱。对于潘凤的感激,老人只能放在心里。

当听闻潘凤获得2022年“最美医生”称号,乡亲们都格外激动,村委会微信群里不断弹出祝贺的消息。王发珍更是次日一大早就推开卫生室的门,“听说闺女又获奖了,太好了,我不会摆弄手机,专程过来一趟祝贺……”王发珍紧紧攥着潘凤的手,乐呵呵地说。

“想帮助越来越多的乡亲”

医者仁心,潘凤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成了大家的健康守护人。但因为时常“赔本”行医,家里时常入不敷出,从开业到2007年,因为交不起房租,诊所被迫搬迁就有四次。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买不起奶粉,孩子出生后只能吃米浆。与潘凤夫妻形成反差的是,当年选择留在城市的同学大多晋升,收入一直增长,再看看自己家的日子,周波有些不平衡,提出离开村子,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

丈夫的建议,让潘凤有些心痛,当年自己回到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就是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守护自己的乡亲,可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艰难的生活,她又有些不忍,这个抉择对她而言十分艰难。乡亲们听闻消息,纷纷找上门来,无一例外,纷纷拿来了自家的鸡蛋和菜。只问着一句话:“潘医生,你们要是走了,我们病了,该去哪里找你呢?”这句话彻底击碎了潘凤柔软的内心,她怎么也迈不动离开的脚步。这里是她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她一直想守护的地方,她熟悉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与其说乡亲们离不开她,不如说是她离不开这片故土。

2008年,全国多地开始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无偿划拨解决,并按规定完善相关手续,免收村卫生室建设的各种建设规费。听闻此消息,夫妻俩高兴得像个孩子。为了争取到国家项目落户戈塘村,夫妻俩主动征地,出资近两万元平整土地。

就此,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夫妻俩总算安定下来。新卫生室的诊疗条件比之前好了很多,配备了基本桌椅、担架、血压计等用具。潘凤也更加忙碌了起来,一家人住在诊所,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虽然简陋,但很快乐。

20多年来,潘凤走遍戈塘、鲁沟塘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因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地区,不仅服务了普坪镇戈塘村和鲁沟塘村一万多群众,还辐射了普坪镇免补、牙皂、平洋、岔河、大坝等5个村、海子乡堡堡村、洒雨镇堵瓦村,共8个村两万多群众,其中苗族群众12000余人。在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她让全村35岁至65岁农村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她先后接诊20多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接诊群众30人左右,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万余人次,平均每次步行10公里以上,行程3万多公里。

直到2018年8月,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潘凤随戈塘村的贫困群众一起搬迁,来到相邻的鲁沟塘村委会卫生室继续担任村医,为更多的村民健康护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建设的不断重视,给乡亲们送去了优质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也提升了村民的健康意识。今天的潘凤也不仅是治疗头疼脑热、接生孩子,还承担起了居民公共衛生服务、疫情防控、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

这些年,潘凤守护着苗岭山上的父老乡亲,她的故事被很多人熟知,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十大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贵州省最美家庭”“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妇幼天使”……

潘凤说:“这些荣誉激励我一直向前,我的青春留在大山,虽然受了很多挫折,对家人也有很多亏欠,但能守护乡亲们的健康,我不后悔,很值得。我想要再多学点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乡亲。”

猜你喜欢

塘村卫生室乡亲们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在灯塘村(外一首)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