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红八连”:锻造“铁的堡垒”奋进强军征程

2022-05-30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22年9期
关键词:八连连队强军

张惠清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英雄辈出的红军连队,裹挟着南昌起义的风雷,革命战争年代,一路铁心跟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炮火硝烟中敢打必胜的“制胜子弹”。

这是一支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标杆连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举旗铸魂,以科学理论之“矢”射建设发展之“的”,成为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兴连的先进集体。

这是一支转型向强、换羽新飞的过硬连队,阔步新时代新征程,虽几经转隶、移防千里,始终瞄准打赢强本领、破立并举创一流,成为新时代基层建设的优秀代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强军的洪流浩浩荡荡。是什么让这支历史悠久的红军连队青春永驻、活力四射?初秋,记者走进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探寻连队不断取得新进步、实现新跨越的奥秘。

血脉传承

——“党的声音就是母亲话语”

“红八连”诞生于南昌起义,前身为朱德军官教育团警卫连。在这里,人人熟知这样一段历史——

1934年湘江战役,八连官兵牺牲过半。紧要关头,党代表韩光荣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党的声音就是母亲话语,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就错不了!”这铿锵有力的动员,犹如一缕阳光,驱散了官兵心头迷雾。从此,“党的声音就是母亲话语”镌刻在一代代八连官兵心田,指引着阔步强军的方向。

1940年10月,“红八连”攻打江苏盐城崔家集。此据点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据点周围是6米高的围墙,围墙四角的四个炮楼与一个高达12米的中心炮楼构成防御工事,围墙外有铁丝、外壕、鹿柴等,“除非天降奇兵,否则难于登天”。

在战前召开的党支部支委会上,副连长姚得顺担任“奋勇队”队长,写下血书,带领其他11名党员深夜突袭。敌军见我军冲锋,迫击炮一发接着一发落在“奋勇队”队员身边,冲在最前端的姚得顺右腿被炸伤,但他毫不退缩,凭借惊人毅力爬行50多米到达敌人围墙之下。轰的一声巨响,第一个炮楼被顺利攻破。“奋勇队”迅速冲向敌中心炮楼,连长指挥战斗骨干从四面八方投掷手榴弹,主力紧随“奋勇队”冲入据点和顽固的敌人展开厮杀。此次战斗的胜利为我军攻克盐城打开了门户,立下战功,连队被被八路军一一五师授予了“铁的堡垒”荣誉称号,并荣获锦旗一面。

抗美援朝期间,1950年12月30日24时,39军116师346团奉命全部进入临津江北岸冲击出发阵地。连队官兵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启长达17个小时的隐蔽待机。战前,共产党员罗斌一句“冻死也不让敌人发现”,振聋发聩。战士们冷了,就向身边的战友靠过去;饿了,就拿出干粮就着一把冰雪囫囵吞下。

随着三发绿色信号弹直插苍穹,高亢的军号声震荡了整个战场。刹那间,一百多名犹如神兵天降的八连指战员跃出堑壕,以势不可挡之势发起进攻。本来早已封冻的江面被炮弹炸开了花,不幸落水的官兵们在刺骨的江水中跋涉。年仅23岁的福建永春县战士苏文惠和冰块冻在一起而被江水冲走;30岁的东北籍班长孙风寿、29岁的江西玉山籍副班长王汝程、26岁的湖南益阳县战士杨福生等同志在敌人疯狂扫射下中弹牺牲,但没有人退步。五班长罗宾带领全班穿着“冰盔冰甲”首先冲上被敌称为“铜墙铁壁”的192高地,并向纵深发展近20公里,为全团官兵打开一条重要豁口。战后,“红八连”1班和5班被师授予“突破临津江英雄班”荣誉称号。

1951年3月17日,志愿军第116师撤至邵阳以北。“红八连”二排奉命坚守784.6高地。4月3日,敌军发起进攻。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拼手榴弹,手榴弹拼光了,就用石头砸敌人。战士沈福忠和敌人展开了肉搏,直至与敌同归于尽。在坚守784.6高地的三天三夜里,敌人向高地大量倾泄炸弹,山头被削去足有一米。英雄的2排守如泰山,击退美“开国之勋师”骑1师从排到营的7次进攻,歼敌200余人。战后,师授予2排“顽强守备模范排”光荣称号,团授予2排“春川守备英雄排”光荣称号,副排长孙广禄荣立二等功。

回顾八连走过的艰辛历史,不管是在泥沼遍布的草地,还是在冰风刺骨的雪山;不管是在衣食无着的旧中国,还是在幸福安康的新社会;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八连始终保留着对党的那份眷恋。

数十年来,八连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来自母亲的嘱托却一代代地传承着,军魂不变、忠诚不改、信念如磐。

理论之光

——“学理论是风尚、是刚需,是立身之本、是成才之基”

在“红八连”,理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墙上挂的、床头贴的、橱窗显示的、电子屏播放的,都是习近平强军思想要点;学习室内摆放着《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官兵一有时间就来阅读。政治指导员于鹏介绍:“在八连,大家都有这样的危机感:理论学得不好脸上无光,一天不学理论心里发慌。”

这个共识不是刚开始就形成的,有的战士也曾对理论学习“不感冒”。

“学理论有啥用?我宁愿去跑个5公里!”大学生士兵王猛,入伍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CEO。来到八连之初,从老板到列兵的身份转变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加之体能训练跟不上,一進课堂他便觉得,自己该补的不是理论而是体能。

转变,源自八连组织的一次理论交流会。

“是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了我,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那天,从八连走出去的三连连长梁浩受邀走上八连讲台,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梁浩是一名孤儿,从入伍到当连长前一直在八连。他从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青年,到入伍获评“理论学习之星”,当上副班长、班长,最终成长为军官,是真理光芒指引着他、是理论学习成就了他。梁浩结合亲身经历,向官兵阐释学理论塑造灵魂、启迪心智的作用,引发大家强烈共鸣,也解开了王猛的心结。他在笔记本上写道:“笃信深学理论,升华提高自我。”

“念好真经铸魂,向着阳光生长。王猛的转变,是八连官兵的一个缩影。”旅政委王涛告诉记者,在“红八连”,学理论是风尚、是刚需,是立身之本、是成才之基,官兵自觉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

2021年3月,“新疆棉”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八连官兵义愤填膺,迅速打起“反击战”。在连队“理论讲堂”上,新疆籍战士艾尔肯·托乎提主动登台,与远在新疆的家人视频连线,结合自家多年种棉实际,运用大量家乡实景图片和视频资料,以铁的事实揭穿“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等谎言谬论,揭批西方敌对势力“以疆制华”的险恶用心,赢得官兵阵阵喝彩。

藏族战士罗布入伍前,认识汉字不多。入伍后在连队干部帮助下,他把理论课本当成汉语学习教材,对着字典一字一句地看,越学越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重要,越看越觉得习主席“年巴都”(真伟大)。三年下来,他摘掉了“汉语盲”的帽子,成为营“民族学习班”班长,还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三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平时喜欢画画发朋友圈,排长看到了,就建议我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题材画点作品。”大学生士兵尉卓说。他尝试后发现,之前不好理解的抽象理论,在思索如何通过画面去展现时,就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在指导员于鹏看来,“理论学习不能浮于表面,会讲会教才是精通”。

“同志们,新时代下,尖端装备的产生,离不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寒冬腊月,“红八连”理论课堂内,指导员于鹏正在以近期新闻热点为案例,为官兵讲解强军理论要点。

“指导员,国产航母下水、‘北斗组网成功是数理化的研究成果,政治理论也解释不通呀?”大学生士兵尉卓陡然发问,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

这个提问,让自认是“理论通”的于鹏措手不及。“理论学不通,不是八连兵”,回想起初到八连时,老指导员对自己的忠告,于鹏感觉脸上火辣辣地疼。“学精理论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乎连队发展。”夜里,于鹏辗转反侧,反复琢磨着这个道理。

此后,为了学透、讲透强军思想,于鹏抓紧一切机会,主动向专家教授请教、跟政工同行交流、与理论骨干探讨。

“道不远人,要用强军实践的力量强化认知认同,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人心。”当地党校李教授的一番言论使于鹏受益匪浅。后来,于鹏改变学理论、教理论的作风,摒弃“一个礼堂上大课、一篇稿子念到底”的老套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紧贴实践中学理论、在官兵需求中教理论,坚持将理论融入官兵的军旅路、人生路。如今,于鹏仍笔耕不辍,常思不怠。他由衷感叹:“强军思想学不深,会感觉搞教育脑中没货、干工作心中没底。”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下,八连官兵前行的脚步愈发笃定,奋斗的激情更加飞扬。

铁的堡垒

——“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

2021年8月的一天,一场实兵演习在科尔沁草原深处打响。战斗到警戒防卫阶段,独立遂行反机降任务的八连官兵正火速向作战地域开进。

“前方河水上涨,桥面被淹没!水深未知!”连日阴雨天气,使行军路上必经的一座涉水桥被河水淹没,车队被迫停止前进,必须在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尽快通过涉水桥。

“连长,让我来!”关键时刻,刚做完膝盖韧带手术的覃莽毫不犹豫跳入了齐胸深的冰冷河水中,径直向河中央走去。坑洼不平的桥面,让他在水中举步维艰,但他一次次滑倒又一次次站起,拼尽全力用脚尖寻找路基。

“3204,向右修正驾驶方向!”到达对岸后,覃莽一边为驾驶员指向路基位置,一边下达指挥口令。在他的指挥下,15辆装甲车最终安全快速渡过涉水桥,最终圆满完成反机降任务。当年年底,覃莽斩获“2021年感动集团军年度人物”的殊荣。

来八连的6年时间里,覃莽在“铁的堡垒”作用下坚定信念,“在八连,党员就应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向险而行就是党员的‘特权”。

支部堡垒强,连队建设兴。长期以来,“红八连”党支部发扬铁的堡垒优良传统,勇于刀口向内,革弊立新,用强军思想破解连队建设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用坚强的战斗堡垒带出全面过硬连队。

“红八连”的党员每年都会过政治生日。党员的入党纪念日,就是政治生日。

“第一个是关于体能方面,我现在发现这个速度没提升,但体重在飙升。所以说我认为该减减肥。”“不能够因为自己兵龄长,是党员,就有些东西该怎么舒服就怎么做,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战士李佳龙的政治生日会现场,火药味十足的批评一个接着一个。这一天,他收到的生日礼物是全连党员给他提的27条批评意见。

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是“红八连”党支部坚持了33年的传统。这一天,不分职务、不看军龄、不论资格,干部的问题战士敢点,支委的问题党员敢批。“连队的连魂是‘支部像团火,党员个顶个,我们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烧旺组织这个炉火,锻造出个顶个的党员。”于鹏说。

“在红八连,入党是件很严肃的事,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更要有红彤彤的思想!”张春宝作为连队的老兵,在上级比武中连续三年夺魁,却由于“不乐于培养帮带他人”、“理论学习不积极”等原因几次未能入党。2010年4月16日,第四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张春宝,终于通过组织考察光荣入党。

“八连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支委既要思想红,更要军事硬,达不到军政兼优的标准,说话没底气、群众不服气。”2020年10月,完成新毕业排长岗前集训的李万芳,以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被分配到了红八连担任排长。任职刚满一个月,他迎来了首场“大考”——增补支委资格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总评优秀,基础体能考核总评良好,主战装备考核总评不及格,赓续传统考核总评及格。”支部党员大会上,当党支部书记于鹏公布完李万芳的考核成绩后,士官支委张春宝率先发声:“连队支委人人都是训练标兵,李万芳同志军事训练成绩没有达到优秀,仍需继续考察……”“李万芳同志刚到连队两个月,还没有进入情况,现在进支委,为时过早。”“在八连人人都是解说员,连史讲不全,哪有发言权。”李万芳原本以为只是简简单单走走过场,没成想,却被大家接二连三的发言给“批”得无地自容。最后,支委会形成一致决议:军事有“瘸腿”,不能进支委。

走出会议室,李万芳独自一人来到连队荣誉室,看着一面面战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后,李万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体能,白天铆在战车里一招一式练装备,晚上钉在学习室里加班加点学军事,周末“躲”在荣誉室里反反复复记连史。一个月后,李万芳再次走上考核场,最终以各项考核全优的成绩顺利进入支委。

“红八连”党支部注重培塑官兵对着强军思想照镜子的习惯,查问题找偏差,总结经验教训,建强战斗堡垒,立起备战打仗的指挥棒。

在连队的荣誉室里,有一个“四本一旗”的陈列台,中间是党员签名的党旗,旁边是《党员日记》、《党旗下宣誓签名仪式登记》,以及《党员入党纪念日活动实录》和《党员荣耻录》。“党员荣耻录”5个大字,虽然看起来样式很普通,却是连队官兵心中的一面镜子,凝聚着连队党员追求荣誉的进取动力,书写着对教训过失的警示与反思。

33年来,连队党支部班子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党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党员荣誉和耻辱却永远地被记录了下来。翻开《党员荣耻录》,从1989年至今,连队党支部和官兵个人获得的荣誉和过失历历在目,先后有184人次被记载在“光荣篇”和“耻辱篇”里。

2021年4月,战区陆军来旅临机抽考连队某课目,结果成绩仅为总评合格。这在“考核达不到优秀就是丢人,比武拿不了第一就是失败”的八连,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回到连队,八连迅速召开支委会,会上支委轮流做了自我批评,依次分析失利原因,连长时迎新主动揽责,认为自己作为军事主官,没有重视此次抽考,存有自负大意的心理,导致全连成绩不理想。但其他支委都感到,考核漏了底,人人都有责,一致决定将支委成员的名字集体记入连队《荣耻录》“耻辱篇”,并当即立下不拿第一不罢休的“军令状”。

全连官兵知耻而后勇,训练场上,大家的练兵热情被激发至顶点,上至连长指导员、下至普通一兵,从战斗班到连部班,从文书军械员到装甲技师,人人操练不含糊,个个苦练真本领。凭借着这股拼劲,八连训练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当年7月就在全旅连战术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用闪亮的成绩单一雪前耻,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精武强能

——“每个人都是一颗制胜的子弹”

盛夏时节,渤海湾畔热浪翻滚,该旅连战术考核激战正酣。

小股“敌特”袭扰、“敌”机枪群火力覆盖……面对接踵而至的“敌情”,“红八连”连长时迎新带领官兵见招拆招、不断变换战术战法,最终以抢占目标点用时最少、“伤亡”最小,斩获全旅连战术考核桂冠。

“能打胜仗是八连每名官兵的终极追求。”时迎新说,这些年,连队坚决贯彻习主席“把备战打仗指挥棒在基层牢固立起来”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017年,八连转隶移防部署刚到位,便接到备战军体运动会和换装攻关双重任务。多数官兵认为,来到新单位,需要借助军体运动会赢得“面子”、打响“名号”。

“金牌银牌,不是打仗的底牌。”支部议训会上,一班人一致认为,战场制胜比赛场夺金分量更重,新装备要加紧形成战斗力。

最终,连队把主要精力投向新装备研究攻关,在三个月后的实弹检验中打出了“满堂彩”。

脑子里有硝烟,脚底下才会是战场。近年来,八连先后17次参加上级比武,夺得79个第一,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表彰为“全軍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敌人准备在某高地机降,企图夺控我机场!”初秋九月,科尔沁草原战火重燃,在一场实战演习中,担负重要目标守卫任务的八连,凌晨两点多突接上级敌情通报,能否处理得当,牵连整个战局。

闻讯后,党支部迅速定下战斗决心,全连携带武器装备,抄小路向高地开进,到达附近地域后,指导员于鹏率载员下车奔袭设伏,他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道上摸索前进。一个陡坡上,于鹏脚下一滑,膝盖重重地磕在一块石头棱上,顿时血肉模糊,他倒抽一口凉气,硬是一声没吭。“18分25秒!”连队如同神兵天降,敌还没降落完毕,官兵已悄无声息抵达预定地域,迅速全歼“敌军”,打出满堂彩。

2019年11月,洮南某实兵演习地域,凌晨两点钟,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班长潘琦和上等兵何玉震,一同进入警戒哨位,防范蓝军随时可能的袭扰。受地形限制,他们两个分别“趴”在装甲车的两侧。

“寒冷、缺水、疲劳……”回想起那几天的“遭遇”,第一次参加跨域演习的何玉震产生了畏难情绪。之前从未感受过这么低的温度,趴在冰冷的装甲车上,一天的疲惫使何玉镇不想多动弹,没多久便产生了困意。

“这个时候可不能睡着啊,你忘了连队‘冻死也不让敌人发现的战斗作风了吗?”班长潘琦发现了睡意朦胧的何玉震,及时给他提醒。

“这就是打仗!这就是战场!这点苦累冷算啥!冻死也不让敌人发现!”2个小时30分钟,零下20摄氏度,何玉震趴在冰冷的装甲车上,他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丝毫不敢懈怠,密切观察着周围情况。

那次演习,何玉震表现优异,多次受到表扬肯定。他说虽然那晚很冷,却把自己的思想锤打得火热火热的,“冻死也不讓敌人发现”,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换羽新飞

——“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奋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冲锋的号角。八连这支英雄连队始终以自我革命精神,在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中固本开新、固强补弱,不断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奋进。

这轮调整改革,八连所在营转型为合成营,面对无人机、导弹、卫星等诸多兵种专业,尤其是得知连队即将全面换装,许多人面临转岗换岗,官兵顿感“压力山大”。

“体制编制调整就是倒逼大家换脑筋、变观念,自觉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不转型不行,转慢了也不行!”改革后的第一堂课,连队干部就动员大家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担当作为,用科学理论之“矢”射转型变革之“的”。连队广泛开展“学习近平强军思想,当改革转型尖兵”大讨论,引导官兵从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寻方法、找路径,紧跟时代节拍、实现换羽腾飞。

头雁引领群雁飞。八连党支部一班人带头破除重体能轻技能、重基础轻战术、重单元轻协同等老旧观念,积极探索“战技一体、人装一体、训战一体”的转型新理念,利用野外驻训时机,主动向炮兵、通信等专业分队学习,在全旅率先推开网络化、模拟化训练新模式。

体能素质好、曾连续6次在上级400米障碍比武中夺冠的二级上士张真强,部队转隶移防后首次比武考核就“败”在通信和驾驶两个专业课目上。“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返了!”醒过神来的他,向通信、驾驶、炮兵等专业发起“冲锋”。

某型榴弹发射器缺少校靶器,影响了效能发挥。“备战紧缺什么就钻研什么,转型需要什么就琢磨什么。”大学时就读机电专业的下士郭峰见状,一头扎进学习室,研发新型校靶器。当年底,连队组织榴弹发射器实弹射击,优秀率达100%。郭峰也由连队的“小创客”变身旅队“创新达人”。

21岁的尉卓从小就有参军梦。2021年3月19日,尉卓来到“红八连”,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他将“用忠诚兑现向祖国的承诺”,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在八连,他不仅仅用一幅幅生动的军旅漫画表达自己对强军思想的深刻理解,还积极参加创新小组,紧跟新时代作战需求,与战友潜心探索编制《近距离战斗训练教范》。

近年来,八连坚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推进全面建设的一面镜子,时时处处检视自我,提升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奋进强军征程,连队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表彰为陆军“红旗团支部”。

新时代的胜战号角已经吹响。八连人将始终薪火传承“党的声音就是母亲话语”的坚定信念、“每个人都是制胜子弹”的战斗意志、“冻死也不被敌人发现”的顽强作风,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八连连队强军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强军路上
好八连战士想念周总理
好八连,永不褪色的旗帜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军区首长来连队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