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2022-05-30陈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陈娟

摘   要:问是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深耕之犁,教学中应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引导有效的学习辩论,让学生想提问;给予必要的知识方法指导,让他们会提问。通过多维着力,让学生的提问意识获得加强,提问能力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意识;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8-0023-03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所在。曾有人提出过: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是的,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学业成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当成培养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创造一切有利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发问机会,让他们在提问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学习。

一、构建平等课堂,让学生敢问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蹲下身来,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最安全的归属感。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数学课堂,让他们自信地在引导下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提出问题,从而使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组织必要的学习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贴方格纸的方式寻找一组圆的面积与外接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探寻中初步建构圆的面积与半径平方的逻辑联系。其间,学生会发出质疑,为什么要这样画圆呢?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3倍多一些,多多少呢?3倍多一些和圆周率π是不是有关联呢……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问题,皆因为教师的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研究空间所形成的。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题8,引导学生仿照教材的思路,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继续探讨圆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面对这样的学习,尽管学生参与了操作实践、分析、思考和探讨等系列活动,但总体感觉上还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缺乏应有的创新性。

第三,针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就要创设合适的情境,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求异思考。所以不要急着完成练一练等训练,而是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来让学习发酵,让学生质疑。“就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或是梯形呢?”用问题诱发思考,引发学习创新。当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尝试与合作讨论时,新的思考也就应运而生。有的学生拼成了等腰三角形,有的学生拼成了长方形,还有的学生拼成了等腰梯形。总之,在疑问中学习开放了,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力四射,生机一片。

从上述的课堂案例中可以思考得之,想要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与勇气,教学中就得营造好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提问”有空间产生,同时还要给他们创设合适的学习探究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学习体验中生成疑惑,产生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会积极转化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积累的引领者。

二、引导学习辩论,让学生想问

和谐的氛围是自由畅想的基石,合适的学习情境则是问题产生的沃土,也是诱发学生提问的先决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科学地解读文本,吃透教学内容,精准把握学情,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和地域特点的学习活动情境,助力学生去抓住数学现象中有价值的因素,从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在争辩过程中让学习走向深入。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学习。“今天,老师特别开心,因为我们靳某小朋友8岁生日,她邀请全班的小朋友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听到这则消息,你想说些什么?”良好的导入情境,很快地引起学生的讨论。“都邀请了谁啊?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生日派对都做些什么啊?”“她有没有准备一些水果和点心呢”

一个简单的情境,就让学生产生这么多的思考,脑袋中有这么多的问题想问。笔者不禁思考,这就是学习的基本需要,也是有效学习的动力保障。

其次,教师借此机会,利用课件抛出新的学习要求,“靳某小朋友准备购买一些水果,却不知道全班小朋友都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办呢?”“一个个的问,再计算出来。”“我看调查一下,喜欢苹果的同学请举手,喜欢橘子的也一块儿统计出来,喜欢葡萄的也站到一起……”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出着主意。

情境诱发思考,思考助推问题产生。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从而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探讨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使得他们的思考力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同时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成长。

创设庆祝生日的学习情境,能够诱发学生进行学习辩论,到底是买哪种水果多一点,买哪种水果少一点呢?学生的疑问也就是他们学习深入的动力。学生的辩论,引出不同的探讨声,喜欢苹果的同学站一队,喜欢橘子站一队,喜欢葡萄的再站一队……这使得同学们对类的认识清晰起来,从而为表格式统计数据的学习提供了思维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经历了辩论活动,也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使他们的统计意识得到强化。这样的学习过程,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争辩中学会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

三、积淀知识方法,让学生善问

想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想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夯实学生的四基,同时还得给予应有的学习方法指导,否则这样的实践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中教师就应着力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帮助他们领悟必要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必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方面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掌握阶段学习所必需的提问方法,习得善问的本领知识,从而能够提出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让学习更具智慧。

例如在“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中。

首先,教师组织复习“圆柱的体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将研究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圆锥体的体积”……由复习引发猜想,这是常规的导入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举措。

其次,揭示课题,阅读课题,引发新一轮猜想,“你认為圆锥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圆锥和圆柱很相似,应该还是底面积乘高。”“不对吧!圆柱上面是圆,圆锥上面是一个顶点”……不同猜想,就会诱发学生的学习疑问。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圆锥体体积公式导入实验,用圆柱体容器盛沙子倒入圆锥体容器中。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因为使用学具的差异,学生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此时,不同的问题就应运而生。“为什么我们小组经过实验发现,圆柱的容积是圆锥体的3倍多一些?”“为什么他们小组得到的结果却是3倍少些?”“为什么这一组却刚好得出是3倍的关系呢?”“是不是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学生的不同问题促进思考的深入。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具比较,很快我们能发现,圆柱与圆锥底面积一样且高也一样,刚好是3倍的关系。学习进行到这里,学生的学习理解也就进入到了较为科学的过程。

从上述案例可看出,数学教学不能为新授而新授,要落实“温故知新”的学习原则,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疑问,让他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营造好氛围、创设平等和谐的数学课堂,善于创设问题条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的引领下去实验、去合作探究,以达成学习上的突破,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稳步发展的理想境地,进而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章国金.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江西教育, 2016,(6):77~78.

[2]苟海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5):171~172.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