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类型及教学浅议

2022-05-30徐静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徐静

摘   要: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负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人格健康高尚情操的现代公民的责任。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古诗类型按题材内容和主题划分为写景状物、移情入景和因情悟理三类,不同类型诗歌的代表篇目和文本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应跟据实践教学经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类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8-0010-03

小学阶段所选古诗词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看涵盖古体诗、近体诗、词和散曲,而以五言古诗和绝句为主体。内容涉及各类题材,包括山水田园、边塞、送别、怀古、讽喻等各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应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按照新课标要求,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施教,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把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古诗词按内容类型做一梳理。

一、写景状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这类古诗数量最大,约占总体三分之一,是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重点。这类作品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类是对自然风光、山河胜景的描绘。这类诗歌表现内容直接单纯,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多为历代学生的语文启蒙材料。如,《春晓》(孟浩然)、《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畔独步寻花》《迟日江山丽》(杜甫)、《大林寺桃花》《忆江南》(白居易)、《山行》《清明》(杜牧)、《咏柳》(贺知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江雪》(柳宗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村居》(高鼎)等。此类诗歌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摹写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文字清晰浅近,内容生动活泼,易读易记,无需过多阐释。

一类是对农家生活的描述即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孟浩然),写与友人相聚于农家小院的场景。席间饭菜是农家自产的鸡和小米,叙谈的不是文人雅趣或时政要闻,而是桑麻农事。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乐图画,充满了对简朴村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结尾“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寄托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游山西村》(陆游),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写与农人的聚会宴饮,还描绘了当时农村隆重的“祭社”活动,赞美了南宋初年淳朴的民风民情。《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则把目光投向田园生活的底层,以简练的笔触勾勒辛苦繁忙的田园劳作,体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同情。

二、移情入景,表达乡思和离愁

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离别使人们的情感关系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体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表现送别离别成为传统诗歌的一大主题。

写客居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简练的白描式手法,刻画了一个游子客居难眠,中夜彷徨,望月思乡的经典形象;一首《游子吟》(孟郊)从一个第三者的叙事视角,让千年不变的母爱流淌于慈母手中绵密的针线。那位远行儿子对母亲的感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已从孝亲之心演化为对故土山河的反哺之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把人物置于特定的情境,离家时的红颜少年已然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乡里的儿童把他当成来访的客人。这里没有韦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沉重,却有着岁月磨蚀后的淡然和风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巧妙化用李白的“春风已绿瀛洲草”和王维的“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贵”,把历史文本积淀的悠悠乡愁挟裹至一衣带水的京口瓜州之间;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用朴素简练的语句“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吟唱的乡愁是那么的浓酽和绵长。“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写亲友离别之苦或重逢之慨。典型的送别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高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等。此类作品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摹写,表达诗人内在的独特体验和情感,或遥寄相思,或渲染离愁,或抚慰勉励,所谓移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写故旧重逢的伤感,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通过今昔盛衰强烈对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将国事变乱寓于个人的人生际遇,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蕴藉深厚。

写久戍边关的将士对家人的思念,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这些篇目属于唐代边塞诗范畴,表现戍边将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和边塞之苦,如“万里长征人未还”,“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勇赴国难甚至不惜捐躯沙场的爱国情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字里行间流露着盛唐时代的豪迈与洒脱。

三、情与景会,因情悟理,表达特定的哲理和意趣

这类诗传统上也称为理趣诗或义理诗。这类诗的主旨具有多义性和歧义性,需要读者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文本的表层是客观的写景状物,表达一种浅层的情感,但这一情感往往指向深层的义理结构。如,《题西林壁》(苏轼),表层意蕴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色,但因为受到视野的限制,都没有看到它的全貌(真面目)。其引申的深层意蕴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历史局限性。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和认识,受到自身知识体系和认识手段的限制,和真理本身总是有一定距离。人们只有摆脱现存的知识束缚打破思维定势,才能认识事物的真面目。《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写落花有情,即使腐烂在泥土里,也会化作护花的有生力量。这既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诗意升华,也是其拳拳爱国之情的含蓄表白。《梅花》(王安石)中,“遙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借梅花的独特香气,喻指人的高贵不俗的品格。《题临安邸》(林升),写临安都市繁华,一派歌舞升平气象。然而一语“直把杭州作汴州”,却把时人不图恢复大业,苟且偏安、纵情声色的丑态和盘托出。《游园不值》(叶绍翁),写访友不遇,在稍显落寞的敲门声中,偶一抬头,却见“一枝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扑面而来,一扫先前的寂寥之情。文本的深层义理引申为那些美好的向上的符合历史发展的事物,总会冲破一切阻碍,蓬蓬勃勃的生长。再如《乌衣巷》(刘禹锡),寓意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登乐游原》(李商隐),感叹光阴流转,好景不长;《观书有感》(朱熹),隐喻读书带给人快乐和力量。

文本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灵活施教,因“材”施教。对第一类写景状物的写景诗,应以解决字词、引导诵读、创设情景、启发联想为主要方式。做到熟读背诵,必要时可引导学生将文本改写作文。即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对第二类移情入景的送别诗,既要创设情景,启发想象,又要适当交代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感悟其美学意蕴。同时还要对重点词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 等进行个别讲解和赏析。实现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对第三类因情悟理的理趣诗,要根据新课标第三学段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交代作品产生的背景,厘清文本内外的社会人情,使学生欣赏体验文本的表层情感。其次对关键词句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做引申讲解,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把握其深层的义理内涵。古人云:“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

总之,不同类型的古诗题材和主题不同,文本蕴含的客观内容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因人而异。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年级年龄的认知水平,根据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能正确接受、理解传统古诗词的丰富含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东阳,李庆立.怀麓堂诗话校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