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2022-05-30付振琳张小艳李子璇卢玉滨聂丽娟

西藏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药理喜马拉雅

付振琳 张小艳 李子璇 卢玉滨 聂丽娟**

(1.西藏大学医学院;2.西藏大学附属阜康医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分布于我国西藏东部和喜马拉雅山区,以及川、滇部分地区,是藏医著作《四部医典》记载的“五根”药材之一。传统藏医理论认为,该药有温肾、生肌、利尿、干“黄水”之功效,主治胃寒、肾寒、下身寒、阳痿、浮肿、膀胱结石、腰痛、关节痛和“黄水病”[1−2]。喜马拉雅紫茉莉作为常用藏药材,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二十五味鬼臼丸、二十五味儿茶丸、五根散、巴桑母酥油丸等藏药制剂的主要组分之一。

国内外对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不多[3],已探明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鱼藤酮类,另有萜类、酚酸类、萘醌和糖脂类化合物。关于上述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抗肿瘤活性方面。

本实验首次鉴定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的挥发油成分,探讨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为该药材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客观依据。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药材采于拉萨市夺底沟海拔4000 m 的野外,经西藏大学医学院卓玛东智教授鉴定为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的根。

无水硫酸钠(AR)、乙醚(AR)、石油醚(AR)、氯仿(AR)、甲醇(AR),均产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1.2 实验仪器

岛津GC−MS−QP2010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和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Restek 公司毛细管柱Rtx−5MS(30 mm×0.25 mm,0.25 μm),进样量1μL,载气为氦气,流量1.50 mL/ min,不分流进样,流速44.4 cm/s。柱温50.0 ℃,进样口温度200.0 ℃,FID 检测器,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50.0℃,维持3.00 min,升温速度5.0℃/min,最终温度180.0℃,维持5.00min;接口温度250.0 ℃。

质谱条件:EI 源,离子源温度200.0 ℃,电离电压1 kV,质量扫描范围50.00m/z~600.00m/z。

2.2 样品溶液制备

取500 g 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材粗粉,置5L 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至淹没药材面4cm~5cm 时,冷浸3h。加蒸馏器装置,水蒸气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状物,得亮黄色油状物。所得油状物(即挥发油)在乙醚中用无水硫酸钠充分干燥,过滤后回收乙醚,得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

2.3 结果

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见图1。共鉴定26 种挥发油成分(见表1),占挥发油总量的97.12%.

表1 喜马拉雅紫茉莉挥发油成分

表1(续)

挥发油成分以甲氧基取代的苯丙素类化合物为主,其中β−细辛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65.41%;其次为异丁香酚甲醚,相对含量7.94 %.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咖啡酸二甲酯(4.50%)、6−异丙烯基−4,8a−二甲基−3,5,6,7,8,8a−六氢−2(1H)−奈酮(3.40 %)、4−戊基−1−(4−丙基环己烷基)−环己烯(2.57 %)、丁香醇B(2.36 %)、9,10−脱氢异长叶烯(1.85 %)、异喇叭烯(1.02 %)。主要成分的结构见图2。

3 讨论

本实验首次从常用藏药材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6 种成分,初步阐明了其主要成分组成。其中,β−细辛醚的相对含量超过挥发油总量的一半。

β−细辛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也是传统中药材石菖蒲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45 %~ 85 %),与石菖蒲挥发油的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高度相关[4−6]。

β−细辛醚可以降低实验动物大脑中Aβ 沉积,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认知缺陷[7];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酶的过度释放;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活化和保护星形胶质细胞,这些都提示β−细辛醚在治疗老年痴呆症(AD)方面的潜在价值。β−细辛醚在体内外均显示了抗抑郁活性,它可以重建神经元可塑性,减轻神经损伤,对中等程度焦虑有缓解作用[8−9]。β−细辛醚还能调节多巴胺代谢[10],下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11],从而改善帕金森动物的行为能力。β−细辛醚可降低模型大鼠/小鼠脑组织的含水量、梗死面积、死亡率,改善神经行为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2]。β−细辛醚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中广泛分布,可能是其对枢神经系统活性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还有不少研究报道了β−细辛醚的抗癌活性,抗癌种类包括淋巴瘤、神经胶质瘤、结肠癌、胃癌和肺癌[13−16]。亦有证据表明,β−细辛醚对部分人类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包括细菌和真菌。另一方面,大量的临床前研究显示β−细辛醚可能有基因毒性和致癌作用[17]。

鉴于β−细辛醚广泛的药理活性,其在该药材的药效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药理喜马拉雅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壁画初探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分析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朱乐耕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