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2022-05-27杨博闻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课题项目】本文系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亳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研究成果,立项编号:A202105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5-0055-03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1]红色文化是经过时间洗涤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党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学习既是党史学习创新途径,也是生动讲好党的故事的创新举措。“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了解党的发展历程,领悟党领导人民开展救国图存、改革开放的一系列事迹和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坚定政治信念、政治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力支持,也是在当前受西方思潮影响下的必要之举。因此,立足地方红色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非凡。

1.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文明传承价值

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掘和保护红色文化。地方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开展救亡图存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素材。地方红色文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容易引起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和文化竞争力,同时促进地方红色文化的继承传播。

1.2历史印证价值

地方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当地群众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事迹展现了人民昂扬斗志和奋斗进取的精神。受地域环境影响,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有着地域特点,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精神,为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通过发掘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使大学生明白国家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的先进性。

1.3教育引导价值

利用身边资源,讲好党的故事。大学生从五湖四海来到大学校园,传播地方红色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学校当地的人文风情,发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进行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加对学校的认同、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同时他们也能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主体,将地方文化特色向外传播,将所学内化为爱国情、强国志,外化为报国行,形成正确个人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

2.亳州地方红色文化的概况

亳州红色文化起源时间较早。五四运动爆发后,亳州地区先进知识分子受新知识新思想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亳州的传播提供了机会。1925年亳州地区受五卅运动影响,也开始有了党的活动。1926年中共涡阳支部成立,是亳州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亳州地区也成为安徽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

亳州红色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共性。党在亳州地区的活动受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现状的影响,国家整体局势的变化影响了亳州地方党的活动和发展。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亳州地区党的活动,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也做出了贡献。例如,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领导新四军第四师在豫皖苏边区开展的游击战争。受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党在亳州地区的活动规模相对较小,党组织发展也较为曲折。

党组织在亳州地区注重开展文化教育工作。重视教育,开办学校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思想,保障教育资源,注重人才培养。繁荣文化艺术,创办文艺工作团,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地宣传革命真理。创办进步书刊作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其中以新四军游击支队创办的《拂晓报》最为典型。通过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既为亳州地区党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提高了亳州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为战争胜利和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大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在大学生中亳州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传播途径、效果评价和意见建议。问卷在亳州两所地方高校发放800份,有效回收747份。调查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有效地反映调查目的。

3.1调查结果分析

3.1.1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调查发现,学生关注红色文化原因中学校组织占75.64%、课程要求占38.42%、志愿服务占45.11%,学校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比较多元,红歌大赛占81.93%、知识竞赛占74.97%、举办专题讲座占62.52%。可见学校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在校学习是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

3.1.2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意义持肯定态度,但对于活动效果评价不理想。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意义评价上,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激发爱国之情,增加强国之志,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意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对于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效果评价方面,认为很有效果的仅占45.78%。尽管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了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取得的成效不算理想。

3.1.3学校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亳州红色文化传播有待提升。调查对象对于亳州红色文化的了解较少。仅36.41%的同学表示学校经常会利用亳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亳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原因有:宣傳力度不够、革命遗址保护力度不够、学校未采取有效措施、没有特色不感兴趣等。在开放选项“其他”中,有同学提及自己参与度不够。可见亳州红色文化资源宣传、保护仍有待提高,学生对特色化、多样化、参与度高的宣传方式更感兴趣。

3.2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从内容上,亳州红色文化针对性、趣味性不强。亳州红色文化研究多见于政府部门关于党史编撰的书籍中,将其专门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在传播过程中,展现的内容过于单一,大多以叙事为主,未能将亳州红色文化与当时国家发展大势相结合。对于亳州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物质遗产、时代特色的研究有待提升,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

3.2.2从空间上,对于革命遗址保护力度有待于加强。亳州红色文化资源中对于事迹记载比较详实,但同时期的革命遗址保护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中,对革命遗址的利用率不高,对于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设施陈旧,缺乏新颖的形式不能够吸引大学生主动学习,有些遗址甚至已经消失,或归于私人所有,现存地方红色遗址数量较少。

3.2.3从时间上,历史上的亳州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亳州红色文化衔接不够。过去党在亳州地区领导人民开展斗争活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新时代亳州地区也涌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其中中共党员群体占绝大多数。例如,“脱贫攻坚先进人物”“亳州好人”中的先锋模范。这些先进楷模都丰富了新时代亳州红色文化。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新时代亳州红色文化涉及内容不多,没有将红色文化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3.2.4从宣传方式上,亳州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有待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意义和活动开展效果评价的差异,说明我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方式。网络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地位日益凸显,学校作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办方、发起人,创新方式、集思广益显得尤为必要。

4.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4.1大历史观视角下,构建红色文化知识体系

全面挖掘、系统整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第一,地方高校专家学者应当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打破现有壁垒,集体攻关整合文化资源。为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提供平台和政策倾斜,支持与地方特色融合的项目研究为重点。基于当前对亳州文化的研究,对亳州红色文化的内容予以完善。第二,要对亳州已有的革命事迹、遗址、人物等进行汇总梳理,在原有汇编成册的基础上,凝练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精神,展现强大的精神力量,以便开展宣传工作,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第三,高校可以发掘地方学校校史当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充实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也将红色校史与地方红色文化相融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增加红色文化的鲜活性,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体系。

4.2转变理念,保护革命遗址

通过调查研究可见,大学生群体更喜欢通过实践等直观的方式认识了解红色文化,实地体验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增加资金和人力投入。从现有亳州革命遗址保存现状看,我们对于革命遗址保护意识不强,对革命遗址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需要转变对革命遗址保护的理念,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其次,高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播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当加大对地方革命遗址的利用率,革命遗址记载着党领导亳州地区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历程,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革命遗址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高校应当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实践,亲身体验在艰苦岁月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4.3立足当下,挖掘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不仅限于党在过去领导人民救亡图存中创造的丰富文化资源,也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需要结合时代特色为红色文化注入活力。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要以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视野认识到红色文化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传承创新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都有时代赋予的特色。当前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西方企图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更应该不断挖掘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時代党领导人民在生活富裕的道路上,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依然可以作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要挖掘新时代亳州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先进人物的价值引领作用,例如“优秀共产党员”“亳州好人”“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等。发掘先进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大学生向上向善。梳理典型事件,展现新时代亳州的变革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貌。

4.4创新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教育方式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有针对性,能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需求,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来,让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宣传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发展者,变被动为主动,自觉传承红色文化。第一,红色文化要进课堂。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思政课或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亳州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件、革命遗址等,作为事例讲解知识,既介绍国家大势又结合地方特点。在方式上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通过翻转课堂、专题研讨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第二,红色文化要进校园。要充分发挥校园的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学生党支部的辐射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办红色文化社团,进行特色的红色文化宣传,例如制作亳州红色文化微电影、微党课,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结合,通过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主动传播者。第三,红色文化要走进新媒体。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日益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善用新媒体,将红色文化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抓住网络话语权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在校园中思政工作者应当组建团队形成合力,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平台,通过线上传播、线下实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心圆,使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政价值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创新、就业等方方面面中。

红色文化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具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学校是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主渠道,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度高,但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有待提升。我们应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国家培养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党建,202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杨博闻(1992年12月-),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