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场逐梦

2022-05-16何毅刘栋

摄影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冰球队冰场残联

何毅 刘栋

崔玉涛。何毅 摄

2022年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冰球队显得十分抢眼。这支成立不足5年、首次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年轻”队伍以全胜战绩挺进晋级赛,击败了包括上届季军韩国队在内的诸多强队,最终夺得铜牌。

中国残奥冰球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从37岁老将、中国残奥冰球队队长崔玉涛的身上可以窥知一二。

崔玉涛的家乡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旧店镇河西纸坊村,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从小,崔玉涛就非常活泼好动,“一刻也闲不住,尤其喜欢打篮球、跑步,学校的体育比赛经常拿第一”,崔玉涛的母亲宋美花笑着回忆道。

崔玉濤(右)在冰场上比赛。何毅 摄

或许是受到当过兵的父亲崔添禄的影响,崔玉涛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却阴差阳错地填错志愿,遗憾地与军旅生涯失之交臂。

在崔玉涛18岁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左小腿,让本不富裕的崔家债台高筑。但崔玉涛并没有被命运击倒,他很快熟悉、掌握了义肢的使用、维修技术,并开始帮着医院跑义肢相关的业务以贴补家用。在生活的磨砺下,崔玉涛的意志愈发坚强。

崔玉涛与体育结缘纯属巧合。2010年,崔玉涛回老家换残疾证时,平度残联的工作人员看他身体壮实,便推荐他练体育,还把青岛残联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崔玉涛来到了青岛残联。

当时,青岛市正在组建残疾人自行车队,崔玉涛被主教练宋年春一眼相中,成为一名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他在训练中非常刻苦,是队里出名的“拼命三郎”。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练习,别人睡觉了他还在练习;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复习、钻研教练讲解的小技巧。

凭借着超强的毅力与拼劲,崔玉涛在当年的省残运会自行车比赛中,夺得场地4公里个人计时赛金牌和大组赛银牌;2012年,崔玉涛又加入了残疾人游泳队,但随着年龄增大,再加上结婚生子,为了照顾家庭,崔玉涛选择了退役。

2016年,青岛市开始筹备组建残疾人冰球队。或许是被崔玉涛的过往运动成绩所吸引;或许是由于宋年春教练的大力推荐。青岛市残疾人冰球队教练以“三顾茅庐”的态度,把已年过三十的崔玉涛重新“请出了山”。

当时的崔玉涛已31岁,而且毫无冰球基础,面临着比别人更大的困难。为了学习冰球并重新找回运动状态,崔玉涛主动承担了更多的训练量,每个训练日要坐在冰橇上持续滑行上百公里,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

“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跟着教练朝前走,一步一步去练,一步一步去掌握一些技术”,崔玉涛回忆道。他的言语间轻描淡写,但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崔玉涛(右)在冰场上比赛。何毅 摄

崔玉涛打冰球之后,他的肩部、手关节、肋骨、脚踝都骨折过。有一年,崔玉涛的父母去看望儿子,一打开宿舍门,发现崔玉涛正在地上爬着去上厕所,因为在之前的比赛中他的右脚踝受伤导致粉碎性骨折。看到崔玉涛拖着那条正常的腿在地上爬,母亲宋美花流着眼泪边扶他边说“咱不练了,咱们回家”,但崔玉涛像没事似的,反而安慰起母亲来。

加倍努力之下,崔玉涛很快达到了冰球队主力运动员的水平。到2017年9月,中国残奥冰球队正式成立时,他当选了队长。作为球队中的“大哥”,崔玉涛在比赛和训练中一次次用呐喊和行动激励队友,在生活中对年轻队员倍加照顾。“年龄最小的队员,比我小一半。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有责任把他们带好。”崔玉涛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崔玉涛和队友们的通力协作下,中国残奥冰球队越战越勇:2018年参加世界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获得冠军,顺利晋级B组;2019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凭借实力力压东道主德国队,获得季军;2021年世锦赛B组以五战全胜的战绩强势夺冠,顺利晋级A组,得到了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资格;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队连续战胜了包括上届季军韩国队的多个强大的对手,最终夺取铜牌,以6战5胜的战绩结束了北京冬残奥会首秀。

崔玉涛在青岛训练。何毅 摄

辉煌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2022年春节,因为要备战北京冬残奥会,崔玉涛并没有回家过年,这已经是他不在家过的第三个春节了。在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年多时间里,崔玉涛和家人见面基本都是通过手机视频,以至于有人问他1岁半的小女儿“爸爸在哪儿”,小女儿就会指指手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母亲做甲状腺手术、小女儿发烧住院都要瞒着崔玉涛,担心影响他的训练和比赛。

如今的崔玉涛,已经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父亲崔添禄在上班时会背着一个印有中国国旗和“China”的黑色背包,有人问起就会自豪地回答“這是儿子给我的,他在中国残奥冰球队”。8岁的大女儿经常说“爸爸真厉害,我太佩服他了”,还会画画给父亲加油助威。妻子姚晓丽在照顾二老和两个女儿的同时,还找了一份工作贴补家用,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崔玉涛没有后顾之忧。

“感谢家人对我的默默付出,这其中有父母的关怀,有妻子的辛劳——她要照顾两个孩子,白天上班晚上带娃,还要抽空常去看望老人。这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这次北京冬残奥会我们团队拿到了铜牌,站上了领奖台,从五年前组队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实属不易。每个运动员、教练员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家人的辛勤付出和全力支持,我们取得的荣誉,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崔玉涛动情地说。

崔玉涛在冰场外。何毅 摄

除了家人的鼓励,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怀也十分重要。自从崔玉涛遭遇车祸以来,当地残联一直不断地给予他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当地政府给每个贫困户都交了特惠险,所有贫困户住院期间可直接报销绝大部分医药费,这个政策解决了崔玉涛父亲和母亲因慢性病住院的花销,使崔玉涛家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最让崔玉涛感动的是,2017年他们家发生了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正在一家人一筹莫展时,镇党委领导、管区干部、村里的父老乡亲都积极地捐款捐物,出人出力,帮助崔玉涛一家。没过多久,废墟上就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来自家人、社会、国家的关怀,共同构成了推动崔玉涛拼搏奋进的动力,让崔玉涛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不断精益求精,全力以赴,再创新佳绩。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崔玉涛在朋友圈中发表了感言:首先,是自豪,崔玉涛为中国残奥冰球队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能够初次亮相冬残奥会就站上领奖台,没有辜负全队上下五年来集训的心血与汗水,没有辜负祖国对他们的投入和付出;其次,是感谢,崔玉涛感谢国家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以国家队队长的身份站在奥运赛场上,感谢来自俄罗斯的尼古拉教练,感谢一切关心和支持过他的人;最后,是不舍,北京冬残奥会对崔玉涛而言是一场圆满的“谢幕演出”,他即将退役,转入残联工作,继续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谈及退役以后的生活时,崔玉涛表示,“一定要回去跟家人聚一下,好好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我陪伴他们的太少,亏欠他们的太多,要好好弥补。”但崔玉涛同时还表示,如果国家以后还需要他,他会积极响应号召,重新为国征战赛场。

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有18名,平均年龄26岁,与他们相比,37岁的崔玉涛确实“老”了一些;但纵观整个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比崔玉涛年纪还大,却仍然活跃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仅在冰球这一项目上,就有许多“老当益壮”的运动员。比如捷克队的替补门将,虽年近五十,但在赛场上还有很不错的表现。“这体现了运动员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给我们的队员带来非常大的信心。相信大家在结束北京冬残奥会的比赛后,也可以继续在冰场上驰骋或者在其他运动场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崔玉涛说。

崔玉涛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中的优秀代表,却绝非“特例”,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广泛存在于众多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之中。他们不向命运屈服,自强不息,积极挑战身体、意志的极限,用汗水写就生命价值的坚持。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关怀下,他们一定能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猜你喜欢

冰球队冰场残联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延庆全域绽放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中国冰球队获直通2022冬奥会资格
俄“独立”女子冰球队脆败美国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