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应然向度和策略选择

2022-05-16朱少义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摘 要 技能型社会是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联系并主动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常态。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四部分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长期發展的历史必然和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教战线合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技能型社会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职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路径包括加强环境培植,维系技能型社会稳定状态;加强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加强资源倾斜,保障技能型社会群体权益。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0-0013-07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工程和示范项目。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强调要高举“技能型社会”旗帜,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施路径,技能现代化亦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二者具有天然耦合性。当前,职业教育如何有效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已然成为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全新命题。本文重点阐释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厘清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以此为基础深挖提升职业教育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点,提出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效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功效的若干策略。

一、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和运行机制

(一)技能型社会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尚未对技能型社会理念形成统一认识。社会学认为人群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结合社会学的理论范式,本研究认为技能型社会是社会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起的相互联系、互利合作的群体,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经济关系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主动性行为的社会常态。按照系统论思想,技能型社会是一个包含若干子系统和各种各样要素的有机整体,技能成为维持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与要素以及子系统与要素之间稳定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各领域发展进步的关键联接力和核心支撑力。

理想化技能型社会形态下,技能对社会内部系统和各要素的发展起正向作用。反之,当技能型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或要素出现故障或问题时,将会产生连锁效应,影响与之相关的系统或要素,乃至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技能型社会应始终保持良性运行。具体而言,一方面,技能型社会良性运行可使社会机器本身保持“自适应”运行状态,随时通过技能力量协调社会各群体、阶层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技能型社会的良性运转有助于维系社会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状态,这种可持续性亦是推动技能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1]。始终确保技能型社会良性运转,就必须寻求建立较好的技能型社会运行机制。

(二)技能型社会的运行机制

机制是事物内部组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从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四个维度对技能型社会加以概括。本研究认为,这四部分既是进一步阐释技能型社会基本特征的切入点,也是构建技能型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着力点。

1.政策为引,夯实国家重视技能的基础

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正是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的结果。国家重视技能就是要将技能型社会建设视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全新任务,锚定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技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政策沿革为牵引,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技能型社会发展之路。同时,政策制定方预制政策内容的“含金量”也是显示其对技能型社会发展重视程度的外显指标,决定了政策执行者在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上的用力程度和投入力度,从而影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成果效度和辐射程度。因此,要以科学合理的政策举措搭建好技能型社会体系的四梁八柱,夯实国家重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

2.质量为根,营造社会崇尚技能的环境

社会崇尚技能是维系技能型社会常态化的环境基础。政策着力方向要对标其所覆盖群体的实际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对技能的关注点是优化调整施策方向的“指南针”,社会对技能的关注度则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传声筒”。群体意识在技能型社会推进中所产生的预期变化是从忽视技能到认识、了解技能,再到使用并推崇技能,这一变化背后是职业教育品质升级驱使自身社会影响力、吸引力逐步提升的过程。在政策外作用力下,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质量为要,深耕内涵建设,以提质增效服务受众需求的类型教育优势改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从而为技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2]。

3.供给为要,畅通人人学习技能的道路

人人学习技能是技能受众倾向于通过参与技能学习活动来掌握技术使用能力的自主性行为,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工作从系统谋划到落地见效的重要体现。在政策引导力和环境吸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学习者趋向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将明显增强,如何满足学习者日益高涨的技能学习诉求,畅通其获取技能的渠道,顺利实现由学习技能向拥有技能的成果“变现”,关键要用充足的职业教育资源填平供需鸿沟,帮助学习者将对获取技能的积极性转化为参与职业教育的行动力,以此产生人人开展技能学习的群体效应,让人人学习技能成为推进技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

4.服务为本,实现人人拥有技能的目标

技能型社会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脚于社会层面的重要沿袭和稳定常态,因此,技能型社会理应容纳职业教育的既有基因,而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属性是需要技能型社会继承并广泛发扬的。人人拥有技能即技能发挥服务优势,确保人人具有借助技能媒介实现价值追求的基本权利,这一服务过程具有涉及领域多、覆盖人群广的特点,具体来讲,它既包括使用者通过技能获得维持生存的保障力,也包括借助技能实现事业目标的发展力,更包括技能在由“人人”组成的群体中,对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

总之,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这四部分并不是以时间为序的线性存在,而是具有协同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以重视技能、崇尚技能为出发点,通过畅通群体多种技能学习渠道,起到技能惠及人人的建设成效;同时,技能惠民的正向反馈有利于增强政策执行力,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说,这四部分既是基本特征,又是建设路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在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上协同发力。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肩负着保障人力资源供给和培养大国工匠的时代重任。当前,伴随产业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新冠肺炎肆虐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中外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重视技能发展,占领技术高地愈来愈成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化解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正是激发职业教育改革活力、汇聚改革合力,彰显类型教育办学特色,助力职业教育驶入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应有之义。

(一)技能型社会是凸显职业教育定位的综合体现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活动,是个人实现成长成才的基本路径,只有确保个体受教育权的实现,群体素质才会得到有效提升,社会才有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鲜明,其定位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服务为宗旨强调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培养具备何种技术能力的人,更在于其所培养的人是不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类人;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凸显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的关键在于帮助学习者吸收并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将其内化为谋生就业的本领;产学研结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特有方式,职业教育坚持企业、院校、科研三位一体,做到在专业上体现产业性、在教学上突出技能性、在发展上强调延展性,从而培养一批实践能力突出且能“動态追踪”经济发展步伐的高技能人才。综上,职业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基础之上强调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使个人在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一致性中实现个体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效益。技能型社会将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定位的综合体现,这一社会形态下,技能是个人谋生之本、产业转型之基,更是时代发展进步之源。

(二)技能型社会是凝聚职业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既包含以学校为基本教学单位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也包含面向社会人群的社区学院、开放大学乃至以新媒体为媒介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成效要通过职业教育资源是否满足上述不同教育主体的需求来印证;换言之,稳定的技能型社会形态是教育供给同教育需求二者关系的精准、持久匹配。虽然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在职业教育供给侧上持续发力,在政策出台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不断向职业教育倾斜,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人,这反映出技能人才供给同产业发展需求间是不平衡的。究其原因,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并不是教育系统的“一家之言”,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由偏见到共识,再到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是一个需要多方力量入局并长期布局共建的过程,这既是对职业教育战线干事能力的时代考验,也是凝聚职业教育战线人心的难得经验。职教战线要精准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的目标[3],以执行力凝聚牵引力,以牵引力贯彻执行力,通过具化、细化政策措施来实化、优化供给侧的工作方式,真正让职业教育融入内心、深入生活、走入群体、进入社会,成为满足需求侧各类发展需求的教育首选项,从而在逐步实现教育供需平衡中完成技能型社会各项建设任务,在达成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进程中淬炼出一支强有力的职业教育干事队伍。

(三)技能型社会是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职业教育始终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步调相一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迅速填补劳动力缺口,满足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以培训周期短、见效快、人才实用性强为特征的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贡献了大批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逐渐普及在提升全民素质、推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时至今日,职业本科教育乃至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在多校布局并招生,职业教育重心不断上移,职教“天花板”被进一步打破,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完成一以贯之技能性学习的人才培养通道逐渐贯通,高技能人才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总之,随着职业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不断迈进,职业教育将成为精准服务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核心力量。

(四)技能型社会是职业教育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一关键节点,技能型社会理念呼之欲出,职业教育被时代委以全新历史重任。从教育观来看,中考分流和“双减”政策引导更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职教高考”开通职校学生步入高等教育学府的专属通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并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提升技能人才整体质量,职教本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的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成为主流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技能型社会下的职业教育资源将实现有效分配,并得以高效使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为育人成才并行不悖的双通道。从发展观来看,于国内,技能型社会建设与技能中国行动、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国家战略一脉相承;于国际,技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未雨绸缪,随着世界重心“由西向东”的位移,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格局,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技能型社会通过孕育数以亿计的高技能人才,驱动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实现掌握关键领域技能主动权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

三、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策略选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育人职责,肩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大众就业创业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肩负建设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时代重任。以技能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的迈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同时,2035年的目标节点又进一步凸显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紧迫性。综上,职业教育发展仍任重而道远,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推进技能型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环境培植,维系技能型社会稳定状态

环境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学习行为来说,环境对个体学习内容的选择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乃至群体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环境的构建和补充。随着产业转型背景下的经济社会环境转变和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教育环境变化,在技能型社会中,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程度将持续加深,职业教育在培养服务新发展阶段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参与度将持续提升。可以说,技能型社会得以持久维系的前提是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可,因此,技能型社会良性发展环境的形成就需要职业教育各方参与者积极响应,在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文化环境上下功夫,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风向,让职业教育逐步由拒选、备选变为乐选、首选甚至必选。

1.优化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力的政策环境

政策在聚力职业教育发展要素,铺设技能型社会发展快速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以政策为牵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系统谋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征、提升自身适应性的发展方向。在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引领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面对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光荣使命,一方面,相关配套政策的内容设计要“因势利导”,确保连贯性,突出预见性,既要坚持与既有政策要求一脉相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深挖技能型社会内涵,适时出台指导性、针对性政策,为技能型社会建设预留专线、打通断点、增设路标,确保技能型社会建设行稳致远。另一方面,政策环境是多部门协同,以制度为基本骨架搭建而成的运行网络,维系政策环境生命力的根本在于执行力,职业教育社会“话语权”的提升需要各部门通过政策载体,在指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上联动配合、同向发力。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统筹职业培训和技工学校管理,发改、财政、民政、工信、商务、税务、农业农村、退役军人等部门要在明确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发挥业务优势,系统部署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巩固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形成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强大政策合力[4]。

2.营造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影响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偏好和行为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对培植适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如果政策的主体作用是系统绘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那么文化环境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执行效力;换言之,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的正向反馈越多,维系技能型社会形态的文化环境底蕴就越健康,其对于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升政策执行效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区别于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即时性,社会崇尚技能氛围的营造并非朝夕工程,其建设的核心思想在于“引流”,即通过多种方式让大众切实感受各级各部门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认可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教育类型在满足群体教育需求、产业技术升级等领域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参与并共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其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立足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以校企合作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渗入“三教”改革各个层面。紧密捕捉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淘汰落后专业、撤并陈旧专业、开发新兴专业,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教育链同产业链紧密对接。另一方面,非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职业启蒙教育进课堂,通过向学生呈现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新面貌,以弘扬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精神为依托,让学生了解技术技能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制造大国、制造强国方面的重要作用,启迪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5]。其二,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舆论环境。各级部门要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关注和重视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发展,在教育、就业、社会评价与认知等多领域、多环节融入职业技能理念。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逐步转变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传统观念。

(二)加强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教育是技能传授的基本方式,按照接受职业技能教育,达到技能满足个人及群体物质追求、价值体现等差异化使用需求的分类标准,可将技能型社会细化为由“双系统”组成的职业教育大体系,即以学校为施教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和以企业、培训机构等为施训主体的技能人才培训系统。两个系统互有交叉、并行不悖,二者的稳定运行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并贡献职业技能大军、彰显技能型社会高质量建設成效的重要教育支撑。

1.完善校内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职业院校主要吸纳初中及以上阶段毕业生开展职业学历教育,而职业教育仅是国民教育系列的一种,职业类院校距离覆盖面向全适龄者开展职业教育尚有差距。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于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链的补充和完善将大有空间,要淡化只有职业类院校才能开展职业教育的固有思维,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部署职业类型教育。一是探索职业启蒙教育。鼓励幼儿园开展以提升基本生活技能为主的实践认知教育,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成长意识。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预备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推动职业认知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面向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技能体验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技能选修课,将实践动手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二是提升职业院校育人质量。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引领,借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引领力、借教师建设提升骨干带动力、借教学建设发挥校企协同力、借文化建设激发创新影响力,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内涵水平,让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从被动分流变为主动入流的自愿选择。三是加强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持续培养并向社会各领域提供高层次技能人才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冲突、维持稳定社会秩序、满足人民群众对实现更好更充分就业需求的重要保障。要在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对接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大学、日本技术大学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基础上,探索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转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职业本科教育模式,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

2.健全校外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接受技能培训是助力在职群体实现技能提升、待业群体获得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要形成“人人拥有技能”的社会形态,就要坚持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群众路线,在依托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正规军”的同时,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受众门槛低、覆盖领域广的优势,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这一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成为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类型。其一,职业院校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在课程设计、师资保障、场所供应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优势,增加培训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面向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产业转型分流人群等校外技能适需群体,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加强校企沟通,根据各类用工单位的需要和岗位要求,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实施订单培训计划[6]。其二,鼓励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构建全社会多元人才培训体系。一方面,企业要面向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帮助员工减轻深造负担的同时留住员工,让员工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企业发展周期,激发员工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7]。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校企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入企参加职业技能适应性培训,在满足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性要求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发展储备优质人才。其三,社会培训机构的市场参与度高、培训项目多、覆盖人群广,能够敏锐捕捉市场紧缺行业、新兴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培训过程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等特征。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注重向社会培训机构让渡和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引导资质健全、师资充沛、信誉度高的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壮大,形成品牌影响力,增加技能需求群体获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充分借力“双减”政策,鼓励部分难以为继的K12校外培训机构瞄准职业教育蓝海,调整业务布局,走好技能培训机构转型之路。

(三)加强资源倾斜,保障技能型社会群体权益

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保障通过保护、保证等方式手段与起保护作用的事物构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可以预见的是,技能型社会将会释放大量技能学习和培训需求,如何确保需求落地,帮助学习者由学习掌握技能到精湛使用技能,再到技能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生产力的成果“变现”,关键是要以指向鲜明的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为有力支撑,保障各领域各阶层拥有想学就学、要学即学的基本权利。

1.以针对性措施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要站在技能使用方的角度,本着少什么补什么、缺什么给什么的原则,着眼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直击关键领域,通过在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结构等关涉民生重点领域综合施策,全方位释放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红利,大力提升技能满足对其使用者在实现物质、价值追求上的贡献能力[8]。一是完善升学就业保障政策。要积极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和发展需求的“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探索以强化技能考核为导向的升学体制机制改革,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考核结果经认定后可直接转换为对口专业技能考试成绩。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的用人导向,拓宽职业技能人才招录门槛,鼓励招聘单位以技术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对岗位的契合度为重点,广泛吸纳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及时疏理并清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歧视政策,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接受高层次教育、住房、落户、参加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二是完善职业发展保障政策。要持续优化职业人才成长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用人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探索梯度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并与相关系列职称评审相贯通。探索以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与社会层面互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奖励机制,鼓励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并在名额配比上予以倾斜支持。薪酬分配方面,要弱化以学历为主导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侧重个人技能水平同岗位要求相吻合的能力价值导向定薪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9]。

2.以多元化供给丰富技能人才学习途径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技术、绿色发展观等彰显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时代理念推动新职业伴生而来。劳动力市场呈现虚位以待之势,尤为明显的是,凸显群体自身属性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诉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要提升职业教育适配新发展阶段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就要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多平台、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打破技能学习的时空壁垒,畅通技能学习诉求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人人驶入技能学习高速路。一是优化载体,创造处处能学的学习场所。职业院校可联合地方企业,吸引龙头企业共建集校内实践教学、校外技能培训、服务一线生产与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积极统筹地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技能教学优势资源,建立覆盖社区的“技能服务站”,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面向辖区内的技能需求人群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二是创新方式,开辟时时可学的学习路径。要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推进传统媒体积极与各类新媒体技术和平台融合,通过短视频等数字化传播模式,增加受众对职业教育的接触频率,降低接受难度,推动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能培训方式,通过“互联网+技能教育”模式,依托移动端App、智慧云课堂等数字化方式,提升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灵活性。三是因需制宜,赋予人人皆学的学习机会。要织就惠及最广大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网,加快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鼓励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和转化,横向打通学历、就业、晋升通道,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10]。同時,职业院校要充分考量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充分继承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的独特优势,聚焦“三农”发展新业态催生的新兴职业人才缺口,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电商销售员、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员等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技能型社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性。

参 考 文 献

[1]张元宝.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教育支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25):54-60.

[2]教育部.關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EB/OL].(2021-04-27)[2022-0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104/t20210429_529235.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2-01-12].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EB/OL].(2021-10-27)[2022-01-13].http://www.jl.gov.cn/zw/yw/jlyw/202110/t20211027_8260420.html.

[5]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EB/OL].(2021-11-10)[2022-01-13].http://www.hbcit.edu.cn/info/1006/7754.htm.

[6]李梦卿,余静.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4):5-11+25.

[7]刘晓.迈向“技能型社会”: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指向[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10):3.

[8]石伟平.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 建设技能型社会[J].职教通讯,2021(5):1-2.

[9]李玉珠,弓秀云,张秋月.技能社会的核心、载体与共同体逻辑[J].职教论坛,2022(1):42-50.

[10]朱少义.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重在参与,贵在共享[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21):15-17.

Abstract  Skilled society is a social norm in which the public establish contact through skill media and actively carry out a series of behaviors such as skills learning, use and dissemination. The stat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skills, the society advocates skills, everyone learns skills and everyone has skills, so as to give play to the syner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ed society. A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 new proposition conforming to the development, the skilled society has natural coupling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th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condensing the streng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ficers. We should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ed society, adhere to the work principle of combining systematic promotion with key breakthroughs.Specific approaches include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cultivation and maintain the stable state of skilled society; strengthe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skilled social 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 resource preference and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killed social groups.

Key words  skilled societ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killed talents

Author  Zhu Shaoyi, research associate of He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00)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