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图书出版资源 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2022-05-14唐娟

文化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书屋农家广西

唐娟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7年3月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保障农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广西从2006年开展农家书屋试点,2007年正式在全区农村全面推开,经过2008年至2010年的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至2012年已经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此后,每年对农家书屋进行出版物补充更新。近年来,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出版社选送精品图书参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目录,制定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并由政府统一采购补充更新的图书,分配到全区农家书屋,落实惠民政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性出版社,一直以来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为出版理念,出版了许多精品图书,为广西乡村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为连续5年入选农家书屋推荐目录总数较多的出版社之一。本文试分析近5年来入选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目录图书(文化类)概况,探讨其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2017—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目录图书(文化类)概况

数量与占比变化趋势:逐步递增

据表1可知,近5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补充目录的文化类图书数量不断增长,占入选总数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品种从2017年的0种增加到2021年的6种,占比从0增长到85.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类图书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需求和作用越来越大。

装帧、色彩、价格特点:物美价廉

据表2可知,入选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目录的图书平装和精装皆有,以平装居多,比例为12:3。色彩上,单色和四色图书皆有,以单色为主,比例为11:4。可见入选图书在装帧形式和印制色彩上不是单一的,但以简洁为主。而在价格上,入选的图书都非常平价,最高每印张不超过6元(《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5.6元/印张),最低的则每印张低于2元(《红军长征记》,1.8元/印张)。总观入选的15种图书,均为物美价廉的出版物,特别是《广西历代诗歌》《寓桂历代名人》《广西石刻》《广西历代名人》等书,图文并茂,内文均为四色印刷,每本6.5印张,定价仅28元。这是由农家书屋建设目的——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主要阅读对象——广大农村读者、配置制度——政府统一采购、配置数量——庞大等因素决定的。相对于一些高端精致的、用于收藏的图书,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阅读的便捷性。

内容特点:丰富多样

上述物美价廉指的是图书的外在形式,而作为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关键在于内容是否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以上入选的图书中,就时间跨度来说,既有如《广西历代诗歌》《广西石刻》《寓桂历代名人》《广西历代名人》等涉及各朝代的作品集;又有如《唐景崧傳》《红军长征记》《征服老山界》等反映近现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还有《春秋花果》《世间的陀螺》《穿过圩场》《掘地三尺》《蝉声唱》《深山已晚》《美沙酮门诊》《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等当代作品。就题材来说,既有《红军长征记》《美沙酮门诊:戒毒工作实录》等纪实类作品,又有《蝉声唱》等虚构作品;既有《唐景崧传》《寓桂历代名人》《广西历代名人》等人物传记类作品,又有《美沙酮门诊》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有《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等理论指导作品。就领域来说,涉及文学、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以文学为主。就地域来说,广西作家的作品(11/15)和以广西为描写对象(11/15)的图书占绝大多数。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给广大农民提供了阅读的多种选择,同时突出了广西地域文化。

2017—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广西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目录图书(文化类)的价值体现

以主题出版物为主,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党史、军史、地方史

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红军长征记》,共收录长征亲历者100篇回忆录,附歌曲十首,讲述红军长征中鲜为人知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最真实、最有文化特点的纪实类文学作品。其修订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根据原影印版排定出版。《征服老山界》是作者刘玉追寻红军在湘江的足迹,通过大量珍稀的历史文献和实际的田野调查,以文学手法生动描写湘江战役和数万名将士翻越越城岭,征服老山界的一部长篇纪实作品。

这两部纪实作品记叙的都是红军的故事,属于红色主题出版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乡村读者提供了珍贵、真实、易读的红色题材读物,促进了红色文化在广西乡村的传播,促进了党史、军史、地方史在广西乡村的传播。

以广西文化丛书为主,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优秀传统文化

《广西历代诗歌》《广西石刻》《寓桂历代名人》《广西历代名人》是“文化广西”丛书作品,该丛书是第一套立体式展现广西文化的通俗文化读本,也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扶持项目。以上四种图书分别以广西的诗歌、石刻、名人及旅居广西的名人来展示广西的风貌,这类图书以广西某一文化为主题,汇集相关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广西区域文化,兼具系统性、通俗性、普及性,是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的代表作品。而通过广西农家书屋配置,广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广大乡村进一步传播和辐射,增强乡村读者的文化自信。F247811B-E680-41F4-92E0-34DFD6626189

以乡土文学作品书写乡村真实面貌

《穿过圩场》的作者以自己的出生地——广西凌云的山逻街为对象,描述故土的生活场景、人情世故,描寫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邻居们的生活状态。作品入选2015年度中国作协全国少数民族重点扶持作品项目,2018年荣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文学类)。《掘地三尺》收录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不同时期创作的散文,分别以山水、人情、世事为主要内容;《蝉声唱》则是凡一平的长篇小说,以故乡上岭村为故事背景,讲述两个人身份互换之后的命运走向。《穿过圩场》《掘地三尺》《蝉声唱》等当代散文和小说,展示了广西的风俗人情,广西本土作家从故乡寻找灵感,将故乡的风貌与故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书写乡村或以乡村为背景书写,容易引起农村读者的共鸣,代入感强;同时,上述作品也展示了广西本土作家的创作水平和广西原创文学的创作概貌,能使乡村读者阅读到地方文学作品,提高乡村读者的文学素养,而罗南、凡一平等来自农村的本土作家,也能激发乡村文学爱好者、乡村学子的创作梦想。

除以上广西本土作家的作品,山东作家韩浩月在《世间的陀螺》中以远离故乡二十年的游子身份书写亲人与故乡的故事,讲述一代人的命运与乡村愁绪;江西作家傅菲深入原始大山区,客居一年多,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创作的《深山已晚》中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四季风光和山野奇遇,将山川的俊美、江河的绮丽、林木的秀美呈现出来。而《春秋花果》通过王鼎钧的散文、杂文、小品文讨论个人、人性、现代性等方面的问题,教人自省与观察,教人修养心性。

这些文学作品是提高乡村读者文化素养的养料,是涵养乡村读者心性的养分,是丰富乡村读者精神世界的食粮。

以人物传记刻写民族英雄,弘扬民族精神

唐景崧,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清末爱国官员、将领。《唐景崧传》对唐景崧的一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解读,以史料对以往种种以讹传讹的陈年旧账进行澄清,充分肯定了唐景崧抗日保台的英勇壮举,还原历史真相,还人物以清白,重塑了唐景崧保家卫国的历史形象。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是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对研究历史和时代的变迁有重要的作用。为广西籍历史名人唐景崧立传,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充分开发地情资源,以地方代表性人物的故事,给乡村读者树立典型榜样,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以现实题材作品反映社会问题,提升农村大众认知

《美沙酮门诊》是一部戒毒工作手记,记录了作者在戒毒一线工作六年以来的所见所闻,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说明海洛因吸食人群的生活状况,他们在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后的改变,以及戒毒工作人员酸甜苦辣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这是一部客观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是全球性的灾难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社会治安。对农村吸毒现象扩散严重,吸毒群体呈低龄化、多元化,行为隐蔽,群体化等突出问题,亟须从根本上解决:加强对农村群众毒品知识的教育,让人们明白毒品的危害并自觉远离毒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提升其认知水平,从源头扼制吸毒现象的发生。《美沙酮门诊》以富于温情和人文关怀的真情实感提醒人们远离毒品,激励海洛因吸食者重拾信心,走出深渊,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毒品问题,认识毒品危害,远离毒品。

以实用政策作品,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乡村创业热潮涌动。《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是“乡村创业丛书”中的一种,既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的基本概念、创业方法、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创业建议;又从微观层面阐述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的基本知识,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风险和财务管理、乡村特色文化与休闲旅游创业脱贫的成功案例。该书有政策解读、方法建议,还有实践经验分享,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切实有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广受农民欢迎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地方出版社,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发展的情况下,应该结合广西乡村发展的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加大力度策划和出版更多适合广大乡村读者的图书。

参考文献

[1]黄山.“农家书屋工程”书目现状、趋势及出版单位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关于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R/OL].(2008-09-08)[2022-03-25]. http://www.gxzf.gov.cn/zfwj/zzqrmzfbgtwj_34828/2008n gzbwj_34839/t1508308.shtml.F247811B-E680-41F4-92E0-34DFD6626189

猜你喜欢

书屋农家广西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