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2022-05-13李恒青李春波副教授林之璇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商业会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利评估价值

李恒青 李春波(副教授) 林之璇 (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一、引言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数据,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多年来名列前茅。截至2021年4月25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超过35%。然而我国作为专利生产大国,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较低,发明专利文本质量较低、保护力度较弱,与知识产权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许斌丰,2021),可见国家加大了对专利的重视。作为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新型企业中专利也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马维野,2011),可以反映企业实力,因此如何对专利价值进行精准评估成为研究热点。通常情况下专利可以分类为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对核心技术的强度进行划分,专利可以分为核心技术专利和重要技术专利(谢杰,2021)。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利的分类也更加具体多元,按照专利数据库分类标准,专利被分为发明授权、发明申请、实用新型授权、实用新型申请、外观设计授权、外观设计申请六类(唐春霞,2010;祝文超,2014)。

专利价值在不同的评估背景下是有差异的,因为权利主体对专利价值的取向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对专利价值的评估标准也有所不同。专利价值评估是由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师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主体所拥有的专利价值进行量化来满足专利交易各方的要求(冯强,2019)。在日常交易中技术和发明的复杂性容易导致专利买方和卖方信息不对称,专利价值评估可以指定一个反映专利经济价值的货币量来保证交易的公平顺利进行(张惠彬,2017;段辉,2007)。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涉及广泛,大多集中在技术价值、法律价值、经济价值这三个方面(胡彩燕,2016;万小丽,2015;郑成思,1998)。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专利价值评估方法成为了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仅依赖传统的方法来评估专利价值已不能满足目前复杂的市场条件,学术界对专利价值评估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围绕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展开综述,阐述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希望为专利价值精准评估的深入研究做参考,并促进专利交易有序发展。

二、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大量与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分类相关的文献,本文引用王子焉(2019)、刘伍堂(2020)等学者的观点,目前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经济学方法、综合评价法以及其他新兴评估方法三大类。以下对每类方法中的具体评估方法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蔡继明,2002)。

1.成本法。成本法采用被评估对象的重置成本扣除各种贬值后的值作为其价值,操作较为简单。但是专利的成本往往和带来的利润不相等,计算结果容易有偏差,因此很少用到,一般只运用于计算单个专利技术项目和某些特殊情况。比如评估武器装备采购中的专利采用成本法更为合理(孙胜祥,2020),将历史研发成本与规避设计难度系数相乘可得到专利的重置成本,再乘以成新率即为专利价值,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更能为军队和专利权人所接受。

2.市场法。市场法是在市场中找到同类或类似的参照物(严晓宁,2021),将一系列可比因素经过调整后得出最终结果,该方法客观合理,更易被接受。但专利具有垄断性,受法律保护等特征本身就决定了其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同时我国也缺少专利市场交易数据库,因此市场法在实务中的应用很容易受到限制(陈志勇,2008)。

3.收益法。收益法是将专利在剩余可使用年限内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的值作为专利价值。专利权能带来额外利润,可分自创和外购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自创专利权主要用于测试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应采用收益法,该方法易于理解。但其中涉及到的折现率和经济寿命等参数的估计受主观判断和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唐敬年,2001)。

4.实物期权法。外购专利权类似于欧式期权,可用实物期权法进行评估。实物期权法可以采用期权定价公式Black-Scholes计算(王关义,2004),其考虑了专利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计算结果相比传统评估方法来说更准确、客观。但是这种方法计算公式复杂,参数估计中涉及主观性、假设条件限制等问题,难以估算不确定性(许华斌,2014)。

(二)综合评价法。在大数据背景下和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兴方法,但有的方法在实务中的适用性不高或者还未得到充分验证。通过对新兴方法的概念以及优势进行总结,可以了解到传统方法的不足,对评估方法在改进和创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综合评价法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二元分类评估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专利价值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时效性,仅凭经验判断容易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把定性的过程转换为定量的结果,得出更为客观、符合实际的结果(万小丽,2008)。具体操作方法是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再通过专家打分确定相应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最终结果。

二元分类评估法是通过综合分析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和评估的关键指标,结合定量指标与专家打分法得出专利综合价值度(资智洪,2017)。吕晓蓉(2017)研究了中国科学院28年间获得美国授权的专利,结合主成分法计算出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可以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Yi Zhang(2017)等则基于熵建立了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定量、系统地评价了在技术创新中的专利价值。由熵权法确定的权重客观性较强,但是有时可能与实际不符。

将经济学方法和综合评价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作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

(三)其他新兴评估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相关改进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和对评估方法与时俱进的迫切需求下,还产生了其他一些新兴方法,主要有机器学习法、系统动力学法、产业法、引用网络法、灰色系统理论等,相比传统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可靠,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需要深入研究以及在实践中进行论证。

1.机器学习法。近年来机器学习被大力推广并得到迅速发展,更多的机器学习方法也被应用到专利价值评估中。目前机器学习法主要有决策树、神经网络(刘澄,2021)、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在选择评估指标和构建评估指标价值体系时可以运用(赵蕴华,2013)。在专利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人为主观性判断等问题,基于分类回归树模型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弥补以上不足,邱一卉(201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这一算法相比基于随机森林的属性选择算法在专利价值评估预测中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

2.系统动力学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就是将系统动力学原理运用到专利价值评估中,市场、技术、竞争等因素的变化会对专利价值产生影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动态评估。在分析专利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的系统结构后,运用Vensim Dss软件建立专利价值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专利价值进行评估(吕晓蓉,2017)。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传统评估模型的不确定性问题,和实物期权法相比更容易被操作和计算,在动态的环境中更贴近实际。

3.产业法。专利技术运用到产业或产品中,其价值便会体现出来。将专利保护状况、行业专利敏感度、专利持有人指数等因素通过基于一定假设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就可以从产业的角度评估专利价值(周倩,2018)。这种方法需要了解专利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使用时对不同的行业采用的相关参数也不同。

4.引用网络法。引用网络法是基于专利引文评估专利价值的一种方法。早期有学者提出可以基于单层次的专利引用,运用网络理论的结构空洞分析和向心度分析,将社会网络论引用到专利价值评估中(王俨,2008;Hummon,1989;Batagel,2015)。之后有更多学者对引用网络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由于选择专利直接引文的被引频次作为价值评价指标会导致对整体网络引用关系的不完整理解,因此可以采用专利综合引用网络分析方法,杨冠灿(2013)经过实证检验发现该方法比直接引用网络具有更好的性能、更全面且精确度更高。训练法过于依赖人工选择的参数,引用法容易忽视新颖度和间接引用关联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基于潜在引用网络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冯岭,2015)。

5.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这两种方法可以改善不确定性问题,结合使用能够弥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评价专利价值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精确度(舒服华,2018)。这种方法在建立专利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1—9标度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灰色评价法评价某专利价值。对于国内专利质量问题突出的现状,有学者综合了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单个专利的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到案例中,达到了预期效果(谢剑芳,2020)。

三、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评价

(一)方法层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学者对专利的关注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与专利价值评估相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经济学方法是很多方法的基础,国内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专利价值的新兴评估方法也更加多元。以前大多数学者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等大方向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在更多学者针对具体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中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诸多优秀的成果。例如引用网络法以及将大数据技术和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相结合可以完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地评价专利价值;灰色系统理论可以改善主观判断的不足,使结果更加客观;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将实时变化的环境表现为数据的变化,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方法都有了很多改进,也更符合时代背景的变化。

(二)应用层面。上述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有涉足,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交易目的、权属状态等条件,采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同。专利市场发展初期采用成本法较多,由于专利具有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随着人们对专利带来的收益更加重视,成本法的应用变少,一般只运用于计算单个专利技术项目和某些特殊情况。市场法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在实务中的应用受限,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较能反映专利的真实价值,应用也较为广泛。很多新兴评估方法的模型较为复杂,计算困难,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不同产品、阶段、企业并考虑相关政策,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田野,2021)。

(三)参数层面。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中涉及的参数很多,近年来对参数进行确定和修正的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加。由于成本法和市场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容易受限,很多新兴方法由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衍生而来,因此仅对这两种方法的部分参数进行论述。收益额、经济寿命、折现率是收益法中比较重要的参数,收益额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法、序列分析法或BP神经网络确定,经济寿命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法确定。折现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大量因素并且具有波动性,可以运用具有较多参数的模型得到相对合理的结果。评估方法中对收益法进行创新的文献较多,对收益折现率的合理性展开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实物期权法中实物期权价值的部分一直是研究重点,专利可以为多个企业占有,其非独占性会导致企业的收益减少,因此将修正后的市场占有率这一参数考虑到BS模型中更加合理(魏冬梅,2017)。未来收益波动率作为BS模型中较为重要的参数,可通过专家估计法、预期现金流量对数法、相关股票价格数据估算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确定。很多学者对各参数的修正考虑因素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况修正相关参数会使得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

通过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方法、应用、参数层面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了解到目前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现状。就目前来说专利价值评估方法较多,应用情况不尽相同,与参数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争议。因此对于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还可以从上述三个层面入手,探究在具体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是否适用以及参数的选择和确定是否准确。

四、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年来专利价值评估方法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看出我国专利价值评估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改革创新,专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专利和专利价值的分类越来越多,专利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也更加多元。针对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借鉴国外和其他领域的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加以优化或者提出了一些新兴的评估方法。目前有关新兴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在总结大多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注重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通过对专利价值评估相关文献的整理,可以发现很多学者的研究重在建立和完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般都是在法律、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指标维度进行探讨,不同的学者对于大方面的指标和每方面具体指标的选择不尽相同。专利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一些影响因素主要靠评估人员的经验去判定,主观性较强。专利价值评估方法中涉及到的参数如何选择和确定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可以再进一步完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搜集各方面资料确定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设计出系统科学的模型并且结合其他方法对不同情况下的专利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和参数。各行各业的独特性以及专利的研发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专利价值,因此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对不同的专利进行评估,可以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专利价值会更加客观准确。

(二)注重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创新。针对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学者提出了许多模型和改进建议,有的新兴评估方法较好,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实务中运用较少或者不适用。应针对具体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不足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将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与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相结合的同时,还可以设计动态监测系统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的变化。运用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计算的复杂性和误差,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大数据信息平台下同时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数据的变化并及时分析原因以及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建立专利价值评估平台并且授权给相关人员使用,为其研究和工作提供借鉴,并且可以为评价其工作成果做参考。完善专利价值评估平台可以使评估过程更科学、规范、系统,也可以促进评估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理论和实务运用的结合。目前我国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运用联系不是很紧密,对于评估方法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主要是学者在研究和撰写,从事实务工作的专业评估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对于评估方法的探讨较少。有些评估人员在工作中试图利用创新的评估方法,但是由于可以参与讨论的专家较少、承担的风险较大等原因望而却步。因此加强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理论和实务运用的结合,对于增强改进或创新的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学者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仅采用网上公开的数据来源可能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与实务工作者考虑的因素可能不一致;实务工作中想要对评估方法提出建议的评估专业人员可能没有将创新的想法撰写成论文或呈现为其他形式,从而不能及时与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这些都给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加强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理论和实务运用的结合,给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多些沟通的平台和机会,可以促进意见互换,激发创新灵感。将新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运用到实务工作中,及时发现新理论的优点和缺点,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进步。

猜你喜欢

专利评估价值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