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政策”后不同年龄孕产妇妊娠及分娩现状分析

2022-05-12姜艳杨怡珂高磊刘晓巍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孩政策孕产妇初产妇

姜艳,杨怡珂,高磊,刘晓巍*

高龄孕产妇是指分娩年龄≥35岁的孕产妇。195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将分娩年龄满35周岁的妊娠定义为高龄妊娠[1],其妊娠期相关风险显著高于非高龄妊娠。随着近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变更,“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以及2021年通过的“三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龄孕产妇加入到生育人群中,并且由于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生育年龄后延,致使我国目前高龄孕产妇比例有明显升高的趋势。随着年龄增长,高龄女性发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或超重、血液高凝、生殖系统肿瘤等风险逐渐增加,若其在孕前已存在此类疾病的前驱状态或本身已经罹患慢性疾病,其妊娠后发生孕期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高龄孕产妇,尤其是年龄≥40岁的超高龄孕产妇,卵子及精子数量、质量下降,受孕能力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增加,导致各种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2]。不仅如此,高龄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高危因素[3],高龄孕产妇死亡原因多因其存在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妊娠合并肿瘤等非产科原因。因此,针对高龄孕产妇带来的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82 08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年龄孕产妇的妊娠特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为减少高龄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分娩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主要诊断、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否存在合并症等。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4~2019年各年份总体分娩情况

2014~2019年我院6年分娩量共82 086人,年分娩量波动在11 161~16 559人/年(见图1),平均为(13 681±2 045)人/年,平均分娩年龄为(32.17±3.9)岁,平均分娩孕周为(38.48±1.60)周;其中经产妇占分娩总数的40.38%。

图1 2014~2019年各年分娩量

从平均分娩年龄来看,历年平均分娩年龄有明显上升趋势(P<0.001),从2014年的(31.14±3.60)岁逐渐上升至2018年的(33.03±4.15)岁(见图2)。进一步将分娩年龄按≤29岁、30~34岁、35~39岁以及≥40岁进行分层,分析历年分娩量,由图3(彩插1)可见,我院主要分娩人群的年龄为30~34岁,占总分娩人群近一半左右。同时,高龄(≥35岁)以上人群分娩比例增长,而年轻人群(≤29岁)分娩比例在逐年下降。

图2 2014~2019年各年分娩年龄情况

从产次上看,经产妇(产次≥2)占总分娩人数的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2019年达到40%(P<0.001)(见图4);其中高龄经产占经产总数的比例也是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高达57.29%(P<0.001)。

图4 2014~2019年各年经产妇比例

再进一步分析经产妇,从年龄分层观察,30岁以上人群二孩分娩比例在逐年增加,尤其以40岁以上人群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经产率由2014年的42.33%增长到2019年的72.28%(见图5,彩插1)。

2.2 2014~2019年分娩方式情况

本研究所有分娩孕妇中,阴道分娩为47 463人,产钳助产为4 699人,而剖宫产为29 924人,剖宫产率为36.45%(见图6)。对2014~2019年各年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剖宫产率波动在32.98%~41.21%,整体变化不明显(见图7)。

图6 2014~2019年分娩方式情况

图7 2014~2019年各年剖宫产率情况

从产次上看,初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69.0%,剖宫产率为31%;经产妇阴道分娩率56.1%,总剖宫产率43.9%,初次剖宫产率19.32%;其中,年轻初产剖宫产率27%,高龄初产剖宫产率为48.1%,年轻经产剖宫产率为27%,高龄经产剖宫产率为56.3%,高龄孕妇剖宫产率均高于年轻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进一步将人群以年龄进行分层,由图8(见彩插1)可见,剖宫产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上升,35~40岁产妇平均剖宫率为50.6%,而40岁以上女性的平均剖宫产率近70%。但就例年剖宫产率比较可见,自2014~2019年,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上女性的剖宫产率从2014年的75.6%下降至2019年的63.2%。

2.3 妊娠期及围产期疾病情况

对所有产妇的孕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我们获得了这6年来我院孕产妇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在常见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中,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9.2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14.03%,该发生率略高于平均水平,与我院作为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有关。其他常见疾病详见表1。

表1 常见妊娠期及围产期疾病情况

2.4 年龄对妊娠期及围产期疾病的影响

高龄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病率均会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由表2所见,40岁以上女性发生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概率高达35%,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为24.3%,明显高于低龄妊娠女性(P<0.001)。同时,高龄还是胎盘异常、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瘢痕子宫、妊娠合并肥胖、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辅助生育、产后出血、早产、极早产等高危因素,其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与妊娠期的一些疾病相比,胎儿的不良结局并未如以往所预期的那样明显升高。相反,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高龄产妇计划性剖宫产率较高、医务人员对高龄孕妇的重视有关。同时,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增加,这与完善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

3 讨论

在过去30年,发达国家的平均生育年龄逐渐上升至30岁左右,自1996~2006年,英国35岁以上妊娠女性的占比从12%上升至20%[4]。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生育年龄同样发生了明显后移,自1990~2015 年,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4.8 岁推迟至28.0 岁,30 岁以上产妇的生育一孩数占比从4.2% 增至近19.2%,生育子女数占比从14.0% 增至32.3%[5]。2015年底,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进一步增加,大于40岁以上的高危孕产妇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伴随“三孩政策”的落地,高危孕产妇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这对每一位产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高龄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出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6-7]。北京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平均生育年龄历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亦较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进一步上升。到目前为止,暂无公开发表数据就北京地区高龄孕产妇的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北京妇产医院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年分娩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我们收集了2014~2019年(即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后)间我院总分娩情况,将孕产妇年龄进行分层,就各年龄层的分娩方式、围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年龄对妊娠的影响。

首先从年分娩量来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2015年以及随后的几年内分娩量均未出现明显增加,一方面医院各产科病房为保证医疗安全进行了孕妇建档的限量,另一方面,从大环境来说,北京市适龄女性的分娩意愿仍在逐年下降[5],然而经产妇比例尤其是高龄经产妇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2019年经产率高达57.29%,并且从年龄分层可见,高龄产妇的分娩意愿在逐年增加,这与生育政策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

表2 不同年龄对妊娠期及围产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在英国,35岁以上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为38%,而40岁以上的剖宫产率高达50%[8]。有研究发现,受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因素剖宫产占比较高,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社会因素构成比下降,瘢痕子宫比例上升,到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产科并发症为主要剖宫产指征。由我们的数据可见,35~40岁产妇6年平均剖宫率为50.6%,而40岁以上女性的平均剖宫产率近70%,年轻初产剖宫产率为27.0%,高龄初产剖宫产率为48.1%,而高龄经产剖宫产率为56.3%,这与生育政策变革后,高龄及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女性增多有关。但就例年剖宫产率比较可见,高龄产妇的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上女性的剖宫产率从2014年的75.6%下降至2019年的63.2%,这可能与生育政策放开后,人们的生育意愿增加,计划再生育的人群增加,人们追求更自然的分娩方式、以及医务人员助产技术的提高密切相关。

高龄是很多产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35岁以上孕产妇发生围产期死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升高[9-11],同时,高龄孕妇更容易发生焦虑,担心自己年龄对胎儿的影响,因此产时干预的频次也明显大于正常年龄的孕妇[4]。在我们的数据中,与以往报道相一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早产、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12]。同时,妊娠合并妇科肿瘤、妊娠合并肥胖、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发生率亦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然而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可能与计划性剖宫产率较高、高龄孕妇自我监测与自我保健的意识较高相关。以往认为高龄导致出生缺陷率上升[13],但在我们的数据中,胎儿异常和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Frederiksen LE等[14]和王睁等[15]报道的结果一致,考虑与近年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国内外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次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初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高于经产妇,而在经产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随着产次的增加而升高[16]。林静等[17]一项关于高龄初产妇与高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的研究中发现,矫正年龄、受教育程度、受孕方式等混杂因素后,高龄初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等结局的风险高于高龄经产妇,在本研究中,初产妇发生子痫前期、子痫、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双胎等风险均高于经产妇,与该研究一致。将初产妇分为高龄初产及年轻初产后发现,高龄初产发生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结局高于年轻初产,而年轻初产发生胎儿窘迫和胎膜早破风险更高。因此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并不是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我们更应该关注高龄初产。

本研究虽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但鉴于较高的年分娩量,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据收集了“二孩政策”放开前后几年的分娩情况,其分娩量、年龄构成比均是北京地区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三孩政策”的深入实施,高龄高危孕妇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升高,该研究也为高龄孕产妇孕期指导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二孩政策孕产妇初产妇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心理护理在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绪中的应用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护理干预在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的媒体报道分析
“二孩政策”研究梳理
从人口学理论看我国二孩政策的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