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2022-05-12曾兆兰钟洪麟徐丹凤吴洁杨翔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褥期高龄产妇产后

曾兆兰,钟洪麟,徐丹凤,吴洁,杨翔

随着“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迎来了新的人口生育高峰,高龄产妇的比例明显增加[1]。医学上将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产妇定义为高龄产妇[2]。高龄产妇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妊娠次数增加,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妊娠并发症。产褥期是指胎盘娩出后,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经历的时期,约为6~8周,是产妇生理与心理恢复的关键时期[3]。高龄产妇产褥期受自身、家庭、社会等多因素影响,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躁狂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现就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维持健康和幸福而充分调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自我照顾的能力[4]。生活质量状况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个体在病情与治疗的影响下,对其生活与环境产生的一种主观知觉感受[5]。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可作为评价高龄产妇产褥期生存状态较好的指标工具。Özdemir F等[4]对土耳其290例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调查研究,发现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家庭类型对其有显著影响,并且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曾彩贤等[6]对600例高龄产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生理及心理应激性反应、健康知识水平等是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马东艳[7]对88例高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高龄产妇缓解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护理技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探讨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高龄产妇产褥期心理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生理变化

高龄产妇产褥期生理变化是影响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重要原因之一。Fitzpatrick KE等[8]研究显示,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相比,由于年龄较大、生理机能减退、各器官功能下降明显、激素水平紊乱,所以高龄产妇产后子宫内膜损伤、感染、出血等风险的概率明显增大,使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王荣等[9]对114例二孩高龄产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高龄产妇剖宫产率较高,产后身体恢复较慢,易出现盆腔内组织粘连、慢性腹痛等症状,使高龄产妇在产褥期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状况。另一方面,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恶露排出增加、精力有限等原因使高龄产妇产褥期舒适度和自我护理能力下降[10]。

2.2 心理变化

高龄产妇因身体机能下降和社会角色转变,加之分娩过程中易出现滞产、难产及各种并发症,使高龄产妇更易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1]。Feligreas-AlcalD等[12]对西班牙212例产妇产褥期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高龄产妇产褥期都经历了抑郁与焦虑症状,比其他时期更普遍,其中产褥期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3%~18%。Payne JL等[5]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因产后抑郁自杀的产妇约占产后死亡总人数的20%。Poyatos-Len R等[13]对西班牙932例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抑郁和焦虑是产妇分娩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抑郁和焦虑会对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关系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曾兆兰等[14]对二次生育产妇产后抑郁的研究发现,产褥期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易导致产妇的敏感性、照顾能力以及家庭环境质量下降,给产妇和婴儿营造一个不利于健康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育儿观念改变,高龄产妇不仅注重生产育儿科学化、现代化,也重视产后形体恢复和个人生活质量,导致高龄产妇产褥期心理失衡,情绪波动较大。

2.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亲属、朋友、同事、医护人员等各方面给予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高龄产妇产褥期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是生活质量的保护性因素[15]。对于生育“二孩”的高龄产妇来说,由于再次妊娠而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得到亲属、朋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减少,以及部分高龄产妇分娩年龄过大,受到生理的限制,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降低,都易造成其不良情绪积压和生活质量状况下降[16-17]。在社会人口学调查中也发现,较低的教育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预示着高龄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幸福感较差[18]。

2.4 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为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也是精神寄托和维系感情的载体,良好的家庭功能直接影响着产妇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围产期女性内心敏感脆弱,高龄孕产妇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群体,更加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配偶的关心,能使产妇感受到尊重与理解,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肖美丽等[19]和周曼曼[20]研究发现,良好的夫妻关系和有效的家庭支持可以增加产妇的积极情感,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对新生儿性别的过度期待和对新生儿健康的过分关注会使产妇感觉自己被忽略,加之与父母、公婆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家庭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状况。

2.5 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

传统“坐月子”为遵循“静养”和“食补”原则,产妇不能洗头、不能室外活动、不能吃生冷食物,随着社会进步,许多旧习俗已被淘汰,但仍有部分落后思想观念影响产妇产褥期身体恢复;加之医院提供的常规护理难以面面俱到,健康指导不够全面,跟踪随访制度不够完善,从而影响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许敏等[21]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认知,提高产妇角色适应度,使其能更积极应对产褥期的各种问题。Sam E[22]对日本产妇抑郁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产前和产后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高龄产妇产褥期感染率和抑郁症患病率。目前,我国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服务尚未覆盖至产后访视,加上临床路径的普及和推广,产妇及新生儿产后住院时间缩短,没有专门针对高龄孕产妇人文关怀的病房,无法为高龄孕产妇提供完善的心理和社会服务。

3 应对策略

3.1 积极康复锻炼,科学合理饮食

打破落后的“坐月子”思想,在保证高龄产妇充足休息的情况下,鼓励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指导产妇利用腹式呼吸、臀部肌肉收缩等运动,不仅可以加快子宫收缩、恢复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张力,还可以保持健康形体,改善情绪,减少抑郁和焦虑的发生,通过锻炼还能转移其注意力,减少产妇对丈夫、朋友的过分依赖,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3]。膳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不仅对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还会直接影响母体健康、婴儿发育[24],因此帮助高龄产妇养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尤为重要,产褥期食物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为主,配合适量的肉类、鸡蛋、蔬菜、水果等,均衡膳食营养,以促进乳汁分泌,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25]。

3.2 恰当心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

恰当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高龄产妇的心理抵御能力,降低高龄产妇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高龄产妇全面康复[22]。加强高龄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娩方式、产后饮食、康复锻炼、新生儿喂养等知识,耐心指导高龄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技巧,提高产妇和家属的认知水平[26]。家属和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产妇表达内心感受,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产妇接受角色转换,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孕产妇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级医疗机构可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门诊,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为产妇提供心理评估、治疗和干预。

3.3 强化家庭功能,倡导社会支持

有效的社会支持不但可以缓解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压力,使其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还能有益于母婴健康,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使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正确对待新生儿性别,鼓励丈夫陪伴妻子,积极参加育婴活动,使丈夫意识到情感支持和鼓励的重要性,给予妻子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减轻高龄产妇产褥期压力[26]。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和家庭成员实施相关健康教育,如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方法。并促进家人与高龄产妇的沟通交流,引导丈夫与家属为其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邀请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定期组织高龄产妇家属座谈会,通过相互分享和交流经验,安抚产妇情绪,利于母婴健康,顺利度过产褥期。

3.4 提升医护水平,改善医疗环境

扩大临床医护人员团队,改善医院医疗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高龄产妇产褥期的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疼痛感是影响高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舒适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为高龄产妇提供最舒适的状态,比如:心理安慰、营造舒适的环境、保持舒适的体位等,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使产妇处于轻松、安宁、没有焦虑和疼痛的状态,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满足[27]。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为产妇提供院外护理服务和心理指导,比如: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开设护理专科门诊等,延续性护理可以对产褥期高龄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掌握产褥期高龄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28]。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可以加快高龄产妇产褥期的恢复速度,还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有效预防母婴并发症。提倡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龄孕产妇人文关怀病房,为高龄孕产妇进行全面健康知识指导,提供更加完善的心理和社会服务。

3.5 设置专业机构,促进学科发展

重视和加大母婴护理机构建设,使高龄产妇产褥期保健更加专业化和具体化。社区和医院可以联合建立产后健康干预中心,为产褥期高龄产妇提供连续性、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29]。近年来网络服务迅猛发展,将网络应用延伸到护理服务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产褥期护理系统建立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随访系统,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全程健康管理,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30]。将手机APP应用于延续性护理服务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高龄产妇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还可以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31]。

我国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护理质量对高龄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和生活质量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制定专业康复锻炼计划,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提升医护水平,改善医疗环境,加大母婴护理机构建设,同时以互联网为平台促进健康管理系统多元化发展,以努力推动高龄孕产妇护理事业的进步。

猜你喜欢

产褥期高龄产妇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在产妇产后恢复中的效果评价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高龄产妇,备战2胎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