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及畦式栽培比较试验*

2022-05-11邢万里高义平

中国食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球露地利用率

滑 帆,邢万里,高义平**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北京 100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等[1],属担子菌门 (Basidomycota) 层菌纲 (Hymen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 球盖菇科 (Strophariacaeae)[2],因清香脆甜、色泽艳丽而著称,是活跃在国际菇类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3]。大球盖菇为草腐性食用菌,营养价值丰富[4-5],具有改善多种人体疾病、降低胆固醇等功效[6-8],其栽培成本低、栽培技术相对简单、经济产值高、发展前景良好。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栽培大球盖菇,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生态环保和农业增效双赢,对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具有重要意义[9-11]。

目前我国大球盖菇的栽培模式单一,地面栽培主要模式为畦式栽培,土地有效利用率约50%~60%,生物学效率约30%~50%,栽培生产效率低。为研究大球盖菇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首次提出波浪式栽培的概念;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指栽培时将大垄做成小垄,形似波浪式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减少了过道的面积,增加了单位土地出菇面积。波浪式栽培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平菇(Pleurorus ostreatus) 等食用菌。研究表明[12-14]鸡腿菇、草菇、平菇波浪式栽培具有传统畦式栽培不具备的优点:发菌速度快,出菇时间早;有效增加出菇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可有效调节床面和培养料内的小环境,有利于通气供氧、调节料温等。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模式尚未见报道,试验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模式,进一步验证了其可行性及优势,补充完善了大球盖菇的研究。通过对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进行试验,发现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等,从而推动大球盖菇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试验菌种由福建三明研究所提供。菌种菌丝洁白浓密,无病虫、无杂菌感染。

1.2 培养基

母种扩繁培养基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 g、琼脂20 g、维生素B10.01 g,水1 000 mL[15]。

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98%、石膏粉1%、碳酸钙1%,含水量65%。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20%、碳酸钙1%、生石灰1%,含水量65%。

1.3 培养料

培养料配方为:玉米秸秆70%、稻壳25%、麦麸3%、生石灰2%。堆酵前培养料pH 7.5~8.0。播种前培养料pH 7.0,培养料含水量约65%。

1.4 播种方式

采用单层菌种点播法播种,即将菌种掰成2 cm~3 cm大小的块,每平方米使用菌种0.5 kg~0.6 kg。

波浪式栽培第1层培养料厚度为10 cm,第2层培养料厚度约为9 cm,再覆土3 cm,最后覆盖秸秆3 cm。

畦式栽培第1层培养料厚度为12 cm,第2层培养料厚度约为10 cm,再覆土3 cm,最后覆盖秸秆3 cm[16]。

1.5 试验方法

1.5.1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分别于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程委镇解村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中上等,保水透气,土壤质地疏松。

1.5.2 试验设计

分别在露地、林下、温室3种不同栽培场地条件下,进行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的比较,记录数据,结果取2年记录的平均值。

1) 露地

处理A1:露地波浪式栽培;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

露地栽培场地前茬为小麦;播种时间分别为2019年9月10日、2020年9月10日;于每年5月15日搭一层遮阳网;选择620m2栽培面积进行数据记录。

2) 林地

处理B1:林下波浪式栽培;处理B2:林下畦式栽培。

林地栽培场地为速生杨树种植地;播种时间分别为2019年8月21日、2020年8月21日;选择620 m2栽培面积进行数据记录。

3) 温室

处理C1:温室波浪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

温室栽培场地前茬为油麦菜;播种时间分别为2019年11月1日、2020年11月1日;温室面积为620 m2。

1.5.3 栽培方式设计

波浪式栽培与畦式栽培实施的示意图见图1。

图1 波浪式栽培(A) 与畦式栽培(B) 示意图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wave cultivation(A)and furrow cultivation(B)

如图1所示,波浪式栽培每垄由2个土埂组成,垄高22 cm,垄宽110 cm(50 cm铺设基料的土埂+10 cm垄沟平地+50 cm铺设基料的土埂),垄间过道50 cm;每排可设8垄。畦式栽培每垄高25 cm,垄宽80 cm,垄间过道50 cm;每排可设10垄。

2 结果与分析

2.1 波浪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栽培大球盖菇的生长情况Tab.1 The growth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从表1可以看出,3种栽培模式结果一致。与传统畦式栽培相比,波浪式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长势较强,发菌时间较短。不同栽培模式下,波浪式栽培的大球盖菇一级菇率高于畦式栽培。波浪式栽培方式下,处理A1露地栽培的发菌时间最长,一级菇率最低,菌丝长势不如处理B1林下栽培和处理C1温室栽培;处理C1一级菇率最高;处理B1发菌时间和菌丝长势与处理C1相同。传统畦式栽培方式下,处理A2露地栽培的发菌时间最长,一级菇率最低,菌丝长势最弱;处理C2温室栽培的发菌时间最短,一级菇率最高,菌丝长势最强。

处理A1露地波浪式栽培与处理B2林下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A1发菌时间最长,一级菇率最低;处理C2发菌时间最短,一级菇率最高;3种处理菌丝长势相同。处理B1林下波浪式栽培与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B1发菌时间最短,菌丝长势最强;处理C2一级菇率最高;处理A2发菌时间最长,一级菇率最低,菌丝长势最弱。处理C1温室波浪式栽培与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C1发菌时间最短,一级菇率最高,菌丝长势最强;处理A2发菌时间最长,一级菇率最低,菌丝长势最弱。

2.2 波浪式栽培和畦式栽培的栽培技术指标

采收子实体后,对大球盖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等进行统计计算,其中单位面积产量经换算,以每667平方米面积的产量为指标,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栽培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指标Tab.2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index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cultivated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1露地波浪式栽培比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的单位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率提高了7.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7.3%,生物学效率提高了5.1%。林下栽培受林木行间距的影响,处理B1波浪式栽培比处理B2畦式栽培的单位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率提高7.7%,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1.6%,生物学效率提高了4.8%。处理C1温室波浪式栽培比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的单位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率提高了7.0%,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3.7%,生物学效率提高了6.9%。相同栽培方式下,林下栽培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均最低;温室栽培单位面积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露地栽培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最高。

处理A1露地波浪式栽培与处理B2林下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A1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最高;处理C2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处理B2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均最低。处理B1林下波浪式栽培与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B1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均最低;处理A2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最高;处理C2单位面积产量、生物学效率最高。处理C1温室波浪式栽培与处理A2露地畦式栽培、处理C2温室畦式栽培相比,处理C1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均最高;处理C2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最低;处理A2单位面积产量、生物学效率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经2019年~2020年初试,发现统计数据较为规律;于是2020年~2021年进行了1次年度间的重复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畦式栽培模式相比,波浪式栽培模式菌丝长势较强,发菌速度较快,单位面积产量和一级菇商品率均较高。在同种栽培场地条件下,波浪式栽培模式与传统畦式栽培相比,单位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率均可提高7.0%以上,生物学效率均可提高4.8%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均可提高7.3%以上。

在相同投料量下,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畦式栽培相比,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势较强、一级菇商品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波浪式栽培其保湿条件、通气性能更利于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波浪式栽培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高可能与波浪式栽培方式的土地利用率高有关,可以利用更多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传统畦式栽培相比,波浪式栽培大球盖菇单位面积产量和一级菇商品率均较高,经济效益较传统畦式栽培提高4%~8%,由于部分产品自行烘干、盐渍,统计数据不精确,因此未在结果与分析中体现。

虽然试验场地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模式在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北部分地区等区域均可采用,其他区域则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波浪式栽培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物学效率,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大球盖菇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探索新的提质增效栽培模式提供了方向。

猜你喜欢

大球露地利用率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数理:大球和小球
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
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测度
韩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倒数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梅种植的实践与研究
有多少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