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支笔与古人“玩耍”

2022-05-03陈胜凯

中国书画 2022年3期
关键词:妙处高手书法

陈胜凯,1970年生。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特聘艺术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两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福建省篆刻学会副会长、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艺委会委员。作品集有《八届国展精英谱—陈胜凯》《全国70年代书家代表书家精品集—陈胜凯》。

关于书法的临摹,这是一个要磨出茧来的问题,从古说到今还要继续一直说下去,只要书法不灭。

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临摹水平。即使一个人把书法史和历代书论都背下来,但他如果没怎么动过手、连临摹都不会,那他永远是门外汉。关于临摹,历代书论多有论说,特别明清两代很多纯理论家如解缙、周星莲、朱和羹、冯班、包世臣,说得很多很多,我想还是先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试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张怀瓘《玉堂禁经》)

后面说了那一大堆,狠招都来自最前面那个基础:得有“师授”。不知要像张旭教颜真卿那样神秘,还是如钟繇那样,直接把别人的墓挖了,才得到“九阴真经”—一句话:没好老师就没戏!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黄庭坚《论书》)

看到了吧,“细看,令入神,妙处,用心不杂,入神要路”。“形似”,那是初级水平!对高手来说,形似还有真似和假似之别,即便如此,这也还只是入门—但千万别被吓到了,这门一定得先入了。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书即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黄庭坚《论书》)

书法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不是没日没夜去做工匠的活儿,方法不对,越勤奋就在错误的路上走得越远。所以这里强调“不尽临摹”,而强调“观”的妙处,而且要观到“入神”才管用。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米芾《海岳名言》)

超级偶像米南宫也是力推“观”,而且是观真迹—算了,我们没那个福分,看些下真迹一等的复制品还是可以的。据可靠资料表明,他的仿真程度在古代书家中应该稳居前三座次,他用这招还“调包”过。

非特字也,世间诸位有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徐渭《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

被誉为“字林侠客,八法散圣”的“东方凡·高”,中国历代少见的旷世奇才徐文长,对临摹的看法一超直入:旗帜鲜明反对拘泥形似,要“时时露己笔意才是高手”。他还有一句宣言:高书不入俗人眼,入俗人眼必飞高书!

很遗憾,因为资料的失却,我们无从看到像“二王”、唐代诸大家及米芾、苏东坡、徐渭等超一流大家的临摹作品,但从少数如赵孟頫、王铎等大家的临作来看,形的精准性似乎不如现在美院书法专业的学生—但历史已经明确定论:他们是一流的临写水准,他们已被写入中国书法史!对形的准确临摹是第一道坎,但一定不是目的。可惜这东西会上瘾,一旦像了,手停不下来,还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了终极追求,宁可不创作也要死临到底,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临摹控”。我的一位朋友到哪儿都得揣着本字帖,没事一定要临上几笔。我和他开玩笑说:如果明天是末日,今天你想干吗?他回答:临帖。我说,你不想放开挥洒几笔啊?他说,放不开了—你看,活生生被套牢了,典型的“临奴”!

书法作为很个体的“超级游戏”,你爱怎么玩都可以,都无可厚非,但最后,都追求把字写“好”了!当代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临摹路数,我看陈忠康(网上视频)临得非常慢,而沃兴华快得惊人,王義军推崇临得像极,成就刘彦湖行书、楷书的造型基础是云峰山、天柱山刻石,而王镛先生临帖看似不像,其实那才是真的像。我老师王冬龄先生临得很慢,但他那是老僧入定,练的是心性。我也曾看到石开先生临褚书,与其说是临,还不如说只是录其文而已,但他们都成功了!其共性是:历代大家一定是熔铸百家的,从来没有仅学某一家而能成大师。我在微信上看到曹宝麟老师临的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笔下已完全脱化,虽名为临实,乃以书法共美之体认,使虞世南重现眼前,近半个世纪深厚的功力(不仅仅笔墨亦如真正的学识修养)和其独特的学术历程让曹先生学古易如探囊取物!曹先生以狂狷、耿介闻名于书坛,作品自有一番铮铮铁骨跃然纸上,气质和宋诸家接近。

这两天朋友圈被刷屏的“中国最早墓志铭”(新近发现的汉代砺石墓志铭),对天生造型敏感的高手而言,那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而对那些一辈子死抱住“柳体欧体”的书家而言,这些可能就是垃圾,不屑,嗤之以鼻!我始终认为每位学书者的临古过程就是寻找的过程,寻找一位在你心灵深处和你心心相印的“书法梦中情人”,一旦邂逅、唤醒,那就会是山奔海立、欲罢不能。有的人很早就能找到,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着。

孙晓云女士说:“只要手里握着毛笔,我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我加了一句:手里握着毛笔就有极度的快感,而且与日俱增,你有这种感受吗?如果有,可以继续前行了!

责任编辑:刘光

猜你喜欢

妙处高手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变脸高手”等十二则
慢慢走,欣赏啊
妙处难学
探“大家”之妙,究润色之道
诗书画苑
画与话
豌豆笑传之不洗澡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