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游记文本分析的大型实景剧游客感知研究

2022-05-01王浦楠

旅游纵览 2022年3期

王浦楠

摘 要:本文以马蜂窝831篇网络游记文本为样本数据,以《长恨歌》实景剧为例,运用ROST CM6.0软件统计高频词汇,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结果发现:游客首先感知到的是《长恨歌》实景剧的外部条件,其次会感知到内在的文化内涵;“震撼”这一词汇构成游客感知语义网络的核心层,次核心层由“效果”“舞台”等实景剧外在属性来呈现,外围两层的词汇多以空间要素、文化要素和情感要素为主,是对次核心层逻辑的进一步扩展和发散;游客的积极情绪远大于消极情绪,表明《长恨歌》实景剧为大多数游客提供了较为愉快的旅游体验。

关键词:网络游记文本;大型实景剧;游客感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旅游+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网络游记文本成为游客旅游决策的重要参照,网络文本研究也已成为旅游业的热点,但在旅游演艺产品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1-5]。钟佩等人将桂林五台旅游演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将携程网站上的游客点评作为文本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通过对游客感知要素提取和等级评定,构建演艺产品旅游者体验感知体系和旅游体验感知数据集[6]。

自2007年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亮相后,截至2016年,年收入突破1亿元。该剧被誉为“中国最美舞剧”“来陕西游客必看的精品演出”,自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荣获“2020游客喜爱的十大夜间演艺”等。截至2020年10月,《长恨歌》已累计演出3 600多场,接待观众超700万人次,累计收入达8亿元,已经成为“景区+演艺”融合发展的典范。

本文运用爬虫软件在马蜂窝旅游网搜集到831篇网络游记,删除照片、广告等无关内容,剔除重复发表内容,对游记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转化为同一表达方式,为词频统计工作提供便利。例如,将“长恨歌舞剧”“长恨歌实景剧”和“长恨歌表演”等词汇统一为“长恨歌演出”;将“华清宫”“华清池”等词汇统一为“华清池景区”;在统一词汇的基础上,过滤词表,将部分出现频率较高但与研究无关的词汇删除,如方位词汇“前”“后”等,时间词汇“小时”“分钟”等,代词“我们”“他们”等。

(一)词频分析

本文运用ROST CM6.0软件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提取前50名高频词汇(见表1)。词汇频率越高,表示游客对长恨歌的感知程度越强烈。

从词汇的词性角度划分,高频词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以名词为主,涉及《长恨歌》场景布置、设施设备、历史文化、演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有“表演”“舞台”“效果”“灯光”“骊山”“历史”等。“表演”“舞台”“效果”“灯光”说明游客感知到的主要是演出设施设备等外部条件,游客在游记中写道:“看的时候激动得很,激光幻化之中,朦胧的骊山美景,唯美璀璨的灯光艺术,优美靓丽的舞美设计,高超精湛的舞台科技,巧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精美绝伦,带给人阵阵感官上的美好享受。”由此可见,《长恨歌》的声、光、电、水、云、气结合的高新技术LED舞台不仅让游客获得视觉、听觉和嗅觉全方位的享受,还使游客在观看演出时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体现了《长恨歌》实景剧文旅融合模式的成功。

(二)语义网络分析

笔者运用NetDraw软件对网络游记文本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得出高频词汇共现网络图(见图1)。由于词汇频率无法清晰显示词汇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需要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来构建词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语义网络是一种通过构建节点和连接弧来揭示共现词组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一种网络图[7]。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震撼”这一词构成了语义网络图的核心层,是该网络游记文本的核心词汇,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呈发散状,这说明《长恨歌》实景剧所展现的震撼之感是游客话语体系中感知最为深刻的。而这种震撼之感是通过语义网络中的次核心层“效果”“舞台”“灯光”“演出”等实景剧外在属性来呈现的,并且这种舞台呈现效果让游客感到“值得”,体现了游客对《长恨歌》实景剧积极正向的感知。外围两层的词汇多以空间要素(骊山、华清池)、文化要素(故事、爱情、历史、杨贵妃)和情感要素(精彩、好看、有趣、好玩)为主,是对次核心层逻辑的进一步发散和延伸,反映的是游客对《长恨歌》实景剧的具体感知。

(三)情感分析

情感形象是指游客在访问某一具体的目的地之后表达出来的感受与情绪,分为积极情感、中间情感和消极情感[8]。笔者运用ROST CM6.0软件对数据进行情感分析发现(见表2),游客对《长恨歌》实景剧所感知的积极情绪达84.20%,中性情绪占5.53%,消极情绪占比10.27%。积极情绪远大于消极情绪,表明《长恨歌》实景剧为游客提供了较为愉快的旅游体验,在绝大多数游客心中留下了良好印象。其中,在積极情绪中,高度积极情绪(>20分)占比最高,为29.91%,说明在有积极情绪的游客群体中,高度积极情绪游客最多,对《长恨歌》情景剧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在消极情绪中,一般消极情绪(-10~0分)占比最高,为8.02%,高度消极情绪者占比最低。说明在游客感知的消极情绪中,游客的消极情绪不强烈,大部分带有消极情绪的游客不会完全不喜欢《长恨歌》实景剧,而是会在天气、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下存在一些消极情绪。

(一)结论

本文以网络游记文本为研究样本,借助ROST CM6.0软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探究《长恨歌》实景剧的游客感知,并对游客的消极感知做进一步分析。

对网络游记文本进行高频词汇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可以较好地探究游客对《长恨歌》实景剧的结构要素和属性的评价,景区可以了解潜在游客的感知维度。结果发现:游客对《长恨歌》实景剧首先感知到的是外部条件,如灯光、舞美等,其次会感知到故事情节等内在文化内涵;在游客感知语义网络中,“震撼”一词是语义网络的核心层,次核心层由“效果”“灯光”等外在属性构成,并且舞台呈现效果让游客感到“值得”,体现了游客对实景剧的积极正向感知,外围是对次核心层的进一步扩展,反映的是游客具体感知;在游客情感分析中,游客感知的积极情绪远远高于消极情绪,表明《长恨歌》实景剧为游客提供了较为愉快的旅游体验,在大多数游客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二)建议

第一,《长恨歌》作为华清池景区的一大旅游产品,为华清池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景区也应关注《长恨歌》演出场所、人员培训、基础设施配置等问题。使服务质量跟得上产品质量。

第二,《长恨歌》作品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演艺内容上,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丢失自身的文化内涵,要做到雅俗共赏。大型实景剧通常以歌舞为主要演出形式,但同时也应创造更多元的表演形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吸引游客,做到与时俱进。

[1] 周灵毅.基于网络文本的陇南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3-7.

[2] 春雨童,王传生,计卫星,等.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重游意向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及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96-101.

[3] 张长娥,苏勤.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威海刘公岛旅游体验感知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9-14.

[4] 白志明.基于网络文本的哈尔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5.

[5] 曹莹.基于网络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的丹东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1-7.

[6] 钟佩,段文军.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广西三江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体验感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