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历史现场”单元课文研习示例

2022-04-28贾淑霞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22年3期
关键词:苏武名句屈原

贾淑霞

从表面看,高考考查的文言文都是课外的,其实也有课内知识蕴含其中。高考复习,不可忽视课文,如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的史传类课文一一《屈原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过秦论》(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一、文言词语,辨析分明

复习的时候,要重视文言词语。一道题,有时得失从一个词见分晓。如2021年全国甲卷的断句题: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

不论从直观看,还是通过语感读,觉得都有道理,似乎D项更好。如果联系《屈原列传》原文,“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就会觉得不能选D项。“时”是“当时、这时”的意思,做后句的时间状语,“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翻译成“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2021年全国甲卷中,“时”也是这意思,应在“时”前断开。“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害怕。”

可见,表示时间且在句中做状语的词我们要当作重点,类似的还有“夜”“日”“方”“寻”等。它们都可以用在句首的主语前,或者放在句中的谓语前,做状语。

还要注意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如2019年全国I卷的翻译题。“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其中的“短”就出现在《屈原列传》原文:“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文中和试题中的“短”都是说某人坏话的意思。

词类活用是文言中常见的现象,辨别不开,一定会影响翻译;翻译不出来,势必影响阅读。平时要多积累,熟能生巧,以便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

凡是和现代汉语意思不一样的词语一定要重视,人们习惯于按着现代汉语去理解,一猜一个错。如2019年天津卷的翻译题:“不唯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这里的“抑”怎样翻译?恐怕一些同学只会组词,然后把组好的词代人句中,看是否通顺。诚然,这是一种做文言文翻译题的比较好的方法。如果对古今异义词不懂的话,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个句子:“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其中的“抑”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原句翻译成“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轨迹,这些都是由于人事吧?”2019年天津卷中的“抑”与它的意思相同,含有该词的句子翻译成“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固定结构的词不能拆开,也是文言文复习中应当注意的。请看这里的“所以”。2019年天津卷的翻译题:“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两个“所以”都翻译成“……的原因”,原文的句子译成“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2019年天津卷中的句子翻译成“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二、文化常识,纳入囊中

文化常识题就靠平时积累,常常不看原文就能做,平时多见识一些,考场上就能手到擒来。2019全国III卷的文化常識题:“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这个知识点,在《屈原列传》里就出现过:“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同样,2021年新高考I卷的文化常识题:“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这和《过秦论》中“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四海”意思相同。古人认为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又因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三、名句默写。深入理解

名句默写备考的时候要做到深入理解。能流利地背下来还不够,要对照课本里的注释或某些课外书上的文白对照多看几遍,理解着背,效果才好。如2021年新高考I卷的名句默写题:“《屈原列传》中,屈原感受到君王听信谗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原文连着有好几个句子,都像答案,“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就两个空,到底怎么填写呢?先弄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题干中有“君王听信谗言”,这恰好是“谗谄之蔽明”,意味着这个句子成了题干中暗示的信息了,那么它后边的句子就是答案了,故答案为:“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名句默写,“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这道题难度值不大,一看就是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因为前后一强盛一衰败,对比非常明显。四、主观问答,多维思考

近两年,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有一道主观题,问原因或目的比较多,如2021年新高考I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2021年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020年新高考I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2020年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涉及探究原因的问题,平时学习的时候,多角度认真思考,对高考答题非常有利。以下文章相关问题同学们可以探究。

《屈原列传》:1.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2.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

《苏武传》:1.苏武为什么出使匈奴?2.作为一个使臣,此时遇到意外的变故,他为什么说是“负国”呢?3.《苏武传》中两次写到苏武自杀,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其自杀原因。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之前曾两度自杀,现在却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5.匈奴为什么最后放了苏武?

《过秦论》:1.秦国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2.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代史伶官传序》:1.作者认为盛与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用原文回答。2.作者写李存勖盛衰的目的是什么?

总之,广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夯实基础,用实力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苏武名句屈原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屈原之死
苏武牧羊
屈原送米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中华名句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