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建构及支持策略

2022-04-22邓红章

教育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能力

●邓红章

一、混合式教学内涵

混合式教学宽泛地指集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体。艾伦(Allen)等人认为,混合式学习融合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课程,相当大比例(30%-79%)的内容是基于在线学习的,通常使用在线讨论和一些面对面会议。[1]李克东认为,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依据不同的问题和要求,采取差别化的解决方式、媒体与信息传递形式进行教与学,达到代价小收益高的效果。[2]加里森(Garrison)和沃恩(Vaughan)指出,“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精心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原则是把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与在线的书面交流做最有效的整合,在结合二者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学习经历,使之与教学情境和预期的教育目标相适应。”[3]学术界对混合式教学定义的认识以及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经历了从关注技术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混合到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演变。[4]

加里森和沃恩认为,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是对课程设计的反思与重构,竭尽全力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体验,打破甚至替代传统课堂的规则与交际时间。[5]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混融,使知识获取方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从而撬动教师职责与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是从根本上对学习理念与方式、教学理念、模式和结构的变革,是将两种方式充分融合后的新型教学范式。它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为学习者提供了变革性的学习体验,学习者不需要从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中做选择,也可以规避各自的不足,改变了传统教育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教育成效与质量提供了新路径。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正从单纯关注技术整合与方法整合的初级阶段向以学习者为本、重视学习体验的高级阶段过渡。本研究中的混合式教学皆指其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

教师专业能力指教师在相关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完成既定任务,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最终达到教育机构认可水准所体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育情境,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任务、目标、内容以及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和状况做出决断,进而采取适合相关情境的行为与策略。[6]

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吴志华、柳海民依据如何调节处理教师自身与教育教学其他要素的关系,提出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包括:领会和把握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了解学生并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运用和开发能力,教学设计、监控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能力,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7]李方则从德、能、体、心四个方面提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含师德、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水准、博雅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8]朱旭东从影响教育对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研究分析学生、教育沟通交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教育监控反思、教育研究、终身学习、教育创新等能力。[9]胡卫平构建了包含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因素的教师专业能力体系。[10]通过梳理发现,尽管现有研究各有所异,但一些是共有的,如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上述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都是一般性的论述,具体到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教育类型,教师专业能力还应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来阐述。

三、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体系

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活动领域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职业性、情境性。混合式教学改革态势蔚然成风,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路径。调查表明,近几年国内高校中,约有70%的教师实施了程度不等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有机混融实施改变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比例并不高,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认知和理解、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等急需强化。[11]当前国内教育领域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还缺乏相关的理论观照和实践试错的积累[12],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将教师专业一般能力与新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特定要求进行整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其中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见下表)。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与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统领其他教学环节的头部效应。它是对整个学习内容、教学结构、策略、技术等方面的整合与再设计,“将促进多种多样的变革和创新成倍产生,推动更多创新”[13]。教学设计实施是落实混合式教学与学习的过程环节,

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体系表

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习体验的改善都依赖这一过程。教学评估是对课程教学整体成效的判断与评价,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实施具有反馈调整作用。协调对话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构建高效团队合作与良好师生双线融合沟通的有力保证,是促进信息交互、社会交互的基础。技术整合应用能力渗透于混合式教学的各个方面,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学新常态。反思创新能力是推动混合式教学持续发展与螺旋式上升的保障,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专业能力发展层级递进的原动力。(见下图)

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图

(一)课程设计开发能力

制定混合式课程愿景: 课程愿景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使命、价值与目标的集中体现,是课程开发与学习的顶层设计。混合式课程不是传统的文本教材,也不是单一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或MOOC等数字化资源,而是兼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优势,经过精心设计,采用不同媒介与方式充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与学习资源包。它旨在从根本上重新设计教与学的结构以及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讨论、互动与反思,提高学习参与度,形成高等教育教和学的演化性变革。

设计开发混合式课程大纲:通过混合式课程教学,希望达成什么教学目标?整合什么内容达成目标?采用什么样教学策略?期待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达到什么标准?开发混合式课程大纲是把整门课程重新概念化和再设计,系统梳理教学与学习内容,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适合的媒介表现形式,使两种学习模式经过糅合形成共生逻辑,使在线资源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设计制作在线学习资源:在线资源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优质高效的混合式教学在线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是知识逻辑、体验逻辑、技术逻辑三者的完美结合。首先,在线资源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或替代,应与课堂面授教学的内容相互补充、互相衔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自学能够掌握的基础性知识适合以相应的数字化形式呈现,旨在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内容则需要通过面对面协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情境性学习等方式完成。其次,所谓体验逻辑即学习者中心逻辑。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混合式教学关注的焦点。根据学习者的经验、知识储备、兴趣、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等特征,设计在线学习内容的模块、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多维度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需求。最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在线资源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潜能。文字、声音、图表、影像和动画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应与课程内容相辅相成、互相匹配,以最适切的技术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二)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设计混合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具备高屋建瓴式的统合思维,在认识、分析、把握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生代学生特征基础上,将复杂繁琐的教学知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无限延伸的教学技术和多维共享的教学环境混融于混合式课程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还应该为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生成性学习、互动建构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设计与实施混合式教学策略:“过少的教学介入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重点与目标,但过多的直接干预则会削弱学生应负的学习责任。”[14]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减少面授教学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讨论和辅导,激发并维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层次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情境模拟学习等多种策略。不仅掌握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来自于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各种教学方法混合融通[15],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

设计混合式学习任务:一般情况,在线学习的任务形式包括文本学习、视频学习、阅读、测试、讨论、查找资料、在线作业等。面对面学习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展示、讨论、辩论、报告等形式。两种学习任务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衔接。除此之外,第三种模式是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融合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综合性任务。

创设混合式学习情境: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情境是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学习是以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为基础,在适当的情境中,学习者与教师、学生通过不断的协作、对话交流实现知识经验重构与意义建构。与学习者、学习任务等要素特征匹配的情境是学习者形成新图式与建构意义的重要支架。混合式学习情境的创设围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协作学习、获得高质量学习体验而展开。

指导与促进在线讨论:“有意义的教育体验的核心是反思和讨论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探究要素。”[16]艾布拉姆斯(Abrams)研究表明,学生虽然喜欢面对面环境,但在线学习的异步性使学生更愿意在线上环境中对其他人的工作发表评论。在线学习在合作之前先有反思,在线学习的优点提供了反思和严谨学习的机会。[17]施里尔(Schrire)研究发现,与学生的自主讨论相比,由一位积极活跃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可以把讨论推向更高层次的研究。[18]散漫而无边界的讨论只能降低学习的效率,在线讨论教师既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要保证讨论的秩序性和纪律性。讨论前,教师需要制定在线讨论的互动规范并使学生明确,确定小组分工, 防止“搭便车”现象。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进行点评,掌握讨论进程,确保学生不偏离主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参与互动和互动本身是不够的,互动必须是带有目标和有反馈的。学生必须既受到激励又被调动起来去细察所学材料的精华,然后将它转化成可被传播的和能被验证的个人思想。”[19]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促进学生反思,提出建议。

(三)技术整合应用能力

课程网站管理:网络课程平台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与教学的主要依托。目前, 国内网络课程平台的来源主要有两类即开发商和学校自建,其功能设计由开发商或学校技术部门完成,教师发挥的空间体现在知识内容的选择和资源的设计上。有效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和网络课程平台效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对课程平台的各个功能进行系统规划和个性化定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需要重新安排知识点的顺序,删除或添加知识点的内容,删除、增加或编辑课程模块,删除、增加导航键等。[20]

学生学习技术支持: 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平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基本技术问题,包括学生用户管理、注册登记、硬件软件应用指导、互联网连接服务等。指导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学习,帮助学生选择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对各种资源进行采集、整理、检索和利用等,指导学生使用平台提供的学习工具与个性化学习设置。应用智能技术发掘、跟踪、分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与学习行为数据,掌握学生学习进展和风格,为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灵活运用论坛、聊天室、网络会议系统、邮件、短信、微信、QQ等同步或异步交流工具,促进师生、生生双线交流的无缝对接。应用学习绩效调查工具,并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更好促进学生学习、调整教学策略方法等。

(四)协调对话能力

团队合作: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需要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教师与技术人员、教师与管理人员等的密切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是混合式教学有效开展的要素之一。

学习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与调控,不能把自主化学习等同于无组织、无秩序的学习,保证学习不偏离轨迹。学习调控包括混合式环境中的学习情境调控、个人学习进程调控、小组合作的调控以及同伴关系的调控。

师生双线融合沟通:交流沟通是合格教师的基本技能,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虽然师生、生生见面的时间减少,但是增加了在线同步或异步沟通时间。建构主义学习论指出,知识具有情境性与社会性特征,知识学习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情境,讨论、对话、协商是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方式。联通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网络现象,节点和连接是构成网络的两个结构要素。节点的形成、连接建立的主要方式就是交互,它对促进人与人、人与内容间的交流以及有意义深层次学习有重要价值。[2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教师灵活娴熟应用论坛、聊天室、网络会议系统、邮件、短信、微信、QQ等同步或异步交流工具,构建混合式学习社群,营造平等、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混合式教学的寻径交互、意会交互和创生交互[22],从而使学生构建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迈克尔等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整个混合式学习设计的首要原则。[23]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应贯穿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面对面学习中,教师精心设计破冰活动、小组活动等,建立师生、生生间的信任感,并将这种关系延伸至在线环境。由于在线学习环境的虚拟性,使学习者存在某种程度的情感孤独、学习倦怠、学习困难等情形,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温度的学习社群等方式,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五)教学评估能力

制定混合式教学评价标准:混合式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学习过程和成效发生质的改变是评价混合式学习作用的重要指标。[2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评价工具、数字化评价工具和学习过程记录,采用多主体评价和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包括基于网络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方式的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自评与他评的融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的融合等。

及时多元反馈:混合式学习情境中,利用课堂进行即时反馈的机会有所减少,网络交互的异步性也会导致反馈的滞后性。为促进混合式教学良性互动,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线上线下整合融通,做到反馈及时清晰、有针对性和连续性。课堂教学中通过关注性提问、设置问题、纸质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线上教学应用互动讨论社区、微信、QQ、E-mail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恰当有效的反馈。

(六)反思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学习与反思:在当前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技术、策略、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新特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教师不能沿袭已习得的讲座式教学模式的路径,它需要教师检视、反思以往的理念、知识、方法、手段等,学习混合式教学相关知识、策略、不断更新升级的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用语等。通过学习与反思自省,促使教师树立自我审视和自我定位的意识,增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断的能力,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能力与课堂效果。

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创新:线上线下整合融通是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教师需改变将课堂教学移植到网上或者“线上+线下”的简单做法,以统合式、一体化的思维研究课程及教学,应用新的理论与视角把握网络化时代的学生特征,潜心研究混合教学空间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变化、教学内容与教育技术的混融,研究设计并践行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促进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混合式教学教师专业能力体系建构支持策略

教师提高混合式教学专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理念、态度等与外界的政策环境多要素联动协作。

(一)理论支撑

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价值认同与学习内需力是构建混合教学专业能力体系的主要动力。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观念以及他们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价值观等对其教学的有效实施及专业能力的生成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发展需要促进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成人学习理论、TPACK 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知识创生螺旋模型等。[25]其次,提供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程设计开发、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与策略,促进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帮助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理念、目标价值、优缺点等建立清晰科学的理念与知识,为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混合式教学和信息技术前沿理论与知识,使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与技术应用能力紧跟时代步伐。

(二)政策支持

高校制定明确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战略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将混合式教学改革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连贯稳定的保障和激励政策,提供促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改革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将资源制作、线上教学等混合式教学工作纳入认可机制;科研及教改项目规划中增加有关混合式教学改革发展、课程资源整合设计与建设等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制定适合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指标。[26]

高校应建立制度化的混合式教学专业发展与援助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培训、研修、学习工作坊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混合式教学知识和技能,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法、在线考试和作业方法、选择和使用教学技术、应对多样化的课堂与学习互动、在线教学技能以及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等;安排座谈会、研讨会及个人咨询等,进行教学或学习主题的研究、解释教学评价、安排课程观察或视频记录以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反思与实践发展等。[27]

(三)技术保障

高校应搭建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专业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准确、稳定的学生学习数据,促进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改进;及时维护更新平台系统,努力提升平台的易用性、便捷性和适配性。

高校应提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培训与指导使教师掌握混合式教学工具的使用,并且不断更新发展新技术。通过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创建学习资源、设计与组织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栏目与内容、编辑课程模块等,熟练应用多种互动交流工具促进在线讨论学习,应用不同方法与工具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教学实效。学校还需提供适当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支架工具,包括混合式教学设计工具为教师提供全过程支持,协作交流工具为教师经验共享、知识建构等提供支架,设计分析工具帮助教师改进完善混合式教学设计[28],为教师提供可以进行课堂观察、录制教学音视频的设备、技术与编辑服务等。

(四)实践推动

高校应构建混合式教学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来自于社会学领域,指在某一知识领域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人相互联系,共同学习,分享经验,创造知识,促进彼此的成长与发展。领域、共同体和实践是构建实践共同体三个关键特性。[29]构建混合式教学实践共同体,为混合式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搭建专业学习与发展平台。在共同体内,教师关注与践行混合式教学,有着共同的兴趣、目标、诉求、知识、经验以及困惑等,他们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定期开展专业活动,共同学习、讨论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知识、策略、技术、教学法等,共享经验,交流心得,形成观点,相互观摩,绘制知识地图寻找差距等;将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实践中不断试误、总结、改善、提升,持续推动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发展。

开展持续性的混合式研修。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研修既能使教师获得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为教师提供混合式教学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为自己的混合式教学获得学生视角的体验与需求。混合式研修改变传统讲座式培训方式,通过不同教学主题与发展能力设计、理论与实操结合提升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如设置混合式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互动工具应用、混合式教学技术应用等主题。调查教师的实际需求,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无缝对接,做到精准培训。混合式研修设计要有规划性,围绕不同主题与问题,形成系列式的持续性培训,促进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五)反思提升

反思是促进教师混合式教学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因,是使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30]。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获得更科学清晰的认知和有效的教学经验,形成更精确的课堂信息加工图式。教师通过反思,进行深入思考、比较、总结,才能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感知转化为内在的专业素养。[31]

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教学日志反思,积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创意、策略等,不断改进与完善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对话反思,通过混合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和同侪对话,检查自身教学行为、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等;采用录像反思,观看教学录像,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的优点与不足;采取典型案例反思,研习混合式教学的典型案例,通过学习观摩与交流反思,修正自身问题,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模式。[3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能力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