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20何涯丽王玉薛小芳崔娟李森森李金栾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肌层肌瘤腹腔

何涯丽,王玉,薛小芳,崔娟,李森森,李金栾

(南阳南石医院 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发病率较高[1]。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腹部包块、尿频、白带增多等[2],早期无明显症状,在患病前期很难注意到,容易忽视最初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加剧,促使患者出现继发贫血、经期延长、月经量变多等不良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血液等检查确诊;②伴有不同程度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可耐受;③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入院时资料不全;②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36~51岁,平均(43.13±7.23)岁;瘤体直径1.03~4.97 cm,平均 (3.93±1.29)cm。观察组年龄35~43岁,平 均 (39.27±4.17)岁;瘤 体 直 径1.26~5.01 cm,平 均(3.89±1.32)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体位,铺上消毒巾,进行全身插管及全身麻醉。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作横切口,将子宫从盆腔中提出,在其周围缠绕纱布,观察子宫肌瘤数量、形状、生长部位等。在子宫肌瘤肌层注射5 m L垂体后叶素 (国药准字H34022977,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m L),清除子宫肌瘤缔结的底部,然后进行缝合。对于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切开子宫肌瘤表面直至内部,将其充分暴露,使用抓钳将其提拉,作钝性分离,最后将子宫肌瘤完整去除。手术完成后,先用3-0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缝合过程不可穿过子宫内膜,再用1-0可吸收线进行分层缝合,将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缝合,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逐渐关闭腹腔。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平卧体位(头低臀高),铺上消毒巾,进行全身插管及全身麻醉。于脐正中作一长约10 mm切口(第1操作孔即观察孔),将气腹针置入腹腔中,建立气腹(内部气压12~14 mm Hg),拔出气腹针。分离肠管与盆腔脏器粘连,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穿刺进入腹腔,取直径10 mm的腹腔镜进行仔细探查,确保肝胆肠管与大网膜正常,在脐与左、右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作为第2、3穿刺孔(5 mm),在观察孔和第2操作孔连线中点外侧选取10 mm的穿刺孔(第4操作孔),进行穿刺手术。根据子宫肌瘤生长部位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剔除[3-4]。①对于肌壁间的子宫肌瘤,在穿刺针引导下注射5 m L垂体后叶素,切除隆起部位后,在子宫肌层直至子宫肌瘤包膜层之间使用抓钳将子宫肌瘤以旋转牵拉的方式剥除,在出血创面上进行电凝止血。手术完成后,使用1-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关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②对于浆膜下肌瘤,在进行剔除前,观察子宫肌瘤缔结是否与子宫相连,若相连则用套扎线圈在子宫肌瘤缔结打结处0.5 cm位置清除子宫肌瘤,对出血部位采用电凝止血,若不相连则将子宫肌瘤周围的包膜呈环形切开,剔除子宫肌瘤,最后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阴道出血、发热、下腹坠痛、颈管粘连。②治疗后采用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ymptom Severity Score,SSS)评估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症状,评分越高则症状严重程度越高;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SSS评分越高说明症状程度越严重,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2 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观察组治疗后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子宫肌瘤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肌瘤和宫体肌瘤等[4]。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有多种方法,主要是药物和手术治疗[5-6]。手术主要包括经腹手术、宫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等,其各有优势及局限性[7-8]。如果是较小的子宫肌瘤,无症状或暂时无生育要求,可定期复查,观察变化情况。对于直径3~5 cm及以上的子宫肌瘤,或者已经出现月经改变,影响怀孕,需要及时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子宫肌瘤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腹部微小创口将器械置入腹腔,通过电脑屏幕对腹腔内子宫肌瘤大小、形状、病发部位等进行检查、诊断与治疗,具有无需开腹、腹壁创伤小、不破坏肌层、术后无痛感的特点,且术后切口出血、感染、切口裂开发生率较低[9-10]。此外,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过程均处于全封闭状态,不会造成腹腔内部感染,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层肌瘤腹腔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五花八门话憩室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