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

2022-04-20刘勇杜伟梁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开腹穿孔炎性

刘勇,杜伟,梁玉

(1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信阳 464300;2郑州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2)

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多由胃溃疡发展而来,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大出血,甚至休克和死亡,危害极大[1]。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穿孔患者。传统开腹手术虽然效果显著,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恢复[2]。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其凭借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应用于消化内科手术中[3-4]。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 (42.56±1.43)岁;平均病程(15.24±1.13)h;平均穿孔直径 (0.58±0.19)cm;穿孔部位:胃穿孔17例,十二指肠穿孔15例,其他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07±1.39)岁;平均病程 (15.56±1.02)h;平均穿孔直径 (0.62±0.13)cm;穿孔部位:胃穿孔16例,十二指肠穿孔1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胃肠道穿孔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存在手术禁忌症。

1.3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待麻醉起效后,铺巾消毒,在上腹部作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进入腹腔,吸除腹腔内脓液或消化液,充分暴露穿孔病灶;先取病灶部位组织进行活检,再用间断式缝合法闭合穿孔,以大网膜覆盖和固定缝合部位;缝合结束后用甲硝唑生理盐水溶液冲洗腹腔,保证无凝血块、出血点及消化物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初始体位、麻醉方式、消毒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待麻醉起效后,调整手术台角度,让患者呈头高脚低位,建立气腹,压力保持在13~14 mm Hg,在上腹部作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确定穿孔位置并吸除腹腔内积液后,取病灶部位组织进行活检,再用可缝合线以8字缝合法闭合穿孔部位,以大网膜覆盖和固定缝合部位;缝合结束后用抗生素溶液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之后解除气腹并逐层闭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V AS评分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该量表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情况越严重。②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VAS评分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炎性指标术前,两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两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该组术前比较,*P<0.05。

?

3 讨论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胃肠道穿孔的主要方式,分为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其中开腹手术虽然可有效闭合穿孔部位,但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加重机体炎性反应,导致愈合时间延长[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更小,通过腹腔镜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腹腔、盆腔状况,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穿孔位置,且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6-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VAS评分较低(P<0.05),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恢复更快,与胡加文[8]、艾秋宝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胃肠道穿孔所形成的化学刺激极易引发腹腔感染,进而引发全身炎性反应[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较轻,诱导产生的炎性因子也相对较少;同时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可有效降低炎性损害,减轻局部胃黏膜损伤后的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期间不会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穿孔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猜你喜欢

开腹穿孔炎性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