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荃优164在将乐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4-20郑爱武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粒剂三明市中稻

郑爱武

(福建省将乐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将乐 353300)

将乐县是福建省主要产粮区之一,也是水稻育种、制种的重要基地。全省多家水稻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在将乐县设有水稻育种、示范基地和制种基地。荃优164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2020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07、国审稻20200178)。为了探索荃优164高产栽培技术,加快荃优164的推广种植,2019年和2020年在三明市将乐县作中稻进行多点试种、示范。荃优164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松散适中,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等特点。

1 产量表现

2019年荃优164在三明市将乐县作中稻试种,除将乐县安仁乡增产不显著外,其它2个点增产达极显著水平,3个点平均每667m2产量达635.44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4.45%,达极显著水平。2020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除将乐县光明镇减产不显著外,其它2个点增产达极显著水平,3个点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2.25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3.68%,增产达显著水平。2019年和2020年,3个点平均每667m2产量达623.85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4.07%,达显著水平(表1)。

表1 荃优164在三明市将乐县试种、示范产量结果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特性

2019年荃优164在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高唐镇和光明镇作中稻种植,于5月14—16日播种,8月15—19日抽穗,9月29—30日成熟,3个试种点平均全生育期139 d。2020年继续在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高唐镇和光明镇作中稻种植,5月15—16日播种,8月14—20日抽穗,9月28—30日成熟,3个试种点平均全生育期约137.7 d。3个试种点2 a平均全生育期约138.3 d,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2.5 d。

2.2 农艺特性

荃优164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作中稻种植,大田群体表现整齐,株叶形态适中,剑叶瓦挺,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每667m2有效穗数可达13.6万;株高中等,约117.1 cm;穗子较长,达25 cm,每穗总粒数达218.2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9.7 g。

2.3 抗病性

2017—2018年经福建省区试稻瘟病鉴定,2 a综合评价为中抗(MR)稻瘟病[1]。2019—2020年在三明市将乐县安仁乡、高唐镇、光明镇等乡镇试种,田间均未发现稻瘟病危害。

2.4 米质

荃优164米质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79.7%,整精米率58.7%,垩白度3.1%,透明度2级,碱消值5.5级,胶稠度84 mm,直链淀粉含量16.4%。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蘖秧

根据将乐县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中稻在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选择交通方便、排灌便利、土壤肥中等以上田块作秧田,每667m2秧田用种量约13 kg,大田用种量1 kg。浸种前把种子放在晒谷席上暴晒2~3 h,再用0.5%的强氯精溶液浸泡12 h,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掉残留药液,再用清水继续浸种12 h,即可捞出常规催芽[2]。结合平整秧地时施足底肥,每667m2施用20 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0-10),耙均匀后再整秧畦,待秧畦泥浆沉实后播种,稀播匀播。播后盖上防虫网,既可防鼠害、鸟害,又可以防止下大雨打乱刚下播的谷种。待秧苗长到2叶1心左右排干水,每667m2喷施70 g多效唑促根、促蘖、壮苗,24 h后再复浅水。随后施“断奶肥”,每667m2施用10 kg尿素拌5 kg氯化钾。移栽前3~4 d每667m2再施尿素伴氯化钾各5 kg作“送嫁肥”,确保带蘖2~3个移栽。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荃优164在5月上中旬播种,作中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30 d。移栽时每穴插1~2粒谷,插植密度18 cm×22 cm,每667m2大田插1.7万穴左右。畦宽2.2 m,东西走向延伸,畦与畦之间留35 cm宽的工作行。这便于施肥、喷药等田间操作,也有利于田间采光通风。栽插时应匀插、浅插、插稳,无漂秧,插后检查补漏。浅插有利于早生快发,增加低位蘖,为多穗、大穗、丰产打基础。

3.3 科学用肥

大田施肥采用“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在插秧前一次性施足基肥,结合拖拉机耕耙田时深施、匀施,一般每667m2施15 kg过磷酸钙、25 kg三元复合肥和10 kg碳酸氢铵;移栽7 d后每667m2追施5 kg氯化钾、25 kg尿素,并伴施100 g丁草胺以抑制田间杂草的萌发;后期根据苗情长势适当施穗粒肥,每667m2施用尿素5 kg,氯化钾15 kg,长势较旺的田块只施氯化钾,不施尿素,有利于提高稻谷的结实率和饱满度。

3.4 合理用水

根据“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烤田,有水孕穗,湿润灌浆”的水管原则。中稻插秧常会遇到高温天气,晴天应保持田面薄水层移栽,移栽结束后灌水深至5~8 cm,但水层不宜淹过秧苗心叶,避免高温烫伤秧苗叶片;阴天或小雨天气移栽时,田间保持薄水层即可;大雨天气应排水移栽,防止已插秧苗因深水浮力造成漂浮秧,雨后及时查补秧。水稻生长前期应做到干湿相间,以湿为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能力和促进有效分蘖。在达到预定苗数的80%时开始晒田,待田间表层土出现小裂缝、叶片变硬变挺、叶色退绿即可。之后常灌跑马水,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增加田间空气湿度,有利于开花授粉。稻谷成熟后,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田块的土壤情况(沙壤土、粘壤土、烂泥田)来决定收割。割前几天断水干田,便于机械化收割,但不宜过早断水,以防植株早衰和倒伏。

3.5 防治病虫害

秧田期集中防治可大大减少大田病虫害[3],在拔秧前1~3 d喷施三唑磷或锐劲特和多菌灵加杀虫单防治叶瘟和螟虫,做到带药下田。本田期要关注植保部门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结合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稻纵卷叶螟重点做好低龄幼虫防治,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每667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 mL或50%杀螟松乳油72 mL加水60~72 kg喷雾,傍晚施药效果更好。二化螟虫的防治,每667m2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0 g加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加水30 kg喷雾。稻飞虱的防治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 0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每667m2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 g加60%烯啶·吡蚜酮散粒剂10 g,加水30 kg,喷在稻株中、下部。稻飞虱的防治也可以用毒土熏杀,田间排干水后,每667m2用敌敌畏1 000 mL拌沙15 kg均匀撒到田里熏杀。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每667m2大田可用20%的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125 g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4~28 g,也可用77%氢氧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细条病的防治,可以选择每667m2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100 g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125~135 g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25~4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的防治,每667m2用18%苯甲·丙环唑水分散粒剂40 g加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 mL加水30 kg喷雾防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的防治,可在水稻孕穗期每667m2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 g加水喷雾或低量喷雾。

猜你喜欢

粒剂三明市中稻
家里的缝纫机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
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