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优21在长汀县作中稻机械化生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2-04-20杨胜标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测产福建省喷雾

杨胜标

(福建省长汀县种子管理站,福建长汀 366300)

浙优2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浙04A×浙恢F1121选育而成的籼粳型杂交水稻品种,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6015),2021年通过福建省引种备案[闽引种(2021)第1号]。2021年根据福建省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求,长汀县在河田镇上街村万亩粮田区,建立百亩浙优21中稻机械化生产示范片,10月23日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及长汀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加权平均每667m2产干谷751.71 kg,比对照Ⅱ优3301增65.5 kg,比增9.5%。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农民增产增收,有力促进新品种示范推广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现将浙优21在长汀县作中稻机械化生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长汀县河田镇上街村是传统产粮区,地势平坦,毗邻汀江河,排灌方便,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271.14 m,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1′499″,北纬25°66′045″,pH 值 4.76,有机质 33.46 g/kg,碱解N 201.65 mg/kg,有效P 89.87 mg/kg,速效K 23.66 mg/kg[1]。示范区内(长汀县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齐全的农业生产机械,水稻生产机械化基础好,为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提供有力保障。

2 种植表现

2.1 生育期表现

2021年5月12日播种,6月1日移栽,秧龄20 d;8月25日始穗,9月7日齐穗,历期13 d,10月17日成熟,从齐穗到成熟需要40~45 d,且有2 次灌浆特性,全生育期158 d,比对照长17 d(表1)。

表1 浙优21生育期表现

2.2 产量表现

2021年10月23日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及长汀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对浙优21示范片按高中低三类田块进行实割测产,其中高产田测产面积763.34 m2,稻谷1 079.7 kg,折干谷每667m2产量778.0 kg;中产田测产面积683.80 m2,实收稻谷921.9 g,折干谷每667m2产量748.7 kg;低产田测产面积750.07 m2,实收稻谷982.3 kg,折干谷每667m2产量729.0 kg;对照测产面积736.70 m2,实收稻谷913.54 kg,折干谷每667m2产量686.2 kg。浙优21加权平均每667m2产量751.71 kg,比对照增产65.5 kg,比增9.5%(表 2)。

表2 浙优21产量性状表现

2.3 主要农艺性状

浙优21每667m2插丛数1.25万,有效穗数13万~14万,株高125.3 cm,平均穗长20.9 cm,每穗总粒数295.0粒,实粒数255.5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3.8 g(表2)。浙优21属于大穗多粒型品种。抽穗不齐(从抽穗到齐穗10~15 d),长势繁茂,茎秆粗壮,长势旺盛,株型紧凑,叶片直立不披叶,叶色浓绿清秀,后期转色好,粒呈椭圆形,颖尖无色无芒,耐肥抗倒(表3)。

表3 浙优21植株性状表现

2.5 抗性表现

大田未发现苗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细条病轻到中度发生,稻曲病中度发生,抗性总体表现比对照强。

2.6 米质

米粒椭圆,光泽透明,外观好,米饭适口性好。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8%,垩白粒率21.5%,垩白度3.9%,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4.6%,长宽比2.0,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精准机播,培育壮秧

3.1.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 d。种子经清水漂浮去杂后,先用清水预浸种4 h,洗净沥干再用1 000倍液咪酰胺浸种消毒12 h,再洗净沥干用清水浸种12 h,取出在常温下催芽至破胸露白时摊晾待播。不可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晾芽,防晾芽过度,芽干。也不可在温度太高环境下晾芽,防芽徒长,影响播种[3]。

3.1.2 机械播种 选用规格为58 cm×28 cm×2.5 cm硬盘基质育秧,每667m2用20~22盘,用种量1.25 kg。机播流程为摆盘→装填基质→喷水→播种→覆盖基质。此流程在精量播种机上流水作业、一次性成型。使用旧盘的要先用恶霉灵1 000倍液浸泡10 min消毒;每盘播湿种子130~140 g 。

3.1.3 暗化出苗处理 播种后将秧盘叠盘堆放,移至育秧室内,每排顶部放一张空盘,叠盘高度不超过30盘,并覆黑色薄膜,遮阳暗化出苗,保持室内温度在30℃左右,湿度在75%,堆放时间一般在36~48 h,当有60%以上芽鞘出土,苗高在1~1.5 cm,即可移至秧田育苗。

3.1.4 秧苗管理 秧田要选择在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田块,按畦包沟宽1.8 m( 畦面1.4 m,沟宽0.4 m)做成高畦,畦面平整,秧畦每畦摆放2排,秧盘短边向外,摆正、摆齐、摆紧。苗床用竹条搭建小拱棚,覆盖25目防虫网,可防虫、防鸟、防南方黑条矮缩病。温度管理:维持基质表面温度在20~30℃[4];水分管理:整个苗期应保持基质湿润,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分过足,不利于秧苗盘根。光照管理: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秧苗多见光,在秧苗1叶1心时可用5%的烯效䂳1 000倍液喷雾,达到控制苗高、培育状秧的目的。每667m2大田需准备秧田5 m2。

3.1.5 适时移栽 当苗高15~18 cm,叶龄3.5~4叶,秧龄18 d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2~3 d,每667m2秧田撒施尿素5 kg,并喷施预防药剂,做到带肥带药移栽。

3.2 合理密植

浙优21属穗大粒多品种,分蘖力中等偏弱,栽培上要求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为丰产苗架打好基础。插秧前3~4 d平整农田,插秧前1~2 d要排干水,待田面泥浆沉实后插秧。插秧采用宽行窄株,根据肥力情况,行距固定为30 cm,株距在16~20 cm,肥力好的田块可适当宽些,反之则密些。取秧量采用中档,即每穴取秧3~4株为宜。插秧时保持田面水深1~2 cm,对漏穴的地方、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进行人工补秧,保证每667m2插1.25万穴,有效穗数在13万~14万。

3.3 科学管水,合理施肥

浙优21耐肥性强,增产潜力大,需肥量也大,要达到理想的产量,每667m2需纯N量15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7∶0.8。施用方式,氮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4∶5∶1;磷肥在施基肥时一次性施足;钾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3∶5∶2。基肥在插秧前3~4 d施入,每667m2施用水稻专用肥(N-P2O5-K2O=13-5-7)50 kg,过磷酸钙50 kg。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移栽后7~10 d每667m2施尿素9 kg、氯化钾5 kg;第2次分蘖肥在第1次施后10 d再施尿素8 kg、氯化钾5 kg。穗肥:在幼穗分化开始时,每667m2施尿素2 kg、氯化钾4.2 kg。施肥采用攻头、控中、补尾的技术,以达到个体健壮、群体协调的目标。

水管上掌握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够苗搁水烤田,控前促壮秆,幼穗分化期湿润促健根旺,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由于浙优21穗大粒多,从齐穗到成熟需要40~45 d,且有2次灌浆特性,灌浆时间长,因此后期不宜过早断水,应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收获前7 d断水为宜。

3.4 防治病虫害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进行防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药剂,科学用药。防治稻飞虱每667m2可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 g或25%呲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加水60 kg;稻纵卷叶螟防治,每667m2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 mL加水60 kg均匀喷雾;防治白叶枯病每667m2可用20%噻菌铜乳剂120 mL加水60 kg喷雾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00 g加水60 kg喷雾;防治稻瘟病每667m2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 g加水60 kg喷雾。2021年由于螟虫、稻飞虱大量暴发,生长期和成熟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浙优21易感稻曲病,因此预防是关键,防治时期应在破口前7~10 d,每667m2用爱苗15 mL或10%井冈霉素200 mL加水60 kg进行无人机喷雾,过7 d或齐穗后再喷1次,达到预防目的。

3.5 及时收割

浙优21落粒性中,当稻穗顶及基部一致黄熟时即可收割。过早谷粒未饱满,千粒重小,影响产量,过熟,机械作业,易落粒,造成损失。

猜你喜欢

测产福建省喷雾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还原喷雾
福建省妇联发布关爱儿童行动10项举措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黑龙江新品系大豆蛋白含量创47.96%新高
怎样正确使用喷雾式化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