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地合宜 巧于因借
——浅议避暑山庄风景亭的园林艺术

2022-04-18姚静秋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避暑山庄风景

姚静秋

(承德市文物局 外八庙管理处,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国古典园林经近3000 年的历史积淀,发展成为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明、清是中国园林的集成时期,明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园林艺术的专著—《园冶》,全面总结了南方园林艺术,为清代造园提供了理论基础。清王朝康乾时期,天下一统,政权稳定,国力充实,北方以皇家宫殿园林为主,南方以私家园林为主,造园运动发展到高潮。避暑山庄作为集大成之作的皇家宫殿园林,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艺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合南北风格,兼顾各种功能,在中国园林中别具一格,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锦,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2 个功能区、196 处景观建筑中,运用借、对、抑、添、夹、障等造景手法,置形制多样的风景亭87 处[1],将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完美结合,贯穿和体现了避暑山庄的造园理念和极高的园林艺术手法,赋予避暑山庄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

一、避暑山庄的规划设计理念

清王朝康熙皇帝在塞外热河建造避暑山庄,缘起“天子身自备边”①的皇权理念和“北压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治天下”[2]的政治需要,热河地处辅翼帝京、朔漠锁钥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宫廷造园条件,康熙四十一年(1702 年)颁发上谕:“我朝定鼎开元,万象启运,宏业更新。朕俯仰天意,雨昌时若,农事资繁—万邦同祝,黎庶安生。今习武木兰已二十载,柔远抚民,朕所惟念,然尚无从容驻跸之所。今从臣工之请,宜于热河肇基行宫,俾得北疆之安绥。著工部、内务府参著南北之名园,供奉画样,构设烫样,以呈御览。[3]”康乾两帝时期,正值清王朝盛世,天下一统的政治环境,国力充实的经济条件,系统丰富的园林理论,为避暑山庄的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康熙《芝径云堤》定景诗记述了选址过程、规划设计思想和造园目的,“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确定了服从自然与概括自然相结合、总体服从、局部概括、宁拙舍巧、突出自然天成之美的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康熙皇帝“服从自然”的指导思想,建造者发挥了高超技艺,既忠于自然,又能动地驾驭自然,创造出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山林野趣,开创一代造园新风。

二、避暑山庄风景亭的形制和布局

亭(凉亭)是汉族传统建筑,源于周代。一般分为屋顶、柱身、台基三个部分,多为开敞性结构。因形制多样、构造简易、处置灵活等其他类型建筑不具备的特点,《园冶》称“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4],在中国园林中应用得特别广泛。或伫于山,或依于林,或浮于畔,或悬于崖,玲珑、轻盈、剔透、多姿,以比例、尺度、韵致、色调和文化内涵等取胜。在规模较小的南方园林中,亭子的作用往往画龙点睛,甚至成为园林组景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承德避暑山庄87 座风景亭,沿袭汉式建筑风格,规制多样,无一而同:有方亭、四角、六角、八角、十字,如方亭观莲亭,四角攒尖方亭听瀑亭,六角群玉亭,八角小有佳处亭,十二柱十字形如意湖亭,十六角亭水流云在;有单檐重檐,如单檐占峰亭、缭青亭、濠濮间想亭、甫田丛樾亭,重檐晴碧亭、芳渚临流亭、曲水荷香亭、水心榭亭、临溪亭;有攒尖、歇尖、歇山、抱厦,如攒尖采菱渡、文津阁趣亭、芳洲亭,歇尖锤峰落照亭,歇山含润亭、佳趣亭、积嘉亭,抱厦镜香亭。台基各异,体例多变,取材不同,如假山台基的荷亭,城台起亭创得斋,三楹敞亭瞩朝霞亭、翠云岩亭、澄波叠翠亭,草亭采菱渡、古松书屋,半亭罨画窗等等。

图1:如意湖(乾隆三十六景第四景)亭

图2:北枕双峰(康熙三十六景第十景)

避暑山庄作为宫苑合一的北方大型皇家园林,风景亭虽不像南方私家园林占突出或主导的地位,但园中设亭仍处于关键位置和关键节点,或置景,或缀景,或观景,或点景,在体现、丰富、完善、美化避暑山庄规划设计理念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按照避暑山庄功能区划,宫殿区有亭5 个,湖州区有亭42 个,平原区有亭10 个,山岳区有亭30 个,沿三线、呈多点分布。西线沿山体置亭,自鱼鳞坡起,沿避暑山庄西侧山体置望鹿亭、锤峰落照、四面云山、放鹤亭、笠云亭、凌太虚、翼然亭、古俱亭、南山积雪、北枕双峰、罨画窗,在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等山间沟谷散置洄溪亭、对画亭、观瀑亭、瀑源亭、澄泉绕石,山脚水岸置如意湖亭(图1)、芳渚临流、石矶观鱼、稼穑维艰、曲水荷香、望源亭、瞩朝霞等亭。中线沿湖洲岛置亭,自万壑松风起,沿如意湖、上湖、澄湖及洲岛置晴碧亭、采菱渡、巢翠亭、观莲所、浮片玉、佳趣亭、清晖亭、含润亭、澄波叠翠、朗润亭、小有佳处亭、翼亭、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等亭。东线自卷阿胜境起,沿下湖、银湖、镜湖、澄湖及洲岛置水心榭、占峰亭、河溪亭、牣鱼亭、吐秀亭、缭青亭、枕烟亭、凝岚亭、临溪亭、钓鱼亭、芳洲亭、蘋香沜、嘉树轩等亭。

避暑山庄风景亭,与山、水、木、桥、堤虚实接应,以点连线,高低错落,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兼备,不但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观赏山庄内外风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控制景区范围、区划功能分区、丰富视觉空间的重要手段。清华大学冯忠平教授在《中国园林建筑》中说:“于山上建亭,来控制景区范围最成功的实例之一,要数避暑山庄了”。四面云山、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图2)③,建于近水高显处,形象显露,轮廓线完整,与沿山脊线蜿蜒的宫墙互相呼应,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延伸了视觉范围;望鹿亭、洄溪亭、放鹤亭、古俱亭、澄泉绕石等风景亭,或独立于山巅,或深居涧谷,虽散置山间却遥相呼应,在“空间范围把全园的景物控制在一个立体交叉的视线网中”[5],山虽雄伟而不显空旷。晴碧亭、如意洲亭、芳渚临流、石矶观鱼、曲水荷香、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蘋香沜、芳洲亭、冷香亭、水心榭围水障景,作为区划湖区与山区、平原区的分隔线,与邻水围绕如意洲的观莲亭、朗润亭、小有佳处亭、清晖亭、含润亭形成两个同心圆,相互借、对、拟、透、障,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步移景异,更添周回曲折诸多意境。

三、避暑山庄风景亭的园林艺术

“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以便游人驻足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景色。[5]”占地广达564 万平方米的避暑山庄,西高东低,内括高山、平岗、沟涧、平原,有相当面积的水域和良好的植被,地形富于变化。按照康熙皇帝“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的规划设计思想,避暑山庄风景亭具体地实践了《园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理论和构思立意,充分利用天然地势,巧妙运用因、借手法,合理经营山水木石等构景要素,突出表现了避暑山庄自然天成之美。

(一)踞峰建亭,因高借远。避暑山庄之山,合“宫、霍”形势②。登山庄之山,北望有金山屏障,东有磬锤峰、蛤蟆石相望,南有僧冠峰结景,西有广仁岭回绕。选址于山巅造四面云山、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古俱亭等亭,与古松、峻岭并立,因高而借远,观景、造景并重,精而合宜,开视觉空间于百里之外,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其意境之美,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北部山峰之巅的古俱亭,使避暑山庄与环护其外的皇家寺庙在空间上相互联系与呼应,彰显了建造避暑山庄的政治意图,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执政理念,凝聚了绥抚四方的治世思想。

图3: 听瀑亭

图4:牣鱼亭

(二)沉谷建亭,因动借静。避暑山庄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等山间沟谷多溪涧。选址于沟谷崖壑造洄溪亭、对画亭、观瀑亭、听瀑亭(图3)、瀑源亭、澄泉绕石等亭,叠石蓄池,引溪悬瀑,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古诗意,因动而借静,营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热河志》称赞听瀑亭是欣赏瀑布的“最胜处”,乾隆帝则以《听瀑亭子作》为题,表述登临听瀑亭欣赏瀑布的感受:“瀑自有源维地灵,溪源无定籍人营。溪水高下作声繁,瀑落云中峡底翻。一例空人凡耳目,那更伯仲籍量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听之,溪水从高处往下倾泻,飞奔流淌,潺潺有声。观之,瀑布悬空而下,直入谷底,翻滚升腾。听之观之,眼前的瀑布能荡涤人的耳目,令人心情愉悦。

(三)临水建亭,因实借虚。避暑山庄湖面开阔,洲岛形胜丰富,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借虚”手法,集中选址于湖岸临水大量建造风景亭。水流云在、芳渚临流、如意洲亭、芳洲亭、石矶观鱼、水心榭等亭因水借影,晴碧亭、曲水荷香、观莲亭、蘋香沜、冷香亭等亭因花借味,莺啭乔木、甫田丛樾等亭因势借声。这些地处水际岸边的风景亭,不仅有利于登亭者观赏,而且具有“点景”作用,与其所处环境共同组成秀美画面,成为人们的欣赏对象。

(四)叠石建亭,因奇借势。避暑山庄内盛景如云,部分为组团式建筑。为丰富视觉,平衡空间布局,用层堆手法叠石为山,建造荷亭、翼亭、趣亭,文园狮子林、文津阁、金山等建筑组团内,也以假山为基座建造风景亭多处,取假山雄奇之义借势,或抑、或添、或隔、或障,起到了布置空间、组织空间、扩大空间、调整空间的重要作用,如位于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内东南角的假山之上的牣鱼亭(图4)即是其中一例,其形制为重檐六角攒尖亭,北面临水,南邻文园围墙,墙外为银湖,是文园水门必经之路。“牣鱼亭”字面意思是充满鱼的池塘,以亭高踞假山,基座与围墙等高,人在亭中,园内园外之水皆在脚下,水中游鱼亦清晰入眼。

四、避暑山庄风景亭凝聚的人文情怀

避暑山庄风景亭名列康乾72 景的共21 座,门楣、楹柱都有康乾两帝题写的匾额或楹联,部分还有定景诗佳作。这些制作精美、意蕴深远的文学品题,或抒怀明志,或劝勉世人,或寄情山水,表达了两帝的心绪品格、眼中的伦常世界、身处的政治氛围,读之有声、观之有形、品之有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史料价值。

(一)比德山水的赏会之乐。避暑山庄风景亭直接因山水题名的共22 个,其中因水题名有16 座亭:听瀑亭、澄波叠翠、曲水荷香、如意湖(亭)、水心榭、河溪亭、临溪亭、望源亭、水流云在、芳渚临流(图5)、听瀑亭、瀑源亭、回溪亭、澄泉绕石等;因山石题名有8座亭:占峰亭、凝岚亭、翠云岩、四面云山、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锤峰落照、松岩亭。这些命名,或点明风景亭的作用,或指明风景亭的位置,还有的是概括风景亭周边以及视线所及的景观,都符合《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之意,以彰显康乾两帝追求仁、智,比德于山水,进而寄情山水的情感和追求。乾隆皇帝更是四面云山亭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率王公大臣登高野宴,作诗50 余首,且“每岁来游例有诗篇”至“厅内无处悬挂,遂刻诗于亭外之碑面”,多赏景怡情、怀古追思、顺天羡仙的诗句。

(二)儒道并重的治世思想。清王朝在铲除鳌拜、平定三藩之后,政治统治得到空前的巩固,大一统局面得以实现。康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且对西方思想和文化有着极高兴趣,奉行“尚德缓刑”之道,施政刚柔并济,以“宽”治国。乾隆遵从古训,尊重康熙雍正两朝的规则和制度,推出“政尚宽大”的方针,但在律法执行方面“以严治国”。康乾两帝借鉴封建王朝贤明君主外崇儒术、内重道法的治世思想和帝王权术,整体施政方向都是柔政爱民,随着重视农业、发展工商、改革财税等一系列富国富民措施的推进,开创了康乾盛世,家给人足的治国目标初步实现。避暑山庄部分风景亭题名以及定景诗尊崇道儒、劝诫吏民的意图和作用非常明显。稼穑维艰亭(图6)、莆田丛樾亭不仅主题鲜明且成为劝谕农桑的重要活动场所。濠濮间想亭康熙诗“茂林临止水,间想托身安。飞跃禽鱼静,神情欲状难”;石矶观鱼亭康熙书联“柳嫩牵诗舫,鸥眠稳钓矶”,且诗“羡鱼结网何须计,备有长杆坠钓肥”,既言垂钓之乐,也羡庄子观鱼之乐;乾隆知鱼矶定景诗序“石矶临流,无心垂饵,相忘之适,当非濠上所知”,是对“由来万物天际适,安用劳劳辨惠庄”诗句和康熙诗句的最好诠释。康熙水流云在亭诗“岸花催短鬂,高年寸寸增”、句云容水态亭诗“雨过云容易散,波流水态长存”,乾隆题诗曲水荷香亭“楚人休制服,同此了衢亨”句,锤峰落照“倚天森玉柱,拟待勒谁名”句等,多有劝诫官吏珍惜时光、与国同达、共成伟业之意。

图5: 芳渚临流(康熙三十六景第二十七景)亭

图6:稼穑维艰亭

(三)以诗入境的审美情趣。把诗词、绘画、书法艺术引入造园领域,可以勾画环境、烘托气氛、营造意境,引导游园者的所观所想,同时也展示着园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避暑山庄风景亭的题名,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诗词名句中直接化出,对具体的建筑和周围景致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利用诗话的语言把人带入诗的境界,甚至直接以画营园,对提升风景亭的型、色、势、韵等多方面审美情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康熙称芳渚临流“极似范宽图画”,锤峰落照“似展黄公望《浮峦暖翠图》”;并借孟郊“洞庭如潇湘,叠翠荡浮碧”和温庭筠“不尽长圆叠翠愁,柳风吹破澄潭月”诗意做澄波叠翠亭定景诗“叠翠耸千仞,澄波属紫文。鉴开倒影列,返照共氤氳”并题名;借杜甫《江亭》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诗句题名水流云在亭。乾隆题诗莺啭乔木“山深悦鸟性,乔木旱迁莺。最爱清和节,频闻睨睆声。双柑思旧韵,一部锡新名。剞案观宵雅,嘤嘤信有情”从《诗经·小雅·伐木》和《诗经·邶风·凯风》化出;凌太虚亭题名取自杜甫赞泰山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诗句。

自避暑山庄肇建直至清王朝灭亡,以康熙、乾隆二帝为代表的几位清朝皇帝以避暑山庄为题材写诗数千首,另有众多包括风景亭在内的建筑匾额、楹联。这些诗文、额匾、楹联体现了避暑山庄的灵魂,是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清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媒介。

五、结语

避暑山庄的风景亭,体制不等,位置不同,无论是独立成景还是缀景、点景,都以高超的园林艺术手法,集功能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个角度体现了避暑山庄独特的园林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实属名至所归,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其精髓,共同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注释:

①乾隆年间随同朝鲜使团来华的朝鲜作家朴趾源在他撰写的《热河日记》中,曾对康熙、乾隆二帝北巡、秋猎、建塞外行宫等举措分析到:“热河长城荒僻之地,天子何苦居此塞裔荒僻之地乎?名为避暑,而其实天子身自备边。”

②《尔雅·释山》“大山宫,小山霍”。“宫”即围绕、屏障;“霍”即大山在外,小山在内。

③“北枕双峰”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七年,为三开间单檐攒尖顶方亭,远借距山庄数十公里以外北面群山叠嶂中的金山和黑山而“枕”,虽距数十里,则“借”至身边,而足尖却直触向与之对峙的“南山积雪”亭。伸向正宫和僧帽峰,气压全园,傲湖山之胜。站在北枕双峰向南,可一览山庄内诸多美景,向东北可观山庄周围的众多寺庙群及磬锤峰等名山景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避暑山庄风景
“好吃”的风景(Ⅰ)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鸟似有情依客语 鹿知无害向人亲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动物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