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用战“疫”事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4-15黄宏桂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政治认同

黄宏桂

摘要: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的戰“疫”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讲就是一本成长之书。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灾难当教材,将丰富的战“疫”素材作为学习资源,培育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与祖国共成长。

关键词:战“疫”;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在我国横行肆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效。思政课,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战“疫”资源的育人元素,将战“疫”故事、学科知识整合起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举全国战“疫”事例,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主要表现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1]《政治生活》是一个内容比较枯燥、知识点比较抽象的板块。学生对政治生活也较陌生,也不太敏感,所以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难以理解。以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公民政治生活》为例,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制度”时,可以结合以下材料创设问题,借助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材料一: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抗疫一盘棋,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强大的制度优势的保障下,约4万名建设者用10天左右的时间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堪称“中国奇迹”,震惊世界。自疫情发生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统筹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问题设计:同学们,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通过引导和总结,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能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各方资源、高效有力地办成各种大事难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因为所引用的材料是实实在在的事件,而不是空洞地说教,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提升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二、举科学战“疫”事例,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维品质(理智、自主和反思等)和行为特征。[2]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规模达到空前,各种信息纷繁复杂,汹涌而来,让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取舍。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战“疫”故事。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教师在讲授“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时,可以结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创设问题,借助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朋友圈以及社交媒体流传着许多偏方。有人说“大蒜、辣椒、香蕉可以预防和消灭病毒?”有人说:“放烟花和吸烟能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法案,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家都在关心的治疗方案,其实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病人身上。”[5]

问题设计:同学们,偏方是真的吗?如何理解张文宏医生的话?

张文宏医生的话,体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观,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谣言和“偏方”。教师通过分析,不仅让学生懂得我们人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是在临床中不断摸索深化的,所有的诊治和防控方案都是经过反复试验与论证的科学结论,而且培育学生务实求真的理性精神,自觉养成不信谣不传谣的行为习惯。

三、举依法战“疫”事例,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所谓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3]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并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七五”普法规划着重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4]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雕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里,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所以,中学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有关法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法治信念和法治行为。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公民权利》为例,教师在讲授“自由”时,可以结合以下材料创设问题,借助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材料三:河南焦作的吴女士在疫情期间跑去美国生孩子,当孩子成功拿到美国国籍后便返回中国,回国后她拒绝接受集中隔离!这引起了社区居民们的集体抗议。后来民警来了,民警对吴女士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最后民警带领着吴女士一家,到指定的隔离地点进行集中隔离。

问题设计:同学们,如何理解“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师通过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以法律为准绳,不得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体验,不仅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强化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自觉遵法律法规,捍卫法律法规的尊严。

参考文献:

[1]徐跃平.用战“疫”故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J].江西教育,2020(Z2):10-11.

[2]满国栋.高中政治课核心素养之理性精神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29-130.

[3]张梦媛.中学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探析[J].长江丛刊,2020(22):195-196.

[4]龚云洁.中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论析[J].豫章师范学院院报,2020(4):80-85.

[5]杜骏.讲好战“疫”故事,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战‘疫大考,彰显中国力量”网课为例[J].现代教学,2020(10):26-28.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政治认同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