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2021 年新收获小麦质量情况调查

2022-04-13

现代面粉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徐州市国家标准优质

陈 婷

(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江苏徐州 221000)

开展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可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品质状况,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依据,是一项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根据2021 年江苏省粮食质量调查工作的要求,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组织各县区开展了此项工作,共扦取210 份小麦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在徐州市的7 个县(市、区)、76 个乡镇,根据各县区小麦的品种、种植分布和种植面积选择乡镇、自然村为扦样点;根据产量权重,科学分配给各县区样品量;以田间采样和农户采样为主,采取信息化方式,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共采集新收获小麦样品210 份,样品分布见表1。

1.2 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质量指标、品质指标和安全项目指标。具体有:容重、水分、不完善粒、硬度指数、粒色、粗蛋白质、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铅、镉、汞、总砷、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农药残留等。

检测方法有:GB 1351—2008 《小麦》、GB/T 10361—2008《小麦、黑麦及其面粉,杜伦麦及其粗粒粉 降落数值的测定》、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质量情况

按照GB 1351—2008《小麦》检测2021 年徐州市新收获小麦的样品容重、不完善粒(总量、生芽粒、赤霉病粒、黑胚粒)、水分等项目的检测结果见表2。

2.2 小麦质量情况分析

小麦样品整体籽粒饱满,质量良好。容重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26 g/L、770 g/L,平均值为799 g/L,较2020 年下降18 g/L;各县区平均容重均在三等以上,其中一等占比85.2%,二等占比14.8%。不完善粒总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6.5%、3.5%,平均值5.1%,较2020 年上升2.5%。其中,占比较多的是黑胚病粒,平均值为0.3%,较2020 年上升0.2%;不完善粒低于6.0%的占比97.1%,6.0%~8.0%的占比2.4%,总体较2020 年有所下降。

导致小麦不完善粒较高的原因主要有:

(1)2021 年病虫害偏重,在小麦穗期,发生了白粉病、赤霉病及粘虫、麦蚜等虫害。小麦从种植到收获施药三至四次,药名主要有吡蚜酮、多酮、富利泰、使它隆等,施药针对性不强。

(2)2021 年徐州市风雨天气相比往年明显偏多,小麦生长期气温较低。徐州市小麦收割期主要集中在6 月上旬,期间受几次降雨和台风影响,小麦有部分倒伏现象,导致质量较往年有略微下降。

2.3 小麦品质情况

国家标准规定优质小麦分为优质强筋小麦(GB 17892—1999)和优质弱筋小麦(GB 17893—1999), 其中优质强筋小麦分为一等和二等两个等级。徐州市2021 年小麦种植优质品种主要有徐麦30、烟农19、淮麦33 等,全市调查分析了32 份样品。小麦品质情况一般,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2021 年徐州市新收获小麦品质指标情况

2.4 小麦品质情况分析

2021 年徐州市各优质品种品质指标波动不大,其中降落数值为306~458 s,粗蛋白为4.45%~10.8%,湿面筋为27.8%~45.4%。稳定时间为0.9~4.9 min,没有一份样品全项目达到优质强筋小麦(GB17892—1999)认定标准要求。导致的原因主有:

(1)采样环节品种选择的问题,在收获季节,优质和普通小麦在收割和晾晒过程中混合,造成强筋小麦检测品质下降。

(2)当地的土壤、气候问题,2021 年雨水较多,气温偏低。

(3)种植技术问题。

2.5 安全卫生指标情况

安全指标共监测小麦样品32 批次,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判定,结果均为合格。

(1)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包括克百威、灭线磷、多菌灵、甲基异柳磷,其中克百威、灭线磷、甲基异柳磷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多菌灵共计检出10 批次,检出率为32.2%,最大检出结果为25.9 μg/kg,GB 2763—2021 规定小麦中多菌灵最大残留限量为0.5 mg/kg,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2)真菌毒素:真菌毒素检测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其中呕吐毒素共计检出4 批次,检出率为12.5%,最大检出结果为392 μg/kg;玉米赤霉烯酮共计检出3 批次,检出率为9.4%,最大检出结果为11.8μg/kg。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限值分别为1000 μg/kg、60 μg/kg,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3)重金属:重金属检测指标包括铅、镉、汞、砷。其中,铅的最大检测结果为0.106 mg/kg;镉的最大检测结果为0.0414 mg/kg;汞的最大检测结果为0.0167 mg/kg;砷的最大检测结果为0.0346 mg/kg。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小麦中铅、镉、汞、砷限量分别为0.2 mg/kg、0.1 mg/kg、0.02 mg/kg、0.5 mg/kg,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3 结论与建议

2021 年小麦质量调查的210 份样品,等级均为二等以上,小麦样品籽粒饱满、色泽较好,说明2021年全市小麦整体质量情况良好。但是品质指标有所下降,没有一份样品能够符合全项目小麦优质强筋标准的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小麦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各县(市区)要开发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选择正规种子公司为供种单位,确保种子质量。要认真落实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政策,对连片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重点区域,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安全监测指标包括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农药残留(克百威,灭线磷、多菌灵、甲基异柳磷)、重金属(铅、镉、汞、砷),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判定,监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全市小麦样品食品安全状况良好。

徐州是农业大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质量监测工作量大面广,且经济基础薄弱。在国家、省不断推进的质检体系提升过程中,仪器设施得到很大提升,在县级质检体系建设方面,也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县(区)级粮食质检人员缺乏,仪器使用率不高,经费投入不够。建议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检研结合、检学互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粮食质量风险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粮油市场监管工作。

猜你喜欢

徐州市国家标准优质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