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衔接贯通”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2-04-13王晓燕

中国德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摘 要 “衔接贯通”是落实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段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重复、错位和断层等问题。应在遵循学科知识规律、学生认知规律、价值认同规律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衔接贯通。当务之急是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教材衔接贯通的建设机制;加强科学研究,落实爱国主义内容衔接贯通的设计;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落实衔接贯通的能力。

关键词 衔接贯通;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作者简介 王晓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是落实新时代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强调要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针对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一体化设计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不同学段之间在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的纵向衔接和层次递进,目前这些工作在实践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分析当下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在衔接贯通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推进大中小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沿着正确方向深入开展。

一、“衔接贯通”是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衔接贯通”是对落实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的具体要求。所谓“衔接”,是指“在不同学段的接口处要无缝隙、无重叠地做好对接,让学生感觉不到跳跃与重复”;所谓“贯通”,是指在设计中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要一以贯之,概念、观点、理论要逻辑严谨,不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1]从当前学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点分布及结构体系看,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的课程及教材中均有涉及,但各学段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衔接贯通不畅的现象。

(一)内容布局缺乏整体意识导致知识重复

从学科知识规律看,爱国主义教育既不是单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性课程内容,也不是单纯的以兴趣、动机、态度养成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内容,[2]这就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布局要具有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整体意识。依照《实施方案》提出的“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课程设置要求,当下小学、初中学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尽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均有涉及,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分学段设计课程及分学科教学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存在明显的知识点重复交叉的问题。以国情教育内容中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知识点为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阐述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高中阶段必修三第二单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阐释与八年级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大学阶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对“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概念阐释,几乎又是初、高中相关内容的简单重复。之所以出现此类低水平的无意义重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的设计以学段为单位,而非从大中小学整体贯通的知识系统进行内容布局,未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有效转化。

(二)学段教学忽视认知规律导致知识错位

从学生认知规律看,爱国主义教育要依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内容与难度,应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进行阶梯式推进。《实施方案》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进学生的使命担当,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要与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关联。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教材中却出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需求匹配不够,甚至存在人与知识相互错位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大学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具体表征就是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个别内容阐释的深度和高度未能达到大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需求及发展需求,难以实现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举例来说,“爱国主义”概念是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复论证的核心概念,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章节中把“爱国主义”定义为“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相比于之前学段,该概念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阐释过于简单,未能对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论断进行理论提炼和逻辑上升,与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要求匹配性不高,存在一定错位,因此很难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相邻学段缺少衔接过渡导致知识断层

从学段教学规律看,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段间要求具有延续性,通俗地讲,就是学段上游的知识在学段中游和下游要有渐进的积累和铺垫。《实施方案》强调要“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无缝隙做好学段间知识的过渡和对接,以免造成知识的孤立和断层。但当前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依然存在明显的“平面化”现象,各学段之间的内容在逻辑层次上跨度较大,存在知识碎片和知识断层的问题。以“国情教育”为例,小学及初中学段为帮助学生从情感上形成国家及民族认同,主要以“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为主,且在学段内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九年级;高中学段主要以“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为主,并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内容设计多以“知识点”串联构成,但是到了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突然加大国情教育的难度,要求学生能够更多地从政论结合和史论结合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即要求学生超越之前所掌握的“知识点”和“知识面”,形成“知识网”的视角,但实际上之前学段的教學内容在逻辑层次上并没有为其提供水到渠成的铺垫和支撑,造成知识断层及教学衔接上的困难。

二、以“衔接贯通”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一)课程目标的一体化设定

大中小学要一体化设定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目标,首要是遵循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依照《实施方案》中对于课程目标体系的具体规定,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一体化设定要“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在目标指向上,着眼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3],把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顶层设计。其次,一体化设定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目标要紧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必须”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为大中小学设定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目标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必须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4]。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必须推动“五个必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从启发道德情感,到夯实思想基础,再到培育政治素养,最后到提高使命担当,遵从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把培育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目标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之中。

(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置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及需求,设置以“人和知识一体”为支点的课程一体化体系。从课程体系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不仅要遵循知识教育由常识到概念、由理论到价值的传播规律,更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规律。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应该坚持“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办”相统一。一般而言,低龄段的学生多处于以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的水平,爱国主义教育的重點在于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形象化、易感知的课程形式给学生讲授自我、集体、祖国、民族、世界等内容,通过感性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我与祖国”“我与集体”的基本情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爱国主义“是什么”;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多处于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在于提供系统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政治常识等基本内容,深入理解国家的性质、机构、职责等基本概念,通过有序的关联与递进,引导学会理解爱国主义“为什么”;随着大学阶段学生理性认知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成熟,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理论高度和实践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培养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实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的层次递进和逻辑统一。

(三)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呈现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教育到国情教育,从爱国情感到使命担当,各个学段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要求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章节及其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大专题:(1)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这三大专题内容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理解接受能力,分别从自然层次、人文层次和政治层次,进行阶梯性、层次性的科学分布,体现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以“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内容为例,第一个层次侧重于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然实体诸如国家主要象征物(如国旗、国徽、国歌等)、主要标志物(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的认知,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该层次可作为小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层次侧重于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历史的人文实体的认知,如对国家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文学艺术、道德风尚的学习和了解,目的在于通过呈现国家和民族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树立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信,避免“灌输型”的教育方式,该层次可作为初、高中学阶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侧重于从政治制度角度引导学生在全面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国的国体、政体、法治、民主等重要议题,正确分析判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重大方针政策,能正确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维护政治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该层次可作为大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以“衔接贯通”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主要路径

针对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在衔接贯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一体化设计的目标定位和要求,目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落实教材衔接贯通的建设机制,加强爱国主义内容衔接贯通的设计,提高教师落实教学衔接贯通的能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教材衔接贯通的建设机制

教材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衔接贯通的重要载体。首先,在指导主体上,要积极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的 “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科学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教材管理主体的权威地位和主导作用,统筹规划教材建设,调整创新已有课程体系,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课程目标、教材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中去。其次,在参与主体上,要充分发挥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写专家、学科专家和审核专家的协同力量。全面提升教材编写团队的专业水平,提高教材编写团队根据不同学科的任务编选和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知识内容的能力;积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和研究人员、中小学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体化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教材编写主体与审核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教材建设上实现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

(二)加强科学研究,落实爱国主义内容衔接贯通的设计

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课程内容建设,不是要求各学段专门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而是深入研究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衔接贯通,优化课程内容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传播及认同规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研究已有课程在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学段衔接贯通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思想中所提出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等要求作为主线,依据学科知识规律及价值认同规律,在不同学段有所侧重地设定教学内容。其次,要进一步重视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学内容衔接与方法创新研究,特别是着力于相邻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衔接研究,精准聚焦学段间衔接贯通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加强对现有教材文本的研究,系统梳理大中小学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分布,科学研制知识内容的衔接规律;加强对现有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实效的研究,客观评价现有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实施方案》中所提出的分學段实施教学的愿景,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

(三)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落实衔接贯通的能力

教师进行课程衔接贯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实施的效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落实:一是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间的衔接沟通,特别是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专题研修,组织跨学段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提升思政课教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纵向衔接贯通的教学能力;二是增强其他学科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衔接融通。例如,大中小学可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及培训的基础上,提升其他教师在教学中贯通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不同学科教师进行横向衔接贯通的能力;三是增强校内和校外教师资源的衔接沟通,特别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产学研活动等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教师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单位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衔接沟通,积极为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卢黎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

[2]王晓燕.课程统整视角下推进大中小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5):45-50.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能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