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校法治教育的三个着力点

2022-04-13叶小兵谢娟

中国德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治政治活动

叶小兵 谢娟

高中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可从学科教学、校园活动、实践活动三点发力,让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增长学生法治知识的主要渠道,让校园普法宣传活动成为涵养学生法治情感的重要载体,让学生法治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法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要“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就是让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它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情感、法治参与等内容。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探索到从学科教学、校园活动、实践活动三个着力点发力,扎实开展学校法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一、思政课堂教学活动:增长学生法治知识的主要渠道

法治知识是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基础。现阶段,高中生获取法治知识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统编思想政治新教材充实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因此,通过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将有大大利于增加学生法治知识的储备。

1.挖掘教材文本,梳理教材蕴含的法治教育内容

教材文本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教材是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依据。统编思想政治新教材中设置的法治教育专门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主要阐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主要阐述《民法典》中有关民事权利与义务、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社会争议解决等重要内容;选修二《法官与律师》,主要阐述法官的职责、审判程序,律师的职责、辩护和代理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职业的职责和使命。以上不少内容为本轮教材改革新增,教师应加强系统学习,教学时做到全面、系统、准确。

统编思想政治新教材中还有一些章节渗透着法治教育内容,比如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保障等内容,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中涉及我国宪法的相关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在教学经济、政治知识的同时,阐明其法理依据,夯实学生的法治知识,增进学生对法治的认知。

2.组织教学实施,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

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施是帮助学生增长法治知识、提升法治素养的关键环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开展“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如何设计议题”“如何设计活动”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关注点。

首先,教师要精选法治案例和素材,设置教学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法治政府”一课的教学中,选取特斯拉“刹车失灵”的维权风波这一案例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事件现场,参与案例的剖析,激发学习法治知识的热情。其次,教师要精设议题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法治角度分析问题。例如,以“如何管住失控的特斯拉”为议题,设置“如何看待消费者的行为”“评析政府部门介入处理的举措”“我向政府献良策,推动重庆市新能源公交发展”等问题开展议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建设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意义,增进学生对法治政府的认识。

3.开展时事评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法治知识

课前时事评述即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前,请学生用3—5分钟时间简述并评析一则时事新闻,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评述进行简短点评。这是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的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和时政知识的形式。

时事评述,对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习到的法治知识,加深对法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通常建议学生有主题地选取新闻素材进行评述,如经济主题、政治主题、法治主题、文化主题、环境保护主题、国际交往主题,等等。由于社会生活中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等时有发生,这也成了学生时事评述的热门选题之一。学生通过梳理案情、评述案情往往能学到一些法治知识。当然,法治主题评述的专业性、时效性比较强,学生评述可能出现片面、用法不当等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理性剖析,坚持法治立场,准确运用法定规范和程序。通过时事评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法治知识、积累法治知识,并用法治知识解读和解决社会问题,开始学会用法治眼光观察社会现象。

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涵养学生法治情感的重要载体

法治情感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同、信任、崇敬、依赖之心。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校园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营造尊法、学法的氛围,有利于涵養学生的法治情感。

1.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校园法治宣传橱窗,定更新有关《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内容;组织学生制作有关法治教育的黑板报、手抄报;组织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就依法治校、依法从教等话题采访学校法治副校长;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校开设普法讲座等,通过开展这些相应的活动,建设校园中的法治文化,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普及法律知识,增进学生对法治的认同、信任和崇敬之心。

2.开展法治相关的主题教育日活动

主题教育日活动往往是学校中比较大型的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了解主题的背景、日期和意义等内容,比如每年3月15日开展消费者权益日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其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4月15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进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2月4日开展国家宪法日即全国法治宣传日教育活动,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宪法内容,弘扬宪法精神。这些主题教育日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法治教育,增进对法治的认同和情感。

3.组织学生参加与法治相关的竞赛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教育部认可的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等活动,亦可以挖掘地方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地方组织的相关法治教育活动,如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开展的中学生法治演讲比赛、中学生法治情景剧表演和“学法小公民”青少年普法知识竞赛等。通过参加法治相关的竞赛活动,既可以增进学生的法治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法热情,涵养了学生的法治情感。

三、学生法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法治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成立的法学社等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法治知识和自觉参与法治活动的能力,使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1.观摩法院庭审

学校可与所在区县人民法院共建法治教育基地,每学期组织1—2次学生观摩庭审活动。组织学生到法院观摩庭审,可以让学生对庭审环节形成一些感性认识,明了参与庭审的主要角色及职责;同时引发学生从法治角度认识社会现象,思考有关法律问题。

2.开展模拟政治活动

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模拟政治活动可以增强现场感,将政治知识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等与法治相关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法治参与能力。尤其是模拟法庭,通过教师精选案例,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分析案情、体验庭审,学生对审判、法律运用、法律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各方庭审权利、职责有了切身感受,积累了参与法律活动的经验,提高了法治参与的能力。

3.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

学校可以设计、组织相关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校内延伸至社会大舞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法律。笔者曾尝试要求学生在国庆节期间开展对商品促销活动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暑假期间走进法律援助中心,学习、协助法律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法律帮助;等等。实践证明,通过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知识、法治参与能力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综上,高中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可从学科教学、校园活动、实践活动三点发力,让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增长学生法治知识的主要渠道,让校园普法宣传活动成为涵养学生法治情感的重要載体,让学生法治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法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叶小兵,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谢娟,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法治政治活动
“六小”活动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活动随手拍”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