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在漓渚乡间的兰

2022-04-12沈小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童真习作语文

沈小玲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做最好的自己!”

四年级(1)班的徐佐萱、张梓依、付伊一、俞懿柯、邵钰琦、张经昊、张初赟、张楠楠等近40位学生的语文书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这两句话。这是季科平老师给他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时说的。

至今,谁都没有忘记,这两句话不再只是写在语文书上,而是留在了心窝里。三年过去了,张楠楠一脸欣喜地对张梓依说:“我真的变成了最好的自己。”张梓依依旧清晰地记得季老师的第一节课带给她的那种奇妙的感觉。

季科平是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的老师。

漓渚镇在渚山之麓,鉴水之源,因地有漓江、江中有渚而得此名。漓渚是兰花的故乡,最早可追溯至越王勾践种兰,植兰史已逾2500年。有人称漓渚是花香小镇,照季科平的话说是空气中也弥漫着花香。

季科平带的班级有学生来自兰农家庭,季科平像兰农呵护兰花一样精心培育着学生。在她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绝活,像每株兰花都开自己的花朵。

“我是小读者。”

“我是小观察者、小画家。”

“我是小诗人、小主持人、小

记者。”

“我是小编者、小导演、小演说家、小小朗读者。”

走进季老师的班级,学生会拿自己的作品说话,一沓微作文就是微课程《我是小小观察者》的学习成果。兰乡的学生见多了兰花,但让他们写一篇兰花或其他植物,是一件很为难的事。

他们怕习作。有学生说眼前一片黑暗,如同大祸临头。有学生甚至夸张地说简直是生无可恋。

季老师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学观察,在名著《昆虫记》中学观察,坚持连续观察,他们发现观察带来的乐趣,不知不觉中习作没那么可怕了,慢慢地,他们喜欢上了习作。

有一位学生还专门写了一篇习作,标题就是《从“怕”走向“爱”》:“以前我每次写作文,写几个字就数一下有多少字。有时为了凑字数,甚至连加几个标点符号。虽然现在也有连加符号的现象,但以前那是凑字数,现在是为了表达一些特定含义,而且现在我写作文都不用数字数,随便写写就超了……”文章写得很真实,对比手法运用恰当,季科平在写得好的句子下面画了波浪线。

季科平的语文课很特别,她的课堂没有边界,她走到哪里就把课堂搬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学生带到哪里。

2019年10月,季科平参加绍兴市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精神”专题研修班学习。为期四天,季科平就写了四封长长的信,参观一大会址,观看《追梦》视频,回忆课文《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虽身不能至,但“跟着季老师来爱国”系列文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的伟大,家的幸福,国强才有家宁。

“跟着课本游绍兴”是绍兴旅游的品牌,跟着季老师看世界是季科平的品牌。有一年暑假,季科平陪女儿去欧洲旅游,她每天写游记与学生分享,课本上的人文历史故事随着季老师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远方的世界走到了学生的眼前。

“科平,你还在乡下教书?”

“她怎么到现在还没去城里?”

“季老师,您到我们区工作,给您开工作室,还有人才引进费……”

面对朋友的关心、同行的疑惑、大城市抛来的橄榄枝,说季科平一点想法都没有也是不真实的。在乡村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委屈,季科平一个也不少,一个也躲不了。

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随便拿出一个称号,季科平都是各所学校争相聘请的老师。但34年了,季科平就像漓渚的千年兰花,静静地开在乡间,在分校、完小、镇小等乡村学校工作着。教书,更育人。

家里人懂她,科平是乡村培养的名师,科平在反哺乡村。

有时,季科平的课堂上会出现十几个特别的学生,他们是学生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同上一节课”,共读一本书。

“和女儿在同一个教室,同上一堂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同上一节课,季老师上得很有创意,我學到教育方法了。”

“和女儿一起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女儿跟我的感情更深了。以前我有些教育方法不对,要改一改。感谢季老师,我也进步了。”

课后,家长们还不散去,继续交流心得,交流新鲜事——与自家孩子同上一堂课。

腹有诗书气自华。忙于生活,忙于田间地头的家长不知不觉中抽空拿起了书本,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

季科平推行的共读悄悄地改变着家长,也改变了学校。她带领工作室学员开展“乡村学校共读课程”实践,启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读书角”“让乡村孩子每月拥有读书日”等行动计划,携手改变了乡村学生的阅读现状,创造了乡村学生阅读的奇迹。

如今,季科平所在的学校三次被“之江汇教育广场”评为省书香校园,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2011年8月,季科平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童真语文”。

季科平认为,“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真学的语文。童真课堂让儿童自主真学;童真活动,让儿童自由体验;童真阅读,让儿童自然地积淀;童真习作,让儿童自在地表达……

“置身于这样一个学习的‘场’,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在这里,学习出错就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看不到尴尬,也看不到难为情。”季科平说。

“童真语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培育儿童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童真语文”也走向全国,出版了专刊、专著,发表了100余篇文章,开出了100余节示范课,得到了张田若、周一贯、杨再隋、吴立岗、汪潮等教育专家的赞赏。

2012年5月,“季科平童真语文工作室”成立。为了梦想,一群志同道合的乡村教师共同前行。工作室有共同的愿景、信念、口号,还有规划、章程,以及专门的网络空间等。

每当有同行来参观学习或应邀外出传经,季科平总会强调:“从工作室成立开始,我们携手奋进,通过共同经历,建设温馨的‘家’;通过专题实践,打造辐射的‘场’;通过多方链接,搭建梦想的‘台’;通过用心积淀,锻造一个聚沙的‘塔’。”

因为,季科平深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她知道乡村教育要走得远,专业发展是出路。

如今,“童真语文”工作室成为了大家的精神家园。这个建在乡村的工作室,使得每个成员的专业都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去城市、乡村、海岛,季科平参加各种教育研讨、教育扶贫、教育公益活动,引领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她乐此不疲。

走在漓渚的乡间大道上,远远看到前方的学校,季科平笑了。

这位喜欢穿旗袍的季老师就是兰一株,幽香四溢……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钱塘区文联)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童真习作语文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习作展示
童心童乐童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