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科平“童真语文”的特征探微

2022-04-12汪潮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童真儿童语文

汪潮

季科平是我的得意弟子之一。她曾先后参加过我组织的2001年省“5522”工程小语班、2009年省小语高端班和2013年首届“浙派名师”小语班(任班长)。我也曾先后八次参加过她领衔的“童真语文”工作室的多种研讨活动,或听课评课,或专题讲座,或求证讨论。2014年3月,我还为季科平的专著《童真语文》写序《季科平其语其思想》。本文想解析一下季科平“童真语文”的三个基本特征:天真烂漫、返璞归真和情真意切。

一、天真烂漫的语文

天真烂漫是一种状态,表现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天真烂漫也是一种品质,真诚相处,没有做作和虚伪。这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是季科平为人处事的特点,也是“童真语文”的一个显著特征。

1.奇特的教学观点

“烂漫”是水火相容的一个组合,是一个很神秘而奇异的词语,说明了其与众不同。近几天,看到一个微视频,在一个小山村真有火水相容的情形,真是神奇了。“童真语文”的一些观点似乎也有点奇特:

▲教育信念:追求真实幸福的语文人生!

▲行动口号:一生幸福,从“童真”起步!

▲操作密码:密码一,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密码二,让每一个大脑都积极开动起来;密码三,和学习伙伴说说悄悄话;密码四,用不同的举手方式表达想说的话;密码五,让每一双耳朵学会倾听;密码六,唤醒儿童好问的天性;密码七,教师和学生肩并肩、手拉手;密码八,把家长请到童真课堂来。

你看,这种“真幸福”教育,是使命使然!这种“密码”,是执行奇葩!它是多么天真无邪,多么烂漫有味,又是多么令人神奇向往。人们都说:“思维方式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真幸福”教育的大格局和前瞻性,因而颇有价值。

2.天真的教學实践

我曾多次欣赏过“童真语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风采,也曾多次参与季科平“童真语文”的专题论证、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我记得曾先后观赏过季科平那些生动而真实的课例——《雷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黄果树听瀑》《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全神贯注》《伯牙绝弦》《女娲补天》等。我陶醉于“童真课堂”,似有一种多样灵动、天真烂漫的感觉。

季科平执教《女娲补天》一课时,先采用“动画引趣法”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女娲造人”的动画片段,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品读“天啊,太可怕了”这一部分时,她采用“朗读引趣法”,把原来的段落句子巧妙地排列成诗句的形式,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觉。在感受“女娲了不起”的环节时,她又采用“想象引趣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展开充分的想象,让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选择这些充满“真趣”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更投入地读懂课文内容,读出真实情感,更好地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这就是一种天真烂漫式的组合方式,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兴趣盎然。

2021年9月,季科平又启动了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专题研讨,每月邀请我到工作室作专门的指导,分别对预测、提问、快速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四个单元进行较深入的解读、设计和实施。据我所见,目前浙江省各个工作室像这样有系统的研讨为数不多。季科平的设想是不是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

3.烂漫的发展样式

2012年11月14日,“童真语文”工作室第一次专场活动,我带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学员一起参加了那次活动。我们观摩了季科平的《黄果树听瀑》一文的“童真课堂”,聆听她的观点报告《我们的“童真语文”工作室》。在那次活动现场,我以“季科平”为题发表了烂漫式的感言和祝愿:

一是“季风”。季科平掀起了乡村女教师研究小学语文之风,兴起了团队研究之风,引起了社会人士参与教育之风。

二是“科研”。季科平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初步形成了小语教学新体系,包括宗旨、理念、原则、策略和途经等。在季科平身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比翼齐飞,相互促进。

三是“平和”。季科平基于平常心,平衡向前走,努力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的平和局面,较好地处理了儿童与教师、语言与人文、真理与真实之间的和谐关系。

简言之,“季、科、平”。十年过去了,季科平“童真语文”工作室正如我所愿,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各方面都收获颇丰,如愿以偿了。

二、返璞归真的语文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返璞归真就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我认为,“童真语文”致力于语文的儿童化和语文的本真性,其乃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两个根本,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和智慧选择。

1.语文的朴素感

我基于“素色文化”,大力倡导“素课”。我曾出版过专著《语文之道:素课是怎样炼成的》。依我所见,语文素课有四个特征:(1)素色:追求自然朴素的课感。(2)素面:直接与文本素面相见。(3)素读:对课文高频反复地读。(4)素本:按语言原本意思解读。季科平多次听过我关于素课的讲座,并一起讨论过素课的一些操作问题。大概是受到我的思想的影响,她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执行也变得越来越朴素而简约。2011年6月,我曾在浙江的《教学月刊》发文《回归本色教学,打造“素色课堂”———谈“素课”之理念》,并对季科平执教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教案设计进行了详细点评。我认为此课较好地体现了“素课”语文实践的特点,是一堂本色的课、自然的课和生本的课。对此课,我赞赏有加,也值得大家鉴赏。

2.语文的儿童化

季科平“童真语文”的原点思维是“儿童语文”。她认为,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儿童的,语文是从儿童出发的。“童真语文”遵循“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学、到儿童中去、在儿童中长”的教学原则……从季科平的这些观点中我梳理出她的一些教学观点:

一是儿童的主体本位。“童真语文”首先是一种儿童的语文。季科平提出“童真语文”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她反复说过:“儿童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一定要真正地尊重儿童,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她积极倡导“让学”,让学生“我敢说、我会读、我能写”,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海洋之中。在她的课堂里,处处可以看到尊重儿童的闪光之处。但凡听过她的课的人都有感觉:她的教学语言、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都是充满浓浓的“儿童味”的。

二是儿童的原始状态。都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了实施有效教学,季科平非常尊重儿童的“原有基础”,对学生分层次、分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和个性要求。她依据儿童特点思考语文教学问题,以儿童的情绪、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众所周知,季科平对儿童学情的解读和把握是相当到位的,这大概是得益于她3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深刻反思。

三是儿童的本身需求。言为心声!季科平多年来致力于儿童学习驱动力的研究并卓有成效。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上,她创设自由、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她又努力促进学生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从学理上看,这体现的是一种表现性学习——学以致表。是啊,学生作文是学生言语生命的表现过程。作文教学应该无限相信学生的言语潜力,并促进学生对自身言语潜力和天性的开掘与表现。我们应该无限相信学生的人生是自我实现的人生,并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生的自我实现。

3.语文的本真性

我曾经说过,“童真语文”之“真”,不仅仅指向真实,更应该指向真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为真理而“战”!从本质上说,“童真语文”是一种寻真的语文。自提出“童真语文”之日起,季科平就在不停地思考语文的本质和本真。可以说,“童真语文”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趋向语文的本真性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从教学指导思想看季科平的观点:“童真语文”既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童真语文”紧紧瞄准了儿童最本质的特征“真”,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赢得真实的自然生长……这种认识何等本真!

从教学实施看季科平的做法:“童真语文”的文本解读,关注儿童的“真思”;教学目标的确定,关注儿童的“真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儿童的“真需”;教学形式的设计,关注儿童的“真做”;教学过程的展开,关注儿童的“真言”;教学方法的采用,关注儿童的“真趣”;教学理答的实施,关注儿童的“真情”……这是何等真实!

从教研成果看季科平的研究:多年来,季科平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潜心研究。她出版过两本专著,出过人物专刊,做过封面人物,参与了多本书的撰写,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仅2020年,她就正式发表了12篇论文或教案设计,其数量和速度有点惊人。不能说她著作等身,至少也是成果丰富。这是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认真思考和学理的追求……这又是何等较真!

“寻真”是一种努力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的活动,是一种顶层设计和高阶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童真语文”正努力追求一种语文教学的高品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前进和发展中的一个好样式。

三、情真意切的语文

季科平“童真语文”的借鉴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内涵丰富,而且它还特别情真意切,以真诚感人。是啊,“真诚才是人生的最高美德”(英国乔叟)。情趣和理趣的融合,才是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1.“童真语文”之情真

我和季科平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事业上的好友。我经常与季科平共勉:“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这不只是专业和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我和她都有一腔语文情怀,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事业乐此不疲,并全力以赴。

我记得季科平说过一段真诚的话:“我知道自己不是很有才能,我知道自己不是很有天赋,但我知道自己真的很幸运,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停止前行的脚步。我相信只要热爱,只要执着,只要真诚地、全心全意地向着梦想飞翔,生命一定会更美丽!”这是她的肺腑之言,内心表白。“童真语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真诚信念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喜欢季科平对人的真挚态度。季科平是一个真人,没有虚伪,也不做作。在2004年至2005年这两年期间,我邀请她参加教育部立项并审查通过的“中华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她与大学教授、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共同参与教材编写的全过程。后来,我又让她一起参与《中华版小学语文培训手册》《语文课例》等书的编写。在工作中,她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曾说过:“这段教材编写的经历弥足珍贵,让我一生受益。”

我欣赏季科平处事的纯真风格。季科平待人有诚心,处事有真意。2013年至2015年我主持“浙派名师”小语培训班,我请她出任班长。她不负使命,各项工作兢兢业业,颇有特色。她不仅自己虚心好学,日有长进,而且乐意助人,带领同学一起进步。使我难忘的是,结业之时,她让班级学员着中式服饰亮相创意的,独树一帜,震动全场。这在我30多年的培训生涯中是独一无二的。季科平对“童真语文”工作室活动主题的确定、方案的设计、过程的安排、总结报道都有详实考虑,细心有加。对工作室成员的思想动态、教学业务、科研工作,甚至是家庭生活都不拘细节,无限关怀。我记叙这些,想说的是她对班级、学员或同事永远都是感情真挚,心意殷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说,是她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同仁的真诚,造就了“童真语文”,也促进了她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她从一位乡村普通女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坛新秀,继而被评为特级教师,并升级为为数不多的正高级教師,成为浙江省名师,并影响省内外。一路辛苦,一路真情!

2.“童真语文”之意切

在季科平和工作室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十年来,“童真语文”初步构建了“以童为本、以真为先、以语为要、以趣为力”的语文教学体系。我反复琢磨,其意味深长。

以童为本:小学语文以儿童

为本位,依据儿童的本性组织教学,以促进儿童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根本。

以真为先:小学语文以真诚为先导,促进儿童的学习真实发生和发展,使儿童享受纯真的童年。

以语为要:小学语文以语言为要义,基于文化要求和语文要素双主线,在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中使儿童的思维、审美和文化真正得到提升。

以趣为力:小学语文以兴趣为助力,带领儿童从学会到会学再到趣学,力求情趣和理趣的有机统一。

“本”“先”“要”“趣”较精准地概括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精华,颇有意义。在我看来,“童真语文”的宗旨就好像是大厦的屋顶,这四个方面就是大厦的四根柱梁,支撑了“童真语文”这座大厦。这是“童真语文”对小学语文作出的一种诠释、一种构建,也是一种贡献。实质上,这是季科平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的一种系统思考,不是以意为之,而是全心全意。对“童真语文”体系的评价,用“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词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3.“童真语文”之发展

“童真语文”的十年,是十分真诚的十年,是认真探索的十年,也是不断寻真的十年,终结“真果”,如此真实,有目共睹。对其发展我也同样真诚地寄予厚望:

一是“真融学”。从“童真语文”发展的横向看,要朝着“融学”的方向发展。当今小学语文已经进入了融合的新阶段,其教学思想、内容、路经和手段都可以是融合的。“童真语文”较全面而深入地诠释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学”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研究成果。但是不能停止于此,今后可以在“融學”方面多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如对师生共学、儿童与家长同学、读写互学、学教评一致、课内外一体化等的密切关注。

二是“真深学”。从“童真语文”发展的纵向看,要朝着“深学”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已经掀起“深度学习”的热潮,并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向更深层次前进。“童真语文”也应参与其中,在“深学”的课型、“深学”的策略、“深学”的方式上作出更多、更新、更真的贡献。如对童真深度学习、问题式学习、台阶式学习、二次学习等的专题研讨。

三是“真学程”。从“童真语文”发展的整体看,要朝着“学程”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已经逐步从“教程”走向“学程”,充分发挥学案、学单、学材、学具的作用。目前的“童真语文”成果较多的是基于“教程”的思考,从“教”转向“学”尚有探讨的空间,如对童真学材、童真学历案等的研制。基于“学程”的“童真语文”将会走出更宽广、更率真的康庄大道来!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童真儿童语文
华丽追梦者
萌趣圣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