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童真”该有的模样

2022-04-12王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格童真儿童

王芳

“‘童真课堂’是以‘童’为本的课堂,是以‘真’为先的课堂,它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让语文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儿童身上……”“童真语文”工作室导师季科平老师常常如此描述 “童真课堂”。是的,这是“童真课堂”最为本质的特征,也是每一位践行者必须遵循的理念。那么,它在具体的操作中又有何表现呢?我一边践行,一边观察,发现这是“童真”该有的模样——

举手是可以“出格”的

这一天,我们班参加“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活动,作为受援的乡村小学,跟城区一所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共上《黄山奇石》一课。执教的是对方学校的老师,我们班小朋友通过屏幕,参与异地同步学习。我以辅教老师的身份参与课堂管理与教学。

老师提问了,学生纷纷举手。我特别留心着班里几位“活跃分子”,担心他们在课堂上会有“出格”的表现。果不其然,小坤斜着身子,手指像树杈般张开,不断地挥舞,仿佛一架失衡的俯冲的飞机。

我试图上前去阻止他,但是,我分明看得到自己在对方大屏幕上的样子。如果喝止的话,有失风范,不能做得太过明显。于是,我慢慢地靠近小坤,弯下身,把他的腰扶正。可是,当我离开后再观察,他还是奋力地张开五指,使劲地挥舞。

“算了。”我对自己说,“学生的好动大家应该能理解。”因为学校写报道的需要,我拿出手机,开始拍照。一张,两张,三张……40分钟的课很快上完了,因为是“客场”, 相对“主场”来说,我班学生能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下课之后,我细细地翻阅刚才拍的照片。啊——

我看到嫣然同学的小手:她伸直了右手食指,隔着屏幕,向老师用力地摇晃。还有小涵、小赫……好几位学生举着拳头。我恍然大悟:这不是我先前教给他们的“童真牌”的举手姿势吗?举起的每一双小手都会说话!

“伸直右手食指”表示对前面同学的发言有补充。

“举起拳头”表示对同学的发言持有不同意见,说的就是“我反对,我有不同的看法”。

……

我猛然想起小坤“出格”的舉手姿势来,他正在以这种方式给屏幕里的老师发信息呢:“老师,老师,我很想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我教给他们的“要求老师关注的举手手势”啊。可是,这个“信息”不是“一般”的老师能明白的,只有积极实践“童真课堂”的老师才能看得懂啊!我多么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读懂他们的手势。二年级的学生对着屏幕那端的老师用自己的小手说话,这是多么让人温暖的举动!

对话是绝对“安全”的

那一天,我们学习《夏夜多美》。

在认识生字“腰”时,我让大家摸摸自己的腰,挺挺自己的腰,他们快乐得像一群小蚯蚓。这时,小炜突然举手说:“老师,小朋友是没有腰的!”大家都看向他,表示不可思议的惊讶。

我笑了,想起自己小的时候,但凡弯腰的活儿做多了,比如割稻、插秧,总向父母娇嗔:“我腰疼!”这时,父母总会说一句:“小孩子是没有腰的!”呵呵,一定是这么回事!我摸着他的头问:“谁告诉你的?”果然是妈妈说的。于是,我把关于“小孩子为什么没腰”的真实“传说”解释给全班学生听,他们好像懂了的样子。

在读词语“山腰”时,学生纷纷问:“什么是山腰啊?难道山也有腰吗?”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让他们指指山腰在什么地方,有几个却指着山顶的部位。我让大家再摸摸自己的腰,然后猜猜山的腰到底在哪里。哈哈,终于猜出来了,他们说人的腰在身体的中间,山的腰当然也在山的中间喽!

“那么,树的中间就可叫——”

“树腰!”

“人的最上面呢?”

“头顶!”

“山的最上面呢?”

“山顶!”

“树的最上面呢?”

“树顶!……哦,不对,是树梢!”

教室里一阵开心的大笑。

罗杰斯指出:“敞开心扉,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人可以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的确,“童真课堂”里没有 “权威”,教师是儿童真实学习的伙伴。导师季科平总是告诫我们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如果老师对学生心存一种不平等的待遇,那样就会很伤儿童的心,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放下“权威”之后,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儿童真实学习的共同体”。

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如此,课堂学习的环境就是“安全”的。学生们在指指点点、说说议议中,渐渐地从不明白到明白,从知道得少到知道得多,从生疏到熟练……师生、生生,彼此的心灵都不设防,有什么怀疑都提出来,有什么误解都暴露出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学习是彼此“喜欢”的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小蝌蚪找妈妈》。

我有声有色地把故事讲给学生听,他们居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真好听!”这是他们发自内心最真诚的表扬,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最直白最高等级的表扬。

于是,我想到,我们在表扬学生的朗读时总习惯说 “很有感情”,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时总是说“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其实,这样的表扬和引导太过“虚空”,太过“专业”,反而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因为那不是孩童的话语体系。一句“真好听”就很实在,很具体,能让学生听懂!然后,我就对大家说:“想像老师这样读得很好听吗?”学生纷纷说“想”,那就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开始各自的“读得好听”!自然、亲切、接地气!

在学习“追”和“迎”两个生字时,我直接请出两位学生表演,一一根据情境识记,再用快速抽读的方法来检验识记的效果。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倒不一定要使用多么先进的教学媒介,运用多么丰富的教学手段,采用多么新颖的教学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最易于被他们接受的,便是最好的!

一堂课好不好,其中有一条十分关键的标准,那就是教学主体(包括师生双方)是否产生愉快的情绪,是否启迪双方的心智,是否构成和谐、良好的教学关系。

导师季科平在《“让儿童真学”的原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回到原点思考,把课堂当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成为润泽的、安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生命场所。”这样的课堂必定让学习者都沉浸在愉悦的状态中,大家都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全身心投入其中。换言之,此时的课堂是一种生命间的彼此喜欢,彼此珍视,彼此分享……是一个弥散着幸福味道的时空场,所有人好比徜徉在一片花海之中,周围是一个香香的世界。学生好喜欢,老师也好喜欢!

在这样的课堂里,举手是可以“出格”的,对话是绝对“安全”的,学习是彼此“喜欢”的……如此“润泽”的课堂,不正是“童真语文”一直在追寻的吗?不正是“童真课堂”该有的模样吗?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兰亭班竹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出格童真儿童
出格的字
夏日橙皮
华丽追梦者
你够出众,才有人关注你的出格
机关忌说出格话
萌趣圣诞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回归童真季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