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探究,让学生把握“速读”要诀

2022-04-12季科平周一贯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敌人速度课文

季科平 周一贯

一、由旧入新,尝试提出问题

师:我们刚刚在学的第二单元是——

生: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这一单元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们来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方法。

生: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生:连词成句地读。

生:借助关键词句读。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大家自己读读提示语。

生: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师:这个方法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生:带着问题读。

师:这个新方法我们将在课文《冀中的地道战》中来展开学习。跟老师一起读读课题。

生:冀中的地道战。

师:带着问题读,问题从哪里来呢?请看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地道是什么样子的?

生:在地道里怎么打仗?

生:为什么会发生地道战?

(现场请学生把问题写在“问题条”上,集中呈现在黑板上。)

二、尝试“速读”,感知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带着1~3个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屏幕上启动计时秒表,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快速默读。)

师:不是说读得越快就越好,在加快阅读速度的同时也要了解课文的内容。

师:如果你和同伴都已经完成了快速默读任务,你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1个问题和同伴交流。还没读完的同学继续读。

(已经完成默读的学生认真地同同伴交流)

生: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地道战”,我的答案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师:为了要粉碎敌人的“扫荡”,所以——

生:要进行地道战。

师:谁还有补充?

生:是日本侵略军想搞垮我们人民的武装。

师:你能不能说得更完整些?

生: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人民的武装。

师:加上这位同学的补充,我们对这个问题就了解得更清楚一点了。当时“敌强我弱”,为了“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新的斗争方式。

生:地道是什么样子的?地道挖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不计其数,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师:这是地道的总体构造,谁还有补充?

生: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

师:你说的是地道内部的构造,地道里有大洞,还有许多小洞。

生: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

生: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

(师出示作业:我知道地道是由       、       、       、       等组成的。看到这样的构造,我忍不住想说:“                                    。”)

生:我知道地道是由大洞、小洞、气孔、出口等组成的。看到这样的构造,我忍不住想说:“冀中人民真是有智慧。”

师:还有一个问题——在地道里怎么打仗?我们是读了课文后再来回答呢,还是现在回答?

生:等读过课文后再回答。

师:好,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刚才的问题从课题中来,现在我们和学习伙伴一起来小结一下学习方法。“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你也有这样的体会吗?

生:我也是这样的,因为急着找问题的答案,阅读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生:看到课文题目,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道战呢?我在第1、2自然段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阅读速度自然就快了。

三、再次實践,理解课文内容

师:带着问题读,问题还可以从课文中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浏览边思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写在“问题纸”上。

(生快速浏览,在“问题纸”上写下自己提出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平常不爱发言的同学先交流,然后一起梳理问题。有的问题不妨碍课文的学习,可以先忽略;有的问题需要到课后找资料解答,可以放一放。我们把有助于课文理解的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留下来,写在问题条上,贴到黑板上。

(生四人小组梳理问题,小组长负责书写问题。)

师:小组长负责书写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讨论余下的几个问题。

(小组长书写问题,其他成员讨论余下的问题。小组长写完问题后,将“问题条”贴到黑板上。)

(师出示学生罗列的问题)

1. 人们是怎么抵挡敌人的进攻的呢?

2.如果日本鬼子进了地道,怎么办?

3.地道里都有什么打击敌人的办法?

4.敌人是用什么法子来对付地道的呢?

5.地道的出口和入口不会被敌人发现吗?

6. 地道是在地底下挖的,那地面上的庄稼长不好怎么办?

7.人们在地道里是怎么生活的呢?

8.为什么敌人想遍了破坏地道的方法但都不成功?

9.人们怎么知道哪个是“死道”,哪个是“活道”?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请大家先看第9个问题。

生: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价值,地道是人们设计并挖掘的,自然知道哪个是“死道”,哪个是“活道”。

师:有道理。请大家再看第

1~4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解决完“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我们再来看这四个小问题。通过梳理,现在留下的还有第5~8这几个问题。

师:请大家带着几个新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带★的问题必选,其他问题请自由选择。

(屏幕上再次启动计时秒表,学生带着新问题开始快速默读。)

师:如果你和同伴都已经完成了快速默读的任务,可以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1个问题和同伴交流。还没读完的继续读。

(已经完成默读的学生认真与同伴交流)

师:我看大家的默读速度比较快,那我们就要开始群学,看看快速默读的效果如何。发过两次言的同学请用“让答”的手势,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可以给季老师“发信息”。

生:我最想解答的问题是“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

师:这是一个,有“警戒洞”,可以随时发现敌人。

生:然后在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师: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直接把书上的相关语句读了出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把书中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学习就更有效了。你再来试试看。

生:地道里有“迷惑洞”,“迷惑洞”里有“死道”和“活道”,不管敌人进了哪个,他们都没有好下场。

师:好,就这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谁还有补充?

生:出口旁边挖有“陷坑”,敌人一踏上去就会陷下去送命。

生:地道里有“孑口”,“孑口”很狭小,很容易守住。

生:敌人来火攻,洞口准备着沙和土,用来灭火。

生:如果敌人用毒气攻,就放下吊板挡住毒气。

生:如果敌人用水攻,就把水引到枯井暗沟去。

生:不管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我们都不怕,大不了我们转移到别的村庄去。

师:现在请你和同伴一起试着把大家刚才的发言梳理整合一下,有条理地回答“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学生和同伴一起梳理整合发言内容)

师:现在,哪组同学能够有条理地回答清楚“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这个问题?

生:敌人想要进入地道,地道隐蔽的出口旁有陷阱等着他。敌人想要偷袭成功也不太可能,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有警戒洞,拐弯的地方有“迷惑洞”。敌人分不清“死道”和“活道”,死道有地雷等着,活道有“孑口”设置。

生:如果敌人来火攻,我们就用土和沙来灭火;如果敌人放毒气,我们就放下吊板挡住毒气;如果敌人用水攻,水就流到与地道相连的枯井暗沟去了。不管敌人用什么毒辣的法子,我们都不怕,大不了通过地道转移到旁的村子去。还有,还没等敌人到来,我们就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的方式了解了敌情,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现在让我们回过去看看刚刚留下的前四个小问题。

生:我们在解答“在地道里怎么打仗”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把那几个小问题都解决了。

师:原来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这样,能够把小问题都包含进去。我们接着交流其他问题。

生:我来回答第6个问题。地道离地面三四尺,不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师: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课文里写得明明白白。还有哪个问题也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生:第5个问题,地道的出口和入口都在隐蔽的地方,不会被敌人发现。

师:这两个问题可以直接在课文里找到现成的答案,比较简单,不需要展开深入的学习。

生:我来回答“人们在地道里是怎么生活的”。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几天不成问题。洞里还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还把纺车搬进来纺线呢。

生:我有补充。地道里有大洞、小洞,里面比较空旷,設施比较齐全,人们在地道里生活几天完全没有问题。

师:现在还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敌人想遍了破坏地道的方法但都不成功?

生:因为冀中人们的智慧无穷无尽。

生:因为冀中人们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

师,大家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别急,等会儿我们将了解得更清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小伙伴的提醒:“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所以我读得很快。”你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吗?

生:讲的是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就是联系的方式“有线电”和“无线电”。

师:原来学习小伙伴读到了关键的词句,所以就读得更快了。现在请你比较一下你两次快速默读的时间,是快了还是慢了,原因在哪里,或者说说经验在哪里。

生:第二次读得更快了。因为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也关注到了关键词句,比如说第3自然段,读到“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我就知道这个自然段要讲的具体内容。

生:我也是读得更快了。因为课文中有些问题,我已经知道了答案,所以读起来就快了。

师:两次默读的时间在变化,实际上里面是包含着经验的。

生:第二次比第一次读得快,我连续不断地读,碰到不会的字词就先跳过去,不回读。

生:第二次比第一次快了,因为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了每段的大概意思,所以第二次读起来就快了。

生:我也是第二次读得更快了,因为我掌握了更多快速阅读的方法。

师:真要为大家鼓掌。掌握了更多快速阅读的方法,所以读得也就更快了,这就是“速读”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拓展延伸,传承红色基因

师:同学们,敌人想遍了破坏地道的方法也没有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道的设计非常巧妙。让我们一起利用导图来梳理一下。(出示图1)

生:地道与枯井暗沟相连,对付水攻;放下吊板,挡住毒气攻;民兵在警戒洞警戒;“迷惑洞”迷惑敌人;等等。

师:地道的设计非常巧妙,难怪敌人想遍了破坏地道的方法也没成功。地道的设计非常巧妙,这也是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其中一个原因。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会知道更多的原因。

(师出示《地道战》的主题歌)

师:现在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屏幕上的文字,捕捉关键信息。

生:我反复看到的词是“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生:我看到的是“把侵略者全部消灭完”。

师:“地道战,嘿!地道战……”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是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地道战这个奇迹。

(师生聆听主题曲,观看电影《地道战》片段。)

师:“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就是地道战的伟大奇迹!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感受地道战这个伟大的奇迹,继续学习“带着问题讀”这个方法。

【评析】

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它不是指泛泛地浏览,而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读解过程。

强调提高阅读速度,关键在于很快地能从浩瀚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能快速把握文本的阅读价值。所以速读不仅能够起到信息检索的作用,通常也是精读中一种必要的辅助方法。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列入提升阅读能力的单元训练重点项目中。在这一方面,本案的操作亮点在于具体凸显了如何让学生把握速读的要诀。

一是“大处着眼”。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必须让学生了解课文总的在讲什么,这样可以为阅读起到定向、定位的作用。在本案中,季老师根据课文编排的特点,集中运用了“借助课文提示语,并作为阅读的主问题”来“带着问题读”。因为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自然就有助于阅读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速度。其实,许多课文虽不一定有提示语,但学生从单元编排定位中、课后习题中乃至课题中,都可以悟得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是“细处着手”。有了“大处着眼”,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但这只是在“定向”的层面上。至于课文的内涵,头绪会更多、更细。从“细处着手”,方能进一步从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抓住要领,不因误解、误导而放缓阅读速度。在本案中,季老师让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把课文内容细化;又将问题分层解决,分出难易,定序先后,再区别对待,先易后难地解决,从而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也提升了阅读质量。

三是“深处着力”。在本课的所有问题中必须深入思考的是“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关系到对“劳动人民大众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英雄群体”的认知。他们抵御日寇侵略的战争是基于深刻的、家国情怀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依靠人民大众,领导、组织人民大众无往不胜,创造出人间奇迹……所有这些认知,都必须通过师生合作的“深处着力”,方能达到这样的教育要求。当然,这主要应在第二课时去深入达成。但无疑将是检验“速读”是否有效的根本所在。可以预见,因为之前的有效推进,最后的成功也必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浙江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敌人速度课文
行驶速度
速度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图侃天下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