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真语文“:从尊重儿童出发

2022-04-12张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爬山虎童真词语

张瑛

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相互感化’。”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也是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和“金口玉言”,承认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内在潜能,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尊重,有尊敬、重视之意,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尊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爱默生指出: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童真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尊重儿童,尊重课堂,尊重真实……

“童真语文”从尊重儿童出发,追求课堂真学和真教,鼓励学生真说和真议,促进教学的真思和真改,全面促进教育教学真实、健康、积极地发生。

一、尊重:儿童真学的“起点”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假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清楚儿童真实的学习起点,往往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以为儿童对新的知识一无所知,必须面面俱到地讲解。其实不然,现在的儿童已经储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量,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教学生不会的、困惑的、不懂的……以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为例,这一单元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我课前让学生寻“爬山虎”,观“爬山虎”,聊“爬山虎”。课前聊课,我发现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爬山虎的信息。有的说:“我发现爬山虎喜欢长在阴凉的地方。我手中的爬山虎就是在奶奶家朝北的墙面上剪的,它很牢固。凭我的力气扯不下来,于是就剪了一小截。”有的指着手中爬山虎的叶子自豪地介绍:“这是爬山虎的叶子,绿绿的。不过它刚长出来的时候是嫩红的。你看,藤条末梢的颜色,是嫩红的吧。”还有的补充:“爬山虎叶子老了的时候,叶子外圈逐渐变黄,估计是没有营养了。你看,我找的叶子就是外圈变枯黄的。”看来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叶子颜色的变化规律。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无需重复讲授这些知识。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学习起点,真实构建课堂,解儿童困惑和疑难之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而有效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

二、尊重:儿童真需的“触点”

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前,真正需要的是对难读、难懂词语或者句子的理解。而我们高年级教师往往会忽略字词的教学,认为高年级学生有足够的识字、学词的能力,应该是不成问题,就是这个“不成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偏差,有疑惑。如何让词语教学的真需“触点”丰富起来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你要把生动的、使人心情激动的词装进儿童的意识。在装进去以后,还得操心,不要使它成为一枝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离巢飞出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真需”。哪些词语学生会读错,哪些词语学生会写错,哪些词语学生不理解……这些我们都要了然于胸。根据真实的学情,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文中有不少词语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如“勾勒”“渲染”等。学生光靠查找工具书来解释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理解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何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词语呢?首先当然要读懂词的字面含义,因为这些是国画中的一些专用术语,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借助实物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想象画面,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词语本身的精彩,从而让学生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犹如置身草原中,感受草原绿的变化、绿的辽阔、绿的随心所欲……充分展示草原的意境之美。同时,也很好地落实了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读着内容想开去,读着词语想开去,从语段想开去……尊重学生,尊重课堂,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求,这就是“童真语文”的真需课堂教学。

三、尊重:儿童真思的“沸点”

语文教学坚持“以童为本”,童真课堂的实施当然离不开儿童。文本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解读文本已经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甚至还有细读文本、深读文本之说。但是,有些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于“高深”,他们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读,甚至他们想要把自己理解后的“高境界”深读展示给学生……这不是尊重儿童的教学,也不是真实的教学,其中缺少了一个“蹲”字,教师需要“蹲”下来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文本,用儿童的思想来感受文本,甚至用儿童的心灵来亲近文本。

如解读古诗《泊船瓜洲》中“绿”这个词,引起了一个真思的“沸点”。大家都知道“绿”用得十分巧妙,如何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呢?首先我让学生来说一说,诗人在用这个“绿”之前,他会想到用哪些词呢?学生思考后说:青、深、碧、过、满、进、翠、游……再让学生将这些词和“绿”进行比较,最后体会这个“绿”到底好在哪里。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和点拨,学生由浅入深地真实思考,最后明白,“绿”是春风过后留下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学生是用自己的真实思维方式来解读文本。这样的思考不存于形式,这样的思考才能落地生根。

四、尊重:儿童真评的“亮点”

“童真语文”遵循四个原则: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学,到儿童中去,在儿童中长。不容置疑,学生没有保留,没有做作,只有大胆地表达,说出真话,道出真感受。学生拥有了最基本的尊重,他们才敢真思、真想、真评……

“童真语文”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也可以评论教师在课堂中的优缺点。这样,相互促进真学和真教。

一次校本教研公開课中,一位年轻教师在板书时,把“诞生”的“诞”字右半部分写错了,当时大家都没有发现,当她第二次板书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错别字,同时也发现了一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于是,她让学生做小老师,去黑板上认真书写这个“诞”字,学生一边书写,教师一边提醒大家:“请把小眼睛睁大哦,不能跟老师犯同样的错误……”这个教学环节,本可以教师自己改正错别字,但她选择把这个错误放大,让学生来纠错。同样是纠错,换一种方式,换一个人,何尝不可,只要学生不再写错,这就是真实的教学。教师巧妙利用课堂资源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引导有效,事半功倍。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这是童真课堂播下的一粒“真学”的种子,也是对每个学生的一份尊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出错,改之就是进步。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正视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改之一样获得进步,一样做最好的自己。

在季科平老师的课堂中,允许学生可以很自由地评论教师上课的情况,如板书设计、书写质量、讲课内容、授课方式等,但需要学生说出足够的理由。下面是学生听我10分钟的微课后,反馈的意见:其一,课堂上,老师板书的字太大,导致板书整体布局不美观。其二,老师板书的时候,有涂擦、重写的现象,让人感觉老师事先的设想不到位……短短10分钟,学生们的感受是真切的,反馈的信息也是真实的,我不得不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实践和教学细节。这些是儿童真实的声音,也是儿童最直接的表达。作为教师,不能忽略这些真声音,更不可置之不理,因为这些声音从儿童中来,让我们知道课堂上存在的不足,积极调整和改进,必将成为今后课堂的亮点。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让师生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拔节,让童真的课堂不断升温和提质。

“童真语文”,从尊重儿童出发,呵护儿童心灵,付诸实际行动,让课堂学习过程真实发生。尊重儿童的学习起点,尊重儿童的课堂需求,尊重儿童的真思真想,真说真议,让儿童和教师共同享有童真课堂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语文学习的幸福生活,共同享有做最好的自己的机会。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育才路校区)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爬山虎童真词语
找词语
爬山虎
华丽追梦者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爬山虎
爬山虎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爬山虎
童心童乐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