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处理温度对高碳Cr5轧辊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22-04-08白兴红赵席春郭峰南玉静

大型铸锻件 2022年2期
关键词:碳化物马氏体奥氏体

白兴红 赵席春 郭峰 南玉静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收稿日期:2021-08-30

作者简介:白兴红(1984—),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支承辊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工作。

轧辊作为轧钢设备的重要工具及消耗件,始终伴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和轧钢装备的更新而不断发展,材质己形成系列化,由早期的Cr2发展到现在的Cr4、Cr5等高合金材质。Cr5钢因其高的合金含量而拥有优越的淬硬性、淬透性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断裂性,成为连轧机支承辊和有色轧机工作辊的主流产品材料[1-3]。随着冶金质量的提高和热工艺的完善,从改善耐磨性考虑提高碳含量[4],进一步提高轧辊使用性能。热处理温度直接影响了组织状态、硬度、强度、塑韧性等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高碳Cr5轧辊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为高碳Cr5轧辊钢热处理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为高碳Cr5材质,源自生产锻件,化学成分见表1。材料的热处理状态为锻后球化态,用线切割切取块状试样,采用高温井式电阻炉进行热处理模拟,工艺方案为:900~1100℃、保持150 min的奥氏体化,出炉迅速油冷,考察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选择固定淬火温度,经450~680℃保持5 h回火,考察回火温度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表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ested steel (mass fraction,%)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钢的显微组织;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硬度,按照硬度转化表转化为工程常用硬度计量单位(HSD);采用300 kN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采用夏比摆锤试验机进行冲击(U型)试验。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淬火试验

2.1.1 淬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金相组织检测发现,淬火温度900~1000℃时,组织多为马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图1(a)、(b)、(c)、(d)分别为920℃、980℃、1000℃、1100℃保温150 min后油冷的金相组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有粗化的趋势,1100℃时组织为粗大的马氏体。

图1 试验钢淬火显微组织Figure 1 Microstructure of tested steel after quenching

2.1.2 淬火温度对晶粒度的影响

对淬火温度920~1100℃下各试样的晶粒度进行检测,图2为920℃、980℃、1000℃、1100℃保温150 min后油冷淬火的晶粒度照片,表2为晶粒度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温度低于1000℃时,奥氏体晶粒生长缓慢,而温度高于1000℃时,晶粒迅速长大,这与上述金相组织是相对应的。

图2 试验钢在不同淬火条件下的晶粒度照片Figure 2 Grain size photos of tested steel at different quenched temperatures

表2 不同淬火温度下的试样晶粒度Table 2 Grain size of tested steelat different quenched temperatures

2.1.3 淬火温度对碳化物溶解的影响

图3为试验用钢在不同温度保温150 min后淬火的碳化物形貌。可以看出,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量逐渐增多:980℃以上碳化物明显溶解,1000℃碳化物大量溶解,1100℃已完全溶解。该试验钢中含有很多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这些合金碳化物熔点高,加热温度较低时,碳化物溶解量少,对奥氏体形成和长大都有强烈的阻碍作用。因此,淬火温度应选择低于1000℃,保证奥氏体内存在一定量的未溶碳化物颗粒,一方面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另一方面使一定量的合金元素溶解,形成高淬硬性的马氏体,提高组织强度和硬度。

图3 试验钢的碳化物溶解情况Figure 3 Dissolution situation of carbides in tested steel

2.1.4 淬火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对经不同温度淬火的试样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见图4。可以看出,试样淬火硬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低温区硬度(≤980℃)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区硬度(>980℃)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淬火温度>980℃时,硬度下降,这与试样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有关[5-6]: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中溶解的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增多,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使得Ms点降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表现为硬度下降。结合上述显微组织,该钢种淬火温度应低于1000℃,从而得到细小的显微组织和较高的硬度。

图4 不同温度淬火后试样硬度Figure 4 The hardness of the test pieceafter quench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 回火试验

2.2.1 不同回火温度下的显微组织

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见图5,560℃以下回火时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600℃以上为“回火索氏体+颗粒状碳化物”。因此,在制定热处理工艺时,根据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合理选择回火温度。

图5 回火后的显微组织Figure 5 Microstructure after tempering tested steel

2.2.2 回火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对经不同温度回火的试样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见图6。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当回火温度为450~500℃时,硬度达到平台78HSD,说明该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图6 不同温度回火后硬度曲线Figure 6 The hardness of the tested steel after tempering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3 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经不同温度回火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见图7。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升高,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升高。回火温度560℃时,抗拉强度高达1723 MPa,其对应的断后伸长率为10%、断面收缩率为30%,冲击吸收能量(KU2)20 J;回火温度680℃时,抗拉强度1001 MPa,屈服强度814 MPa,断后伸长率18%,断面收缩率53%,冲击吸收能量(KU2)45 J。可见,试验钢基体强度高,而且保持着良好的塑韧性,说明该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a)强度

3 结论

(1)试验钢经不同温度淬火后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量增多、晶粒长大、组织粗大。淬火温度高于1000℃时,上述变化趋势愈加明显。

(2)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温区硬度(≤980℃)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区硬度(>980℃)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

(3)在选定的淬火温度下进行回火,回火温度较低时,试样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回火温度较高时,试样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

(4)试样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回火温度降低至500℃及以下时,硬度达到一平台,说明试验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5)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降低,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升高,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升高。试验钢基体强度高,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塑韧性,说明该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猜你喜欢

碳化物马氏体奥氏体
真空低压渗碳对304与316L奥氏体不锈钢 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化过程对Cr14Mo4V高温轴承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含铝高硼高速钢显微组织的电镜表征
冷却速度对超高强马氏体钢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固溶处理对K447A高温合金碳化物组织的影响
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等温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提高Cr-Ni-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超低温韧性的固溶处理工艺
一起奥氏体不锈钢封头开裂的分析
不锈钢水壶口径腐蚀行为的研究
钢材退火对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带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