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四明穴”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经验

2022-04-07李秀娥庞亚铮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脾胃视力教授

黄 梦,李秀娥,庞亚铮,于 娟

(1.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小儿推拿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的青少年近视出现的高发性、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安康和我国国民的全体健康水平。目前,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很多,西医主要用屈光性手术、验光配镜、阿托品药物、佩戴角膜塑形镜等方式治疗或缓解近视的发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许多孩子近视水平仍会不时加深,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刺等,因存在小儿服药困难、针刺痛感强、眼部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等问题,不易被患儿接受。小儿推拿可替代手术、针刺、药物,无痛苦、无创伤、效果显著,绿色安全,且患者依从性强,便于推广。于娟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传承人,从事小儿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和预防保健30 a,擅长运用小儿推拿特色疗法治疗各种儿童常见病、疑难病,尤其是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远视、斜视、弱视等眼科疾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于娟教授根据古今文献记载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创立“四明穴”小儿推拿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笔者有幸跟从导师学习,亲自见证于娟教授运用该技术治疗近视且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分享如下。

1 近视的病因病机

早在隋朝《诸病源候论》就有“目不能远视”的记载,《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为“能近怯远证”,清朝《目经大成》始简称为近视[2]。《灵枢大惑论》有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指出眼的发育是依赖五脏六腑精气化生而成的[3],若脏腑功能失调,精气化生乏源或不能正常向上输布,目失濡养则会导致眼的视功能失常。眼睛为近视的病变部位所在,心经系目系,肝经上连目系,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因此近视的发生均与五脏有关,尤与心、脾、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于娟教授认为,近视的病机多为虚,临床可分为心气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三种证型。

心气不足,目窍失养。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输送营养物质于脏腑百骸和形体官窍。若心气不足或亏虚,则无法正常发挥心主血脉的作用,目窍失养,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看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发为本病。

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若脾胃虚弱则脾主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化生障碍,不能营养目窍,且脾胃虚弱,亦影响脾的升清输布,目窍也不得所养,影响其正常功能。《医贯·眼目论》[4]提道:“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说明近视的发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肝肾亏虚,目失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肝开窍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充足,肝气调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精血津液运行输布正常,循经上注眼目,则目能视物辨色,若肝阴肝血不足,目失滋养,则双目昏蒙,不能清晰视物。《医林改错·脑髓说》[5]中指出:“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故肾精充足,髓海丰满,则目视精明;相反髓海空虚,大脑失去了滋养,就会出现脑转耳鸣,腰腿酸软,头晕眼花,倦怠乏力等症状。

2 注重辨证,分型论治

于娟教授临床注重辨证论治,认为精准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盲目施治则收效甚微。于娟教授将本病分为心气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三种类型。

2.1 心气不足证

若心气不足,则目窍失养,症见:视力差,近视尚可,远视模糊,瞳仁无神,面色无华,伴有心烦失眠,健忘,气短乏力,舌尖红,少苔,脉微弱。

2.2 脾胃虚弱证

症见:视力差,近视尚可,远视模糊,双目疲劳,眼痛,前额痛,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弱。

2.3 肝肾亏虚证

症见:视力差,近视尚可,远视模糊,目干涩,目视昏暗,眼易疲劳,伴有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

3 治疗方案

3.1 推拿疗法[6]

治疗近视以疏经通络、解痉明目为基本原则。于娟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立“四明穴”小儿推拿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针对不同分型,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脾胃、滋补肝肾之法进行防治。治疗原则: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解痉明目。主要作用于相关经络腧穴,滑石粉、凡士林、中药膏、按摩乳等被作为介质。

3.1.1 头面部操作

①患者闭目仰卧,术者首先抹前额、分抹前额共2 min,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各24次;点按眼周睛明、上明、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承泣、四白、球后共2 min,重点点按睛明、上明各1 min。②上下眼眶各刮12次,捏双眉弓(从眉头到眉尾)捏挤5次;一指禅偏锋于眼眶周围沿“∞”方向旋推2 min;推宝瓶,双手拇指从目内眦沿鼻两侧经双侧颧弓下缘上推至耳前,上经颞部下推至枕骨处,共5次;熨目5次。③以双手拇指揉捏耳郭并点按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眼、目1、目2穴共1 min。④点按角孙、率谷、曲差、头维、百会、四神聪共1 min。以五指拿法拿五经5次。扫散法扫散双侧颞部1 min。

3.1.2 胸腹、四肢部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分推胸八道1 min。摩腹(顺时针)1 min。拿揉上、下肢各1 min,点按双侧的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重点按揉光明穴1 min,以酸胀得气为度。

3.1.3 背腰部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法施术于背部两侧膀胱经,约5 min;用拇指按揉双侧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以酸胀得气为度;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3.1.4 颈项部操作

患者坐位,按揉风池、大椎穴,重点按揉翳明1 min;拿揉颈项部1 min,双手拿肩井5次,结束手法。随症加减:心气不足者,加推天柱骨300次,揉神门、心俞、厥阴俞、命门各 1 min。脾虚气弱者,加补脾经300次,按揉关元、气海、脾俞、胃俞各1 min。肝肾亏虚者,加补肾经300次,揉涌泉、廉泉、太溪、二马各1 min。

3.1.5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推拿按摩时间约20 min,隔天治疗1次,1周治疗3次,6次为1疗程,合计治疗1个~2个疗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近视程度严重者可以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3.1.6 注意事项

眼部有炎症时,勿用熨目手法。

3.2 拔罐疗法

取穴:取背部两侧膀胱经,重点在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肾俞处留罐,留罐5 min~10 min,隔日拔罐治疗1次。以上疗法均为每周治疗3次,6次为1疗程。

3.3 特色手法分析

3.3.1 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念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两大特色。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于娟教授强调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坚持整体观念,如在治疗近视时,不能只着眼于两只眼球上,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眼睛密切联系,通过对背部相应脏腑腧穴的操作,可以激发脏腑之精气,使气血上荣于目,从而使眼睛恢复正常功能。

于娟教授认为,精准的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辨证是认识疾病,确定属于哪一证;依据辨证的结果则是论治,通过论治确立治疗方法和处方用药。辨证与论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在临床中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于娟教授将本病分为心气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虚三种类型。所以在治疗上除了遵循疏经通络、解痉明目的总原则,还分别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养心安神、补益脾胃、滋补肝肾的治则治法,如心气不足者,加推天柱骨,揉神门、心俞、厥阴俞、命门等;脾虚气弱者,加补脾经、按揉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肝肾亏虚者,加补肾经,揉涌泉、廉泉、太溪、二马等穴。

3.3.2 首创“四明穴”技术

以上明穴、睛明穴、翳明穴、光明穴为君穴治疗近视,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于娟教授总结出小儿推拿“四明穴”技术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上明位于额部眶上缘下凹陷中,属于奇穴之一,是眼部眶上缘动静脉交叉点,有明目利窍之效;睛明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亦是手足太阳、足阳明以及阴阳跷脉的交会穴,有清热明目、疏风通络之功;翳明位于项部,属于经外奇穴,翳风后一寸,深部有颈内动脉,有聪耳明目的作用;光明位于下肢,为足少阳胆经络穴,有明目通经的作用。这一技术丰富了近视的治疗体系,经临床验证,该技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效果显著,易于推广普及。

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特征…………………………………………………………………………………王文彬(2.4)

3.3.3 防大于治,强调“治未病”思想

《黄帝内经》中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说的就是“治未病”思想,即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于娟教授也提倡对于近视应该是预防大于治疗,在孩子还是假性近视状态或者还未近视的时机及时推拿调护,加之平衡饮食和体育锻炼方面的配合,调理改善患儿体质,使近视的发生率降低,甚至延缓近视的发展程度。

3.3.4 着眼于小儿生理病理,把握近视病机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说明儿童时期整个机体呈现出发育不全的状态,机体的脏腑形态发育仍不完善,尤其是肺、脾、肾三脏最为突出,功能相对更为不足;但儿童时期机体的生长发育又比较迅速,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对水谷精微物质的需求较为迫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的原因,导致气血化生乏源,目失濡养而发为近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为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形体结构和功能均较薄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足,一旦护理失宜,受邪后较成人更容易发病,且病后容易传变。近视多发于儿童且一般不易察觉,由于其“脏气轻灵,易趋康复”,一般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近视的愈后也越好。于娟教授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入手,准确把握近视的病因病机,从而更好地将小儿推拿这一特色外治疗法运用于临床。

3.3.5 中西医理论结合,“∞”字旋振推

眼睛四周散布有大量的神经、血管,对眼周肌肉、眼睛各组织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支配作用。经络腧穴理论认为,腧穴具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其中腧穴的近治作用在临床中运用最多,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于娟教授在推拿治疗近视时着重点按眼睛周围的穴位,如上明、睛明、鱼腰、阳白、攒竹、丝竹空、承泣、太阳、四白、球后、瞳子髎等穴。眼周经脉密布,眼睛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手足太阳经、足阳明胃经经过目内眦,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小肠经支脉过目外眦,足厥阴肝经本经、手少阴心经支脉、足太阳膀胱经都与目系相连,治疗近视时,点按眼周穴位可使眼部的经络气血沟通,使眼睛得以濡养。虽然中西医有很多不同,但很多地方也是相通的,解剖发现上明穴是眼部眶上缘动静脉交叉点,其中眶上神经分布在浅层,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四白穴有面动、静脉分支;鱼腰穴有眶上神经,眶上动、静脉的外侧支等,充分刺激眼周神经血管,加速局部血液流动,丰富眼周血运,恢复正常神经传导功能对提高恢复眼的视功能有重要意义[7]。因此,于娟教授在运用点按法、推法、揉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振法应用于眼部周围,考虑到眼周的特殊结构,于娟教授采用沿“∞”字方向旋振眼眶周围的方法由浅入深充分刺激眼周各层肌肉、神经、血管,以充分放松眼周肌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速度[8~9],增加眼部各组织的血流量,进而加快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10],增加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营养供应,改善视功能。

3.3.6 特色“推宝瓶”

“四明穴”所采用的“推宝瓶”是导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对传统推宝瓶手法进行改良,其操作如下:双手拇指从目内眦沿鼻两侧经双侧颧弓下缘上推至耳前,上经颞部向下向后推至枕骨处。这种操作扩大了接触面积,旨在通过多经络、长路径、大面积的手法刺激,通调头面经络,以促进头面眼周气血运行,达到通络明目之效。

于娟教授在治疗近视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俞募穴相配,她强调要疏通膀胱经、肝胆经,多按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同时也应多按揉期门、日月、章门、中脘,俞募穴相搭,以发挥其协同作用,达到疏肝利胆、养血明目的目的。远近配穴沟通全身经络,使腧穴的远治作用和近治作用相配合,调理眼部经脉气血运行,使眼睛得到气血濡养而能清晰视物。上明、睛明位于眼周,二者相配体现了近部选穴原则,可疏通眼周经络,促进眼部气血流通;翳明位于项部,深部有颈内动脉,按揉该穴位结合推抹颈项可改善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液循环,进而可改善眼部的血供;光明位于下肢,是足少阳经络穴,选用光明穴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远部选穴原则,有通经、活血、明目之效,四明穴相配体现了远近穴相配,共奏明目之功[11]。

3.3.8 提倡早治疗,强调巩固及防护

研究发现,人类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大约在12岁以前。其中,敏感期的早期为3岁~6岁,也被称为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于娟教授提倡应尽早治疗近视,并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视力情况,定期做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视力发育尚不稳定,视力下降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用眼习惯及过少的户外活动等因素都有关。因此,在主张尽早治疗的基础上,于娟教授告诫家长要认真遵从医嘱,给家长们强调巩固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求定期对孩子进行视力的巩固治疗。于娟教授还创新制定了于氏护目操、护脊操、护颈操,认真耐心教给每个来诊的近视患儿的家长,努力使家庭防护成为保护孩子视力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医院治疗与家庭防护结合起来,共同为孩子的眼睛保驾护航。

4 典型案例

甄×,女,6岁,视力下降半年余。患儿家长述:于学校体检时发现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屈光性近视,现右眼200度伴75度散光,左眼225度伴50度散光,角膜曲率R:46.75,L:46.42。双眼眼轴OD:22.39 mm,OS:22.49 mm。患儿家长听闻推拿对治疗近视有效,遂来我科就诊。现症见:双眼视远物模糊,视近物清晰,伴有眼干涩,眼易疲劳,形体偏瘦,纳差,面色稍黄,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舌中苔厚腻,脉弱。中医诊断:近视,脾胃虚弱证;西医诊断:屈光不正。治疗原则: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解痉明目,补益脾胃。首次推拿治疗前测裸眼视力为左眼:0.2,右眼:0.12。按照上述方法推拿治疗20 min后测视力左眼至0.8,右眼至0.8,疗效显著,监护人十分满意。继续调理1个月,双眼视力达2.0,以后定期检查视力,嘱家长减少孩子视屏时间,纠正孩子不良坐姿,且教给家长和孩子“于氏护眼操”,嘱家长助其加强体质锻炼,均衡饮食,令其适当参加各种活动以调畅情志,防止复发。半年后随访,视力正常。

按语: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均与五脏有关,尤与心、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该患儿平素纳差,素体脾胃虚弱,加之久视伤血,眼睛不能得到精气血液的濡养则视物不清,发为近视。治疗以调和气血,疏经通络,解痉明目,补益脾胃为原则。“四明穴”推拿包括头面部、颈项部、胸腹背腰部、四肢部的操作,疏通眼周、头、项部经络,调理相应的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气血供应,使目得血而能视,同时加补脾经,按揉关元、气海、脾俞、胃俞,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目窍得气血滋养而神清目明。

5 结 语

于娟教授博览医书,深研古代医籍,挖掘古医籍中的效穴应用于近视的防治,丰富完善了中医药防治近视的理论框架,将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脏腑经络、神经支配、血液循环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小儿推拿“以手代术”的理念,提高了近视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且导师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药食同源,加入“食疗理念”,均衡膳食,要求家长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加强体质锻炼,巩固推拿治疗效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预防和管控近视,必须从娃娃开始。大量临床案例证明“四明穴”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疗效好,推拿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疗效分明,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以期造福更多患儿。

猜你喜欢

脾胃视力教授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刘排教授简介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