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活动教学法在艺术院校思政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

2022-04-07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建构主义协作

胡 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6)

一、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1.对于目前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反思。一是对教学目标实现的反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艺术院校教学中,区别于专业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思政课属于价值观教育,注重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实际中仍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这门课不仅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责任,还肩负着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引导工作,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更注重达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统一。二是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教学手段的创新。比如,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改革等。其实,我们应注意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在这三个规律中,要始终抓住“学生”这一关键环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防止形式化。尤其是为了适应“00”后的艺术类大学生,教师在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做到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向主导者、辅助者转变。三是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与突破的反思。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创新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是帮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与突破的良好途径。只有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实践教学可以包括课内实践 (课内团队活动、个人展示活动、知识竞赛等) 和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从内部建构起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将思政课教学重难点入脑入心,知行合一。四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思政课教师容易过分关注一堂课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该讲的知识点有没有讲“透”。而随着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种种挑战,教学效果已经不是单纯的解决课程教学中“教”得怎样,而是要更多关注学生“学”得如何。要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不论是从教学方法上、授课模式上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轴来推进,帮助学生从学习活动的客体向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达到对于思政课知识体系结构的自我建构。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地位,把学习理论知识看作是学习主体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动态过程,这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属于被动地位的观念。关于如何获取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质上是崇尚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者通过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团体的力量,通过参考学习资料,达到意义建构,从而获得知识。由此,教学不仅是传递客观知识,更是通过激活学生固有的相关知识体系、客观经验,促进新知识发展,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1]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建构主义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2]这为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打破艺术院校思政课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团队活动教学法在思政课的应用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的运用,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到团队活动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中。

以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团队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第二次课开始,自行组成6—8人的团队,并鼓励团队成员为团队设计名字、LOGO、口号、剪辑介绍视频。从第四次课开始陆续进行团队风采展示。当班级每位成员顺利成团后,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一些团队活动,个人在团队的表现影响团队总体成绩,团队总成绩决定个人的成绩,按照团队“荣辱与共”的原则,共同取得平时分,计入期末总评。

创造教学“情景”是团队活动教学法的起点。“情景”在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建构主义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情境就是让抽象的知识有个真实世界和现实情境的依托,让艺术院校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抽象的思政课知识时,可以很快地与现实生活的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新知识。[3]“情景”的建构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 《思想道德与法治》 绪论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新时代与新青年的关系”“新时代对于青年意味着什么”“新青年应该有什么担当和作为”等。这些抽象的问题,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达成。比如,通过小组主题讨论案例 《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 中排名前10的影视明星与被行业列为失德艺人的明星的“星途”对比,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只有“德艺双馨”,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才能走得更远。

增加团队的“协作”与“对话”是团队活动教学的关键。建构主义不推崇分割式的个人独自进行知识的建构,更注重团队协作的力量。因为“协作”是学习者之间借助语言、行动、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的力量,形成对知识的更深刻的认知、更全面的了解、更稳定的习得效果,最终团队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达到共同进步。[4]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不同的团队活动主题和要求。比如,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第二章教学知识点“理想的特征”中,针对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善于表现、习惯“团队作战”的特征,鼓励各小组进行“流沙河的 《理想》 朗诵比赛”,小组成员在准备朗诵比赛的过程中通过协作、交流,容易形成集体共鸣,从情感上认同个人理想与时代、与社会理想息息相关。而针对美术生、独奏乐器的音乐生等更愿意独立思考的学习特性,鼓励团队成员完成“探讨‘讲远大理想太空,还是讲实惠为好,我的理想就是找个好工作’对不对”的主题汇报,鼓励团队以主题演讲、主题辩论、街头调查等多种形式,最终在课堂上呈现本团队的思辨结果。让这类专业特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和深入观察的空间,又有团队协作的体会,从而更理性地正确看待个人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促进学生“意义建构”是团队活动教学的升华。“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认知建构。在思政课中采用团队活动教学法,更有利于艺术院校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继续建构非结构性知识,特别是让一些抽象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走向具体的、互通的知识体系。[5]在帮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思政理论入脑入心,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教学达到“意义建构”是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最直接体现和最根本的目标。在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自学自讲大赛”“微课比赛”等团队活动。在讲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专题,组织各团队选择精神谱系中的内容作为微课主题,通过集体搜集讲课素材、探寻讲课方法,在协作和对话中完成微课准备工作,团队成员在备课过程中加深理解,在课堂上小组成员可派代表将知识逻辑清楚且熟练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协作能力有待提升,协作意识有待培养。大部分学生(76.48%)认为团队中存在成员“摸鱼”或者“搭便车”的现象。而涉及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有21.33%的同学不太愿意与组员共享。这些现象容易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影响团队的效率。产生这样行为的原因,有67.32%的同学认为是“不想成团,不想参与团队协作”,53.24%的同学认为“自己协作能力不足,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团队中干些什么”。由此可见,艺术院校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协作意识的提升至关重要。要让团队“动”起来,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应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3点入手:一是调整成绩评价体系,即有意识的区分个人与团队的成绩以减少“搭便车”和“摸鱼”的现象;二是帮助团队树立明确的团队目标,减少团队成员间的非必要竞争;三是调动成员间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信息共享的良性团队环境。

2.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意识有待增强。经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各小组成员自评团队创新能力强的仅占20.19%。如,团队展示的形式、内容甚至表达方式都有高度雷同的现象,与艺术专业相结合的程度也低于预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成员为了维持和谐,主动创新不够;二是成员自身创新能力有限;三是成员缺乏创新的意识;四是团队成员构成不够多样性、太单一等。由此可见,造成思政课中团队成员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和学情来分析,鼓励不同艺术专业、不同专业性质的同学组队,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多鼓励、多引导,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辅助达成高效的知识建构。

3.知识习得效率不高,意义建构需要引导。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各团队的同学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再是被动接受,更多的是通过意义建构自主习得。经调查,30.08%的同学发现通过团队活动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也有34.16%的同学表示,团队活动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时间一长就忘记了,而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记得时间更久。由此可见,团队活动教学法是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知识习得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思政课中抽象的知识点,但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仍需要全面的过程。因此,在团队活动教学法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师布置团队任务时,应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做到艺学融合,实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在指导学生时,应对具体任务、出现的问题、成果、效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做到全过程监督和管理。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建构主义协作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团结协作成功易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协作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协作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