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村庄规划优化模式及实现路径探讨

2022-04-05游文星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实现路径新常态

游文星

【摘要】现代化改造建设的主要目标与方向是由城市朝着农村地区进行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能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对农村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根据人文环境做好乡村地区建设,以此将农村与城市之间所具有的贫富差距不断缩小。针对农村地区人文建设发展服务体系构建,应当以村庄规划作为核心重点内容,不断完善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论文针对新常态下村庄规划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实现路径详细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村庄规划;优化模式;实现路径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5.049

引言:

乡村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基于此,应不断提高乡村地区经济、人文建设,促进我国整体发展,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庄规划与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体系,同时针对此体系也详细建设了相应政策。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基于此,更应不断优化、完善当前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增长动力,加快村庄规划,充分重视村庄发展,更好实现村庄规划的相应对策。

1、村庄规划及当前特点

1.1村庄规划的“无规划”

目前,进行村庄规划工作中,通常情况下,所应用的主流规划模式主要是根据自上而下的规划方式进行,并且利用一种发展蓝图表达规划发展重要思想,此种规划方式利于城市地区高效发展[1]。但对农村地区规划,并不能有效適用其中。在制定村庄规划方案过程中,无法根据农村地区实际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此问题同样是目前村庄规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关注村庄规划情况,更好地解决村庄规划中的各项情况,另外,在对村庄规划过程中,应根据控制强度进行分类,促进主体内容,提升规划工作效率与质量。

1.1.2与城市规划的简单等同

村庄规划看待乡村问题的方式仍然是一分为二。要知道乡村是一个混沌未开、各种社会、经济、空间要素高度混合的系统。用脱胎于现代功能主义城市的分区思想管控乡村发展,实际上是对乡村的彻底改造而不是有机继承和延续。乡村的社会特质和空间特征连同价值将在这种改造中丧失殆尽,从而沦为缩微版的城市住区。

1.2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设计

在开展村庄规划过程中,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的设计规划十分重要,但因当前大多村庄地区在设计规划时缺少对相关内容的设计经验,所掌握的经验也只是来源于城市,以城市作为标准进行,从而降低适应性与可行性,基于此在对村庄进行具体建设规划时,为实现规划中的全部内容仍然具有一定难度。

1.3对乡村的价值判断

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前期阶段,应合理判断对区域乡村改造经济价值,但由于大多数在实际判断后的结果通常都是经济落后、空间混乱,需要改造,只是流于形式地对乡村地区价值进行相应判断,站在客观经济层面上做出相应分析,对乡村所具有的特点、属性等方面判断较为忽略,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人居环境持续发展价值[2]。此问题也是目前开展村庄规划工作中重要冲突矛盾因素之一。一旦规划设计人员在判断错误的情况下设计村庄规划方案,就会导致无法满足乡村地区主要发展需求,对乡村地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乡村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所做的综合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乡村规划具有综合性、社区性、实用性与地域性。

2、村庄规划重点内容剖析

2.1对人文社会解读

(1)社会关系与结构

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内聚性决定了血缘和地域作为人们最为主要的社会关联,但随着社会变革的发生,乡村的社会关系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外围高度利益化与内核高度情感化的状态。外围指由地缘、姻缘、业缘形成的非亲密关系系统,内核指由夫妻、子女、兄弟姐妹组成的亲密关系系统。

(2)人口流动与就业

农村人口流动是农民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融入城市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人口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保证、经济增长提升等起到积极作用,对流动人口管理、社会保障服务和城镇规划建设等多方面产生了较大的促进。就业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同时,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可以通过提高村庄吸引力减缓青壮年外流趋势,促使人口年龄结构更加稳定。

2.1.1人文素质与科技一体化

对乡村农民进行新时代知识教育,以现代化人文精神教育为主强化农村人民创新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等,从而不断加强农民的高素质、高素养,对农业新成果能快速接纳与吸收,适应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并为农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技术手段,加强促进农民环保意识与整体素质,实现人文素养与科技一体化目标。

2.1.2乡村管理模式

构建村民自治乡村管理模式:村民自治主要是指农民进行自我教育、服务的一个流程,是提升乡村管理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农村良好建设、法治环境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农民自治机制完善与优化更好地确保乡村持续稳定发展。

2.1.3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对城镇地区,而对农村区域相对较为薄弱,但由于农民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无论是资金收入还是各方面都面临一定风险[3]。基于此,应不断优化、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通过对相关制度进行立法,强调法律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农村区域能稳定发展。

2.1.4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随着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商业化气息浓重、人口不断增加等多种因素对村庄历史文物记录创城造成一定影响[4]。当前,村庄所具有的特征为寻常化、无序化,甚至都是在文化辐射带动下使村庄历史文化不停沉淀,使乡村所具有的风土人情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深入挖掘乡村潜在价值、资源优势和环境现状后,根据乡村风貌、田园风光等结合村民生活习俗,提升村庄品质,发展文化强村。9AD4D60A-5422-4593-85AF-B82A4E2257F3

2.1.5保护乡村特色风貌

村庄规划要突出乡村的人文特色,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从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建筑布局、人文分布入手,将乡村风貌细分为多个构成元素,例如:农田、街道、湖泊、森林、山地、住宅、文化活动场所等,以此来保护乡村独特的山水格局、建筑风格、传统民俗、人文特色等。同时,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挖掘乡村优势与环境优势,结合村民的传统生活习俗,打造出原汁原味的村庄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2.2对于产业的引导与规划

2.2.1产业发展引导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调整乡村产业结构的有力推动,通过培育更多绿色食品和种植业,通过采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水灌溉等多种农业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转变[5]。从传统型更换为当前现代化的技术发展,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农业创新化、现代化。提高农产品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减少农民劳动强度与劳动压力,节约消耗,促进生态环境平衡,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手段,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提供具有安全性的绿色材料,为村民与村庄建立和谐、美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2.2.2产业发展规划

在规划产业发展时,需结合乡村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及区域协调情况,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际发展进行良好规划,不断扩宽产业内涵,将空间整合不断扩大,带动效应发展[6]。一产增效:在机械化生产与智慧化管理下,确保农业基础坚实可靠,加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提升农民整体收入。二产转型: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相关需求,对落后的工业企业进行淘汰制,通过一产、三产相结合,对二产功能进行转变,从而将其改造为能满足农业的配套产业,将一产业链纳入其中。三产拓展:以村庄条件拓展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主,不断落实农村养老、农村旅游产业可行性操作。

2.2.3旅游休闲规划

乡村旅游主要是指通过采用农业、乡村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构成休闲、观光、体验等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类型,有效结合一产和三产资源。针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配套设备齐全,具备旅游发展潜力的乡村,建立完善旅游休闲规划体系。

2.2.4对于生态环境的设计与控制

1)乡村风貌保护及设计

从整体对乡村山水格局、街巷景观、建筑样式、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则需从三方面入手:(1)加强对传统文化和整体空间格局保护与优化;(2)统筹乡村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情,打造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景象文化,始终维持当地独特的风俗和文化,使人民充满活力和激情;(3)全面提升当地环境品质,实现地域景观多样化和特色化,在原有独特魅力的风景上进行创造和开发,唯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将乡村风貌构成要素分成独特文化和个性文化两种。例如:农田、街巷、水域、文化活动场所等,同时结合当地不同区域风貌特征开展景观意向组织活动。

2)建筑风貌保护及设计

按照村庄整体空间结构、现有建筑及整体风貌等多项情况,对村落进行建设。通过四种分类设计进行:(1)保护性修复:对具有较高历史建筑艺术价值,显著的风貌特色、具有人文价值突出的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7]。(2)整治性设计:对当前显著现状特征进行保持,对建筑和环境间所具有的联系进行妥善处理,根据环保、节能相关理念,将农村生态优势尽量保持,通过推广重视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节能方法。(3)拆除:针对市区历史特征的建筑,且常年未进行修缮,对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建筑可以拆除。(4)新建:按照村民生活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新建建筑设计时要与乡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协调性。

3)生态空间控制

对地域特色进行充分挖掘与维护,始终遵循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切实保护自然环境,以基本农田作为乡村规划基础,明确生态廊道,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对村庄内部自留地与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加强对生态林、果林种植,从而更好地提升村庄生态效应,为村民打造舒适、良好人居环境,共同创建生态家园。

3、村庄规划的优化模式及实现对策

3.1适合村庄的规划体系

村庄规划从各方面、各角度来说与城市规划有较大差异性。因此,对村庄规划工作应具有针对性,根据村庄实际需求与发展进行设计,不能将城市规划相关方案强行执行在村庄规划中,否则会对村庄未来发展与建设造成破坏,不利于村庄建设工作[8]。在设计规划村庄过程中,可将城市设计理论设定为参照标准,针对村庄基础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对城市设计理念进行适当改变,选择性利用,对于村庄当前状态与发展情况不合理、不相符部分可进行修改,最后构建为本土化设计规划,将村庄设计重点与核心进行提取,从而确保村庄规划合理性与实用性。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的村庄规划。

3.2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在对村庄进行实际规划过程中,无论哪一个规划环节与流程都应当切实强调当地民众参与性,加强重视民众意见与建议,使民众都能积极参与到村庄整体规划过程中[9]。在规划前,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民众对村庄规划的实际需求,对于民众所提出的建议要广泛听取、合理采纳并列入规划方案中。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内容,以此加强凸显出村庄规划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为村庄规划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促进规划、改造工作的順利开展。

3.3合理的村庄用地分类

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工作时,对村庄土地应当进行区分,分别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但由于各种因素,全国范围内在对村庄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对土地划分性质进行分类的情况较少,即便部分区域对村庄规划进行了土地分类,非建设用地所划分的类型也仅仅包括水域,而并没有提及田、路、山、林等方面[10]。为了能够在具体规划中将农村地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更好地展现出来,对非建设用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设计规划方案中,应当明确标注对非建设用地的相关类型。9AD4D60A-5422-4593-85AF-B82A4E2257F3

3.4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

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更好地服务,其设计服务体系应当主要在村庄规划设计中体现[11]。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工作时,應明确强调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更好地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村庄规划设计为其目标提供更好的动力,合理改造乡村地区的人文居住环境。基于此,在整体规划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生活、生态以及生产方面,将其作为规划改造的重点内容。生活主要是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标准,而生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满足村民的发展、生活需求。生产是为了能够加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在乡村规划的具体方案中,必须确保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性与关联性,通过构建形成一套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实现村庄规划的重要目标。

3.5弹性的规划设计

在对村庄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构建村庄多元化、多样性、自主性、长期性、变化性的重要发展状态,并且通过村庄建设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如果采用城市的设计手法,在具体规划中自上而下的进行,会适得其反,导致无法实施、开展。为了能够满足村庄各个时期、各个强度的规划情况,应当对规划设计进行弹性要求,对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划分强度,良好地进行控制,并将强度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控制性、实时性以及导引性,从而在具体指导中能够促进相应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乡村当前的独特性,充分发挥村庄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发挥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质,更好地挖掘乡村地区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研究乡村规划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村庄规划的重要意义,在新常态下,优化村庄规划模式,促进村庄的日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悦忻,高阳,刘路路,等.“以人为本”的村庄规划理念探索及其实践——以北京市大兴区朱脑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0):18-27,68.

[2]熊耀平,刘星光,岳宏坤,等.”三生空间”视角下生态敏感区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崇左市大新县上利村为例[J].规划师,2021(16):53-57.

[3]王雪琪,高飞,李路平,等.活态传承理念下风景旅游城市近郊村庄规划探索——以桂林漓东近郊村庄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z1):106-111.

[4]陈东东.基于GIS的村庄规划编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建筑,2021,47(15):197-198.

[5]华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探讨[J].城乡规划,2021(1):69-81.

[6]欧阳雪梅.浅析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21,18(1):73-79.

[7]王小玲.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究[J].建筑·建材·装饰,2021(10):99-100.

[8]陈云利.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与生态修复策略探讨[J].黑龙江粮食,2021(8):56-57.

[9]张冠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娄底市会仙村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21(15):46-47,49.

[10]左秀堂,杜金泽,吕明亮,等.陇中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探索——以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试点村庄规划为例[J].甘肃农业,2021(2):90-93.[13]曹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J].价值工程,2021,40(9):33-34.

[11]彭智谋,柳肃,刘永祚.基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及民居改造以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田村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1(7):124-127.9AD4D60A-5422-4593-85AF-B82A4E2257F3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实现路径新常态
减量规划视角下衰落型村庄发展策略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基于微循环模式的村庄规划研究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