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应关注能力的培养

2022-04-03王杰航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射线线段直线

王杰航

不久前笔者接到省数学学科教研基地的上课任务,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线段、射线、直线”(以下简称“线段、射线、直线”),上课地点:异地。

一、备课过程引发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广州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标题是“直线、射线、线段”,北师大版的标题是“线段、射线、直线”。两个版本的同一内容都在七年级上册,但为什么两个版本的数学名词顺序完全相反?“直线、射线、线段”与“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不同,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的教材在这内容上设计思路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可以引发我们对教学的思考。人教版是从直线的基本事实出发,然后到射线,再到线段,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及三种线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也说明人教版很关注数学本身的逻辑体系。而北师大版向来比较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为线段的形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很容易接纳,所以教材安排从线段出发开始学习,然后到射线,再到直线,这个过程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体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演变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到直线出现后,再学习它的基本事实。

第二个问题:小学学过线段、射线、直线的科学表示吗?查阅了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6页,从生活实例、数学图形、数学语言、科学表示四个方面,通过一整页的表格对比的方式给出了描述,小学已经学了线段AB、射线OA、直线AB、线段l、直线l的科学表示。

第三个问题:小学已经学过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初中教材再次呈现,不同点在哪里?通过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很快有了答案。第二学段课程标准写道: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第三学段课程标准要求是: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在北师大版该部分内容的章起始阅读中,要求“会用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也就是说,虽然小学阶段学过线段、射线、直线,但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中学的要求提升一个档次,是“理解”“会”。从课堂教学上看,要求比小学高了,要能够在比较抽象的情境中,比较熟练地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科学表示及其综合运用。

第四个问题:这节章起始课怎么上?我思考从数学阅读开始,先指导学生阅读章引言和章起始图,章引言第一段话写道:丰富的图形世界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构成的,观察图片,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除了图中的情形外,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章起始图的这一段话,要学生观察章起始图中的“平面图形”,章起始图中,有直线形的公路、圆形的钟、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农田、三角形的运动场、扇形的窗户等,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五个问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数学教材阅读是数学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据章引言的内容和近期课堂改革话题,定位为指导学生“领会段落大意,理解关键词组”。

第六个问题:课堂中学生的练习定位于怎样的水平合适?因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线段、射线、直线的科学表示,考虑到异地教学所教的学生数学能力比较强,再重复一遍完全没有必要,但适当回顾是必需的,所以练习宜定位于从“了解”水平起步,引导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水平。要有少量的复习小学知识的题目,多数题目要体现出比小学的难度高一个等级。

二、章起始课的界定、认识误区与意义

现行数学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整体—部分—整体”,所以在每个单元开始时设置了章起始内容,呈现方式有章前图、章引言、章前问题或者本章内容概述等。章起始课的形式丰富多彩,從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章起始课也称章头课,教学上要处理好章引言和章前图(也称章头图),章引言仅仅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简介”,类似于导游在引导游客进入景区前的简介,而不是对本章内容的全面学习,因此章起始课教学要把握好“度”。章起始课一般不需过分追究知识的具体细节,而应该让学生弄清楚本章的内容框架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本章数学概念产生、发展的基本过程,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模式,提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章起始课的内容通常包含每一章所呈现的章前图和章引言,章前图可以引导学生“预览”本章的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章引言一般是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出现,它向学生“预告”学习本章需要达到的要求,为教师提供一个方向;还包含了学习目标,明确给出了学生学习本章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这几点目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章起始课的教学往往未被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安排紧、注重课堂与考试对接,一些教师忽视章起始课育人作用,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其主要表现有:一是误认为章起始课可有可无,章引言可教可不教,不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误操作为新课开始时直接讲授,忽略知识的生长过程,开门见山地立刻进入数学题练习甚至“中考链接”且美名“高效”;三是没有认识到章引言中数学思想渗透、情感价值观培养等育人功能,直接将章起始课的内容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学生若干要点,对全章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研究策略“有意躲避”,只依配套练习册按部就班,导致学生长期未能从更高的视角去体验知识的学习、归纳、整理,对知识内在逻辑顺序、研究方法和策略缺乏感知,失去了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主动思考的绝佳机会。

通常章起始课的任务,一是经历本章知识的生成与建构过程,整体把握知识间的逻辑结构;二是了解一些自然生成的数学对象和基本概念;三是体会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教学策略层面,章起始课的目标比较“大”,但入口宜“小”,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清章起始课和已学知识、新知识的关系。上好章起始课一定要认真研究章引言和章前图,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前结构知识(SOLO分类),研究学生之前相关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基础,寻求教师课堂行为与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讲清楚起始概念,渗透思想方法。

第一,为克服教学实践中对章起始课一带而过、弃之不讲等少数偏差现象,着眼于学生数学的生长体验,中小学数学衔接的体验,数学阅读的体验。

第二,努力尝试实现教材章引言、章前图的预期效果。

第三,在教学各环节中,以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为主线,结合章引言和概念形成进行教学。

三、章起始课要重视能力培养的过程

第一,能力培养的抓手是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一课,属于新授概念课。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此节内容已有初步认识,即学生已经有了这一节课内容的前结构知识,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射线、直线现象也有一定的经验,有了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了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思维已具备了一定的符号感,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控制过度拔高的要求,关注学习过程。

七年级学生的前结构知识,使得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一节课的内容缺乏紧迫感,“我都会”的误判有可能发生,是这节课的难点。

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从“了解”水平顺利提升到“理解”水平,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性质的实际应用;会制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典型例题及其变式,层层递进地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略高于了解水平的数学问题,是教学过程必须做好的细节。

第二,本节教学设计目录如下。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三)问题诊断分析

(四)教学策略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学会阅读,回忆引入

(1)章前图阅读指导

(2)四年级上册教材阅读指导

(3)七年级上册教材阅读指导

练习:口答题组

(4)巧记三种线的特点

练习:判断题组

2. 理解点线位置关系

练习:作图题组

3. 理解直线基本性质

练习:小老鼠偷油吃問题

练习:简答题

4. 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练习:判断题组

5. 数学欣赏,美丽图案

6. 观看洋葱,加深理解

7. 课堂小结,学会归纳

练习:填空题组

阅读拓展: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吗?

8. 巩固练习,打好基础

第三,关于拓展。

1. 补充点线关系。补充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

2. 阅读拓展说明。其中设置“阅读拓展: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吗”的目的,是因为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没有“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的内容,但人教版数学教材有,考虑到学生到初三综合练习阶段,一定会遇到以这种方法表示的射线,所以作为拓展阅读提及,并说明现阶段要严格依据课本要求去表达,到初三总复习阶段才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

3. 练习拓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小学打下的基础和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既有单一结构的作图题,也有多维结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落实由“了解”提升到“理解”的意图。

总之,各个环节、活动、评价等都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初中章起始课,应建立在数学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回忆已有的前结构知识,也要关注新概念的生成,更要重视通过多维结构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射线线段直线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