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问题及其对策

2022-04-03周晓文刘晓甜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惩罚校长

周晓文 刘晓甜

校长职业化指的是通过职业训练,使校长不断提升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并遵守职业规范等。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仅一字之差,加上“化”后,校长职业便发生了变化。“化”是区别校长职业与校长职业化的关键。校长职业单纯地指“校长这个职业”,而校长职业化则体现出校长在本职工作上的专业性、可靠性。

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是校长职业化特征。为提升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水平,增强中学校长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可以从增强校长职业意识,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长岗位培训教育等角度推进工作,促进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一、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的问题

1. 职业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校长的职业意识并不强,比如较少从师生、家长的角度谋划工作,导致工作与师生、家长的需求割裂,不利于提高师生、家长对校长工作的满意度。另外,一些校长的责任意识欠缺,难以很好地承担责任。校长应增强职业意识,高效践行工作任务,提高校园建设水平。

2. 校长考核评价体系简单

通过建立健全校长考核评价体系,便于规范校长行为,保证校长落实工作。从目前现状来看,校长考核评价体系简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目前,主要从职业道德、教育管理能力、学生发展水平等角度构建考核评价内容。虽然将这些作为考核评价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校长行为,调动校长工作积极性,但是考核评价内容并不全面,并且重复性的项目多。所以,考核评价内容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研究发现,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先会组建考核评价团队,再根据考核评价内容开展工作,最后形成校长考核评价结果。对于校长来讲,只是需要接受他们对自身的考核评价即可。而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并不利于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可靠性。

缺乏制定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是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制定奖励与惩罚机制,即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校长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如果缺少完善的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就难以激发校长参与工作的热情。

3. 校长专业水平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一名管理学校教师、学生、职工等的校长需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否则就不容易提升学校建设水平,制约教职工与学生发展。不过,当前部分校长的专业水平能力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有的校长多依据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以及管理规范落实学校管理任务,缺乏从学校发展现状、教职工以及学生的角度创新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发展。二是公关能力欠缺。校长需要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与政府、企业、教师、家长等进行联系,以此得到各方支持。但是有的校长公关能力弱,他们在与以上主体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冲突,这无疑会影响自身工作的顺利推进,也不利于凝聚学校发展建设力量。三是科研管理能力不高。教师除了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形成有质量的科研成果。校長则需要加强科研管理,督促以及规范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过,校长对科研管理方法、手段的研究不足,导致在推进科研管理工作时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1]。

二、中学校长职业化发展的对策

1. 增强校长职业意识

校长需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全身心投入校园管理工作之中。从服务意识的角度分析,校长需要从师生、家长的角度树立服务意识,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家长。在服务学生方面,校长需将学生作为主体,侧重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管理工作,并合理地推进管理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利于满足自己的锻炼需求”。这时,校长就需开展调查活动,清楚掌握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同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然后,校长可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财务状态,制定体育基础设施采购方案,进而推进采购工作,从而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在服务教师方面,校长要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需求及对教育、管理等工作的看法。随后,校长就可根据教师的需求及其对教育、管理的评价,改进工作。在服务家长方面,校长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保证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校长要鼓励家长在家校平台上提出教育、管理建议,以此共同助力孩子成长与发展。从责任意识的角度分析,校长需清楚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校长可以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

2. 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有必要完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制定科学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便于提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水平。

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强化考核评价效果。除了从职业道德、教育管理能力、学生发展水平等角度构建考核评价内容之外,还需要从廉洁程度、教职工发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与其他学校的发展距离等角度不断地完善考核评价内容,从而全面地对校长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时,需要根据考核评价内容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以此高效地推进考核评价工作。

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保证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水平。可把自上而下考核评价法、同行考核评价法、自下而上考核评价法、校长自我考核评价法纳入考核评价制度中。自上而下考核评价法:专家考核评价与专业督导员考核评价需加入考核评价工作中,对校长和考核评价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同行考核评价法:邀请其他学校素养高、能力强、道德好的校长参与考核评价工作。自下而上考核评价法:采取上级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考核评价工作。校长自我考核评价法:让校长成为考核评价的主体,让其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表现做出考核评价。也就是说,除了考核评价主体需要对校长进行考核评价之外,还需要运用其他考核评价方式对校长进行考核评价[3]。通过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考核评价质量。因此,更需推进以上考核评价法以及制度建设工作。

制定科学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确保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制定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时,需要根据考核结果,明确具体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其中,可以将表彰、发放奖金等作为奖励项目。另外,可以将扣除年终奖、批评教育等作为惩罚项目。在做好考核评价奖励与惩罚机制建设后,就需要执行机制,即对校长进行奖励或者惩罚。采用奖励的手段有助于激励校长推进工作,而采用惩罚的手段有助于确保校长主动反思工作,发现工作问题,从而积极地调整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3. 加强校长的培训教育

培训对于提高校长专业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需注重校长的职业化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

入职培训。职前培训即在校长入职前开展的培训活动。校长是一个社会职业,与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同。一般而言,校长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为确保校长能更好地发挥其决策和管理作用,需要在校长入职前对其进行职业态度、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培训,增强校长专业能力。其中,需要围绕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构建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帮助校长掌握工作技巧。同时,要将新的教育教学政策融入培训内容之中,确保校长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教育教学新政策。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即在校长入职后开展的培训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校长专业能力,有必要开展在职培训教育。首先,确定在职教育培训内容。了解校长工作现状,清楚校长工作能力的欠缺之处,进而寻找与之相关的培训内容,从而保证校长补足工作短板。比如,针对校长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公关能力欠缺、科研管理能力不高的问题,就需要搜集相关教育素材,并多用案例呈现教育内容,深化校长对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需要将与领导能力相关的教育素材作为培训内容。其次,开展在职教育培训活动。組建优秀的培训人员队伍,保证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在日常生活中,培训教育教师需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增强校长职业化教育能力,以更好地进行培训教育工作。在培训教育时,培训教育教师有必要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育法、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开展工作,提高校长参与培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保障校长收获丰富的知识,增强校长管理能力。最后,检验培训教育效果。制定培训教育方案,明确培训教育计划,定期对校长进行培训并检验校长学习效果。随后,就需要根据结果,优化培训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培训教育水平。

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是促进校长职业化,提高校长专业能力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助力校长成长与发展,保证校长从容不迫地应对工作,提高学校发展水平,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促进学校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家长,校长需要探寻职业化发展之路,沿着职业化发展之路前进,不断地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不负家长的重托,不负社会的期许。

参考文献:

[1]于颖,杨琳,甫玉龙.“双一流”背景下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问题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4):12-17.

[2]贺建清. 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基于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03):65-74.

[3]李佳宁,昝飞,江琴娣. 来自特殊教育名校长的职业成长感悟:价值观、专业化、学习与创新[J]. 现代特殊教育,2020(03):4-7.

猜你喜欢

职业化惩罚校长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惩罚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真正的惩罚等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