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课堂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22-04-03蔡超英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动热量检测

蔡超英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倡导生动教育,以课堂改革作为切入点,通过打造生动课堂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自觉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本文基于生动教育理念,以人教版《海—气相互作用》第一课时“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为例,对生动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打造生动课堂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选出课堂展示的小组代表。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生动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主要包括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总结、课堂检测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及转承新课。

一、《后天》电影情境导入,增加课堂趣味

生动课堂的第一步是导入的设计,合适而又有吸引力的科幻电影素材既丰富了课堂元素,又能提高学生兴趣,让课堂在一开始便生动起来。教师先介绍海气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引出电影《后天》中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时代的理论:“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说到气候我们都知道地球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但也有气象学家提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地球进入冰川时代,并且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一部电影里。”然后播放电影剪辑片段,再提问:全球变暖为何会导致冰川时代?有何理论依据?

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在本节导学案中,根据重难点设计了四组“问题导学”问题链,包括“海—气水分交换过程”“海—气热量交换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全球水量平衡—了解水平衡原理”,分别让四位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讲解。为了方便操作和展示,教师提前把展示成果用手机拍下并放到屏幕上或直接放入课件。

小组代表展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学生转变学习角色当小老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生动课堂模式中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合作中学习,探究中学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在这次课堂展示实践中,小组代表也赢得了其他学生的热烈掌声认可,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在每位小组代表展示结束后,可以先让其他小组对其进行点评,发表不同意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在互教互讲互评中,学生快速使用、高效吸收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课堂举例和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马上应用”,因此,为达到高效课堂中的效果,在每个小组展示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应配以相关的举例和练习来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在高效的同时体现生动,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及练习的模式极为重要。

在案例的选择中,可以柴火对热量的传递为例区分辐射、传导和对流这几种热量传递方式;学习了潜热是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这个知识点后,可以举例:风暴就是大型的自然热机,能够将巨大的潜热转化成风的动能;在学习海气相互作用维持了全球热量平衡这个知识点后,可以北大西洋暖流对北欧和西欧的热量传输为例:有数据统计,每年北大西洋暖流向西欧与北欧每千米海岸输送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这些案例的讲解,既贴近生活,增长见识,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较为枯燥难懂的原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更具趣味。

课堂检测环节,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的练习部分选取典型题目,以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在本节课中选取了三个题组作为课堂检测环节,分别是以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海—气水热交换的影响因素,以2017年全国1卷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内流区的水平衡,以2017年广州一模改编试题从气—冰—海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北极海冰大幅减少形成的“放大效应”的作用过程。

生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检测环节要打破以往的学生做题、教师提问、教师讲解的模式。课堂检测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给适当时间学生独立做题,真正检测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初步在小组内部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提升;三是请小组代表上台讲题,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转变角色,提升自我。这种模式不仅是生动课堂的体现,同时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讲给别人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听得懂不代表真的懂,能够给他人讲明白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四、课堂小结及转承新课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通过在课堂中不断完善的知识框架图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加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如下图。

教师结合板书,再次总结提示:“海—气相互作用以水热交换最为突出,不同地区水热交换的差异形成了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并驱动水热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了全球的热量平衡,这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般表现,也是其重要意义体现。”由于第二课时的内容是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案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可以在此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转承:“然而当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的时候,就會引发局部区域水热失衡,电影《后天》的结局就是一个极端案例。在现实中,海水温度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例如近段时间频繁被媒体提及的拉尼娜现象,与之相反的叫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区域及我国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完成这一节的课后练习并预习新课。”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结尾,其新颖和生动之处在于承上启下,联系本节内容,与课前导入情境呼应,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更好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也使生动教育最终达到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生动热量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
用皮肤热量发电
剧烈运动的热量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热量计算知多少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