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理”与“提气”:高中思政课中加强党史教育的策略

2022-04-03叶旺辉蔡银旋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讲理党史思政

叶旺辉 蔡银旋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史是铸魂育人最好的教科书之一,要培养能扛鼎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学校应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党史教育。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科学理性地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做到“讲理”与“提气”有机统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讲好党史故事,明白道理,弘扬正气

开展党史教育,教师必须讲好党史故事。和理论相比较,故事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更容易让人理解接受;故事是传播道理的重要载体,讲故事能使其中蕴含的道理传播起来更便捷、高效。所以,讲好党史故事理应成为学习党史,进行主流价值宣传的主要方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发展到壮大,有许多故事,这些革命故事、创业故事、改革故事都值得学习和宣传。近年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等单位联合策划的《党史故事100讲》系列讲座,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建党100周年来的典型事例、人物事迹进行了精彩展示。这些党史故事深入浅出,既让人民群众学习了党的艰苦奋斗史,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既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思政课教师要抓住青少年阶段这一“拔苗育穗期”,开展党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党史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其中,明理是基础。党史学习中要明什么理,怎样明理?讲好党史故事应该是教育学生明理的最有效方式,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党史教育。

在高中思政课教材中,许多内容和道理可以用具体的党史故事去诠释,如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在落实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渡江战役中的小船工”“两个务必,进京赶考”等故事,将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诠释到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实现传播学科知识和弘扬主流价值的统一。小故事背后往往包含着大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讲好党史“小”故事,就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道理,提升学生的正能量,让他们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二、研究学科知识,参透学理,充盈底气

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融会贯通,教师要提升理论修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帮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结论;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真理的力量熏陶学生,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政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党史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才能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新教材必修1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用叙事的方式再现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宏大历史进程,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感性表达。作为重在说学理的思政课而言,仅有激情飞跃的感性表达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鞭辟入里的学理性分析。教师在上课时,可通过层层设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学理性思考,如: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进行了哪些具体的抗争?结果如何?②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③如何评价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进程的积极影响?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于水火,夺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⑤试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基于真实世界,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启发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上述问题的设计就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法、演绎、归纳法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处理和再加工,引导学生构建起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新体系,从而达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必然的价值认同。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理性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对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坚定他们对共产领导、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和底气,引导他们做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立足社会实践,感悟真理,激昂朝气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政课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启发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和感悟真理的力量,并对学科教学提出了建设“活动型课堂”的要求。在开展学习党史教育时,思政课教师要突出实践性,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增强党史教育的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是最实用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任务和目标驱动,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时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的兴趣。在开展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选择实践的任务和目标要坚持适中性原则,任务太轻、目标太低和任務太重、目标太高都不利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

新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党史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校相继开展了学习党史教育实践,如何将教材内容与学习党史实践融合起来,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深刻呢?组织者可采用以竞赛带动实践的形式,通过构建活动型课堂开展教育。

例如,我校思政科组在开展党史教育时设计了一项讲述东莞党史比赛活动,要求参赛选手立足东莞实际,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实事求是讲好一则关于东莞革命和发展历程中的党史故事,并录制一则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上交。组织者根据上交作品的情况评出相应的奖项,记入学生的学年社会实践档案。这项比赛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比赛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设计,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增强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学习党史教育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有一小组,通过实地考察东江纵队教育基地、参观东莞市历史博物馆、采访东江纵队王作尧将军的后人,积累和整理了大量历史素材,录制了《学习东莞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地方党史故事视频。作品以丰富的史实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东莞党支部、东江纵队的革命奋斗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共产党艰苦的奋斗历程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鼓励参与学习党史的社会实践,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朝气与活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自觉转化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四、学习英雄模范,赓传薪火,汇聚人气

伟大的事业需要奋斗者,高尚的精神需要继承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征程中,出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如方志敏、杨根思、钱学森、张桂梅等。他们有的坚持真理,不畏牺牲;有的驱除外辱,保家卫国;有的钻研业务,科学攻关;有的甘于人梯,乐于奉献。英雄楷模身上汇聚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品质,必须在青少年一代身上得到赓续。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有着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学习他们的光辉事迹、高尚人格、奉献精神、家国情怀,可以在全社会中营造热爱祖国、尊重劳动、乐于奉献的文化氛围,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魂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聚拢人气、汇聚人心。

在学生中开展学习英雄模范活动不仅意义深远,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和学习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的抓手,学习英雄模范人物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收看英雄模范人物纪录片,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核潜航之父黄旭华的科学报国之路》采访纪录;组织学生开展讲述英雄故事的比赛,如组织学生学习和讲述“七一”奖章获得者背后的故事;组织手抄报比赛宣传英雄模范,如组织学生开展“致敬白衣卫士,学习抗疫英雄”的手抄报活动;还可以邀请英雄模范人物进入校园、走访英雄人物,体验英雄模范人物的日常工作等方式,学习和宣传英雄模范。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鼓励学生传承英雄人物优秀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培养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党史,让青年学生懂得中国的过去,也学习掌握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可以引导青年继承宝贵的革命遗产,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前进的方向。在课程教学中,思政课教师把党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到底”的精神动力。

注:本文系东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专项课题“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ZKT2020-03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讲理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讲理的人
“爱不需要讲理”是什么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