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2022-04-03侯海涛

新农民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侯海涛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农村地区主动调整自身的发展以及运作模式,积极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工艺、新手段,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有效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保障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真正提升整体的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充分彰显农业经济的基础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然后阐述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足,最后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浪费,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需借助先进生产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进而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农业技术,共同进行生态与环境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1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

众所周知,将农村经济管理视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视乡村经济管理创新,对促进农业发展经济非常有利。近年来,农村振兴战略落实后,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种情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注重创业创新,达到增加农民经济利益的效果。一般而言,在农业发展阶段,应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要把具體的经济发展作为有效地标准,并要根据准确的市场研究结果来判断。与此同时,要发挥相关政策的支持作用,为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动力,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与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实际上,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引入环保、绿色的思想和理念,实现有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可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事实上,从环保概念的角度来看,通过反映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绿色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在保证生态环境和人相容的同时,紧密结合特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特点,使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生态农业发展观。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2.1 发展生态农业能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农业主要是将物质进行再次循环利用、能量多层次利用和加工进行的农作物生产,将农业生产的废品进行再次加工进而使其转化成清洁能源,常见的农业生产废品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等等,将农业废品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进而使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还能降低农民投入的成本,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2.2 发展生态农业能有效改善乡村环境

生态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还是当前我国农业的核心与支柱,决定着乡村振兴策略能否成功实施。相比于石油,发展生态农业能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影响,此外,还能带动能源创新,使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等产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

3 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足

3.1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业种植人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种植人员对农业生态的意识缺少基本的认知与重视,且当前我国的种植模式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年轻人通常选择外出工作或学习,很少有人能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而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而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当前从事农业种植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不仅受“短、平、快”农业技术及传统种植思想的影响较深,还很难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在思想观念转变上很难取得成效,也不愿向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而导致我国生态农业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3.2 生态农业技术科普范围较狭窄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倾向于加工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教育产业以及金融业等等,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与重视度不足,进而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是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从当前情况来看,不论是农业技术还是农民的知识水平,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不仅如此,当前我国的农业生态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与试验田上,对农民的推广范围较为狭窄。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还只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生物技术的应用还相对不足。与提高肥力、机械大面积种植的技术生产方式相比,生物技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退化等问题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有效减少当地农业污染,尽量减少对当地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不应只重视化肥和机械种植等方面,还应加强生态农业的推广,进而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

3.3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生态农业试验田在进行种植时,因技术人员的监督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将试验田规划到农民手中进行种植时,因缺少专业的指导与监督,试验田的种植技术很难维持。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的学习能力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新型的种植技巧迅速的掌握。因此,专业的技术人员是否配备充足与生态农业维持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仅仅是将农业技术传达给农民,还应根据各地不同的种植条件、土壤肥力、气候等因素对种植方案及技术进行不断调整,将内蒙古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融入考虑范围内,进而完成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

4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4.1 推进现代农业转型提效

乡村振兴战略下,经济发展要能注重提升活力,同时能发挥积极建设活力,重视解决有关的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做好科学化振兴建设发展效果,做好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重视引入现代化农业发展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经营管理成本,扩大农民经济收益。重视提升管理水平,要能在农业品种选择、种植管理、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面深化管理,使得农业经济的带动力提升。做好相关技术和现代精细化栽培技术的管理,重视解决有关经济发展问题,做好科学管控,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做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化精准管理农业提供科学依据,突出管理效果,发挥项目建设优势,重视提升项目建设的实际水平,做好科学化管控,能提升项目建设的积极水平,做好科学化控制,重视农业发展,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做好必要的科学化管控,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gzslib202204031723

4.2 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会使农民更加积极地投资于生态农业发展,进而确保生态农业的平稳向上。第一,我们需要合理的、科学的设计生态农业的体系,通过合理管理政策规范市场,并通过市场与政策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投资及信贷来支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增加对农田建设的投资,扩大财政补贴,并可以增加财政补贴来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在土壤氯化物与水土流失等土壤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草原退牧,退耕还林,并设法改善生态农业补偿制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的奖励政策,使农民可以通过生态农业得到更多的优化。可利用的经济利益激发了农民确保生态农业平稳发展的热情。第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力资源,以达到通过人才促进生态农业平稳发展的目标。因此要增强人才的培训,提高人才社会的福利,让更多人才积极地投入生态农业的发展。

4.3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有效利用现代装备与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融合,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体制。第一,有必要创建一种修复生态技术体系,用于沙质盐碱地,重金属土地,有机污染土壤的改良与治理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技术。然后有必要创建一种农业循环技术体系,以回收农业生产废料,例如堆肥发酵、塑料薄膜、秸秆、畜牧业、家禽粪便回收等。第二,优化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如运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农业病虫害,有效使用化肥和农药,合理、科学的运用水资源,重返稻草田,积极发展土地保护等。与此同时,逐步完善农业生产监控机制,确保工作效率,完整性与快速性,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与预防农业生产灾害,完善应对措施。第三,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监督体系与设备研发体系的建立,以在确保农产品技术体系完善的同时,促进生态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4.4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源头处理与源头防治并重,生态恢复与污染控制并重的原则,确保生态农业的全面推广。另外,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应加强耕地的管理与恢复,同时还应提升生态系统的自修复能力,以在创建生态湿地和生态绿化方面继续做好工作,并维护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为发展农业经济,应加强应用与推广生物农药,有机环保肥料以及混合肥料等环保产品,进一步加强对农场的污染预防,积极倡导以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运用多种经济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开发区协调稳定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管理。

4.5 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机械的有效应用以及推广不容忽略。农业经济的稳定建设及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机械,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的分析及研究,主动抓住这一有效的发展契机。积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措施,不断促进农业机械推行机制的有效完善构建,保障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全面落实以及灵活应用。其中规章制度体系的构建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各自地区明确农业现代化科技推广工作的核心内容,关注农业机械化手段的使用要求,以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机械推广服务机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灵活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推广手段,促进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增强。确保农民能在农业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农业现代机械,全面提升农业现代机械化水平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另外,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优化升级也得以实现。

4.6 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以及研究不难发现,这一个战略要求各个地区在推进农业生产建设的过程中,以新业态培养和农业产业创新为依据,明确前期的发展建设目标,主动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产业建设的力度以及水平,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以及优化整合。其中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能忽略,各个地区需要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优势,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生产质量及效率。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融为一体,真正的实现农业产品生产、整合、加工、处理等环节的有效落实,构建一体化的建设机制,保障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延伸。农民自身的发展也不容忽略,各个地区需要加大对这一板块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以及水平,保障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4.7 积极普及新技术新科技

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利用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体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农村地区需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的相关要求,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工作的具体现状。以现代新型技术和工艺手段的有效利用以及推广为着眼点,保障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快速落实。其中农业新型技术以及供应手段的有效的推广不容忽略,这一点有助于农民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农业生产新型技术以及手段,农民也开始主动调整自身的生产理念,以现代化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为契机,主动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现代技术以及工艺手段的使用和认知最为关键,各个地区需要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各类教育工作以及指导工作,确保农民能够对各种新技术和新科技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鼓励农民灵活利用新技术和新科技,全面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

5 结语

我国在十九大中提出,应提高对振兴乡村的重视程度,积极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我国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若想使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就应对农业进行不断优化,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生态农业得到稳定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劉雪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对策[J].乡村科技,2020(30):25-26.

[2] 朱进勇.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55.

[3] 马春华.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8-20.

[4] 杨竟艺.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223-224.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