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应酬 箴言劝诫

2022-03-31石麟

荆楚学刊 2022年1期

摘要:明清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描写,很多人物当场演唱俗曲,这些演唱的俗曲有一部分本身意义不大,属于小说描写情境中叙事的需要,但也有些俗曲其自身的内涵颇为丰富,而其表述功能甚至具有多重性。有些功能我们曾经在另外的文章中进行探讨,此处主要探讨俗曲演唱描写中的娱乐应酬和箴言劝诫两大功能。

关键词:明清小说;俗曲演唱描写;多重功能;娱乐应酬;箴言劝诫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2)01-0005-09

阅读明清小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描写:书中人物当场演唱俗曲。说它特殊,是因为以下几点:其一,这种被唱的俗曲从体裁上讲具有多义性,它存在于小说之中,是小说语言表述的一种体式,但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歌曲,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其二,这些俗曲的人称方式也有多样性,或为第一人称,或为第三人称,甚至还有颇为罕见的第二人称;其三,这些俗曲的功能又具有多重性,笔者曾经将它们分为冷嘲热讽、调情戏耍、意趣流转、幽怀悲诉、娱乐应酬、箴言劝诫等类别。本文主要探讨古代小说俗曲演唱描写的“娱乐应酬”和“箴言劝诫”两大功能。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前已发出“初探”“再探”两篇文章,故本文乃称之为“三探”。

一、酒宴欢歌恁地忙

明清小说所描写的当场唱曲大多数出现在酒宴之上,其中,又以花酒最为多见。吃“花酒”的时候,妓女们唱的曲子,多少会带有点淡淡的忧愁或“公共性”的相思之情,被听者称之为“台面小曲”,例如:

桂林唱了一个《软平调》,其词曰:“画梁对对翻新燕,桃红似火,柳绿如烟。对菱花,不觉瘦损如花面。盼归期,雁杳鱼沉书不见。满怀春恨,愁锁眉尖。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风月梦》第七回)[ 1 ]45

进而言之,这些妓女唱“台面小曲”的时候,并非纯然代表自己真正的情感诉求,而多半是借助此前的戏曲或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情绪进行“加工阐发”。如上面桂林所唱的曲子,就暗用了《牡丹亭》中的故事。下面一则例证引用的故事更早。

湘烟取过紫檀三弦来,定了弦,斟酒——都换上大杯,顿开喉咙,唱了一套《一半儿》词曲:“锦重重春满楼台,经一度花开,又一度花开。彩云深梦断阳台,盼一纸书来,没一纸书来。染霜毫,题恨词,浓一行墨色,淡一行墨色。攒锦字,砌回文,思一段离怀,织一段离怀。倩东风寄语多才,留一股金钗,寄一股金钗。”……周斜眼子道:“你着烟姐唱个《西厢·一半儿》罢。百忙里唱到好处,你只鬼混!”烟姐取过弦子来,又唱道:“冷清清人在西厢,唤一声张郎,怨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调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掩一半纱窗,开一半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曲一半柔肠,断一半柔肠。”(《隔帘花影》第二十五回)[ 2 ] 228

这是一部《金瓶梅》的续书写李师师的侍女在皮员外的家宴上唱的曲儿,直接表明所唱内容来自《西厢记》。这些戏曲小说名著,很容易成为酒宴上唱曲者经常借用的题材,尤其是《紅楼梦》。请看下面数例:

宝林赶忙道:“我来弹琵琶,将你自己做的那个《红楼梦》的[满江红]唱来。”宝珠不敢违他,唱道:“可叹奴,生辰不偶,家运多难。到如今,寄人篱下,更觉凄凉。潇湘馆鸟啼花落春无恙,绿阴低罩茜纱窗。金玉良缘知早定,木石前盟未必真。详菱花镜,可怜辜负在妆台上;斜抱罗衾,闷对着银缸憔悴。玉容娇不起,鹦鹉无言,暗泣斜阳。最怜那,残红满地谁人葬?春光容易玉生香。曾记得春困把那幽情发,绿竹生凉离恨天。折尽风流账,空教我金钗十二,撩落人间!海棠菊花标诗句,半窗风雨助秋光。相思病三更梦红红绡帐,旅梦儿绕家乡。焚诗稿,空留一片痴情况。宝玉呀,才知你是铁石心肠!(《兰花梦奇传》第二十一回)[ 3 ]

仲蔚道:“这么着,我也有《红楼梦》开篇一支,我来唱给你们听。”遂命丫头斟了半杯茶喝了,便唱道:“飒飒琅玕竹韵凉,苦颦卿抱病卧潇湘。想起我伶仃命比桃花薄,七岁的孤雏没了娘,老父可怜相继死,弄得我飘零无主寄他乡。”……“花烛夜,入洞房,外边是新歌一曲《凤求凰》。颦儿是一声惨叫归天府,玉碎香消赴大荒。从此潇湘春寂寂,空留鹦鹉唤姑娘,唤醒红楼梦一场。”(《海上尘天影》第二十七章)”[ 4 ]

月香遂唱道:“林黛玉闷恹恹心中愁闷,听窗外风弄竹无限凄凉。唤紫鹃推他窗且把心散。想当初进荣府何等闹热。与宝玉日同食夜同炕枕,他爱我我爱他一刻难离。痴心肠实指望终身有托,到如今均长大男女有别。见了面反说些虚言套话,平白的又来了薛氏姨妈。他有女名宝钗容貌端庄,说甚么金玉缘可配鸾凰。痴宝玉听人言心生妄想,可怜我苦伶仃早丧爹娘。无限的心中苦谁诉衷肠?奴只得常垂泪暗自悲伤,最可恨王熙凤拆散鸳鸯。(《风月梦》第七回)[ 1 ] 46-47

当然,除了戏曲、小说中的名著之外,其他作品也有被借用者。

四人便住了脚步,听像度香的声音,唱着一支《懒画眉》,四人细听是:“慢说瑶台月下幸相逢,又住了群玉山头第一峰。耐宵宵参横月落冷惺松,又朝朝铜瓶纸帐春寒重,且请试消思生香一线中。”众人听不出什么曲本上的,觉得笛韵凄清,甚为动听。听得子云笑道:“到底不好,还是你来,我来吹笛。”又像次贤唱道:“则这勾栏星月夜朦胧,听尽了曲唱江城一笛风。相和那帘钩敲戛玉丁冬,引入离愁离恨的梅花梦,作到月落参横萧寺钟。”(《品花宝鉴》第四十三回)[ 5 ]

这是一帮公子和优伶在一起探讨曲子之前听到的,据书中所言,唱的是《梅花梦》曲本中的片段。此外,也有自度曲与传统题材根据听客需要而随意点唱的,如:

阿喜接过来告个罪,便去世让肩下坐了,把一只脚搁在膝上,把琵琶放在腿上,挽起袖口,抱起琵琶来,轻轻挑拨,和准了弦索,忽然十个指尖儿抓动,四弦冰裂,先空弹了一套溜板儿,顿开莺喉,唱了一枝武林吴学士新制的《哀姊妹行·惜奴娇》。唱道:“梦绕青楼。叹莲生火里,絮落池头。一任你娇红温玉,谁竟逢杜牧风流。堪愁,薄命红颜君知否?那里个匹鸳鸯联翡翠,下场头只落得花残月缺尽人憔悴。”唱毕,世让喝采一番。阿喜笑道:“粗喉咙献丑。”腾蛟道:“你可有战场上的曲儿么?”阿喜道:“略有几套。”腾蛟大喜,道:“请教妙音。”便自己满斟一杯,一饮而尽。阿喜又拨动琵琶,唱一枝《马陵道》的《中吕·粉蝶儿》。唱道;“打一轮皂盖轻车,按天书把三军摆设,谁识俺阵以长蛇。端的个角生风、旗掣电、弓弯秋月,喊一声海沸山裂。杀得他众儿郎不能相借!”那四条弦索铮铮的爆响,果然象金鼓战斗之声。欢喜得杨腾蛟一叠连声的喝彩。(《荡寇志》第七十九回)[ 6 ]

这些“花酒”,有时在妓院进行,有时亦可在豪门中置办。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冯紫英在自家的花酒酒宴上的唱词:“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背地里去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7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子哥儿、帮闲篾片、青楼女子、小优娈童都可以唱。《金瓶梅》对此描写尤多,例如:

希大拍着手儿道:“我唱个《折桂令》儿你听罢。”唱道:“可人心二八娇娃,百件风流所事撑达。眉蹙春山,眼横秋水,髩绾着乌鸦。干相思,撇不下一时半霎,咫尺间如隔着海角天涯。瘦也因他,病也因他。谁与做个成就了姻缘,便是那救苦难的菩萨。”(《金瓶梅》第三十五回)[ 8 ]

这是帮闲篾片谢希大在酒席上行令时唱的。在西门庆请客的酒席上,这种帮闲篾片或妓女男优娈童唱曲儿的描写,在词话本《金瓶梅》中保留更多。如第四十五回,妓女吴银儿“低低唱了一回[柳摇金]”[ 9 ] 1180。如第六十回,小优“郑春款按银筝,低低唱[清江引]”[ 9 ] 1649。有时候,妓女或娈童还在西门庆请官场人物的酒席上唱曲儿,如第四十九回,“书童拍手歌唱[玉芙蓉]”[ 9 ] 1289。最为“热闹”的是在第五十二回妓女唱曲的过程中,帮闲篾片还要不停地插以“黄色”科诨以凑趣。

桂姐慢慢纔拏琵琶,横担膝上,启朱唇,露皓齿,唱了个[侰州三台令]。……“最难禁,(伯爵道:“你难禁,别人却怎样禁的?”)樵楼上画角,吹彻了断肠声!(伯爵道:“肠子倒没断,这一回来,提你的断了线,你两个休提了。”)……思量起,思量起,怎不上心。(伯爵道:“揉着你那痒痒处,不由你不上心。”)……自恨我当初,不合地认真!(伯爵道:“傻小淫妇儿,如今年程在这里,小岁小孩儿出来,也哄不过,何况风月中子弟,你和他认真?”)……山誓海盟,说假道真,险些儿不为他错害了相思病!(伯爵道:“好保虫儿,只有错買了的,没有错卖了的。你院中人肯把痴儿错害了?”)……日疏日远,再相逢,枉了奴痴心宁耐等。(伯爵道:“等到几日?到明日东京了毕事,再回炉也是不迟。”)[ 9 ]1390-1393

相比较而言,《红楼梦》续书《红楼梦补》第四十三回中所写的一次豪门歌唱,就要“淡雅”得多。当时贾府在稻香村摆家宴,梨香院的女孩子被叫过来唱莲花落,目的是为了应景。当时贾府“一班姊妹都迎了出去,贾母见他们一色的荆布钗裙,田家打扮” [ 10 ] 438。李纨叫他们把对景的莲花落唱起来。那四个女孩子就站在旁边唱道:“田家乐,春景天,瓮头春酒美香甜。一朵莲花,乡村社火家家乐;一朵莲花,绿杨影里耍秋千。咦嘛哈哈哈,莲花霎拉拉,梅花落。田家乐,夏景天,一沟新雨插秧田。一朵莲花,豆棚闲话前朝事;一朵莲花,轻摇蒲扇晚凉天。咦嘛哈哈哈,莲花霎拉拉,梅花落。田家乐,秋景天,中秋供月庆团圆。一朵莲花,高粮稻黍般般熟;一朵莲花,不欠官粮便是仙。咦嘛哈哈哈,莲花霎拉拉,梅花落。田家乐,冬景天,茆檐曝背笑声喧。一朵莲花,迎神社鼓咚咚响;一朵莲花,五谷丰登大有年。咦嘛哈哈哈,莲花霎拉拉,梅花落。”[ 10 ] 441不仅豪门巨族如此,就连皇宫之中也有时候进行这种即席歌唱。如《升仙传》第一回,就写到明世宗宫中饮宴听曲,所唱者就是这位嘉靖爷自编的[大四景玉娥]。

那头班学春景的宫女齐上月台,各拿笙箫等物唱道:“春色娇丽,融和暖气,瞧景物斑斑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姣娆嫩艳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如烟,士女王孙戏秋千。惜伤惨,春归两泪连,恨锁两眉尖。对对蝴蝶穿花把两翅翩。清明上景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醉倒在杏花天。”唱完,龙心大悦,赏了一把紫金豆儿给八个宫女。这一班刚才下去,第二班宫女也上台来,唱道:“端阳节间,龙舟水面上划,锣鼓叮咚响波喳,多采玉兰花,佳人甚可夸。采莲船尽是豪富家,枝叶灵符,鬓边扎着轻纱,沉李与浮瓜,新鲜饮玉茶。水阁凉亭,对对佳人把彩扇拿。三伏似火发,薰风透体纱。赏各园开败了梅柳花。”[ 11 ]

至于在名胜之地旅游,更会有商女为了生计而卖唱。《英云梦》第一回写苏州王云等众位公子游虎丘,听一女子轻敲竹板,宛转歌喉唱道:“纱窗外月影儿,月影儿香,游兴忙忙。青海如豆和风和风畅。茜红裙妒煞佳芳,烧香客尽是娇娘。画船叠满山门,山门映柳,伴莺燕翅轻狂。花间蝶,粉壁东墙。新声燕语翻花翻花浪。笙箫处,多少才郎。歌楼内谁要还乡?纷纷醉客传杯,传杯觥。”[ 12 ]名胜之地的娱乐,不仅是听曲,还有杂技表演,最妙的是杂技表演之后,居然还能通过“唱曲”敛财。请看《野叟曝言》第十九回描写两名水上卖解女子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表演之后,在“收势”时讨赏要钱时的歌唱:“那两个女子,便水淋淋的一齐落下两只藕臂,各挽长竿,竿头招摇着两条旗儿,拍着四只玉掌,齐齐的唱道:‘船儿快快摇,竿儿快快跷,旗儿快快招,娘的脚快快跑,爷的眼儿快快瞧,瞧的快,快的跑,锣儿鼓得响嘈嘈;娘的歌儿快快唱,爷的钱儿快快抛。”[ 13 ]更有甚者,当佛门弟子们涉足红尘时,首先受到的就是这种“声色”的熏染。

本慧二人扶栏倾耳而听,唱的却是个《昼锦堂》词。他唱道:“雨濯红芳,风飏白絮,日日飞绕眸前。懊恼一春心事,都锁眉尖。    愁听梁间双燕语,那堪歌枕孤眠。人憔悴,独倚栏杆,怕风透入珠帘。”本定听得,向本慧夸道:“绝妙好词!且听那个可会歌唱?”少顷,只见那一个红衫大袖的女子,敲着檀板,接着《昼锦堂》词尾,也唱道:“怪的是,铁马声闹吵,终朝永日长天。吩咐丫环服侍,怎耐恹恹。妆台对镜愁无语,龙箫凤管没心拈。怎能够,萧郎到,这时节两意俱欢。”(《扫魅敦伦东度记》第六回)[ 14 ] 48

这种“声色”熏染,不仅能勾引佛门弟子,甚至还会传播到“鬼界”。《红楼复梦》第六十回就有这么一段:“三姑娘点头应允。即将手中筷子敲着酒杯低声唱道:‘春草萋萋,游人踏遍花香地,转眼迷离。荷露盘滴薰风里,高柳蝉鸣,清波鱼戏。鹊桥渡后凉如水,金粟飘香,团圆月色真无几。醉酒黄花,重阳去也。雁声阵阵西风起,别了一年,相思了四季。我在这里多愁,你在那里有趣。倒不如撒开了手,我干我的你干你,省了我看着影儿干淘气。”[ 15 ] 712这是一群鬼饮酒聚会时,鬼女所唱。

家宴也好,花酒也罢,中国古代小说所描写的这些酒席上的即兴歌唱,一般来说意义不大,或引用戏曲、小说名著中的内容,或临场发挥,其目的大都是为了制造一种氛围,最多也就是为塑造某一个人物服务。就书中人物而言,他们唱曲,无非是娱乐应酬,而就作者而言,也多半只是为了使自己笔下描写的场景更为丰富多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最后一例“鬼女”的唱词,已经多多少少带有点儿哀怨意味,这就自然引入本文下一个话题:“这般心事有谁知。”

二、这般心事有谁知

上一节言及鬼女所唱小曲已经带点儿哀怨意味,这就引出了小曲演唱的另一个问题,在娱乐应酬的过程中,演唱者将自己多多少少的“心事”寄寓唱词之中表达出来。当然,这种“寄寓”有浅有深,我们不妨由浅入深地展开来。

雨棠弹弦子,雪梅拍板。雨棠露皜齿,吐娇音,唱一只小曲。道:“雨初霁,海棠娇,赛过胭脂鲜俊。俏佳人摘一枝,试问郎君,你看这花容胜,还是奴容胜。郎君故意道:‘花容好。佳人听说怒生嗔,将花揉碎洒郎身。夫君呵,今夜你就同花去寝,我再不与你相交颈。”富新听得骨软筋酥,见他唱完了,忙把酒饮干。雪梅又斟上一钟,他弹琵琶,雨棠掌板。雪梅开檀口,放娇声,唱道:“雪里梅花早放,南枝春光先透,忙向园中折一枝来,最爱香幽,试问丫鬟:我比梅花谁清谁瘦,丫环说道:梅花虽瘦无烦恼,姑娘你,憔悴了花容为郎愁,学只学白梅花,冰清玉洁的无忧。他开放时,独占名园,百花魁首,任着那浪蝶狂蜂去寻花问柳。”(《姑妄言》第十八回)[ 16 ] 907

司进贪“盟弟”富新美色,欲男风之,命两美婢雨棠、雪梅先唱小曲以勾引之,此二曲妙在歌者嵌入自己名字,并造成各自的“意境”。这样的描写,比单纯的娱乐应酬似乎更有一些韵味。还有一段通过歌谣演唱来寻找故人的描写,应该说比嵌入名字更高一筹。《引凤箫》第十二回,先是袁渐陆,刘钊望北路来寻白眉仙。一路上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东寻西觅,并无踪迹,将有三年。渐陆做一歌谣,命刘钊口中唱說道:“白眉仙,白眉仙,到处寻不见。有人知道报我们,赏他宝钞三十贯。决不食言,钞儿现带在身边。”[ 17 ] 203不料另一位朋友已经寻到白眉仙,又来寻找袁渐陆、刘钊二人,沿途听到小儿学唱的上面那首歌谣之后,于是改歌词而唱之:

端如听了,策着驴,飞驰赶近来。只听得刘钊叫唱歌谣。端如遂接叫唱道:“白眉仙,白眉仙,南路先寻见。我今又寻着你们,不消出钞三十贯。乐不可言,二人且住在前边。”袁渐陆、刘钊听得背后接唱,只道是儿童学他。后见改词而唱,袁渐陆回首一看,认得方端如。端如跳下驴走来,渐陆忙下礼问道:“方兄怎么亦来此?”刘钊亦下礼,惊问不迭。方端如遂说出寻着眉仙,今我又北来追寻之事。[ 17 ] 206-207

除此而外,还有通过唱曲来传达情愫的。《吴江雪》第十二回,丘石公用美人计,请妓女王妙娘来迷惑书生江潮,不料王妙娘看上了江生,以小曲[皂罗袍]表白心迹:“妙娘轻转香喉,歌道:‘尽是风流年少,见江郎如玉,使妾魂销。巫峰清梦已相招,烟花敢拟称同调?琼浆满从,云英意饶,裴生玉杵,殷勤订交。残红何幸亲兰草。”[ 18 ]孰料江潮并不就范,王妙娘又唱了一套曲子表白心迹,亦无效果。这一段描写妓女王妙娘的情态歌唱,颇为传神,是才子佳人小说中不错的片段。

以上还只是妓女表达自身的情愫,但如果是妓家深入怨妇的内心而唱出曲子来,况味又是不同。《鼓掌绝尘》第十二回妓家秦素娥唱了三曲,有俗有雅,两支是[桂枝香],颇为高雅,但最妙的则是那首新编《闹五更》:

一更里不来呵,痛断肠。不思量,也思量。眼儿前不见他,心儿里想呀,空身倚似窗,空身倚似窗。你今不来,教我怎的当,你今不来呵唔嗳喏,教我怎的当。二更里不来呵,泪点衾。纱窗外,月儿明。银盘照不见咱和你呀,抬头侧耳听,听得打二更。枕儿旁边缺少一个人,枕儿旁边呵唔嗳喏,缺少一个人。三更里不来呵,泪点抛。纱窗外,月儿高。促织虫儿不住梭梭叫呀,檐前铁马敲,檐前铁马敲。好一似陈搏(抟)睡又睡不着,好一似陈搏(抟)呵唔嗳喏,睡又睡不着。四更里不来呵,泪点滴。纱窗外,月儿西。花朵身子独自一个睡呀,负心短行亏,负心短行亏。你在谁家贪花恋酒杯。你在谁家呵唔嗳喏,贪花恋酒杯。五更里来了呵,吃得醉醺醺,打着骂着只是不则声。声声问他只是不答应呀,吓得脸儿红,吓得脸儿红。短幸乔才笑杀一个人,短行乔才呵唔嗳喏,笑杀一个人。诉罢离情呵,奴为你受尽了许多熬煎气。那一日不念你千千遍呀,焚香祷告天,焚香祷告天。几时得同床共枕眠?几时得同床呵唔嗳喏,同床共枕眠。[ 19 ]

虽是妓家所唱,却是怨妇情结,其实,那些真正有情的妓家,某种意义上才是更大的怨妇。然而,这种男女之情得力于唱曲表达的描写,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公子小姐那儿则又是一番风味:

璞玉央求再唱出来指教指教。琴默无奈,只得轻嗽莺喉雅音低唱道:“晨寒透袖,炉上烤手。困睡鬓发乱,自起关镜奁。            小鬟小鬟,速掩高门,慢把宽帐展。轻蝶为谁那般绕栏杆,狂蜂因甚又把窗来弹。”唱到此句,便娇喘吁吁了。璞玉忙止道:“姐姐请歇歇,病刚好,终是气弱。”琴默道:“不妨,竟唱完了吧。”遂又唱道:“一任东风自吹,一任东风自吹。”(《一层楼》第十六回)[ 20 ]

这是公子哥儿请深闺小姐演唱小曲的情景。琴默小姐所唱曲子,颇有些自况意味。但即便如此,这些歌唱总令人感到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儿“无病呻吟”,而那种经历过真正苦难的大家闺秀的内心泣血的讴歌当然大不相同。请看:“小姐被逼无奈。只得轻启朱唇唱道:‘愁锁淡春山,泪洒颊边,天涯肠断恨难填,教人羞煞深闺面。”(《玉闺红》第八回)[ 21 ] 80-81但接下来,又一段两名被逼为娼而心理被扭曲的女性的歌唱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老贵道。不佳。不佳。我□句也不懂。倒不如骚姐唱的曲好。又动人又好听。说罢,叫杨氏唱,杨氏唱道:“喜煞奴家。乐煞奴家。那人有奴福分大。一天到晚入洞房,新郎换他十来个。把钱与奴花。○○○○真好受,○○○○沾着上来酥麻,不愿作人家,只愿朝朝暮暮在花下。”杨氏唱毕。众人喝采叫好。又叫色姐唱,刘玉环唱道:“叫声哥哥,你使劲□,休把奴膛透。奴家为你把命丧,你休来把别人逛。别看六文不打紧,小妹对你好心肠。口里哼着□□□还○○○动刀枪,就是你把奴○○○○○○○香。”[ 21 ] 81

这样的女子,在市井恶霸的逼迫下,人格尊严丧失殆尽,已经变得可怜而又可耻。她们虽然生活在人间,却与处身阴曹地府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她们自身也已经被“妖魔化”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明清小说中还真有写鬼女唱着缠绵小曲的描写:

邹生酒量颇高,一饮而尽。美人坐于下席,只用小杯相陪,叫两个美女唱曲,一穿锦绣彩衣,一穿杏红花服,走将过来,手执牙板,缓揭歌喉,唱一曲以侑酒道:“金屋银屏畴昔景,唱彻鸡人眠未醒。故宫花草夜如年,尘掩镜,笙歌静,往日繁华都是梦。            天上晓星先破瞑,明灭孤灯随只影。翠眉云鬓麝兰尘,空叹省,成悲哽,无数落红堆满径。”(《西湖二集》第二十二卷)[ 22 ]

这是明代书生周师孟游览杭州时,在宋朝陵寝之地遇见了宋度宗宫妃,于是,他听到了两百多年前葬于此地的鬼女发自内心的惨切歌唱。笔者认为,周清源在编造这个情节的时候,心情颇为复杂:几分同情和几分艳羡是纠集在一起的。但下面烟霞散人的描写却是简洁明了的“讽刺”了:“他唱道:‘酒,酒,酒!入诗肠能添锦绣。我爱你,壮雄心气冲斗牛。我爱你,解愁烦扫清云雾。摇头轻富贵,冷眼笑王侯。这样的清香,这样的清香,钟馗呀!你为甚鄙薄酒?”(《斩鬼传》第九回)[ 23 ]这是被钟馗禁酒令弄得非常狼狈的“醉死鬼”的牢骚不满的发泄,当然也可算得上“言为心声”了。但作者在漫画式夸张描写这鬼蜮世界的时候,所指向者却分明是人欲横流的滚滚尘寰。

从通过唱曲表情达意进而曲辞中含有些许讥讽,这应该是古代小说中书中人物当场唱曲描写的一个进步。但如果是整个曲子饱含讽刺意味,那就是更大的进步了。

三、从酒色财气到人生理念

《斩鬼传》对“醉死鬼”的讽喻已见上述,相比较而言,《姑妄言》第二十回对酒鬼的讽刺则更为辛辣:“我有个《耍孩儿》唱与你老人家听听。遂高声大唱道:‘劝为人酒莫贪,吃了他就发癫。行凶撒泼欺良善,双亲不识高声骂。儿女相扶打几拳,妻儿不敢傍边站。劝人生休贪美酒,不饮他倒也清闲。”(《姑妄言》第二十回)[ 16 ] 1029这是书中梅生讲给宦萼听的关于“赵酒鬼”故事中,赵酒鬼唱给他爹娘的小曲,通过自嘲的方式骂尽天下大大小小的嗜酒之徒。

然而,明清小说中当场唱曲对市井百态乃至各级人等的讽喻可不仅止于酒鬼而已。古人常言“酒色财气”,我们且看对“色”的讽喻:

未几,有四个美女和弦按板,缓缓而歌,唱出一套《九疑山》曲儿道:“[香罗带]疏星漏绮窗,幽期怎忘?黄昏整步惊珮扬,菱铜轻拂试新妆也。[一江风]绣户偷开,摇动双环响。忙将衫袖挡,恐惊他耳隔墙。[懒画眉]悄步出帘栊,转忧慌,猛听得隐隐齁声在耳厢,却元来是陪宿小梅香。[醉扶归]花边月底情摇漾,担愁常自忆高堂。怕梦转,罗帏唤儿行。[梧桐树]雕栏倚海棠,绣阁摇朱幌。树影俄惊,恍惚人来往。不禁小鹿儿心头撞。[琐窗寒]过湖山画桥西向,匆移金屟响空廊,怪离根吠起乌庞。[大迓鼓]他偷将婢妾央,传书寄柬,纸短情长,巫山咫尺浑难傍。[解三酲]画楼前想杀风光,翻嫌行处清辉满,转怯闲庭风露凉,耽惆怅。[刘泼帽]从来好事多磨障,漏更长,逗的春魂飏。 余文:今宵倘得同鸳帐,九疑山作雨云乡,莫筑愁城接太行。”(《生花梦》第七回)[ 24 ]

这是一帮蛇精变成美女引诱康梦庚公子所唱。诸如此类的对“声色”的劝诫描写,在明清小说中还有不少。再看一例:“长须的顿开喉咙,唱道:‘花前始相见,花下又相送。何必言梦中,人生尽如梦!那声音犹如哮虾蟆,病老猫,把众人笑做一堆,连嘴都笑歪了。”(《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25]酒色之后,便是“财”,这方面的讽喻劝诫亦自不少。《韩湘子全传》第十三回堪称典型例证:“湘子把渔鼓简板轻敲缓拍,唱道:‘韩大人不必焦燥,看看的无常来到。我吃的是黄齑淡饭,胜似珍肴;你纵有万贯家财,难倚靠。想石崇富豪、邓通钱高,临死来也归空了。总不如我闷把瑶琴操,弹一曲鶴鸣九皋,无荣无辱无烦恼。逍遥慢把渔鼓敲,访渔樵,为故交。”[ 26 ]此乃韩湘子对韩愈所唱。该书这种一般性的讽喻劝诫的地方特多,尤其是在第四回,有篇幅较大的[五更转][梧桐树],此外,还有第五回的[山坡羊][桂枝香]、第十四回的[折桂令][上小楼][山坡羊][清江引]、第十六回的[步步娇][黄莺儿]、第二十三回的[雁儿落][山坡羊],以及第十七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九回等多处的多段小曲歌唱,均乃如此。

最后一个劝诫的重点是“气”,而古人斗气最高表现形式则是仙道中的“斗法斗宝”描写,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封神演义》,且看其中第七十五回一个片段:

余元被捆仙绳捆住,不得见截教门人传与掌教师尊。忽听得一个道童,唱道情而来,词曰:“山遥水遥,隔断红尘道。粗袍敝袍,袖里乾坤倒。日月肩挑,乾坤怀抱。常自把烟霞啸傲,天地逍遥。龙降虎伏道自高,紫雾护新巢,白云做故交。长生不老,只在壶中一觉。”话说余元大呼曰:“那一位师兄,来救我之残喘!”[ 27 ] 761

余元乃金灵圣母门下,通天教主徒孙,此道童乃水火童儿,亦乃金灵圣母门下。这段描写就是表现“斗法”的失败者回祖师爷那儿搬救兵的状况。

由这些“酒色财气”之欲再往前发展、全面铺开,就可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于政治斗争、改朝换代以及历史上的是是非非了,所有这些,都在明清小说所描写的小曲当场歌唱过程中得到表现。聊举数例: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写道:“一斑儿五个俳优,朝上,筝秦琵琶,方响箜篌,红牙象板,唱了一套[正官端正好]。”[ 9 ] 2011我们且看他[尾声]的当头棒喝:“金瓶底下无名姓,青史编中有是非。你那知爕理阴阳调元气,那知盗卖江山结外夷。枉辱了玉带金鱼挂蟒衣,受禄无功愧寝食。权方在手人皆惧,祸到临头悔后迟。南山竹罄难书罪,东海波干臭未遗。万古流传,教人唾骂你。”[ 9 ] 2012

再看《水浒后传》第六回公孙胜与朱武的表白:

公孙胜道:“我本世外闲人,因应天罡之数,不由不出头做一番事业。还亏见机得早,跳出火坑。我和你今日啸傲烟霞,嘲风弄月,何等自在!宋公明满腔忠义,化作一场春梦,岂不可伤!”又饮过数杯,敲着渔鼓板唱道:“心上莫栽荆棘,口中谩设雌黄。逍遥大地尽清凉,丹汞鼎炉自养。世事干戈棋局,人情蕉鹿沧桑。浮云富贵亦寻常,且把恩仇齐放。”两个唱罢,拍手大笑[28]。

从“酒色财气”到“富贵浮云”再到“人世沧桑”,进而上升到对人生“一的一切”、“一切的一”的讽喻劝诫,古代小说作家们通过当场唱曲描写所达到的讽喻效果可谓花样翻新,如以下数例:

话犹未了,听得脑后有人唱道情而来,歌曰:“烟霞深处隐吾躯,修炼天皇访道机。一点真元无破漏,拖白虎,过桥西。易消磨天地须臾。人称我全真客,伴龙虎守茅芦,过几世固守男儿。”吕岳听罢,回头一看,见一人非俗非道,头戴一顶盔,身穿道服,手执降魔杵,徐徐而来。(《封神演义》第五十九回)[ 27 ] 582

只听他唱道:“鼓逢逢,第一声,莫争喧,仔细听,人生世上浑如梦。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仗飘无定。诌几句盲词瞎话,当作他暮鼓晨钟。”……又听他唱那尾生:“这番闲话君听者,不是闲饶舌。飞鸟各投林,残照吞明灭。俺则待唱着这道情儿归山去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29 ]

忽然道旁走出一个和尚,赤脚蓬头,浓眉大目,穿一件稀破的直裰。手里拿着把破芭蕉扇,一面摇着,口里唱道:“去的是,去的是。有合总须离,无生即无死,古来万事皆如此。君不记,姊妹相将一梦中,鬼门关外曾相视。脱鹤氅,解灵芝,藕丝衫子轻如纸。梦里相逢梦里人,何必拖泥又沾水。及早回头撒手开,将身打破这桶底。又相逢,在隔世。”贾琏三人听了大惊,那和尚句句都说着心事。(《红楼复梦》第十回)[ 30 ] 116

乞者道:“先生少站,听我唱来。”说罢,遂手敲竹板高声唱道:“人生世上莫作恶,须向善字从头作。善事虽多,孝为首说。只要你踏实无一错,事父母须温和,为的亲岁原不多;葬父母莫刻薄,为的亲葬不能挪。随时祭奠休忽过,千般善事休蹉跎。父母生前善事多,从此成圣亦成佛。岂不知一子修善行,九祖升天么?父母生前倘是恶,也可超脱,也可超脱。总要你尽孝不懈惰,求甚得甚么?”(《金钟传》第四十七回)[ 31 ] 319

第一例乃通过姜子牙师侄韦护的感悟表达作者的讽喻劝诫,第二例的讽喻是通过道士唱给安老爷等人听的道情表现的。第三例借助的是“红楼人物”,书中所写三人者,贾琏、宝钗、珍珠,他们正与送殡的柳绪夫妻分手于“十五里大路上之长亭”(第九回)[ 30 ] 115。第四例写的却是几位“知名度”不高的小人物,先是申孝思、李金华二人听到乞儿唱的《警世歌》,而后相互问难,故乞儿再唱一段。但无论是何人物,是何场景,是何事故,是何情结,从发自人生底蕴的酒色财气到形而上的人生理念的讽喻劝诫统统都是通过那些书中人物所唱的小曲而展现在读者眼帘进而进入读者心扉的。其实,这种描写已经涉及哲理阐发的层次。

四、哲理多在箴言中

明清小说中的现场歌唱描写,除了一般性的箴言劝诫而外,还有一些于劝诫中蕴含哲理的段子,这应该是这些歌唱小曲中一个比较高级的状态。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金钟传》第四十七回申孝思、李金华二人在天津城外的船上听岸上乞儿关于“孝道”的歌唱。

听得河岸有一乞丐小儿唱道:“人生世上,岁月如梭,百年光景霎时过。总有金银财帛,也带不去许多。虽有孝子贤孙,也替不了甚么。不过是好衣衾,美棺椁,送到荒郊,埋在土窠。清明中元十月朔,焚上些纸钱,供上些食果,三杯清酒,二枝香火,大哭一场,又待如何。那焚的纸钱亦难益我,那供的食果亦难饱我,那酒也难醉我,那香也难享我。子孙仍子孙,今我非故我,生前果然善事多,也见不着阎罗,也会不着孟婆。刀山剑树与奈何,其奈我何?倘如不然哪,见阎罗地狱里若何,会孟婆轮回里若何,其中惨苦不能说。这么折磨,那么折磨,死不死,活不活,哈哈,还敢作恶么?还敢作恶么?”[ 31 ] 318-319

中国是一个讲“孝道”的国家,但什么是“孝”?并非所有人都明白,或者說有些人虽然明白却依然我行我素。这些人的做法是,父母死亡后在“安葬”“祭祀”问题上大做文章,其实这对于死者而言并没有任何好处。真正的孝道,是在父母生前以丰衣足食、心情愉快之奉养为目的的。上面这个乞丐小儿之歌,虽然浅陋,却道出其中真谛。

有趣的是,明清小说的作者似乎对叫化乞儿之类的社会下层人物的社会领悟情有独钟,总喜欢从他们的歌唱中阐明人生哲理。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再举一例:“忽见弄猴蛇一伙叫化走来,唱道:‘笑富贵,空中电,美功名,镜里花,腰金衣紫是何人,只好笼中蛇猴怕。爷们赏酒。”(《蕉叶帕》第一回)[ 32 ]这是一群社会底层的卖艺者唱给龙化之、白元钧两位书生听的,在希望“爷们赏酒”的同时,其实是给“爷们”上了一课。

当然,这些饱含哲理意味的小曲歌唱在更多的时候是披着宗教外衣上场的。佛教、道教,乃至民间崇拜,在这些带有十分强烈的民众趣味的民间歌唱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三教合一”的领悟。聊看数例:

月素轻启朱唇,呖呖莺声的唱道:“《色空曲南调》[商调引子][忆秦娥]黄尘荡,江山依旧开清朗。开清朗,却怜三月,莺花无恙。[商调过曲][黄莺儿]处处罨垂杨,春风翡翠香。笙歌十里烟波舫,红楼绮窗,帘钩自忙,勾留吾辈寻花想。觅鸳鸯,歌台舞榭,无梦不襄王。[簇锦林]丰神媚,竞艳妆,忒温存,傍玉郎。云情雨意魂儿漾,怎不满怀欢畅。凤求凰,盟山誓海,地久与天长。[琥珀猫儿坠]芙蓉锦帐,恩爱甚荒唐。转瞬红颜付北邙。生前枉诩貌无双。堪伤,一代风流,总付黄粱。[尾声]回思画舫春波荡,十里胭脂水亦香,到底终归空色相。”(《青楼梦》第九回)[ 33 ]

行者正得意时,忽有一根两根芦苇里,趱出几只渔船,船头上多坐着蓬头垢面老子,不知唱些什么,又不是《渔家乐》,又不是《采莲歌》。他唱道:“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客官要问矇目董世界何处去,推去略略扳,扳来望南摇;摇又推,推又扳。”(《西游补》第十三回)[ 34 ] 71-72

一个吹动玉箫,一个手击檀板,唱道:“一岁一次一逢春,乘除消长算不真。多少荣华富贵人,到底还归一条路,半抔黄土葬孤坟。”(《续济公传》第八十三回)[ 35 ]

那頭陀唱过了妤一会,他又唱道:“笑乾坤,冰雪妆。遇阳春,也要烊。忙忙人物蚁旋样。名来利到通为巧,鬓白须黄草见霜。好英雄,觑不到鸡皮样,劝明公,暂时放下,岂不闻梦里黄粱。学道人,似救焚。访金丹,遍楚秦。担担阁阁真迟钝。婴儿姹女原难识,更有黄婆着意寻。老斋公自把灵台问,你若遇钟离十试,得真传指日飞升。”(《生绡剪》第二回)[ 36 ]

那邛诡心中才有些着急,他抬头看见脱空祖师在半空中里看相杀,清风高调在那里唱山歌。只听得唱道:“时来天赐黄金,若运退拾着了黄金变了铜。说得破来忍弗过,越奸越巧越贫穷。”(《常言道》第八回)[ 37 ]

道者一面开怀,一面且唱个曲儿,唱道:“世事看来多翻覆,欲足何时足。可笑那痴人浮生空碌碌,只落得百年时成朽骨。”(《扫魅敦伦东度记》第七十三回)[ 14 ] 577

只见这道人将渔鼓打了一回,走上几步道:“今日贫道说一回庄子叹骷髅的故事,乞化些钱米,助贫道途中一斋。”放下蒲团,即将简板先敲几下,唱道:“先有《鹧鸪天》为证——(唱)景物惊心叹隙驹,百年倾覆后先车。云山满目真堪乐,富贵到头总是虚。沽一醉,问樵渔,优游山谷更何如?闲将几句庄生活,编作骷髅一卷书。……庄子作口号四句:古今尽是一骷髅,抛露尸骸还不修。自是好心无好报,人生恩爱尽成仇。”(《续金瓶梅》第四十八回)[ 2 ] 466-471

第一例是这是妓家唱给金挹香听的,在那红唇之中传出的竟然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第二例是船上老翁唱给行者听的,在那白髯之中颤抖的居然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妙义。第三例是这是济公幻化的两名美女唱给“误国的奸贼”金丞相听的,所传达的意旨当然如同《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第四例是一个头陀在市井中对着众人唱的,在令人半解不解的词汇中隐含的却是道教的通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甚至邛诡与钱士命斗法时,他师父脱空祖师的独门唱法响彻长空。在那种社会背景中,甚至道者的开怀高歌会回荡在红尘大地。更有甚者,道士打渔鼓唱道情,竟然请出“方生方死”的庄生与恩将仇报的骷髅的人生对质。宗教、哲理、歌唱,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了。所有这些,正如同《西游补》第十一回孙行者听毫毛行者所言:“一枝绣球树,每片叶上立一仙人,手执渔板,高声独唱,唱道:‘还我无物我,还我无我物;虚空作主人,物我皆为客。”[ 34 ] 62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没想到明清小说的小曲歌唱竟也能达到如此高级境界!

中国古代小说书中人物当场唱曲的描写,从一般性的娱乐应酬,到通过所唱的曲子来表情达意,再到借唱曲箴言劝诫,最高的境界甚至还在劝诫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小小一支曲子,不紧不慢地唱来,中间却蕴含着社会学的、审美学的乃至哲学的许多内容,至于文艺学方面的内涵就更加毋庸细述了。真可谓须弥芥子隐藏大千世界,一滴水可见太阳光辉!治小说者,万不可轻易放过。

参考文献:

[1]邗上蒙人.风月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丁耀亢.金瓶梅续书三种[M].济南:齐鲁书社,1988.

[3]吟梅山人.兰花梦奇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0:140.

[4]邹弢.海上尘天影[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439-440.

[5]陈森.品花宝鉴[M].北京:宝文堂书店,1989:607.

[6]俞万春.荡寇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0-141.

[7]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95.

[8]王汝梅,李昭恂.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M].于凤树,校点.济南:齐鲁书社,1987:542.

[9]兰陵笑笑生.全本金瓶梅词话[M].香港:太平书局,1993.

[10]归锄子.红楼梦补[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1]倚云氏.升仙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

[12]震泽九容楼主人松云氏.英云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5.

[13]夏敬渠.野叟曝言[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233.

[14]方汝浩.东游记(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5]小和山樵南阳氏.红楼复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16]曹去晶.姑妄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17]李落,苗壮.金凤箫[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18]佩蘅子.吴江雪[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73.

[19]金木散人.鼓掌绝尘[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144-145.

[20]尹湛纳希.一层楼[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136-137.

[21]东鲁落落平生.玉闺红[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22]周清源.西湖二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418.

[23]烟霞散人.斩鬼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96.

[24]娥川主人.生花梦(古本小说集成第三辑第10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94-296.

[25]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513-514.

[26]钱塘雉衡山人.韩湘子全传(古本小说集成第一辑第12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357.

[27]许仲琳.封神演义[M].济南:齐鲁书社,1980.

[28]陈忱.水浒后傳[M].长沙:岳麓书社,1998:46.

[29]文康.儿女英雄传(古本小说集成第一辑第10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920-1925.

[30]小和山樵南阳氏.红楼复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31]侯忠义,李勤学.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第五册[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32]佚名.蕉叶帕(古本小说集成第二辑第10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7.

[33]慕真山人.青楼梦[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80-81.

[34]董说.西游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35]无名氏.续济公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416.

[36]谷口生.生绡剪[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50.

[37]落魄道人.常言道[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63.

收稿日期:2021-10-27

作者简介:石麟(1953-),男,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和传统文化研究。

Recreation for Entertainment and Proverbs for Education

——The Third Discussion on Multiple Functions of Performance Des-cription of Folk Songs in Ancient Chinese Novels

SHI Lin

(School  of  Arts,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There exists a unique description that many characters singing folk songs on the spot appeares frequently in 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ome of these folk songs are out of the narration needs and of little significance.However,some folk songs have rich connotations and even have multiple functions of expression.The Writer has discussed some functions in his previous essays.In this essay,the writer will mainly discuss two functions in the description of folk song singing:recreation for entertain-ment and proverbs for education.

Key Words:novel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performance description of folk songs;multiple functions;recreation for entertainment;proverbs for education recreation for entertainment;proverbs fo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