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2022-03-30肖阔李逸波王颉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河南

肖阔,李逸波,王颉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食品工业是我国三产融合发展的纽带,是食品产业化经营全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关系国计民生、有着稳定刚性需求和强大增长潜力的基础性产业和朝阳产业[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食品工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 年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 280.79 亿元,较2018 年增长14.38%;利润总额172.06 为亿元,同比增长26.29%[2]。但与食品工业强省相比,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与质量、科技投入力度、人才数量与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2022 年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的契机下,如何推动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通过对比深入分析了河北省的食品工业发展与周边省份存在的差异,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旨为促进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使食品工业成为河北省富农强省的加速器。

1 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1 食品工业原料人均产量现状

河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类、油料类、水果类、肉类、奶类总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能够较好地满足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2019 年河北省粮食类、肉类、奶类的人均产量分别为494、43.6 和56.6 kg,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区位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油料类、水产类的人均产量分别为15.8 和13.1 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肉类、奶类的人均产量均高于河南和山东,其中奶类人均产量明显高于河南和山东;粮食类、油料类的人均产量均低于河南和山东。

表1 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及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产量 (kg/人)Table 1 Per capita output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ebei,Henan,Shandong and China in 2019

1.2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波动上升

通过汇总河北、河南、山东3 个地区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显示,河北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 157.70 亿~4 053.97 亿元,远低于河南和山东(图1)。2010~2016 年河北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缓慢增长,2016 年达到峰值(4 053.97 亿元) 后持续降低2 a,2019 年开始回升。从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图2)可以看出,3 个地区的发展走势与全国水平大致相同,且河北省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 2010~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Fig.1 Main business income of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food industry in Hebei,Henan and Shandong from 2010 to 2019

图2 2010~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Fig.2 Ratio of main business income of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food industry to total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Hebei,Henan and Shandong from 2010 to 2019

通过汇总河北、河南、山东3 个地区食品工业中四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表2)显示,2016~2019 年仅烟草制品业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缓慢增长,其他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业务收入基本为“∧”趋势。河北省四大行业规模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低于河南和山东,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高于河南和山东,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与河南相当,高于山东。数据显示,河北省四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偏低,所占比重或与河南和山东相当,或明显低于这两个地区。

1.3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呈“∩”型

通过汇总河北、河南、山东3 个地区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利润和利润率(表3)显示,2010~2019 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河北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发展,2010~2015 年波动上升且2015 年达到峰值(1 404 个)后持续降低。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与河南、山东存在较大差距,但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除2010~2011 年外,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均高于山东,但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1.4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空间巨大

研发活动的规模与强度指标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统计2009~2018 年中国、美国、日本及OECD 的R&D 投入强度(图3)显示,中国的R&D 投入强度稳步上升,2018 年达到了2.19%,与OECD 更加接近,但仍然明显低于美国和日本。统计2010~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R&D 投入(表4)显示,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R&D 投入虽有上升但明显不足。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R&D 人员全时当量波动上升,但低于同时期的河南与山东;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R&D 经费内部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增势显著,2019年分别为11 亿元和784 项,均低于同时期的河南与山东,且差距较大。

表4 2010~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R&D 投入Table 4 R&D investment of food industry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in Hebei,Henan and Shandong from 2010 to 2019

图3 各国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R&D 投入强度Fig.3 R & D investment intensity of countries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 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结构处于低端水平,产品转化增值能力低

2019 年河北省食品工业四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占食品工业总产值比重为0.54 ∶0.28 ∶0.11 ∶0.07,虽然食品制造业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以低附加值为特征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仍占50%以上,导致产品结构处于低端水平,呈现初加工多、深加工少、档次低、产品样式少等特征[7]。从原料供给角度看,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新品种的推广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跟不上,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模受到影响;部分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不足,如优质牛、羊供给出现阶段性不足,屠宰生产企业由于原料不足而难以正常生产。从产值的绝对数量看,2019 年河北省的食品制造业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生产总值明显低于周边省份,食品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力较低。2019 年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省份,表明该省食品工业产品转化增值能力较低。

2.2 规模企业数量少,盈利能力较弱

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明显低于周边省份。2019 年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是山东省的1/3,是河南省的2/5;企业利润总额为172.06 亿元,分别是河南、山东的1/3 和7/10,利润率仅为河南的1/2。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盈利能力较差,是阻碍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科研投入少,食品企业创新能力低

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在科研投入力度和意识等方面与河南、山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投入力度不足,创新能力弱,部分重大产业核心技术和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严重阻碍了河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

2.4 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缺乏人才支撑

高等教育发展滞后,高素质人才稀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9]。2014~2018 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量、研究生数量、本专科数量、教育经费支出及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均呈增加态势;2018 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量为166所,学生总数为230 万人,教育经费支出为328.59 亿元,教育投入总量均低于河南、山东,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与河南相当,低于山东、全国平均水平(表5)。河北省高等教育水平与周边省份差距较大。

表5 2015~2019 年河北、河南、山东及全国高等教育情况Table 5 Higher education in Hebei,Henan,Shandong and China from 2015 to 2019

3 河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品牌化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不断推进,食品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以低附加值为特征的农副食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12]。因此,培育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家庭农户,提高经营效率和家庭农户规模化程度,提升食品工业原料供给质量和数量,完善农产品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调整食品工业产品结构,纵向延伸农副食品产业链,推进农副食品产业前向一体化建设,增强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升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比例,促使产品结构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13],引导高端需求,抢占中高端市场;加强食品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力度,依托现有知名品牌,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巩固提高一批知名品牌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食品企业,拓展带动一批知名品牌[14]。

3.2 壮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15]。河北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工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精准扶植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打造食品工业产业聚集区,促进特色产业集聚[16],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产业化生产。龙头企业要整合内部优势,赋予子公司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合并、收购小规模企业,引领、带动中等规模企业,加强同其他龙头企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杜绝市场恶意竞争及“零和博弈”,实现规模化发展。

3.3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食品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是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不竭资源,也是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更是食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推手[17]。当前河北省食品工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以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亟需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整体创新能力,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

3.3.1 加大食品工业科技研发投入 加大力度扶持食品类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食品类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鼓励食品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创新技术企业[14];完善机制促进高新科技成果创造,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协作紧密、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食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保障体系[18],促进食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并加强推广与应用,提高河北省食品生产科技含量。

3.3.2 加强食品企业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 重视技术升级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同时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与京津地区强力食品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完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机制[19,20],重视关键技术突破,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产品种类,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开展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提升食品企业竞争力。

3.4 加强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助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传播和应用载体,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发挥人才助推作用。

3.4.1 加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搭建食品工业现代科技研发平台,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打造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试验站[21],提升食品工业科技研发的硬件水准,为人才科研创新创造必备条件;增加人才培养教育经费投入,培养包括管理型、生产型、科研型、技术型等不同类型的高素质人才,保障河北省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3.4.2 提高企业人才意识,多方面合作引进、培养人才 企业要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企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和福利政策,积极引进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先导作用;开展多种方式包括政企联合、校企联合、政企校联合等培养人才,推进产学研相融合,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践场所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河北省食品工业人才质量和数量,推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河南
河南药茶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营业务变更与借壳绩效
山西证券公司主营业务创新策略
PLC旋转灌装机控制系统设计探讨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河南省提升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的战略举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