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 法河南省M 市L 村的美丽乡村步行道路环境分析

2022-03-30付满意于漂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遮阳效用步行

付满意,于漂

(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适合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1]。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是今后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2]。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田园综合体”理念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3]。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以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4]。L 村位于河南省M 市,是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L 村的建设依托于优美的自然村落景观,结合高品质的规划设计,通过不断升级改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访。当前在发展美丽乡村时,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如何更好地营造旅游空间环境[5]。

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 method,以下简称“SP 法”)最早应用于经济学领域,是对被调查者在假定条件下的多个选择方案的主观偏好而进行的意愿调查[6],通过拟定不同的虚拟环境供被调查者选择,根据调查结果来推算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7]。SP法通过编制情景问卷,可以较容易地了解人们在复杂环境下对空间环境的偏好,对于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辅助作用。SP 法可以拟定现实环境中没有的要素,因此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可控性好和低成本。当前SP 法广泛应用到环境景观评价中,多用于对步行环境[8]和骑行环境[9,10]的评价,且调查对象也从普通人过渡到老年人[11,12]和旅游者[13]。Bullock[14]基于SP法调查游客对Acadia 国家公园中“公地”管理措施的偏好,用以推测游客选择虚拟情景偏好;Kelly 等[15]使用SP 法分析行人选择步行道路的环境偏好的影响因素有机动车流量大小、道路通行宽度等;方家等[16]使用SP法对上海居民就郊野公园的偏好类型、门票支付意愿、郊野公园所在位置等进行了研究;刘望保等[17]使用SP法对广州市市民住房区位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

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ethods)是一种结合属性进行衡量的数学模型方法,主要描述不同决策者在不同环境下所做的选择[18]。决策者面临的选择项要具备互斥性、覆盖性和有限性[19]3 个特点。王桢栋等[20]运用了SP 调查法和离散选择模型,对城市综合体的非营利性功能以及组合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朱玮等[21]运用离散模型对城市道路环境对骑行者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李渊等[22]结合离散模型分析了游客对景区内的空间环境因素的评价。

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打造多元化的“田园综合体”离不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而乡村良好的步行道路环境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漫步过程中得到身心放松,从而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运用SP 法对河南省M 市L 村游玩旅客的步行道路环境选择偏好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现有的步行环境,为改善L 村步行道路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科学的问卷设计可以提高基于SP 法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将要素与水平的差异组合进行正交设计,确保调查方案的一致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23]。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将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

1.1.1 要素与水平设定 基于文献查阅汇总影响步行道路环境偏好的要素与水平,通过实地考察M 市L 的步行道路环境,以步行道路环境要素的可度量性、可感知性和可实施性为原则,综合确定影响研究区域步行道路环境偏好要素有步行环境界面、遮阳、有效通行宽度、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绿化隔离、是否沿河、是否有商铺座椅7 个方面(表1)。运用正交设计生成虚拟步行道路环境的情景组合(表2),将生成情景组合两两对比,得到28 种有效对比组合。

表1 影响步行道路环境偏好的要素与水平设定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 setting affecting walkway environment preference

表2 虚拟步行道路环境Table 2 Virtual walkway environment

1.1.2 问卷设计原则 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如被受访者可以基于自身喜好对2 种步行环境道路的要素特征进行选择,或者可以都不选(图1)。一方面,图文并茂利于被访者快速理解问题的意图,可以提高问卷填写的效率;另一方面,被调查者通过画面直接获取有效信息,避免文字表达给被调查者带来的理解误差,提高调查问卷的数据质量。

图1 调查问卷中关于“步行道路环境要素特征”问题的选项Fig.1 Op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for the question‘characteristics of walkway environment elements’

1.1.3 实地调研与数据获取 2020 年7 月,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基础数据,发放调查问卷14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3 份,有效率为87.76%。受访者以青年人(18~35 岁)和中年人群(36~50 岁)为主,男女比例为1.12 ∶1。

1.2 研究方法

1.2.1 离散选择模型构建 根据被调查者对步行道路环境的选择,运用SP 法得到各步行环境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符合离散选择模型的随机效用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受访者选择步行环境效用是个体选择的判断依据,即受访者在回答问卷时,选择对其效用最大的步行道路环境。在步行道路环境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建立logit 模型,得出各要素间的权重关系。离散选择模型[24]如下所示。

其中,V:步行者从步行道路环境所能获得的总效用;ai:效用系数;xi:影响步行道路环境偏好的要素(i=1,2,…,7),其中x1:步行环境界面,x2:遮阳,x3:有效通行宽度,x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5:绿化隔离,x6:是否沿河,x7:是否有商铺座椅。

1.2.2 步行道路环境评价等级构建 根据步行道路环境偏好logit 模型,以理论最优步行路段的效用和最差步行路段的效用作为步行道路环境等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四等分为4 个取值区间,设立“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 个等级,用以L 村步行道路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Stata SE15.1 软件对123 份有效问卷形成的688 8 次选择进行模型拟合的结果(表3)显示,Mc-Fadden 系数=0.219 3,且大于0.2,表示模型总体拟合结果较好[25]。得到模型公式如下所示。效用系数代表着各步行道路环境要素的权重,ai>0,表示该变量对于环境产生正效用,ai<0,表示该变量对于环境产生负效用;表示游客偏好程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变量越贴合受访者的偏好。

2.1.1 正效应分析 从拟合结果(表3) 可以看出,x1(步行环境界面)、x2(遮阳)、x3(有效通行宽度)和x6(是否沿河)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正效应,且x1、x2和x3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x6在0.05 水平上显著影响。即步行道路环境中绿植越多、遮阳越多、道路越宽、越靠近河边,对游客步行环境偏好起到积极作用。说明游客喜欢步行道路两旁拥有绿植、树荫、水系等自然风光。

表3 步行道路环境偏好logit 模型总拟合结果Table 3 Total fitting results of logit model of walkway environment preference

2.1.2 负效应分析 从拟合结果(表3) 可以看出,x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5(绿化隔离) 和x7(是否有商铺座椅)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负效应,且x4和x7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x5在0.05 水平上显著影响。即步行道路环境中非水泥路面越多、道路两侧或一侧有隔离带、商铺占用道路的座椅越多,对游客步行环境偏好起到消极作用。说明游客不喜欢步行道路两旁设置商铺座椅、非水泥路面和绿化隔离等景观。

2.2 性别差异对步行环境偏好的影响

运用logit 模型对不同性别被访者的步行环境偏好进行拟合的结果(表4)显示,男性与女性关于步行环境偏好差异较大。

表4 性别差异对步行环境偏好的logit 模型拟合结果Table 4 Logit model fitting results of gender differences’preference for walkway environment

2.2.1 男性步行环境偏好分析 从拟合结果(表4)可以看出,x1(步行环境界面)、x2(遮阳)、x3(有效通行宽度)和x6(是否沿河)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正效应,且x1、x3和x6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x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5(绿化隔离)和x7(是否有商铺座椅)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负效应,且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说明男性对步行环境中的遮阳情况并不敏感,可能与男性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对沿河情况表现出正效应。

2.2.2 女性步行环境偏好分析 从拟合结果(表4)可以看出,x1(步行环境界面)、x2(遮阳)和x3(有效通行宽度)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正效应,且x1和x2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x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5(绿化隔离)、x6(是否沿河)和x7(是否有商铺座椅)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负效应,且x4、x6和x7在0.01 水平上显著影响。说明女性对遮阳情况敏感,对道路宽度和绿化隔离情况并不敏感,且对于沿河情况表现出负效应,这于女性在家庭中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有关,担心孩子在水边玩耍时的安全问题。

2.3 步行道路环境等级划分

运用公式(2)对计算研究区域内主道路、支路以及小路的总效用(V),以最优步行路段的效用(0.86)和最差步行路段的效用(-0.61)为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区间值,然后四等分,构建研究区域步行道路环境等级划分标准(表5)。数据显示,研究区域内步行道路环境整体效果较一般,各路段环境情况差异较大,步行环境道路等级评价为“一般”的道路主要集中在乡村外围非主要景观区域和部分支路上,主要体现为步行道路建设较差,环境不佳,遮阳较少,道路规划不合理,路面裸露区域较大等问题(图2)。步行环境路段评价等级为“良好”或者“优秀”的道路主要集中在L 村核心景观区,尤其是村内主干路道路宽敞,步行环境界面和遮阳状况较好,道路绿化景观种植效果较佳,路面铺装良好,整体道路环境优秀。

表5 步行道路环境等级标准Table 5 Environmental grade standards for walkway roads

图2 L 村一般等级道路现状Fig.2 Current situation of general grade roads in L Village

3 主要结论与讨论

基于实际调研数据,采用SP 法构建离散选择模型,对被访者的步行道路环境偏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域内的主道路、支路以及小路的步行环境的总效用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

(1)x1(步行环境界面)、x2(遮阳)、x3(有效通行宽度)和x6(是否沿河)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正效应,x4(路面是否为水泥混凝土)、x5(绿化隔离)和x7(是否有商铺座椅)对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负效应,且在0.01 和0.05 水平上显著影响。说明游客喜欢步行道路两旁拥有绿植、树荫、水系等自然风光;不喜欢步行道路两旁设置商铺座椅、非水泥路面和绿化隔离等影响道路通行质量的因素。

(2)男性与女性关于步行环境偏好差异较大。除x2(遮阳)外,其他指标均对男性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说明男性对步行环境中的遮阳情况并不敏感,可能与男性的习惯有一定的关系;除x3(有效通行宽度)和x5(绿化隔离)外,其他指标均对女性步行道路环境偏好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女性对遮阳情况敏感,对道路宽度和绿化隔离情况并不敏感。其中,关于“是否沿河”,男性表现为正效应,而女性表现为负效应,这于女性在家庭中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有关。

(3)研究区内步行道路环境整体效果一般,各路段环境情况差异较大。评价等级为“一般”的道路主要集中在L 村外围的非主要景观区域和部分支路上,表现为道路建设较差、环境不佳、遮阳较少,道路规划不合理等;评价等级为“良好”或者“优秀”的道路主要集中在L 村核心景观区,路道路宽敞,步行环境界面和遮阳状况较好,绿化景观效果较佳等。

研究区域在今后提升改造过程中,要注重模型数据与现实相结合,根据游客的道路环境偏好,多增设绿植、绿荫,适度扩宽道路,提高路面硬化率,从而提升游玩的质量与品质;并根据不同性别游客的偏好和消费意愿,综合考虑道路所串联的景点,在增加乡野情趣游玩体验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适度增加商铺桌椅,以供游客休息,但不应过多占用通行道路。

猜你喜欢

遮阳效用步行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魔方小区
锐词宝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
便携沙滩遮阳架
自由小议(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