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临床分析

2022-03-29邱志茹王军杰张晓艳王梦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痉挛组间针刺

邱志茹 王军杰 张晓艳 王 昆 王梦杰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主要由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血液淤滞、劳损过度等导致,典型临床症状有偏瘫、侧肢麻木、猝然晕倒、口歪眼斜等。脑卒中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70%~80%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后遗症,其中下肢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增加治疗难度[1]。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的肌张力、缓解患者的肢体挛缩,促进肢体活动能力恢复[2]。运动疗法是重要的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持久,容易反复。中医针刺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能够刺激外周神经,对脑细胞的兴奋活跃性起到增强作用,缓解局部肌的紧张[3]。目前少有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分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07—2021-12 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纳入标准:(1)经头颅MRI 或者CT 确诊为脑卒中;(2)脑卒中下肢痉挛中西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的诊断标准;(3)均为初次诊断为脑卒中下肢痉挛,生命体征均较为稳定,能够耐受运动疗法和针刺;(4)病程在6个月以内;(5)本文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且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腔隙性脑梗死者;(2)脑部肿瘤导致的脑卒中;(3)关节畸形、骨折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者;(4)病情不稳定或者严重,失语、失去意识或者是认知功能出现障碍者;(5)心肝肾严重疾病者;(6)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7)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8)痉挛主要为下肢屈肌肌张力升高者;(9)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 例,研究组的基线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for the two groups [n(%)]

1.2 方法所有患者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预防血压等基础治疗。(1)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包括坐垫运动、坐姿训练、平衡运动、解痉模式训练、肢体定位、关节活动度训练、静态拉伸痉挛肌肉、从床上安全移动到轮椅、受损肢体的负重训练,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动方案,单次治疗时间为30 min,进行1次/d,1周进行6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2)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运动疗法。选取患侧下肢的照海、承扶、屈膝、阴陵泉、纠内翻、殷外、殷门作为针刺穴位,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毫针(0.35 mm×40 mm),刺入选取的穴位,直至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适宜,每间隔15 min进行1次小幅度行针,留针时间为30 min,1次/d,1周进行6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运动疗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1)于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8 周、12 周进行量表评估。下肢痉挛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6]评估,MAS 分为0~4 级,0 级记0 分,1 级记1分,1+级记1.5分,2级记2分,3级记3分,4级记4分,评分越低,下肢张力越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1-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7]评估,总分34分,评分越低,下肢运动功能越差。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8]评估,总分100 分,评分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差。(2)于治疗12周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9]:痉挛全部消失,肢体功能全部恢复,且肌力恢复到4~5 级,生活能够自理,则为临床治愈;痉挛基本消失,且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恢复,且肌力恢复到3级以上,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则为显效;痉挛有所缓解,且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肌力恢复到2~3级,但生活不能够自理,则为有效;未达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的标准,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达,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2组间的差异性、以及各时间点测量值的时间差异性,事后行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AS、FMA、MBI 评分比较 重复测量显示,MAS、FMA、MBI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LSD-t 显示,治疗4 周、8 周、12 周2 组M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FMA、MBI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8 周、12 周2 组MAS 评分与治疗4 周比较均降低(P<0.05),FMA、MBI 评分与治疗4 周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12 周2 组MAS评分与治疗8 周比较均降低(P<0.05),FMA、MBI 评分与治疗8 周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4 周、8 周、12 周观察组MA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FMA、MBI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点MAS、FMA、MBI评分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FMA and M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

表2 2组不同时点MAS、FMA、MBI评分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MAS,FMA and M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治疗4周、8后比较,aP<0.05、bP<0.05、cP<0.05;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dP<0.05。

观察指标MAS评分F值P值FMA评分F值P值MBI评分F值P值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5 35治疗前2.97±0.50 2.94±0.53治疗4周2.37±0.53ad 2.74±0.55a治疗8周2.06±0.42abd 2.41±0.58ab治疗12周1.80±0.58abcd 2.06±0.48abc观察组对照组35 35 19.54±2.72ad 16.71±2.35a F 时点=196.714、F 交互=8.747、F 组间=5.371 P 时点<0.001、P 交互<0.001、P 组间=0.023 13.06±1.94 12.94±2.00 F 时点=657.101、F 交互=22.967、F 组间=21.219 P 时点=0.000<0.001、P 交互=0.000<0.001、P 组间=0.000<0.001 50.63±7.25 51.06±7.22 F 时点=258.733、F 交互=12.445、F 组间=14.443 P 时点=0.000<0.001、P 交互=0.000<0.001、P 组间=0.000<0.001 24.29±3.16abd 21.06±3.04ab 28.31±4.19abcd 23.74±3.42abc观察组对照组35 35 68.86±8.91ad 61.86±8.45a 76.60±9.73abd 68.63±9.09ab 84.97±11.62abcd 72.69±10.19abc

2.2 2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与对照组的71.43%比较明显较高(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中医认为,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属于“偏风”“偏枯”,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风痰斜侵入体,致使静脉失养[10]。中风后下肢痉挛一般发生在中风恢复期,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元神受到损伤,不能统摄肝脏,致使气血不能输布筋脉,导致肌肉因为失养而僵硬、拘挛,最终导致痉挛[11]。目前对肢痉挛的治疗方式中,注射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且会导致注射部位肌肉紧张、红肿,口服药物会导致失眠、恶心等,因此大多数患者普遍接受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通过刺激相应部位,能够对大脑皮质的兴奋起到激活作用,可促进血液的流动,使脑细胞的发育加速,增强脑部的代偿能力,促进脑干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使局部循环加速,从而改变细胞内环境,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最终起到改善环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12]。但仅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下肢痉挛效果不持久,且易复发。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13]。中风后下肢痉挛的发病位置主要在阴、阳跷脉以及经筋,当下肢处于痉挛状态时,患肢的阳跷脉和三阳经筋走行部位(优势肌群)的肌张力出现增高亢进,阴跷脉和和三阳经筋走行部位(非优势肌群)的肌张力则较弱,下肢因为伸肌张力较高而呈现为伸直状态。因此,下肢痉挛的治疗需要协调肌群之间的肌张力平衡,对于下肢需要选取阴经穴以调节阴阳平衡。本文针刺穴位选取照海、承扶、屈膝、阴陵泉、纠内翻、殷外、殷门等穴位均在拮抗肌肌群上,因此针刺各穴位能够整体刺激下肢的拮抗肌群,对下肢的区级运动起到强化作用,对拮抗肌和主动肌的张力起到平衡作用,最终起到改善患肢的作用。

本文将运动疗法和针灸联合应用于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结果显示,MAS 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 周>治疗12 周,FMA、MBI 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对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可有效提高下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疗效。分析原因在于,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具有互补性,能够预防关节僵硬以及肌肉萎缩,调节神经反射通路的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脑部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建立侧支循环,进而改善大脑半球运动功能的代偿支配,重建大脑皮质功能[14]。同时,针刺联合运动疗法还能通过机体的反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活跃性起到有效改善,促进重建大脑皮质功能区,明显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主动活动功能,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疗效[15]。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可有效提高下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疗效。但本文存在一些不足,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今后仍需要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痉挛组间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